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销员之死与美国梦_推销员之死美国梦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7 22:14:28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推销员之死与美国梦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推销员之死美国梦”。

①②

折射美国社会文化的多棱镜

— — — 《 推销员之死 》

史立英 ,张润

(河北经贸大学 ,河北石家庄050061)

摘要 :文学来源于生活 ,而作为文学重要组成部分的戏剧更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将社会的特定层面展现在观众面

前。以美国著名剧作家阿瑟 · 米勒的名剧《 推销员之死 》 为例 ,分析该剧所反映的美国社会和文化的若干方面。

关键词 :《 推销员之死 》;社会;文化

中图分类号 : I106.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 1672005408),女 ,讲师 ,硕士 ,主要从事英美文学及文化对比的教学研究.E

-mail: shiliying72@yahoo.com.cn.? 1994-2008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

上有所成就 ,但他没有脚踏实地去实现梦想 ,而是通过些不正当的手段来满足自己的竞争欲

望 ,比如勾引上司的未婚妻 ,收受贿赂等。他从来不告诉父母自己究竟在从事何种工作 ,情

况如何。全剧最后 ,米勒安排比弗与父亲进行了一次推心置腹的谈话 ,让威利看到了自我欺骗和父子间相互欺骗的事实 ,认识到他们父子都是普普通通的人 ,没什么特别的 ,成功对他们来说很遥远。然而威利的失败不是美国梦本身的原因 ,因为拥有梦想没有错 ,错的是威利没有正确分析自身能力和社会实际。威利本来喜欢干点木匠活 ,在院子里种点菜 ,养几只鸡 ,而他却选择了推销 ,这一职业要求他去面对各种各样的顾客 ,以各种手段去说服和影响别人。另外 ,在威利进入推销界的时候 ,广告已开始在营销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推销员的景况已与从前大不一样了。威利对成功如此渴望 ,多年来一直在家人面前吹嘘自己多么受人喜爱 ,事业多么辉煌 ,自己为公司开辟了多么大的市场 ,幻想自己的葬礼也会像辛格尔曼的一样隆重。但不是所有的梦想都会变为现实 ,威利没有能够靠推销发财 ,也没有赢得人们的喜爱 ,冷清的葬礼再一次证明了普通人成功道路的曲折以及金钱至上的社会现实的残酷。

二、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 — — 独立与尊严的双重体现美国人所推崇的个人主义并不是我们汉语字面上所反映的那种把个人利益放在首位 ,自私自利的个人主义 ,而是伴随着美国人对平等、自由和成功的期望一起诞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观念 ,是美国文化的核心。美国独立战争时期 ,托马斯 · 杰弗逊在《 独立宣言 》 中提出“ 人人生而平等 ” ,这是独立革命倡导的最为激进和强有力的思想 ,《独立宣言 》也被看作是个人主义的宣言 ,使个人主义一度成为主导的社会哲学。美国人认为 ,不论其出身如何、贫富如何、受教育程度如何 ,自己和他人同样重要 ,个人尊严神圣不可侵犯。美国人提倡人为自己而思考、判断、决策 ,崇尚靠自己的尊严、智慧、能力、勇气和奋斗获得成功。这就是为什么美国的小说、电影中随处可见一些单打独斗的英雄人物 ,这些人物或靠自己的努力在事业上取得成功 ,或在特定的任务中展示了超人般的能力和才干。《推销员之死 》 中也不乏这样独立自主的人物。80多岁的老推销员辛格尔曼 ,独闯天下的本 ,这些人都是依靠自己的能力实现了成功的梦想 ,都是威利心目中的英雄 ,就连他的父亲当年也曾携家带口 ,赶着一辆马车横穿美国大陆 ,凭一手制作笛子的手艺赚钱。这些人的成功使威利坚信只要自己努力成功是必然的。在对成功的无比渴望中 ,他经常向儿子们吹嘘自己在各地多么受爱戴:“ ??人们都认识我 ,孩子们 ,新英格兰没有人不认识我。??在那儿 ,我可以在任何街道上停车 ,警察会好好给我盯着 ,就像照看他们自己的车一样。”正是由于这种个人主义意识 ,威利坚守着成功的梦想 ,尽管失败步步紧逼 ,他还在苦苦挣扎。中国的读者或观众可能很难理解为什么威利宁可每周向邻居查理借 50元钱也不接受查理提供给他的工作 ,那就是个人主义、个人尊严在作怪。威利不愿接受别人的怜悯 ,他不愿接受梦想破灭的现实 ,他认为自己的命运应由自己来拯救。

