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测试题_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题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7 22:23:00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七年级历史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测试题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题”。

庖丁巧解牛

知识·巧学·升华

一、中原王朝与匈奴的和战关系 

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是一部凝聚着汉与各少数民族聪明智慧、才智的历史。匈奴作为少数民族之一,对我国北方草原的统一和经济开发作出了重要贡献。

1.西汉和亲政策

和亲是不同民族间的政治联姻,双方通过嫁娶公主来保持和睦相处的关系。西汉同匈奴的和亲就是早期的典范。汉初,天下初定,士卒疲于征战,刘邦采用娄敬建议,以汉朝宗室女嫁给匈奴单于为阏氏,岁送一定数量的絮、增、酒、食等给匈奴;双方约为兄弟;开放“关市”,两族人民互通贸易。惠帝、吕后、文帝、景帝及汉武帝初年都采用了和亲政策。这一政策相对缓和了军事冲突,有利于汉朝休养生息,促进了汉初经济的发展,加强了汉匈两族的经济文化交流。两汉后期,恢复和亲,“昭君出塞”就发生在这一时期。

2.汉武帝对匈奴发动的三次大规模战役

第一次大规模战役发生于元朔二年(公元前128)。匈奴以二万骑兵进攻汉并杀辽西太守,汉派卫青率三万骑兵击败匈奴,收复失地,设置朔方、五原郡,解除了匈奴对长安的威胁。

第二次大战是在元狩二年(公元前121),霍去病率数万骑兵,从陇西、北地出击匈奴,深入二千余里,夺取了祁连山和河西走廊。汉在此先后设置河西四郡(酒泉、武威、张掖、敦煌),为汉通西域奠定了基础。

第三次是在元狩四年(公元前 119),匈奴大举南下掠杀,汉在北平、定襄郡等地损失惨重。汉武帝命卫青、霍去病分别从定襄、代郡出击匈奴,大败匈奴骑兵,致使匈奴远徙漠北。

深化升华 历史上各民族间有战有和,但统一与融合始终是历史的主流,正是在各民族的战与和之间,我国历史曲折向前发展着,也正是由于有了这些兴衰变故,才使得我国的历史更加丰富多彩。

难点剖析 汉武帝以前和汉武帝时期,西汉对匈奴的政策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汉武帝以前,对匈奴实行退让和亲的政策,到汉武帝时期,则对匈奴实行大规模的武力反击。这种政策变化,自然和汉武帝的雄才大略有关,但归根到底还是取决于西汉国力的变化。因为国力的强盛与否,是决定战争胜负的物质基础。如果不是国力强盛,汉武帝不可能多次对匈奴大规模用兵,并取得战争的胜利。

二、张骞通西域 1.西域

西域一词是我国古代对西部疆域的泛称。在汉代人的观念中,“西域”的界线并不十分精确。西汉初年,西域的概念主要是指今天的南疆。西汉中期,人们对西域的地域概念扩大,已包括了北疆和中亚、西亚、南亚等地。总之,通常所说的西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西域指阳关、玉门关以西,葱岭以东天山南北地区;广义的西域指凡是通过狭义西域所能到达的地区.包括亚洲的中部、西部、印度半岛、欧洲东部和非洲北部等地区。这里所讲的西域是广义西域。

2.张骞

张骞(?~公元前114),汉中成固(今陕西城固)人。初任郎,汉武帝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应募出使大月氏,约之与汉朝夹击匈奴,曾翻越葱岭,亲历大宛、康居(今巴尔喀什湖与咸海间)、大月氏(今阿姆河流域)、大夏(今阿富汗北部)等地。元朔六年任校尉,随大将军卫青出击匈奴,因功封博望侯。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拜中郎将,出使乌孙,联络其夹击匈奴,以断匈奴右臂,并分别派遣副使出使大宛、康居、大夏和月氏等地。

