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之《城市与区域规划》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城市规划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之《城市与区域规划》
《城市与区域规划》是城市规划专业的经典理论读本,它以对英国城市发展的早期历史及其城市规划的先驱思想家的介绍为楔子,历史性的回顾了20世纪英国城市规划与实践的发展和演变过程。此外,作者还对比了西欧和美国这些发达工业国家的规划经验。在阐述城市和区域规划方案编制的程序以及包含在这个过程各个阶段中的某些重要技术之前,作者尊重了历史,详细介绍了当时必要的历史概貌。
作为一名城市规划专业的研究生,由于之前精读过中外城建史、城市规划原理等专业性书籍,故而再读起这本书,不会觉得很吃力了。《城市与区域规划》中运用了平实、诙谐的语言,把专业性、历史性的枯燥东西撰写的有了些许趣味性。
本书在处理上很鲜明的做到以下两点:首先,严格的按历史顺序描述产业革命以来至今的有关城市和区域规划、规划哲理、技术和立法等方面问题的演变。其次,全书大部分内容着重介绍英国的经验,但开篇对早期规划思想的论述是国际性的,后半部分对比了其他先进工业国家的经验。
借着神秘园优美、清新的抒情音乐,开始记录《城市与区域规划》的读后收获~~
一、本书的结构
第2、3章节概述了英国城市发展的早期历史,着重介绍产业革命所带来的变化,以及1880——1945年有关城市规划的著名早期思想家和作家的贡献。第4章记录了英国1930年代和1940年代的情况,即大萧条时期出现的区域不平衡的新挑战,然后是随着1940年的巴罗报告的发表而建立的战后规划机构。第5、6章分析战后的历史,并对规划体制的执行情况做出评判,首先是相对于经济规划的广大区域的情况。第7、8章介绍了美国和西欧等发达工业国家的规划经验,第9章概述了城市和区域规划方案编制的顺序,及各个阶段的重要技术。
二、第二章:本章对产业革命之前的城市建设和发展情况作了介绍。
产业革命前的规划。古代和中世纪的很多城市是经过规划的,至少它们现在的形式和位置是有某些统治者或商人集团有意识的布置和制定的。古罗马城在公元100年时为了解决用水问题,修建了第一条引水渠,开创了人工引水入城的先例。14世纪的伦敦是一座因煤而兴的城市,而且由于物质匮乏需要依靠遥远的国家解决更多的特殊供应如染料、调味香料等,在17世纪的伦敦,城市用水同样从56KM以外,依靠输水渠(即今天流经伦敦北部的新河)来供给。当时伦敦的发展主要受制于煤田、河流,直到第一列蒸汽火车轨道开通,工业的布置才有了灵活性,城市发展才不那么依赖河流。产业革命之前,正规的城市规划最兴盛的时期,是欧洲大陆称为巴洛克时代的17——18世纪,如巴黎的杜勒里花园和爱丽舍宫这样的伟大构图设计,这些几乎都是至高王权和教皇权力的表现。与中世纪城墙式城市不同的是,这时的城市街道宽敞、规则以便于机动车能够展开部署。
工业主义的影响。前边已经说过,18世纪中期的伦敦由于工业分布方式特有制约性,在工业化的整个过程中,港口城市与纯工业城市一样,占有同样重要的地位,因为它们影响着整个经济体系所依赖的关键性原料和最终产品的交换。就这样,伦敦城的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口聚集,从1851年的100万到二十世纪初,人口成倍增加,已达到650万。虽然城市能够提供充裕的就业机会,但城市在满足住所、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如供水、污水处理以及卫生保健等方面都是非常低劣的。这也是造成19世纪中期霍乱席卷英国的基本原因。值得一提的是1870年代以后,英国的大城市的贫民窟周围出现了功能单一的按照最低标准建造起来的联排式二层住宅。在1914年这些最初建造在城市中心的住宅随着有轨电车和通勤火车的发展以及一些社会性变化因素,在二战后逐渐开始郊区化运动。相比我国而言,在20世纪初伦敦就建立了经济、有效地公共交通系统。另外在早期城市发展过程中,一种典型的、触须式的城市发展形式形成了
——每个车站周围发展起来一片新区。而二战后伦敦则开始均匀的向周围各个方向发展。
第三章:那些先驱思想家们
