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规划论文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3-07 07:02:32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区域规划论文

区域规划论文

系部名称: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班 级:建筑101 学 号:1008070124 姓 名:罗小林

指导老师:王丽

2014年4月26日

贵阳市花溪区的SWOT分析

摘 要

贵阳市花溪区风景优美,气候宜人,资源充足,为了响应国家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及贵阳市的整体规划布局,现简单论述一下花溪区的优势、劣势、机遇与威胁,实现资源的更合理整合与分配,并提出可行性方案。

关键词:区域规划;花溪区;SWOT分析

简介

花溪区位于黔中腹地,贵阳市南郊,距市中心17公里。全区地貌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国土面积891.56平方公里。全区总人口约33万人,少数民族人口约占三分之一,有汉、苗、布依等38个民族。

贵昆、湘黔铁路贯通区内,北有贵阳西站及货场,西有湖潮站和磊庄机场,东北部有贵阳机场;贵花高等级公路直通市区,312国道和101省道贯穿全境。

花溪区具有高原季风湿润气候的特点,冬无严寒,夏无酷热,无霜期长,雨量充沛,湿度较大。年平均气温为14.9℃,无霜期平均246天,年雨量1178.3毫米,空气优良天数341天。

现阶段基本情况

近年来,花溪区坚持“生态区、文化区、旅游区”的发展定位,始终把现代服务业作为重要工作,细化目标,强化措施,使全区现代服务业发展跃上了一个新台阶。以旅游业为龙头的服务业发展提速,增加值占居主导地位,全区旅游接待人数突破13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20亿元,天河潭和青岩古镇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顺利申报和建成国家级城市湿地公园,成功举办贵阳市第五届旅游发展大会;花溪基础设施投入力度不断加大,通往各乡镇的水泥道路实现硬化,西南环线、甲秀南路、国宾大道相继贯通,城区范围进一步拓展,新建商住房品味不断提高,地区发展的主框架得以建立和明确,天河潭、青岩古镇等景区景点进一步升级,西站、改貌等地大型物流中心深入发展,村镇银行、林中月大酒店、合力超市相继入驻,迁建规范了小吃城,花溪迎宾馆以及省金融机和省司法机关培训中心运转良好,农贸市场布局日趋合理、改造稳步推进。

存在问题:基础设施滞后,老城区部分房屋道路低矮陈旧,商业发展氛围和空间受到限制;花溪公园、青岩古镇、天河潭等景区景点基础设施陈旧。商业发展缺乏大项目、大企业带动,辖区内至今没有国际国内知名品牌超市、商场、酒店入驻。旅游景点开发层次低,还停留在低层次的观光游览,种类单一,特色不突出,参与性不强,民族性和地方性旅游项目尚有潜力、开发不够。

SWOT分析

(一)优势

1、区位优势

花溪区是贵州省会贵阳市下辖的一个区,距市中心17公里,位于贵阳市城南,新一轮规划已调整为贵阳市主城区,处于贵阳市次核心区域,贵阳市环城高速穿插覆盖辖区大部分乡镇,与全市发展联动更加紧密,同本省大部分区(县、市)相比,地理位置、发展潜力较为优越。城市化发展空间巨大,前景广阔。

2、生态优势

花溪区年均气温14.9℃,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地貌以山地和丘陵为主,森林覆盖率34.1%,山清水秀,景色迷人,是休闲、旅游、度假和避暑的理想之地。

3、旅游优势

境内有花溪公园、十里河滩、天河潭、青岩古镇、高坡苗族风情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81处,素有“高原明珠”之美誉。

目前全区共有宾馆、酒店、招待所158家,房间3673个,床位 4639 个(有国宾馆、青岩堡大酒店2个准五星级酒店,有溪山酒店、玉龙宾馆、红阳宾馆、工行培训中心、贵州记者俱乐部5个三星级以上酒店),全区餐饮业(含个体)有1252个,娱乐场所34 家,超市3家,便利店461家,其他小型商铺872家,从业人员约8763人。

(二)劣势

1、受城市规划制约,城市建筑容积率偏低,导致楼群上不了规模、提不了档次,尤其是在老城区表现得更加突出,难以满足大型商场的业务用房需求,不利于土地的集约利用。没有系统科学商业发展规划,缺乏对大型综合服务区的设计和指导。

