《解读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摘要_解读荀子的教育思想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7 23:56:50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解读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摘要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解读荀子的教育思想”。

《解读人本主义教育思想》

解读人本主义教育思想

赵同森 著 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6.6第1次印刷(中西教育思想解读书系/张传燧主编)(读于2011年11月上旬)

第一章 现代人本主义哲学教育思想

P1:现代人本主义哲学包括唯意志论、生命哲学、弗洛伊德主义、存在主义、新托马斯主义和人格主义等。···唯意志主义教育思想:代表人物是德国的叔本华和尼采,叔本华为意志主义的创始人,尼采是叔本华的继承者。

P2-4:尼采(1844-1900)是个风格独特的思想家。其主要哲学思想有:打到理性、上帝死了——重新评估一切(认为在生命和知识之间,生命更具有决定意义,生命是第一位的,知识和理性则属于第二位的。生命本身是一种非理性的本能冲动和盲目的意志力,其核心是“权力意志”。···“有用就是真理”,“强权就是真理”);权力意志与自我价值(权力意志是价值的尺度,···什么是善?一切能增加人的权力感、权力意志、权力本身的东西就是善。什么是恶?来自柔弱的东西都是恶。什么是幸福?幸福是一种力量增长而阻力被客服的感觉。···只要能发扬权力意志,使人坚强和赋有力量的都是善。消灭弱者,不管用什么手段,也都是善);超人的理想(社会是不平等的,人种之间是不平等的,性别之间是不平等的,人与人之间是不平等的。这种不平等就需要有一个“超人”来统治)。

P5-6:尼采的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批判(学者的出现,实质上是把大学变成了精神本能退化的工场。···尼采对现代教育内容也提出了批评,特别是对历史和科学知识。他认为,这两者都无助于本能和个性的发扬。他认为醉心于历史会抑制并扼杀创造的激情。历史会造成幻觉,会使人唤起对历史的虔诚和崇拜,使人忘记了创造新事物的责任。他认为,应当把重点放到未来,教人为未来而创造。只有以这种创造精神去看历史,着眼于从历史上伟大人物的榜样中汲取力量,才能把握过去的一切);教育的目的(培养创造者——文化的创造者,价值的创造者,教育应当考虑到学生的本能,张扬人的个性,造就人的个性,造就人格,使学生成为一个独一无二的人,成为“完全的自己”);教育的方法(在尼采看来,独立思考不是刺激反应式的思考。所谓反应式思考就是看到别人的思想,作出肯定、否定的判断。真正的思考,就是一堆自己燃烧的火焰,自己要写出别人无法理解到作品,想出非他人不能说的话来,“语不惊人誓不休”,这样才能称之为创造。教学方法上,主张个别式教育,反对班级上课);教师(应当是一个解放者)。

P7-8:启示:批判教育把人变成机器;教育要培养创造者,文化的创造者,价值的创造者(将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能力放在首位,为社会输送大量的创新型人才,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知识化社会的核心动力问题);教育承担着传播知识和开发智力的双重任务;对教师的要求(知

第 1 页(共 5 页)

识的传授者与解放者)。

P8:弗洛伊德主义教育思想:产生于19C末20C初,弗洛伊德(865-1939)创立人。···精神分析有两种含义:一指精神分析的一种治疗方法和技术,它是潜意识为研究对象的心理学科分支;而是一种心理学的理论体系,又称为心理学上的“第二势力”或“第二思潮”。P9-12: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要义:

1、无意识论、泛性论——支配人行为的是性本能。性本能的发展期:口唇期、肛门期、生殖器上。性欲被压抑着产生俄狄甫斯情结。发泄的途径:做梦、过失(如遗失、口误、笔误)、自由联想、移情、说笑话及精神病、升华。本能有两种:生本能(与维持个人生存和种族繁衍相关的各种性本能,即爱喝建设性的能量);死本能(以死亡为目的的毁灭、破坏、挑衅、侵犯等冲动,即恨和破坏性的能量)。

2、人格理论——本我、自我、超我。本我即本能的我:处于人格的最低层,核心为“里比多”,是一种原始的、神秘的、本能的欲望冲动;自我是现实的我:是一个新的心理系统,包含着一个思考问题、提出行动计划、找到正确解决办法的过程,包括人的知觉、记忆、思维和行动,是人的理性的代表;超我是人的最高层次,是一个道德化、社会化和理想化的自我,是人格中最文明的部分:包括自我理想和良心,有两种职能对自我进行监督和指导,对自我进行谴责和惩罚。···本我是心理本能的“储存池”,汇集了各种本能力量,···自我本身没有力量,它职能从本我中汲取能量,如果自我的理性功能满足本我的要求,那么它就能从本我中汲取能量。···三者间常处于矛盾中。···受本我驱使,受超我约束,受外界现实的排斥,出处要考虑这三者的需求,并使它们彼此协调。因此自我要保持心理平衡是十分为难的,做一个理性的人也是极其困难的。精神病的产生就是逃避困难。···关键是要有一个坚强的自我,靠自我调节超我与本我的关系。···自我一方面服从超我的影响,用社会原则来约束本我的冲动;另一方面给本我的要求以部分的或间接的满足,抵抗社会过大的压力。···