自此,西北诸地始通于汉,“丝绸之路”开通。

3.张骞通西域路线

张骞通西域从长安到西域有南道与北道之分。南道:敦煌——鄯善——莎车——葱岭——大月氏、安息。北道:敦煌——车师——疏勒——葱岭——大宛、康居、安息。

4.张骞通西域意义

首先,开启了西域各国和汉朝频繁交往的时代,沟通了西域和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丰富了汉族和西域各族人民的生活;其次,促进了汉朝同中亚、西亚、欧洲等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张骞通西域后,丝绸之路开通,中国同西亚、欧洲的通商关系发展起来,丝绸之路成为亚欧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互相传递着文明的信息;再次,张骞通西域奠定了我国对西域(今新疆地区)管辖和开发的基础。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新疆地区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深化升华 张骞通西域先后有两次,第一次是公元前138年,目的是为了联合大月氏,共同反对匈奴。由于当时大月氏已经西迁,张骞没有达到说服大月氏与汉朝联合共击匈奴的目的,但通过这次出使,他了解到西域各国的情况和他们愿意与汉朝交往的愿望,为日后汉朝经营西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第二次是公元前119年,张骞这次访问了西域很多国家,西域各国也派使节访问长安,相互间交流增多。

三、丝绸之路 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一条从中国通往欧亚两大洲的陆路通道。它是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通往中亚、西亚,直至欧洲。这就是有名的“丝绸之路”(The silk road)。中国精美的丝绸是这条道路上运输最多的商品,因而得名。

1.丝绸之路畅通的原因

一是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二是汉朝政府的保护和经营,在丝绸之路上修道路、筑长城、设驿站,保证了丝绸之路的畅通。

2.丝绸之路的路线

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西亚→欧洲。 3.丝绸之路的作用

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由于丝绸之路的开通,中国的蚕丝、丝织品、铁器、漆器和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源源不断地传入西方。西方输入中国的有汗血马、囊驼等奇禽异兽及名贵的毛织品,瓜果、胡麻、胡豆、苜蓿、蓖麻、胡椒等经济作物,黄瓜、胡萝卜、大葱、大蒜等蔬菜,水仙、茉莉、海棠等花卉,还有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这些都对中国经济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深化升华 “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丝绸之路的开通,对民族关系的发展和中西交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丝绸之路成为当时和以后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可见,中国人很早就具有对外开放意识与和平外交的精神。

方法点拨 学习时一定要利用好地图,将文字知识与图片信息有机结合,在空间上提升对课文的理解。

记忆要诀 张骞出使西域歌诀:

追溯历史两汉期,甘肃玉门阳关西, 而今人们称西域,那时小国被匈欺。 武帝统治有心计,招募使者出西域, 企图联络大月氏,共同对匈来夹击。 张骞两次出西域,排除艰险建史绩, 沟通促进东与西,历史意义了不起。 张骞出使西域后,丝绸之路通欧洲,

陆海贸易大发展,东西文化相渗透。 西域各国归附汉,社会面貌大改观, 设立西域都护府,总管西域的事务。

问题·思路·探究

问题1 新疆的楼兰古城曾是丝绸之路的重镇,维持了数百年的繁荣,今天,我们已经无法目睹楼兰古城的辉煌,只能凭借残垣断壁去遐想。你认为楼兰古城消失的原因是什么?你从中受到哪些启示?

思路:可从环境遭到破坏、水源缺失、外族入侵、疾病流行等结论应从思维的角度考虑。探究:人为地乱砍滥伐森林、无计划地滥用水源是导致楼兰古城消失的真正原因。大家也可结合相关的地理知识谈谈自己从楼兰古城的消亡中得到哪些启示,从而认识到保护环境、合理开发资源、科学治理的重要性,唤起人们对环境的忧患意识。

问题2 概述秦汉时期内地与边疆关系的发展状况,并分析其影响。

思路:本题考查对历史问题的综合分析。解答此题,首先要读懂题意,它有时间及内容的限定,即时间——秦汉时期,内容——边疆关系,影响。

探究:(1)发展状况:①北方匈奴严重地威胁着秦汉政权,北方人民深受其害,因此秦修筑了万里长城,汉朝组织了反击;②西汉时期张骞、班超等人通西域,设都护,加强同西域的经济交往和西域的管理:③秦征服南方越族,在当地设郡,还迁徙人民等,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2)影响:①促进了中原与周边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②扩大了我国版图;③有利于民族融合;④促进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典题·热题·新题