2、社会投资参与度不够,引进大企业、大集团对片区整体开发难度较大。政府自身债务沉重,财政对服务业发展投入力度有限。

3、花溪区的市民意识形态还不是很开放,懒惰气息浓厚,缺乏一种理财的概念,整体文化素质低下,对社会没有认同感。

4、花溪区的整体道路破烂混乱,拥堵不堪,交通规划不好,公交线路错乱,公交车缺乏。人行系统严重断裂,不平衡,缺乏无障碍设计。

(三)机遇

当前,花溪区迎来了与经开区优势互补发展、贵安新区快速发展、中关村贵阳科技园建设三大发展机遇。立足第二产业,以发展生态旅游业、建设高新科技园为主体,围绕“生态区、旅游区、文化区、宜居区”的主题,实现花溪经济的高速发展。花溪大学城的建设形成了全省的文化教育中心,并辐射向周边区域,带来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和创业环境。

(四)威胁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口流入花溪区以及第二产业的发展,游客的增多伴随着生态环境的破坏,水体遭到了污染,古代民居局部被破坏,难以恢复,这些都给花溪的自然资源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SWOT战略矩阵分析

1、优势-机遇(SO)战略

根据花溪区的区位优势、生态环境优势、旅游资源优势和第二产业的结构优势,立足第二产业,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建设生态居住区,大力修建道路,把花溪打造成全国的旅游避暑胜地。

2、优势-劣势(ST)战略

花溪区要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加快建立社会化、专业化、信息化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优先整合和利用现有西站、牛郎关、贵州穗前、改貌、贵阳恒通等物流资源,加强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衔接,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推动地利物流园农产品、金石产业园,及孟关国际汽贸城重要工业品等重点领域物流发展。积极争取“无水港”项目落地,支持物流功能集聚区有序发展,优化区域布局。推广现代物流管理,提高物流智能化和标准化水平。妥善处理好生态环境的平衡,防止资源浪费。

3、劣势-机遇(WO)战略

做大做强旅游业。围绕“高原明珠”旅游品,整合全区旅游的人、财、物资源,按照“吃、住、行、游、购、娱”一条龙的发展思路,集宣传推介、组团导游、生活服务于一体,对全区景区景点进行统一包装、统一运作,依托花溪山水溶岩自然景观、少数民族文化、古镇文化等资源,围绕花溪国家生态湿地公园、天河潭和青岩古镇创5A级旅游区工程、青岩堡、高坡云顶草原、红岩峡谷等景区景点和镇山、林木等民族风情村寨打造省级旅游风情线。加强对旅游服务人员的知识技能及素质培训,强化市场营销,主动走出去加强与省内外各景区、各大旅行社的合作力度,推出多套旅游精品线路,大力招揽客源。全面深入打造青岩镇古香古色的旅游特色,规划建设仿古建筑,形成东西对称、格调统一、浑然一体的整体古镇格局,加快“中国古镇第一街”授牌进程。加快推进天河潭等景区“5A”级申报评估工作,积极推广青岩猪脚、辣子鸡、腌菜、玫瑰糖、金银首饰、木雕陶艺、民族服饰、民族乐器、米酒、黄糕粑等旅游商品品牌化经营,提升档次和品味,推动旅游业特色化发展和旅游产品多样化发展,全面推动生态旅游,深度开发文化旅游,大力发展红色旅游。

4、劣势-威胁(WT)战略

(1)合理引导投资。建立公平、规范、透明的市场准入标准,扩大服务业开放领域,鼓励和引导各类资本投向服务业,以实行鼓励类服务业用电、用水、用气、用热与工业同价。结合增值税改革,完善生产性服务业税收制度。拓宽服开放促改革,以竞争促发展,大力发展多种所有制服务企业,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服务业市场。积极走出去,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做好服务业税源的征收管理,稳步化解债务,加大对服务业领域的投资。(2)做到科学的规划管理,制定严密的政策法规,规范市场服务。大力发展文化业和体育事业。(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市民积极工作,最大限度增加工作岗位。(4)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止资源过度开发。

参考资料:

1、《区域研究与区域规划》

2、花溪区概况·中国花溪

3、花溪区行政区划·中国花溪

4、《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方法》

5、《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

第2篇:精选区域规划论文

精选区域规划论文

一、 地理概况:

岷县位于甘肃省南部,定西市西南部,洮河中游,东经103°41′29″—104°59′23″,北纬34°07′34″—34°45′45″之间,西北与临潭、卓尼、迭部三县相邻;东北和漳县、武山接壤;东南与宕昌、礼县毗邻,地处青藏高原东麓与西秦岭陇南山地接壤区;地处定西、天水、陇南、甘南几何中心。自古就有“西控青海、南通巴蜀、东去三秦”之说。享有陇原“旱码头”和“千年药乡”的美誉。境内海拔2200-3872米之间。全县辖18个乡镇,总人口4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万人,总面积3578平方千米。距省会兰州270千米,距陇西火车站120千米。国道212线,省道306线、210线在境内穿过。