3、文明的代价——文明是对本能的压抑。

P13-15:弗洛伊德的教育思想:教育应当培养人格健全的人(从本质上来说,教育是对儿童本能的禁止。教育过程就是一个禁止或者抑制的过程,即防止本能欲望的无限制膨胀。···个体的 社会化是在本我的“求乐”原则过渡到自我的“求实”原则中实现的,即从生物学上的本能的“我”过渡到社会化了的“我”);关于性教育的 问题;关于道德教育。

P17-19:存在主义教育思想哲学基础:由三部分组成(存在论、自由观和“辩证法”)。··在论是存在主义的本体论(个人只有处于烦、畏、死等心理状态下才能体验到本真的存在。···海德格尔把人的存在看作是人的真正本质···人的存在先于本质,人的存在总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哲学就是对死亡的研究”)。···存在主义的自由观主要是从抽象的意义上谈论个人(人是自由的,···存在主义不承认决定论,认为社会关系也不能决定人的本质,人的本质是自己造就的。···自由选择是无条件的,···人的选择在客观上没有根据,···没有任何准则可以作为选择的依据,···他人不能帮助我们进行选择,···人的选择不是深思熟虑反复权衡的结果,而是在一种无理由可说的情感中被体验到的,因而也是无条件的。)。存在主义的“辩证法”又称为“人学辩证法”。

P20-24服务,帮助他不顾公众的压力和社会的习俗作出自己的选择,去过自己的生活,并使他做一个对自己负责的人。···发展个人意识,···为自由的道德选择提供机会,···鼓励和发展对自我的认识,唤醒和发展自我责任感和个人的承诺感。···以发展自我认识为中心的课程:重视课程的广泛性和活动性,反对知识的专门化,···重视学生的兴趣和爱好,由学生自由选择课程,···重视学生经验的差异,提倡课程的个性化。···“双主体”的师生观:教师应当具有民主的品德,···反对课堂上的个人专制,提倡师生的对话和交流。···教学方法是“产婆术”:主张激发集体中各个体的发展,使个体能利用集体而得到发展。

P25:存在主义教育思想的启示:否定普遍价值标准和社会约束,崇尚自我价值;否定科学

和理性,崇尚内心的自由和盲目的行动等非理性主义,是存在主义哲学的基本思想。···学习的过程就是在不断地自我完善和自我实现。

P26-27:新托马斯主义教育思想的哲学基础:又名新经院哲学,不公开反对科学,不公开否定理性,不公开排斥人本主义。···神学本体论;···非理性的认识论:马利坦把世界分为经验世界和超验世界两部分。···以神位中心的人道主义。

P28-31:新托马斯主义教育思想:教育目的(应与人的本质相适应,“个体”与“个性”两部分构成的有机体,···人的精神性存在个性高于肉体性存在个体,它决定了人的本质。···最广泛的意义上就是“塑造人”,“帮助儿童成为充分成型的和完美无缺的人”。···教育是上帝专此的权力,教育应该以宗教为基础,以神性为最高原则,···家庭、学校、教会构成一个以宗教教育为核心的完整的教育体系,教会对教育起着监护的作用,以保证宗教教育在各种课程中进行);教育过程(“自我教育”和“自我解放”的过程);道德和宗教教育(重视道德和宗教教育,并把道德、美德作为教育的主要目标,···学校道德教育应当采取自然道德的教学方式,···宗教教育是道德教育的最高形式,竭力倡导在学校中进行非强迫性宗教教育,应建立在学生和家长自愿的基础上);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人的理智发展可分为“自然理智”和“理智成就”)。

P33:启示:上帝是人的终极关怀,指每个人的人格中心都有一种紧紧抓住他的东西,能够自觉自愿地为之献身,为之受苦,甚至牺牲生命。···人人都有权力享受自由教育的主张,···适应了现代社会的发展,有利于提高整个国民的素质。同时应当克服中等教育过早专门化、职业化。

