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预算外财政资金管理现状的分析_企业战略管理现状分析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7 22:43:42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对我国预算外财政资金管理现状的分析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企业战略管理现状分析”。

对我国预算外财政资金管理现状的分析

预算外资金,是指根据国家财政制度和财务制度的规定,不纳入预算管理,由地方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自收自支的资金。它是国家预算资金的必要补充,具有分散性、自主性、专用性的特点。我国预算外资金形成于建国初期,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来,政府职能和社会分配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预算外资金迅速增长,而对预算外资金认识上的滞后和政策、管理手段的缺位,造成预算外资金游离于政府控制之外,并一再膨胀,既扭曲了收入分配结构,分散了国家财力,又滋生了腐败现象。近年来随着“收入两条线”管理改革的实行,逐步缩小了资金规模,增加了政府宏观调控能力,但仍缺乏具体有效的法规制度以及运行机制的保障,财政管理尚未完全到位。因此,正确认识并解决预算外资金管理缺位,仍是财政管理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作为预算内资金的重要补充,预算外资金在满足政府履行其职能需要、减轻财政负担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目前我国的预算外资金管理还存在很多问题,影响其作用的发挥。本文围绕我国预算外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提出个人的几点看法。

一、我国预算外资金的特点

预算外资金是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为履行或代行政府职能,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规章制度,收取、提取和安排使用的各种财政资金。它具有这样几个内涵:预算外资金属于国家财政资金的范畴;其预算和使用方法,都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授权收取和使用;预算外资金也应该纳入预算管理。预算外资金的特点是来源分散,监管困难,数目难以准确估算。

上世纪90年代,我国的预算外资金进入迅速膨胀时期。1996年,国家明确了对预算外资金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此后预算外资金除个别年份有所增长外,总的来说,处于稳定并略有下降的态势。

二、我国预算外资金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预算外资金收支管理粗放。按照预算外资金管理的要求,各单位应按照财政部门的规定编制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财政部门按照经费定额和开支标准对该计划进行审批后,汇总编制年度总计划。但实际的执行情况是,有些单位没有收支计划,财政部门也很难形成规范的汇总预算,只是粗略地按基数加增长的办法编制并下达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具体收入时,有的单位只是将专户资金一缴了之,没有具体的资金项目名称,造成收入来源不清;支出时由于没有明确的定额标准计划,资金的使用仍处于“以收定支”阶段。预算外资金管理粗放,给用款单位挤占挪用资金提供了可乘之机。

2.应纳入预算外资金管理的项目仍游离于财政预算管理之外。从财政的资金管理看,一方面预算内资金短缺,收支矛盾突出;另一方面一些国家已明确规定应纳入预算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财政仍作为预算外资金管理,使本应纳入预算的资金游离于财政预算管理之外。究其原因:一是原编制为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一旦将其收入纳入预算管理,就要理顺各方面的管理关系,这不仅要加大各部门的管理成本,而且会突破各自的管理指标;二是就单位而言,收费收入不足以抵顶其正常支出,因此改变财政管理方式,就意味着财政负担加重;三是执收单位作为征收主体在认识上存在偏差,担心纳入预算管理后对其经费保障产生影响,主观上不愿意把专户资金纳入预算管理

3.预算外资金的监督检查机制不健全。目前预算外资金的监督检查普遍存在着“重收入、轻支出”的现象,一味强调纳入财政专户管理和缴存比例,忽视了支出上存在的问题。虽然财政在拨付资金时,根据用款单位上报的用款计划进行了核定,但财政资金划出以后,用款单位怎样使用、用到什么地方都不得而知。这种监督管理方式,从一定程度上讲是走了过场,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这可以从近几年审计查处的一些单位擅自扩大行政开支范围、乱发津贴、私费公付等问题中得到印证。同时由于收费经费化,资金支出向个人倾斜,使部门间存在分配不公、苦乐不均的问题。从更深层次看,它还造成财政支出结构不合理,降低了国家基础设施投资效率。

4.征缴模式陈旧、程序不科学。尽管近几年各地都积极推行预算外资金“单位开票、银行代收、财政统管”的征管体制,但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地区仍处于自存自缴的状态。而预算外资金收入过渡户的存在,给个别单位截留预算内外收入、坐收坐支预算内外资金提供了可能。另外,由于征缴程序不严密、不科学,也容易形成资金体外循环。如一些地方出台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属于省、地(州、市)、县(市、区)三级预算收入,应按比例纳入同级财政预算管理。但其具体征管模式是,由地县基层单位负责收缴资金,由省级部门归集资金、报批手续,待审批后,再由省级部门按比例逐级返还原单位,然后各自缴入国库。这种方法虽有利于资金到位,但对按级次入库的资金,由于征缴过程涉及多个环节,又没有必要的财政监督手段,容易形成既不解缴当地国库,又不纳入专户储存的体外循环资金

5.相关政策和配套措施缺位。根据预算外资金管理的要求,行政主管机构可以按照国家规定从所属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集中一部分管理费,但该办法对管理费的收取方式、标准、票据使用、支出范围及资金管理都没有做出具体明确的规定。目前,一些地方迫于强大的财政压力,不得不要求预算部门自行解决一些财政支出,因此一些主管部门就以各种名义向下属单位收取管理费。由于没有具体的政策规定,一些单位超标准收费、使用不合法票据及白条收费,进而逃避专户管理、违规投资基建,甚至隐瞒收入、私设小金库等问题时有发生。此外,一些国家收费命令取消,但由于没有及时理顺和解决相关的单位经费,致使一些旨在建立政府与民间良性关系、规范行政行为、减轻企业负担的国家政策无法落到实处。