二、 产业结构及布局现状:

产业结构:一、二、三产业的比例为48:27:25。

产业布局:

(一)农业优势产业布局

1、中药材产业。首先,按照“生产基地化、种植规范化、加工精深化、效益最大化”的思路,充分发挥中药材资源优势和“岷归”品牌优势,将传统中药材生产和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按照“安全、稳定、可控、有效”的目标要求,加快中药材GAP认证和规范化生产基地建设。其次,依托当归GAP种植基地建设,在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工厂化育苗、“岷归”提纯复壮和新品系培育等方面实现技术突破,努力提高中药材品质,占领国内外市场。依托中国当归城,树立“中国当归之乡”新形象,使全县中药材产业的发展逐步走规模化种植、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商品化销售的产业化发展之路。“十一五”末,全县中药材产值3.2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8%。

2、草畜产业。按照“‘六良’配套转方式、龙头带动促推广、加快舍饲扩规模、精深加工增效益”的思路,坚持“草场户营化、圈舍暖棚化、畜禽良种化、养殖科学化、加销企业化”的原则,以草产业和草食畜开发为重点,形成西南部

草产业发展区,东部轮牧休牧、退耕种草养殖区,北部舍饲养殖区,特色种畜禽养殖区四个发展区域。并建成30万亩岷山红三叶、猫尾草种植基地。 “十一五”末,草畜产业产值3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5%。

3、马铃薯产业。按照“改良品种、提高品质、稳定面积、扩大加工”的思路,抓好良种扩繁、优质商品薯和淀粉专用薯生产基地建设。利用金大地公司2万吨精淀粉生产线、瑞丰公司1万吨精淀粉加工生产线等规模型企业,实现全县马铃薯就地加工转化和增值。“十一五”末,全县马铃薯产业产值1.3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15%。

(二)特色工业布局

1、水电产业。以洮河梯级电站建设为重点,合理开发利用丰富的水电资源。建成了刘家浪、古城电站和清水、坎峰电站、冰桥湾、龙王台电站,形成独具特色的小水电产业集群,为岷县水电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十一五”末,全县水电产业产值1.6亿元,占到工业总产值的15%。

2、矿产冶炼加工业。以天昊黄金公司、碳化硅厂等企业为龙头,加快以原生金矿、花岗岩板材、石灰石等矿种为主的矿产资源开发。同时以兰岷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和闾井石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为龙头,实施水泥厂30万吨旋窑生产线、花岗岩板材加工等项目。“十一五”末,全县矿产业产值1.5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14%。

3、农副产品加工业。中药材加工:以岷海制药有限公司、康达公司,华兴中药材公司、顺兴和中药材公司等企业为龙头,加快现有中药材加工企业的GMP改造,大力开发当归油浓缩丸、微孔草油胶囊、当归饮片、保健品、化妆品等产品培育以岷归为主的陇货精品。马铃薯加工:依托马铃薯生产加工龙头企业,搞好淀粉的精深加工,规范农村现有小型淀粉加工点。草畜加工业:以方正草业公司及一库三线为龙头,引进资金和技术,重点发展乳制品深加工和肉制品、皮革制品、草产业加工项目。“十一五”末,农副产品加工业产值3.3亿元。

(三)第三产业布局

1、旅游业。主要有以闾井狼渡滩草原为中心的东南部草原风情旅游和马坞沙金森林自然风光旅游;以二郎山省级森林公园和三十里铺红军长征纪念馆为中心的红色旅游;洮河十里风情线、迭藏河风情线和南川苗圃、北郊青年林旅游;以风味小吃、岷县“花儿之乡”为主的特色文化旅游;以中药材系列保健品、洮砚为主的地方特色产品旅游;洮河梯级电站参观游和库区垂钓等水上旅游。 “十一五”期间,旅游业三大指标(门票收入、旅游人数、旅游社会收入)每年递增20%以上,旅游收入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率有较大提高。

