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来的货币政策操作及展望_货币政策的操作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7 23:29:11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以来的货币政策操作及展望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货币政策的操作”。

会计五班,学号:37,姓名:代秋凤

标题:《2009年以来的货币政策操作及展望》

内容摘要部分的构成:

1,货币、货币政策的概念

2,货币对经济的影响

3,银行在经济中的作用

4,金融市场的作用

5,09年以来我国的货币政策

6,展望及未来

2008年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货币政策发生了由“从紧”到“灵活审慎”、再到“适度宽松”的大转变。年初“从紧”的货币政策对于抑制通货膨胀、防止经济过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我国更好地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奠定了基础。7月份以后逐渐放松的货币政策对于保持我国金融体系的平稳运行和经济的较快发展产生了积极效果。特别是,2008年人民银行进一步加大了差别性货币信贷政策的实施力度,有力地支持了“三农”、中小企业、灾后重建和经济结构调整。这些情况反映出货币政策的灵活性和针对性明显增强。但在国际金融危机加速蔓延、我国资产市场大幅调整、经济景气度下降的情况下,如何抑制经济金融系统内在的紧缩趋势,促进货币信贷的稳定增长仍是中央银行面临的突出问题。展望2009年,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将更加复杂,国内经济形势也更为严峻,货币政策面临的挑战更为巨大。2009年以来,我国一直实施着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让货币政策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发挥了更加积极的作用。今年3月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在报告中指出,改善金融调控,保证货币信贷总量满足经济发展需求,09年广义货币增长17%左右,新增贷款5万亿元以上,要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要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一,货币、货币政策的概念

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是作为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而货币政策则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实现充分就业和平衡国际收支)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给和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合;广义货币政策是指指政府、中央银行和其他有关部门所有有关货币方面的规定和采取的影响金融变量的一切措施(包括金融体制改革,也就是规则的改变等)。

两者的不同主要在于后者的政策制定者包括政府及其他有关部门,他们往往影响金融体制中的外生变量,改变游戏规则,如硬性限制信贷规模,信贷方向,开放

和开发金融市场。前者则是中央银行在稳定的体制中利用贴现率,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达到改变利率和货币供给量的目标。

货币政策的类型主要有三种: l.扩张性的货币政策。2.紧缩性货币政策。3.均衡性货币政策。

我们所谈的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即属于适度扩张性的货币政策。

二、货币对经济的影响

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世界各国无不以之对本国经济实施宏观调节和控制。在我国,自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正式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算起,中央银行体制已经建立20年,也就是说我国具有真正意义上的货币政策的历史也只有短短20年。在这20年里,我国改革开放不断向纵深推进,经济运行体制、机制和方式在不断发生变化,中国人民银行已逐渐演变成了国民经济的重要宏观调控部门,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在促进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中日益显现出巨大作用。

三、银行在经济中的作用

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主体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效果取决于中央银行能否在较大程度上保持自身的独立性,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而不是受行政机关和利益集团的影响作出相应的判断并制定相应的货币政策,进而使社会经济保持良好的运行。在我国,因为有着根深蒂固的中央集权传统,政府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尤其对金融的控制十分严格,中国人民银行的行为规范受中央政府意志影响严重,中央银行独立性受到很大影响,其后果是造成我国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交替出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就是中央银行所希望达到的目的,它是一国中央银行组织和调节货币流通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据以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依据。

四、金融市场在市场经济体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l)有利于提高社会资金使用效率。

2)有利于企业成为自主经营、且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

3)有利于市场机制功能的发挥。

4)有利于于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和发育。

五、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样的提法在我国的宏观调控史上还是首次出现,让人备感新鲜。对于它的内涵,央行有关负责人曾有过描述:“当前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就是要根据形势变化及时适度调整货币政策操作,确保货币信贷稳定增长及金融体系流动性充足,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支持扩大内需,维护币值稳定和金融稳定,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 理解这一政策,就要读懂‘宽松’和‘适度’这两个关键词。”

1,何谓“宽松”?亚洲金融危机时期,中央提出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其政策取向是增加货币供应量。从措词来看,“适度宽松”的政策取向要比“稳健”更积极。

2,何谓“适度”?如果一味地通过多发货币来刺激经济增长,有可能引起通胀重新抬头,造成币值不稳。货币政策的目标是保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因此,这个‘适度’的意思,不只是表示货币政策会宽松到某种程度,而是表示货币政策将在促进经济增长和保持物价稳定之间把握尺度、寻找平衡。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效果:

第一,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不同于宽松的货币政策。宽松的货币政策通过扩张货币供应量达到促进经济发展的目的,虽然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也强调通过放松信贷管制来增加货币供应量,但两者的宽松程度是有差异的,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在增加货币供应量时强调的是适度。同时,它们所面对的宏观经济态势也是不同的。