第二章 人本主义心理学教育思想

P35-38:人本主义教育是20C初到20C70D对美国教育产生过重大影响的五大学说之一,其他为:传统文科教育、进步主义教育、学科结构运动、教学机器和程序教学。

P37: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原则:彪勒和布根塔尔。沙菲认为有五个核心原则:关注人的意识经验(这种设身处地的理解或感情移入,同感理解即同理心的取向,被称为现象学倾向。关注人的意识和经验的研究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在研究方向上的一次重大改革,标志着西方心理学由客观的外部行为的研究向主观的内在意识研究的重大转变);强调人的整体性和完整性;坚持人类保持基本的自由与自主;坚决反对还原论(即把高级运动形式归结为低级运动形式的一种哲学观点);人类本性绝不可能完全被限定。

P41: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教育目的论:马斯洛指出:“自我实现的创造性首先强调的是人格,而不是其成就”,因此,人格教育是人本主义教育的核心问题。

P43,重视人格的整体教养(重视以人为中心),包括理智、情绪、社会、身体、审美、灵性,福谢依将其提为并行课程,包括课程1“学术性课程”,课程2“社会实验课程”,课程3“自我觉醒和自我发展的课程”。特点:“使人充分地培养成为名副其实的人,而决不能只是提供人力资源”,特点有,尊重学习者的本性与要求,强调认知与情感的协调发展,承认儿童的学习方式同成熟学者的研究活动有重大的质的差异,学校课程必须同青少年的生活及现实的社会问题联系起来。

P46-49:教学模式:反对以教师为中心,倡导以学生为中心;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内在学习、意义学习、情意学习);人本主义的教学形式(开放教室:学生主导自己的学习,采用诊断式的成绩评价,无固定课本或教材,个别化的教学活动,混合编班教学模式,采用无间隔开放教室,教师合作的协同教学;合作学习:直接来源于罗杰斯的会心团体,也称交朋友小组,是一种教育、自我教育和消遣活动)。

P50:开放氛围:教师和管理者,人与人的关系,学习过程。

P56:启示:人本主义教育是建立在人本主义心理学基础之上的,是在反对主知主义教育的过程中诞生的,主知主义教育是冷战的产物,目的在于为国家培养高级的“工具”,以便在国际军事竞争中取胜。···主张全人的发展,即“自我实现的人”;主张认知与情感协调发展;理论主张统一学生的情感和认知、感情和理智、情绪和行为,强调开发人的潜能,促进人的自我实现。

第三章 夸美纽斯教育思想

P59:夸美纽斯(1592-1670),是17C捷克伟大的教育改革家和教育理论家,是人文主义教育理论的集大成者。

P60:夸美纽斯认为,人生活在三重世界:母亲的子宫、世上、天堂。从第一重到第二重是诞生,从第二重到第三重是死亡与复活。到第三重便永远歇在那里。

P62:教育要遵循自然:遵循自然秩序,要依据儿童的天性。

P67-68:教学艺术观与教学原则:教学艺术可以保证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可使教师和学生“全都获得最大的快乐”;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能使人获得真实的知识、高尚的德行和最深刻的虔信”,···一个人愈是多受教育,他便愈能按照“准确的比例”胜过别人。

P68:教学原则:激发兴趣、学有所乐;直观形象、保持注意;启发思维、因材施教;量力性和循序渐进;耐心指导、慎用惩罚。

第四章 雅斯贝尔斯教育思想

P75-76:雅斯贝尔斯(1883-1969),其哲学基础首先受胡塞尔现象学的影响,被称为现代攒在主义哲学理论的主要奠基人。存在论:称为生存哲学,···通过内心行为把握现实,生存哲学是一种关心人的精神生活和价值体验,并以分析什么是人的自由存在为主要内容的哲学。···认识论:“有一句老话说:在科学里,一知半解的知识,使人放弃信仰;完整的知识,使人返回信仰”。“有神论”人道主义。

P77-82:教育必须唤醒人的灵魂:教育的危机;教育要有信仰;要培养“全人(the whole man)”,大全的具体样式:超越存在;内在存在(我自己:实存、一般意识、精神、生存,我的对象:世界,飞跃),···“全人”应有基本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具有独立性和个人责任感;具有广泛的知识;具有适宜的个性特征。