2、现代物流业。 “十一五”期间,建设了“三城”、完善“八街”、提升“七大”城乡专业市场,促进了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 “三城”即建设中国当归城、开发西川新城和改造旧城; “八街”即完善提高钟楼街家用电器一条街、北郊新村机电产品一条街、新华街布料批发一条街、新民街服装鞋帽一条街、和平街文化用品一条街、人民街盆景花卉一条街、民主街岷州风味小吃一条街、新南街茶叶副食一条街的档次和水平; “七大”城乡专业市场即提升当归城中药材贸易市场、城关粮油综合贸易市场、岷峰农贸市场、商贸城小商品专业批发市场、兴业物资建筑建材专业批发市场、梅川马铃薯专业贸易市场和闾井畜产品贸易市场。“十一五”末,全县各类交易市场达到50个。

三、经济发展状况:

2009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3.65亿元,增长10.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5亿元,增长67.8%;工业增加值1.7亿元,增长14.5%;国有及限额以上工业增加值8377万元,增长12%;大口径财政收入8109万元,增长32.9%,一般预算收入4743万元,增长36.4%;财政支出8.46亿元,增长39.1%;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亿元,增长19%;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9152元,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2238元,增长12.6%;农村贫困人口减少到8.43万人,贫困面下降到19.38%。

中药材产业方面:近年来,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一直稳定在25万亩左右,“十一五”期间建成当归GAP基地1万亩,落实集中连片育苗基地23个。岷阳、梅川、茶埠三个乡镇的标准化中药材饮片加工园区建设已完成征地、规划;康达、惠利、永康泰、腾达4户中药材加工企业GMP认证正在做前期准备工作。同时,狠抓了中国当归城、梅川两个中药材专业市场建设,不断加强与全国中药材专业交易市场的联络。草畜产业方面:岷山红三叶、岷山猫尾草等优质牧草种植面积达到了8万亩左右,建立了7个燕麦新品种(系)区试点,在北部乡镇种植地膜全株玉米800多亩。16个规模养殖小区已全部开工建设,建成暖棚圈舍431座。马铃薯产业方面:按照“以马铃薯一级良种繁育和以菜用型、专用型商品薯生产为主”的目标定位,马铃薯种植稳定在30万亩左右,年调运马铃薯良种5100吨,建成面积在1000亩以上的集中扩繁示范基地5个。设施农业方面:全县设施农业面积累计达到2873亩,其中:日光温室793亩、塑料大棚2(转 载 于:wWw.cssYQ.COm 书 业 网:区域规划论文)052亩、食用菌棚28亩。旅游业开发方面:按照《岷县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人文古迹旅游和自然生态旅游。积极推介“岷州会议”纪念馆、“中国花儿之乡”、二郎山“中国花儿传承基地”、狼渡滩湿地草原AA级景区、“神农百草园”生态休闲度假公园、双燕—沙金生态旅游区、扎角风景区等旅游项目。大力保护县内藏

传佛教寺院等文化遗产,岷县传统竹编技艺等5个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清水乡清水村铜铝铸造等6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和“巴当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工业经济健康发展。近年来,岷县认真落实全市“工业发展十大行动计划”,努力培育特色优势农畜产品生产加工、水电矿产开发、商贸集散地和旅游避暑胜地三大基地,不断壮大以中药材为主的农产品加工、水电产业开发、矿产开发、建筑建材生产、地方特色食品生产五大工业体系。重点实施、谋划了定西市循环经济园区岷县示范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方正草业公司岷山红三叶异黄酮提取及废渣循环利用项目已、康达公司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当归有效成分项目、岷县草春堂美容保健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乡草依当归养颜系列化妆品扩建项目、岷海制药公司旧车间改造、年产2000吨中药材提取物及干燥生产线建设、切片生产线以及仓库建设项目、龙望台水电站、冰桥湾水电站、闾井花岗岩板材加工厂二期建设项目、天昊黄金公司日处理2000吨矿石技术改造项目、双喜食品公司年产100万公斤点心生产线、“漫漫”清真点心生产线和“山里人”土特产生产线建设项目。

四、 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区域经济学理论认为,区域经济的本质是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在空间市场一体化的条件下,实现区域问的有效分工,以最大限度地获取空间经济的整体效益。一 个地区能否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以及如何、何时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是区域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重大问题。要解决此问题,就必须根据各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地理资源特点,因地制宜地创建区域技术创新系统,增强区域的综合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1).现代经济增长是以产业结构调整为核心的增长,我国工业化过程中产业结构的调整与经济增长有着密切的内在关系,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促进经济增长,同时又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得到实现。通常来说,产业结构调整会促进经济总量的高增长,而经济总量持续稳定地高速增长也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是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基础,主导产业的升级是区域整体产业结构升级的主要动力。技术进步促进新产业出现。并促使产业结构不断向高级化发展。岷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以构建特色产业新格局为目标,以产业