三、加强和完善预算外资金管理的措施

1.深化“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强化财政综合预算管理。根据国务院转发财政部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意见,目前我国总体上是依照与人民群众生活相关程度,采取逐步将预算外资金纳入预算管理的做法。因此各级财政首先要将国家明确规定应纳入预算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全部纳入预算管理,相应支出通过预算予以安排。

2.强化预算的刚性和完整性。对有预算外资金收入的单位要严格预算管理,认真编制年度综合收支预算,统筹考虑预算内外收支,将预算内外资金捆绑一起,支出按定额统筹安排,作为预算内资金的补充,以弥补人员经费、公用经费的不足,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整体效益。应严格执行财政部门核定的项目、范围和标准,统一各部门、单位奖金、福利发放标准,做到透明化。

3.积极借助科技手段以及高效、智能的网络管理系统,彻底改革预算外资金收缴制度。规范预算外资金管理,首先是堵塞收入方面的漏洞,做到应收尽收。要以收费票据为资金监管源头,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赋予财政票据信息功能,再借助收费单位、代收银行、财政三家之间强大的网络管理系统,彻底建立起一个“单位开票、银行代收、财政统管”的预算外资金征管体系。所有收费通过银行代收,不仅便于财政性资金集中纳入财政管理,增强财政调控能力,使财政专户发挥“准国库”的功能,而且还构建了财政部门与执收单位间高效的收费票据领购、核销管理模式,可以大大提高财政部门对执收单位收取预算外资金的监控力度,有力地遏止自立收费项目、自立收费标准等乱收费行为。

4.建立健全财政法制体系。近年来尽管我国出台了大量的财政法规,但相对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而言仍处滞后状态,加之财政法规层次较低,财政法律、法规之间,以及同其他法律之间在涉及财政经费投入和财务管理方面存在冲突和矛盾,影响了法律的严肃性。因此,要尽快建立、发展和完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法制体系,为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提供制度保障。

5.切实完善配套措施和法规建设。近年来尽管我国出台了大量的财政法规,但相对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而言仍处滞后状态,加之财政法规层次较低,财政法律、法规之间,以及同其他法律之间在涉及财政经费投入和财务管理方面存在冲突和矛盾,影响了法律的严肃性。因此,要尽快建立、发展和完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法制体系,为财政体制改革提供制度保障,推动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建设向纵深发展。预算外资金管理改革要与财政管理制度改革、政府机构改革及经济体制改革等结合起来,才能切实贯彻执行国家的财经法规,并达到相互促进的作用,进而对现行的政府性基金和纳入预算管理的预算外资金管理方式进行规范和完善,真正发挥财政部门应有的管理监督作用,努力提高预算外资金的管理效率。

6.切实加强对预算外资金管理的监督检查,充分发挥预算外资金的效益。要把对预算外资金管理的监督检查作为财政监督的一项主要内容进行经常性定期检查。认真检查收费项目、范围、标准;检查票据的使用情况;检查预算外资金的存储使用情况;检查预算外资金的预算执行情况,对预算外资金实行跟踪问效。通过检查,合理引导预算外资金的流向和流量,使预算外资金在财政的宏观控制下管好和用活,充分发挥预算外资金的效益。

总之,我国的预算外资金管理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但仍缺乏具体有效的法规制度及运行机制的保障,财政管理尚未完全到位。因此,必须重视并解决预算外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切实加强对预算外资金的监督检查,充分发挥预算外资金的效益。

建立公共财政收入征管体系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是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实行真正的综合财政预算,是将预算内外资金统一安排使用,将预算外资金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并最终取消预算外资金。根据国务院转发财政部深化收支两条线的改革意见,目前我国总体上是依照与人民群众生活相关程度,采取逐步将预算外资金纳入预算管理的做法。近年一些地方已经取消了预算外资金的概念,并全面推行政府非税收入银行代收管理办法,这对建立公共财政收入征管体系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不能不说是一个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然而,规范和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在我国还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只有不断地进行理论探讨和实践试点,正确认识财政会计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找到相应的方法和对策,才能使预算外资金管理实现规范化和法制化,直至最终实现将预算外资金纳入国家预算管理的目标。

对我国预算外财政资金管理现状的分析

对我国预算外财政资金管理现状的分析班级:会计081601学号:200816040134姓名:栗靖宇预算外资金是财政资金体系的重要补充,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如何加强预算外资金......

我国企业预算管理现状分析

我国企业预算管理现状分析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企业的竞争格局在不断变化,竞争在不断加剧。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企业的良性发展。因此,本文针对企......

我国物流配送中心管理现状分析

我国物流配送中心管理现状分析摘要:近年来,我国的物流行业蓬勃发展,但依然处于现代物流业的初级阶段,我们目前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建立起社会化、信息化、专业化的物流配送中心。但......

我国企业供应链管理现状分析

我国企业供应链管理现状分析摘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极速进程中,许多企业迅速发展壮大。随着企业规模扩张,面临的竞争压力日益加剧。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意识到甚至已切身感受......

对我国中小企业管理现状的分析

对我国中小企业管理现状的分析 摘 要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小企业将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 我国企业的发展经历了百年的时间,尤其是近几十年内,中国企业管理模式也随......

下载对我国预算外财政资金管理现状的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我国预算外财政资金管理现状的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