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水利惠民生_优服务惠民生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7 22:10:10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和谐水利惠民生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优服务惠民生”。

和谐水利惠民生

2010-09-09 08:05:00 来源: 湖南日报(长沙)跟贴 0 条 手机看新闻

谢 扬

衡阳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立人水和谐现代水利体系为目标,紧紧围绕“库区、灌区、城区”三个重点,大力发展“友好型、民生型、节约型”水利。衡阳水利建设迎来了又好又快发展期。到今年上半年止,全市水利建设“8331”任务超计划完成。即完成各类水利工程81357处,土石方3159万立方,劳动工日3213万个,投入资金10178万元,分别占计划的101.7%、105.3%、107.1%、101.8%。共实施除险保安工程200余处,修复水毁工程4300多处,硬化防渗渠道300公里、清淤5000公里,加固堤防71公里。

共创和谐,建设“友好型”水利。在水利建设与管护中,衡阳市做到人与水、工程与水友好相处。尊重自然规律进行水事决策,加强预测预报预警体系建设,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搞好科学调度,解决水的时空分布不均问题;抓好水土保持工作,缔造青山绿水的新衡阳;强化工作责任,确保各类水利工程的安全,促进防洪工作由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抗旱工作由单一抗旱向全面抗旱转变,水土保持从重点防治向预防保护、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相结合转变。去年以来,共投资1100万元对耒阳市熬河项目区、衡东县荣桓项目区、衡阳县蒸水中游项目区枧桥江小流域治理项目区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31.195平方公里。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水价改革和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创建,提升水利可持续发展活力。推动水利建设与管理由重建轻管向建管并重转变。加强水行政执法,依法行政,不断提升全社会水法律法规意识。“四无”电站清理整顿已于2009底前按要求整顿到位;今年上半年查处无证取水、违章取水案件8起;对10多起破坏堤防行为进行了处罚,促使水行政管理工作由以行政手段为主向综合运用法律手段、经济手段、行政手段和科技手段转变。

以人为本,建设“民生型”水利。衡阳市水利局周晓云局长认为,水利工作趋利避害民为本,科学治水民为先。要以关注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让更多群众共享水利发展成果,以群众满意作为做好水利工作的最高标准。为此,该市以建设民生水利为重点,大力开展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超额完成省里下达的计划任务,共完成投资1.81亿元、解决29.62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超出计划指标的1.7%,全市近1/5的乡镇建立了集中供水工程;全年投入资金31745万元,全面完成了列入中央及省级治理计划的8座中型、36座小一型水库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建设,自行治理了80座小二型病险水库;城市防洪工程中的亚行工程石鼓堤防、大源渡库区珠晖堤防、四水治理蒸水南堤工程等共完成投资2500万元,新增能抵御50年一遇洪水标准的防洪堤5公里。

高效利用,建设“节约型”水利。大力推广节水技术、工艺等推动经济集约化发展。加快灌区节水改造,通过对渠道的防渗加固,全市渠道水利用系数由原来35%提高到现在的58%,水分生产率从过去的0.9公斤/立方提高到1.3公斤/立方,实现节水面积达7.56万平方公顷,年节约水资源3.86亿立方。在灌区成立农民用水者协会,让农户自主管理、自我发展,充分调动了农民节水的积极性。

工业和城市节水开展节水循环利用和雨水利用,通过节水减少排污;生活节水推广节水器材、通过价格杠杆适当控制,让水资源更好地造福于民。依法行政,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水资源管理由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转变,水资源的供需平衡由过去的以需定供转变为在提升用水效率、加强需水管理的基础上的保证供水,加快建设能源清洁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衡阳县:小农水发挥大效益

衡阳县共有各类水利设施11.96万处,耕地有效灌溉面积75万亩,旱涝保收面积58万亩。2009年该县被列为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小农水项目区涉及2个乡镇14个村,受益人口18250人,总面积42.6平方公里;资金整合项目区涉及7个乡镇54个村,受益人口74255人,总面积148.9平方公里。目前,共完成投资8402万元,项目计划任务全部完成,项目区形成了 “旱能灌、涝能排”的工程体系,达到了“项目有亮点、资金有效益、群众得实惠”的预期效果。

高起点规划,小项目改善大民生。县委、县政府整合小农水、农业综合开发、国土整理等项目,突出消灭干旱死角,增加基础水量,通过三年的努力,全县干旱地区生产生活用水难题全部解决。

严要求实施,小工程推行大建设。县委、县政府对小农水项目进行严格考核,并实行一票否决制,对完不成任务的部门和乡镇年终一律取消评先资格。层层签订责任状,形成了“四级联动,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工作新机制。县财政每年都安排一定经费作为农田水利建设资金。重点实施小一型水库灌区渠系和中型灌区末级渠系清淤改造工程。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整合资金、改善水利基础设施的相关文件,计划三年内整合农开、国土、发改、水利等部门资金2.2亿元用于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去年共投入资金1243万元(其中群众自筹645万元),完成山平塘清淤扩容1286口。

