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消防安全到楼梯设计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室外消防楼梯设计”。
从消防安全到楼梯设计
评论:0 浏览:6296 发布时间:2006/11/20
建筑物内如设有上下层相连通的走廊、自动扶梯等开口部位时,应按上、下连通层作为一个防火分区,其建筑面积之和不宜超过本规范第5.1.1条的规定。多层建筑的中庭,当房间、走道与中庭相通的开口部位,设有可自动关闭的乙级防火门或防火卷帘;与中庭相通的过厅、通道等处,设有乙级防火门或防火卷帘;中庭每层回廊设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TodayHot}以及封闭屋盖设有自动排烟设施时,可不受本规定限制。
需要看具体情况定。比如平面是外廊式和内廊式就很不一样,对于外廊式,几乎不会从楼梯间上蹿烟气。比如双跑楼梯和三跑楼梯,它们的梯井尺寸也差别很大。
消防的设置原则是避免人员伤亡、减少财产损失。对于可能出现的人员伤亡程度和财产损失程度是我们进行消防设计把握尺度松紧的依据。
消防的设置内容大致分为三类:{HotTag}
1.灭火;
2.防控制单元设计;
3.人员疏散、财产保护设计。
像高层建筑特别是超高层建筑,如金茂大厦,其前期报警和自动灭火是设计核心;
2、3层为辅助,底层、多层建筑以2、3层设计为核心。其中,2层的主要内容是防火分区的设置和控制,包括水平分区和垂直分区,3层中的财产保护如书库、中心机房、金库档案等。目前汽车库内汽车保护也在争议中。
消防单元的概念强于楼层的概念。因此,楼层的设置和防火分区设置规定之间有模糊的,应该以防火分区设置为主。因此,像宿舍规范规定的六层以下设置敞开楼梯间、低规中民用建筑五层以下设置敞开楼梯间等,首先要满足防火分区的规定。
消防疏散设计的因素:
1.原则——危险性分析、人在火灾条件下的避难心理与避难行动分析、疏散流线设计;
2.安全疏散时间的确定;
3.疏散人员的确定;
4.通行系数。一般不超过2人/米秒,自由进行状态为1人/米秒;——这是人流密度的控制,当密度大于一定值人员因阻塞而停滞。
5.安全区域设置。
☆安全区域包括:封闭和防烟楼梯间;阳台和屋顶平台;高层建筑的避难层/间;起火层下面两层以下的楼层;建筑物的室外地面。注意:敞开楼梯间是非安全区域。
☆疏散楼梯与楼梯间:根据防火要求,疏散楼梯间可分为敞开楼梯间、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和室外楼梯。
☆敞开楼梯间:一般指建筑物室内由墙体等围护构件构成的无防烟功能、且与其他使用空间直接相通的楼梯间,其疏散的作用相当于走廊而已。
因此,结合防火单元的设置,敞开楼梯间上下的面积应该属于同一防火单元(防火分区)。每层最大面积2500平方米属于防火分区的概念,每层大于的情况就要分别设置防火分区和分别进行疏散设计,并不是说这个建筑就不能这样设计。根据防火单元/防火分区设置的原则,假如每层建筑面积是600平方米,四层内就可以按敞开楼梯间设计,而五层以上就要封闭。如果每层是2000平方米,二层就应该设置封闭楼梯间。假如每层是400平方米(这么小的房子不多,温州地区很流行),六层的话,防火分区没有达到2500平方米,但超过了规范规定的楼层设置要求(出于疏散难度的考虑),因此也应该设置封闭楼梯间。
当建筑为敞开式外廊的情况,可以认为每层属于自然防烟,上下建筑面积不需要累计,即使是敞开楼梯间也没关系。以前经常有打擦边球的处理:把敞开楼梯间朝外墙放开,作为室外楼梯(自然防烟)来设计,这样避免上下楼层面积叠加来设计防火分区,现在对于这一块控制严格多了,必须要敞开得足够多才能算,这个“足够多”得消防大队认可,需要看你的经验和相关方的脸面了。
住宅的楼梯间设计的规定其实也是和防火单元/防火分区的宗旨是一致的。例如:2500平方米,相当于六层一梯两户每户220平方米的概念。至于八层以上,则通常要高过24米了;另外,住宅的户与户之间相当于独立防火分区,对消防是有利的。因此,当分户门是乙级防火门的时候,这个独立防火分区已经是完整的了,因此对楼梯间的要求可以相应放松。
楼梯设计:不同材质打造不同风情楼梯的设计有很多种方式,当让不同的楼梯打造不同的地域风情。透明的玻璃扶手与楼梯下射出的暖光相映,格调雅致;柔软的地毯踏板同菱形方柱隔断似乎......
从写生色彩到设计色彩——艺术设计专业《色彩》课教学体会顾卫国《色彩》课是艺术设计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教什么,如何教,学什么,如何学,是每个教师和学生必须面对的问题。由......
《从烽火台到互联网》教学设计教材简析:《从烽火台到互联网》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教学内容。课文中以图文......
《从种植到收获》教学设计教学背景分析:《从种植到收获》是北师大《品德与社会》第四单元的第一个主题《人们在土地上耕耘》中的第二课。本单元的宗旨在于帮助学生了解农业的......
从实际问题到方程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通过对多个实际问题的分析,使学生体会到一元一次方程作为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的作用。2.使学生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题。3.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