三、消费文化 — — — 时尚与名利的产物1983年 ,《推销员之死 》 的中文版在中国上演并取得了成功。但将该剧搬上中国舞台并非一帆风顺 ,当时许多中国人认为该剧有粉饰资本主义生活的嫌疑 ,因为推销员威利本来穷困潦倒 ,负债累累 ,但剧中表现的境况并不像我们中国人想象的那样家徒四壁。相反 ,威利住着单门独户的房子 ,有洗衣机、冰箱、小汽车等 ,谁能相信威利是个穷光蛋 ,但这恰恰体现了美国文化的另一个方面 — — — 消费文化。剧中主人公生活在 19世纪末 20世纪初的美国 ,当时的美国社会正处于大规模生产和大众消费时期。资本主义大规模生产使各类商品极大丰富 ,商家利用多种手段来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 ,如广告宣传、邮寄服务以及分期付款等。在这一阶段 ,美国民众尤其是队伍越来越大的中产阶级将奋斗的重点放在个人享乐、物质享受、商品买卖上。对当时的人们来说 ,消费不仅是生活的必需 ,更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这种消费文化影响着每一个人 ,但并非人人都享受到了消费的快乐 ,对一些收入低微的人来说追逐这种时尚得到的是难以摆脱的负担。《推销员之死 》 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这种消费文化。在广告的影响下 ,威利购买了洗衣机、冰箱、吸尘器和汽车 ,但是一笔笔维修费压得威利喘不过气来。在第二幕中 ,当妻子林达告诉威利各项维修费共计 120美元的时候 ,他焦虑的心情显而易见 ,“ 天哪!如果生意再没有起色 ,咱们可怎么办啊!”威利的房子是用分期付款的方式购买的 ,可

悲的是 ,在房款还清的当天 ,威利却因走投无路自杀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威利的老板霍华德 ,他给威利展示新买的录音机 ,并将所录家人的欢声笑语播给威利听 ,霍华德得意洋洋 ,几乎没有工夫搭理威利。而威利告诉霍华德 ,他的汽车内安有一台收音机 ,但他从未有时间去听。这种反差告诉我们 ,消费的潮流人人都有权利去追随 ,但其中的快乐却不是谁都能享受得到的。《 推销员之死 》 这部戏剧之所以取得巨大的成功是因为它反映了小人物生活的辛酸 ,引起了普通大众的共鸣 ,其社会意义在于它反映了美国社会和文化的方方面面。对于中国观众和读者来说 ,要真正体会到这一戏剧的感人魅力 ,了解存在于它背后的时代背景和文化内涵是非常必要的。参考文献:[1]Berkowitz, GeraldM.American Drama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M ].London,New York:Longman, 1992.[2]Miller,Arthur.Death of a Sales man[M].New York: Penguin,1986.[3]孙白梅.西洋万花筒 — — — 美国戏剧概览 [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 2001.[4]张耘.现代西方戏剧名家名著选评 [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1998.[5]朱永涛.美国价值观 — — — 一个中国学者的探讨 [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2002.史立英 ,张润:折射美国社会文化的多棱镜 — — — 《 推销员之死 》

(全英文论文)论《推销员之死》中美国梦的幻灭

《人鼠之间》中两主人公乔治和雷尼的对比分析 希腊神话在占星学中的体现海明威短篇小说的叙述艺术--以《一个明亮干净的地方》为例 图式理论分析中国网络流行词翻译 《傲慢与......

《推销员之死》读后感

读《推销员之死》这是阿瑟·米勒的一本戏剧,全剧采用时空交错的方式叙述了一位曾自信满满的推销员——威利·洛曼最终选择死亡的故事,全剧时间为“今天”,却同时讲述了过去。全......

看《推销员之死》有感

在《推销员之死》里感受话剧的魅力美国作家阿瑟·米勒的《推销员之死》不仅再现了美国当时的社会背景,也真实的呈现了那个时期为了生存整日忙忙碌碌的人们。该剧被很多评论家......

戏剧赏析《推销员之死》读后感

戏剧赏析课程论文幻 想 的 破 灭——《推销员之死》赏析与感悟一、亚瑟•米勒与《推销员之死》亚瑟•米勒【Arthur Miller,1915-2005】是美国当代著名剧作家,因创作《推销员之......

(英语毕业论文)从《推销员之死》看阿瑟.米勒对“美国梦”的阐释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贡献者ID 有提示)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下载推销员之死与美国梦word格式文档
下载推销员之死与美国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