例1(2010安徽马鞍山模拟)他是以大一统王朝使臣的身份开辟域外交通路线的第一人,经过他的探险,形成了丝绸之路,造福当时、泽及后人。这里的“他”指的是() A.张骞 B.玄奘 C.马可·波罗 D.戚继光

解析: 本题考查对张骞出使西域所起到的作用及其对后世影响的理解。西汉的张骞出使西域后,开辟了一条通往西域的道路,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后来的丝绸之路。而玄奘生活在唐代;马可·波罗在元朝时到达中国;戚继光是明代著名爱国将领。答题时运用排除法,可以排除B、C、D三项,故A项符合题意。 答案:A 例2(2010山东邹城中考模拟)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是在() A.西汉 B.东汉 C.元朝 D.清朝

解析:张骞出使西域后,西域各国纷纷归附汉朝。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于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答案:A 例3(2010广西玉林模拟)酷爱旅游的小明准备在暑假沿着丝绸之路古道进行游览。请你确认他将会游览到的著名文化遗址是()

A.都江堰 B.龙门石窟  C.承德避暑山庄 D.敦煌莫高窟 解析:本题考查对丝绸之路路线的了解和史地知识综合运用。丝绸之路的路线是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西亚——欧洲,都江堰在今天四川境内,龙门石窟在今河南省洛阳市附近,承德避暑山庄在今河北境内,离丝绸之路都很远,因此排除A、B、C 项,而敦煌莫高窟在今天的甘肃省境内,河西走廊又称为“甘肃走廊”,因此,D项符合题意。 答案:D 例4 张骞与班超出使西域,历史作用的共同点是()

①帮助西域各族摆脱了匈奴的束缚和奴役②促进了西域和内地经济文化的交流③促进了中

国同西亚和欧洲的友好往来④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作出了贡献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张骞和班超出使西域的共同结果的理解。解题的关键是“共同”二字。“帮助西域各族摆脱了匈奴的束缚和奴役”是班超出使西域的结果,并不是张骞出使西域的结果,正确答案为B项。 答案:B

深化升华 比较型选择题有两个特点,其一是比较主题至少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现象;其二是作为比较对象的历史现象必须具有可比性。这类题难度较大,它考查分析比较能力和对知识点的准确理解能力。一般注意寻找比较点,找出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加以分析,确定答案。对事件性质、特征、作用等方面都可以进行比较。例5阅读下列材料,请完成(1)~(3)题。 公元前1世纪的一天,罗马执政官恺撒穿着灿若朝霞的长袍出现在剧场包厢时,百官们都惊呆了。后来才知道,恺撒穿的“天衣”是用中国丝绸缝制的。(1)材料中提到的时间,中国当时是什么朝代?(2)中国的“丝袍”是通过什么渠道转运到欧洲的?(3)丝绸之路是如何沟通的?

解析:本题是一个材料解析题,主要考查识读材料的能力和把材料与教材的结合。根据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公元前1世纪”可以知道大体相当于中国的西汉时期;然后结合长袍是中国的丝绸缝制的,联系中国的丝绸之路,最后再联系中国的丝绸之路是如何开通的,就可以得出答案了。 参考答案:(1)西汉。

(2)丝绸之路,从长安往西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运到西亚,再由西亚转运到欧洲。

(3)张骞出使西域后,中国同西方的贸易发展起来。

一通百通 认真阅读材料,明确材料意思,全面准确地把握材料的内容和观点,然后联系教材相关知识,对从材料中捕捉到的信息进行再加工,形成更完整、更准确的印象。

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5篇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教学设计,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教学设计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教学设计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学案知识与能力:1、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史实。2、了解西域都护的设置、丝绸之路开......

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评课稿

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评课稿我的听课内容是由虞老师教授的七年级历史第16课: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这是一节常态课,整节课体现了虞老师一贯的启发教学,故事教学的特色,展现......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 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教案 北师大版

第16课 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课程标准: 讲述张骞通西域等史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西域都护的设置、丝绸之路开......

七年级历史丝绸之路同步测试题

北京一对一上门家教品牌家教电话:010—62561255 第14课 我走“丝绸之路”——探究活动(二) 一课一练基础识记 一.选择题1.丝绸之路的起点是的: ( ) A.长安 B.洛阳 C.北京 D.兰州2.因......

下载七年级历史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测试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七年级历史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测试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