霍华德,是英美派思想家中,占首位和最有影响的思想家。代表作《明日的田园城市》,其内容对于很多当代的城市问题仍然是如此的切题和中肯。在所有空想的规划思想家中,霍华德算是位比较注重实际的空想家,尤其在资金方面。其著名的三种磁力的图解是一个关于规划目标的极为精炼而光辉的阐述。他论证了一种新型的居民点——“城市-农村”或田园城市,它即体现了城市的有利条件在于“近便,又体现了农村的有利条件在于“环境”,而同时却避免了两者的不利条件。值得一提的是,关于霍华德的思想,有两处常被人们误解:他主张相当高的居住密度和多中心的城镇集聚区,即社会城市。
恩温和帕克,他们是霍华德思想的忠实追随者,在第三代新城威顿肖维中,工业与居住区有机结合,单户住宅,并且试图在社区内部提供广泛的就业岗位,这点与当今的新城市主义思想的用地功能复合化有相通之处。另外,恩温和帕克对霍华德原来的思想提出了一些重大修正:住宅发展应该采取低于当时一般的密度。他建议住宅的净密度为每公顷30户,这个标准随后被政府采用,并且1920到1930年代的大多数公告住宅计划所采用,并且威顿肖维也是按照这个密度建设起来的。
在大西洋的彼岸,佩里根据皇家委员会的重要报告,确认了居民的基本乡土观念,提出了邻里单位的概念;而在雷德朋模式中,斯特恩认为,步行道与汽车道应该分开设置,步行道经过住宅之间的公共绿地,再从地下穿越机动车道,机动车道则分级布置。
对于交通警察特里普来说,英国的战后重建,应该建立在划区的基础上,把道路进行分级布置,主干路和次干路与城市支路明显的分离开,避免在主次干路沿街建设房屋,这种思想似乎与佩里和斯特恩的思想一致。随后的大伦敦战后重建规划方案中,艾伯克龙比主张运用划区原则的思想并没有得到实施,而在考文垂的战后重建中——运用这个思想却获得了好的效果。格迪斯,一位富于幻想的苏格兰生物学家,他跨学科的研究到了人类生态学的领域:研究人与环境的关系。他对规划的贡献就是把规划建立在研究客观现实的基础之上,即周密分析地域环境的潜力和限度对于居住地布局形式与地方经济体系的影响关系。这促使了他突破了城市的常规范围,把自然地区做为规划的基本框架。霍华德曾经期望过规划范围的变化,格迪斯为这种地区思想的骨骼增添了血肉。总之,人文地理学提供了规划的基础。另外,格迪斯提出了一种标准的规划研究方法。
格迪斯认为,在城市金花的过程中,成交的发展成了一种趋势,使城镇结合成巨大的城镇集聚区。其追随者芒福德提出城市规划势必将把城市和乡村的规划都纳入进来。恩温在接受伦敦规划的咨询时则运用霍华德的思想,将大量的人口和就业岗位分散到各郡周围的卫星城镇。在接下来的大伦敦规划中,艾伯克龙比把从霍华德通过格迪斯到恩温的思想融合到一起,勾画了一幅以大城市为核心向各方向延伸30英里的广大地区未来发展的蓝图。规划达到的主要目标基本上是霍华德的:有计划地把过度拥挤的大城市疏散到许多规划的能够居住和工作的新城去。规划方法基本上是格迪斯的:进行地区调查,包括历史上的发展趋向,然后是问题的系统分析,最后是方案的制定。总之,大伦敦规划基本上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规划发展历程的代表。
《城市和区域规划》读书笔记《城市和区域规划》读书笔记《城市和区域规划》读书笔记彼得·霍尔是当代国际最具影响力的城市与区域规划大师之一,被誉为“世界级城市规划大师”......
2014北京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868城市规划原理试题一.名词解释1.智慧城市2.位序—规模法则3.棕色地带4.多目标规划5.土地用途管制6.城市综合体7.全球本土化8.结节区域9.splinte......
一、考试内容1.1教学内容:1.简要阐述区域的概念、划分以及特征?要点:区域(region)是一个空间概念,是地球表面上占有一定空间的、以不同的物质客体为对象的地域结构形式。(1)空间(spati......
九龙湖校区选址影响因素分析之——城市和区域规划九龙湖校区位于南京市江宁开发区南部的九龙湖畔,机场高速路以东,宁溧路以西,南京市二环路以北,距老校区四牌楼约20公里。江宁是......
1.对自己熟悉的区域,分析是如何开发利用区域自然资源的?登封市位于河南省中西部,中岳嵩山南麓。市境东西长56千米,南北宽35.5千米,总面积1220平方千米。总人口64万人(2010年),有24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