第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有别于从紧的货币政策。从紧的货币政策通过控制货币供给总量,达到控制物价过快上涨目的,它一般是在经济运行出现通货膨胀时所采用。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无论是在质的规定上还是在量的变化上,都有别于从紧的货币政策。

第三,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是多目标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目标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在一个较长时期内所要达到的目的,它与特定历史条件下所要解决的经济问题紧密相关,是由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需要决定的。通常情况下中央银行把实现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稳定物价和国际收支平衡作为货币政策四大目标。

六、2009年货币政策展望

1.2009年货币政策运行环境分析

(1)国际经济金融环境存在继续恶化的可能

尽管在次贷危机转化为国际金融危机后,各国政府、中央银行纷纷出台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特别是美欧出台了大规模的救市政策,主要央行还联手降息、注入流动性,事实上,这场危机虽然从表面上看是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但国际经济和货币体系不平衡才是根本原因。长期形成的国际经济和货币体系不平衡的局面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调整,因此2009年全球经济将经历一个非常艰难的调整过程。

(2)国内经济增长速度进一步下滑的风险较大

首先,外需很可能进一步下降。这一方面是由于2009年世界经济增长速度会下降,国际市场需求会进一步减少;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受美国财政赤字扩大的影响,美元可能继续走弱,将对我国出口形成不利影响。在全球化背景下,国外需求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非常大,对于2009年外需下降的不利影响不能低估。

其次,投资较快增长的困难较大。尽管我国出台了4万亿的经济刺激方案,各地政府进一步加大刺激规模,2009年的政府投资会以较快速度增长,但民间投资存在减弱的可能。

第三,消费需求可能减缓。

(3)需要防止价格水平进一步下降

(4)金融风险将会增大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体系的直接冲击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我国金融机构在国外投资受损;二是引起在华外资机构的连锁反应;三是引起国际资本流动的急剧变化。

(5)货币政策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

首先,货币政策面临如何增强有效性的问题。

其次,货币政策面临短期任务与长期目标的协调问题。

2.2009年货币政策建议

(1)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促进总需求较快增长

(2)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足,促进货币信贷总量稳定增长

(3)进一步通过“窗口指导”和信贷政策优化信贷结构

(4)加强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5)加强国际、国内合作,有效防范金融风险

2009年货币政策走向:在外部需求减弱、全球经济失衡加快调整的大格局下,实现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根本上还是要加快以扩大消费内需为核心的结构调整和改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其中关键是优化国民收入在居民、企业和政府之间的分配,通过减税让利、放松市场管制等措施,进一步激发经济体的活力和创造能力,为实现新一轮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从面临的风险和挑战看,影响国内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因素较多。未来经济走向,一方面受存货调整因素影响,另一方面取决于内外部需求变化和宏观政策的效应。从基本面和发展优势看,我国经济持续增长仍有较大潜力。从价格形势看,近期仍有下行压力。

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是应对我国经济增速放慢、全球金融危机蔓延的必然选择,其实施既要既要着眼于防止企业资金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等状况的深度演化,也要注意把握政策重点、节奏和力度,使之与积极的财政政策相互协调配合。只有如此,才能形成政策合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使我国经济在全球经济衰退中实现“万绿丛中一点红”

参考文献:

李树生、冯瑞河主编:《金融学概论》,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

萧松华著:《当代货币理论与政策》,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武康平:《货币银行学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财政收支与货币政策操作

财政收支与货币政策操作董化杰 王 毅财政收支是影响中央银行基础货币投放的重要渠道,是财政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结合点。近年来,财政在中央银行存款的绝对量和相对水平都在上升......

2002年以来央行货币政策大事记

2013年中国货币政策大事记字号 大 中 小 文章来源:沟通交流2014-02-28 17:27:09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1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启用公开市场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hort-term Liquid......

我国央行货币政策操作与效果分析.

Times Finance 71 2011年第2期下旬刊(总第436期) 时 代 金 融 Times Finance NO.2,2011 (CumulativetyNO.436) 一.我国央行货币政策工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央银行控制基础货币的主......

货币政策

09年货币政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实行这一政策的原因:今年以来,世界经济金融形势复杂多变,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愈演愈烈,迅速从局部发展到全球,从发......

货币政策

货币银行学重难点汇总11—货币政策第一节货币政策目标一、何谓货币政策 从广义上讲,货币政策包括政府、中央银行和其他有关部门所有有关货币方面的规定和所采取的影响货币数......

下载以来的货币政策操作及展望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以来的货币政策操作及展望.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