P82:教育过程的基本类型:经院式教育、师徒式教育、苏格拉底式教育。

P86-88:教师的素质:爱学生;具有独立的见解和追求;热爱教育事业;懂得心理学的知识;树立学生自由观;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P89-92:大学教育的思想:大学与现实的联接点不是行动而是知识和真理,为了探究纯粹的真理,价值判断和实际行动都被搁置起来了。大学的任务和功能:《什么是教育》指出“大学有四项任务,第一是研究、教学和专业知识课程;第二是教育与教养;第三是生命的精神交往;第四是学术”。《大学的理念》中指出大学的任务有三个:科研、传授学问和教育、文化。如何培养“全人”:科研与教学相结合;专业知识和整体知识相统一;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教学方法要个性化;交流是培养“全人”的重要手段;学术自由是培养“全人”的重要保障。大学新生的选拔制度:普通能力,智力本身,精神灵性,创造力。

第五章 马斯洛人本主义教育思潮

P96-102:马斯洛(1908-1970善论、潜能论(任何有机体都有一种内在倾向,以便于维持和增强机体活动的方式,发展自身潜能)、动机论(也称需要层次论)。需要层次论: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表现在机体内部环境或外部环境生活条件的一种稳定的要求,并称为有机体活动的源泉。包

括:基本需要与成长需要;需要层次论(生理、安全、归属和爱、尊重的需要;知、美、自我实现的需要。)

P103-105:学习理论:内在学习理论;内在学习动机;对学习的三点要求。

第六章 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思想

P110-113:罗杰斯(1902-1987)思想的理论基础:人格自我理论:人的本性;自我实现倾向;充分发挥机能的人。“以人为中心”的心理治疗:治疗目的(重整人格、重建自我的过程);治疗的充分必要条件(真诚、无条件积极关注和同感理解)。

P114:目的论:培养“完整的人”。

P116:非指导性教学:“以人为中心”的教学理论(1953年于哈佛大学组织的“课堂教学怎样才能影响人的行为”的讲习班上,提出了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的论断);“以学生为中心”的必要条件;教学过程的本质(认知与情感相结合,重视情感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以学生为中心”的“非指导性教学”。

P121-125:自由学习观:真正良好的教学设计是,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让他自己去发现属于他自己的真理与智慧,真理与智慧永远是蕴藏于尚未被发现的知识的背后,教师带领学生合理去挖掘探索,才是最理想的教学活动。···意义学习:是有意义的;全人投入的学习;自发的学习;自我评价的学习。···师生观: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师生关系。

第七章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

P131-137: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培养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人:个性全面和谐发展(将“全面发展”、“和谐发展”和“个性发展”三者结合在一起)···德智体美劳相互联系,渗透统一,···重视和关注学生的精神生活,···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条件(有良好的环境;重视自我教育;为学生创造多方面受教育的机会,以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发展)。

P138:教会学习与自主探究:(处理好三个问题)教学与教育的关系,教学与发展的关系,认识与情感的统一。···教会学生学习(掌握学习技能和技巧;培养学生进行脑力劳动的主观兴趣和心理愿望,及探求志向;拍样学生的坚持精神);自主探究。

P143:两套教学大纲:教学的两项任务:传授一定的知识;启发少年队知识的渴望,启发他努力跳出课堂教学的范围去阅读、研究、思考。两个大纲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学到既深入扎实又宽广渊博的科学知识。

P144-147:合理的作息时间:睡眠是作息制度的核心内容之一;劳动制度与睡眠的关系;活动是作息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休息在作息制度中占有重要地位。

第八章 阿莫纳什维利教育思想

P160-164:阿莫纳什维利(1930-)的合作教育学理论:强调儿童个性发展(“以个性观点和人道态度对待儿童”,···十分关注儿童的精神世界)···强调相互合作的师生关系(以人道主义和乐观主义为原则);···取消分数的实质性教育评价;遵循自由选择感的教学原则。

第二章人本主义教育思想

第二章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答: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人学理论为思想基础的。它既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即批判地继承了中西方千百年来人本思......

人本主义教育

人本化教育人本化教育是20世纪70年代后在美国盛行的一种现代教育思潮。这种教育理论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应该是培养自我完善的人。它以人本主义心理学为理论基础,是人本主义......

人本主义教育意义

一、以学生为中心,重视个人意义的学习人本主义认为,在适当的条件下,每个人所具有的学习、发现、丰富知识与经验的潜能和愿望是能够被释放出来的。由此,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充......

杨东平:人本主义教育宣言

21世纪教育研究院人本主义教育宣言(杨东平,2015,北京,首届LIFE教育创新峰会)以1905年清廷废科举、兴新学为起点,我国的教育现代化已逾百年。积百年之功和近30年来的改革发展,我国教......

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应用

(一)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贡献1、重视学习者的内心世界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反对把人降低到“一只较大的白鼠或一架较慢的计算机水平”,重视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认知、情感、兴......

下载《解读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摘要word格式文档
下载《解读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摘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