结构优化升级为主线,以转变增长方式为手段,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大力实施"生态立县、商贸活县、产业富县、工业强县、科教兴县、依法治县"六大战略,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全面提升药材、草畜、马铃薯三大支柱产业,着力培育水电、矿产、旅游三大新兴产业。

(2).优化产业结构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区域产业结构由主导产业、辅助产业和基础产业三个部分组成。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机制是:通过产业结构调整能够理顺各产业部门间的.关系,扶持主导产业部门,配套发展好辅助性产业部门,适当发展好基础产业部门,使整个区域经济发展既有分工,又有协作,构成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形成整体优势,从而保证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从三种产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促进来看,第二产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最大,其次为第三产业。岷县以“两洋(羊)一药”为重点,确定了“川区药材山区薯,东南重点抓草畜”的产业布局原则,依托资源优势,大力调整种养业结构,三大产业得到全面提升。2005年全县中药材种植25.31万亩,总产量4.5万吨,马铃薯种植30.1万亩,岷山红三叶、猫尾草等优质牧草种植10万亩,养殖四川白鹅3.2万只。药材、草畜、洋芋三大产业收入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4%以上。

(3).技术进步使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从而导致产业分工的深化,新兴产业出现,使产业结构不断向高级化发展。所以,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是我国传统产业发展的基本应对策略,引进先进设备对重工业进行合理的规划和严格管理,做好设备的协作配套和先进技术的消化和吸收工作,是产业结构升级的重点之一。技术进步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永恒动力,也是产业不断更新发展的主要源泉。 岷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中提出积极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以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为重点,提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依靠科技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改造升级。要切实做好农业科技成果的引进、推广工作,重点抓好科技示范基地建设,进一步加快企业技术进步,积极引进和采用先进技术、先进工艺和先进设备,开发附加值高、市场竞争力强的新产品。要加强科技合作与交流,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同时,要大力推广农业实用技术,全面提升传统产业发展的层次和水平。

五、岷县经济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机遇:

1)第二个十年西部大开发的机遇。未来十年国家将加大西部大开发力度,在各项政策措施上将进一步加强对西部地区的倾斜也将对我县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积极作用。有利于我县围绕第二个十年西部大开发规划在以工代赈、易地扶贫、城镇基础设施和基础服务以及产业转移等方面争取更多的资金和项目。

2)兰渝铁路的建成将对我县商贸、物流业的发展产业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兰渝铁路建成通车以后,周边县区的工业、农业、草畜产品将通过212线、306省

第3篇:区域规划与分析论文

乌苏市区域分析

摘要:在峻秀雄奇的天山北坡,辽阔富饶的准噶尔盆地西南缘,巍然矗立着一座古老而年轻的城市,被誉为边塞新“西湖”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苏市!乌苏市是天山北坡经济带的重要县(市), 区位优势突出, 水土、矿产资源丰富。近年来乌苏市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本文首先,介绍乌苏的总体情况;其次,对该市进行区域分析,主要包括区域发展条件分析和区域发展优势分析,;再者,总结区域发展的机遇、问题和对策等;最后,对区域重点产业规划与发展进行分析。

关键词:乌苏市 资源 优势 问题 产业 1.基本情况

乌苏市地处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西南缘,居伊犁、塔城、阿勒泰三区之要津,是通往霍尔果斯、巴克图、阿拉山口口岸的重要门户,与国家石化基地独山子、新型商贸城奎屯市形成北疆“金三角”,国道312线、欧亚第二大陆桥(铁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区域规划

2014年区域规划

区域:

业务员5人:xxx、xxx、xxx、2014年销售目标:万元

目标分解:将2014年销售任务到每个业务员,到每个网点,到促销员每月。达成目标需要落实的工作:

1、业务员业务能力的培训:

采用一对一培训,辅导业务员做好每月工作计划,带业务员从门店走访做起,现场辅导陈列,促销员管理技巧,辅导与超市负责人沟通技巧。

2、业务员产品知识培训:

目前公司有XX品牌,XX单品,在公司陈列室要求业务员熟悉产品,主要了解产品的卖点,提炼促销话语。同时辅导业务员怎样与超市谈判,卖进产品。

3、月度促销计划的培训:

要求业务员提供超市自己的促销规划,针对超市的促销规划制定我们公司的促销方案,如超市搞换购活动,我们可以让超市用我们的商品做换购商品,(购物满58元+1元,换购我们公司120g护手霜一支);同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区域规划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区域规划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