全方位创新,小产权演绎大变革。为确保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得成、管得好、用得上”,该县按照“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项目区发动受益农户自愿筹资120万元用于小农水建设。去年山平塘清淤扩容项目通过“一事一议”政策筹集资金860万元。以水养水增加投入。项目区2个乡镇共投入鱼塘承包款近40万元,群众共投工投劳达9.98万个。全县以中小型灌区、小农水项目区、村组灌域为基本单元,共组建农民用水者协会100多个,移交小型水利工程4000余处,参会农户约6万人,受益农民15万多人。结合开展“三边”(水边、路边、城边)造林活动,鼓励有条件地方以造林收入作为渠道管护资金。采取政府引导加服务方式,创新小型水利工程自建、自有、自管、自用、自营模式。全县拍卖小型水利工程500余处,累计拍卖资金200万元;承包、租赁小型水利工程1000余处,累计吸收资金300万元;采取股份合作兴修小型水利工程400余处,共投入资金500万元。多方面受益,小农水作出大文章。项目区完成渠道改造69千米,新增水源207处,新开和整修山平塘380口,电灌站改、扩建4处320千瓦,新增灌溉面积2960亩,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1.6万亩,灌溉水的利用率由目前的0.42达到0.58。项目区粮食播种面积增加1.1万亩,粮食产量由目前的6251万公斤达到6964万公斤。项目区粮食增产使农民年增收160万元以上。种烟每亩增加收入150—200元,仅此一项每年为项目区农民群众增收达50万元。同时,项目的实施减轻了劳动强度和经济负担,乡村凝聚力增强,矛盾纠纷减少,干群关系改善。

常宁市:小型农田水利新机制带来新活力

常宁市已形成了大中小共存、蓄引提互补、防汛与抗旱相结合的基本水利设施框架,共建成有各类水利基础设施4.6万处,其中大型引水渠一条长54.5公里,中型水库3座,小型水库161座,山平塘4.1万口,水轮泵站57处。近几年来,该市不断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力度,创新水利建设机制,以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为主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卓有成效。今年7月,该市列入了全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重点县。

常宁市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范围主要为:2010年建设以洋泉水库右干渠和罗桥堰、红旗水库为主要水源工程的罗桥镇,对两桥支渠未级渠系和小型独立灌区渠系及山塘进行建设;2011年建设洋泉水库右干渠、丫田水库为主要水源工程的板桥镇和三角塘镇,对樟塘支渠未级渠系和小型独立灌区渠系及山塘进行建设;2012年建设洋泉水库左干渠为主要水源工程的新河镇、以西塘水库东支渠为主要水源工程的官岭镇,对珠塘支渠未级渠系和小型独立灌区渠系及山塘进行建设,总投资4812.56万元,同时整合项目28个,整合资金11790万元。

常宁市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坚持高标准。要求灌区未级渠系节水改造渠道工程渠道衬砌率达到85%以上,完好率达到95%,渠系建筑物完好率达到95%,灌溉水利用数达到0.6以上,支渠渠系水利用系数达到0.7以上,灌区灌溉保证率达到90%以上。小型水源工程中,引水河坝工程要完全运行,达到设计引水标准;骨干塘塘堤加固,蓄水容量达到设计容量90%以上;山平塘蓄水容量达到设计容量80%以上。高效节水灌溉水利用率达到数0.9。小型泵站应达到供水或排涝保证率达到90%以上,机电设备完成率达到90%,机泵装置效率达到55%以上。

为了确保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标准和质量,该市加强建后管护工作,明确工程产权和初始水权,实行工程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分离。通过采取拍卖、租赁、承包、委托经营、股份合作经营等方式明确产权的使用者和经营者。通过落实租赁、承包、经营人,落实工程的管理者。通过收取租赁、承包经营费,落实部分工程的维护管理费用。小型渠道工程以小型渠道水系为单元,建立本渠系、本村的农民用水户协会,对该水系或渠道的建设实行资金筹措、项目管理、建后管护、水费收取,做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农民自主建设、自主管理、自我受益。该市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产生了良好的效益。确保了粮食生产安全,增强了农业发展后劲,真正做到遇旱可灌、有涝能排,促进了农业高产稳定,免灾减灾,为农民增收提供安全保障。建设方案实施后,可新增灌溉面积6.73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2.40万亩,按农田水利贡献率40%计算,农田水利建设可增加年产值3131万元。农田水利建设提供了充足的水源,可以充分发挥农业的食物营养、工业原料、生态保障、观光旅游等多种功能,推动农业与工业的对接,实现农业的多层、多环节封增值增效,为农民增收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使党中央的惠农政策落到实处。

衡山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严格管理出效益

衡山县有各类水利工程2万多处,其中中型水库2座、小型水库78座、塘坝等小型水利工程2.2万多处,小型机部泵站2000多处。这些水利工程的建设为县域减灾防灾,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发展粮食生产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受所建年代社会生产力水平的限制,工程建设标准低,影响工程效益的发挥。尤其是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投入不足,农民对加强小型水利工程建设要求强烈,呼声大。为此,县政府将水利建设作为抓好“三农”工作的头等大事,计划在三至五年内全面完成全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2009年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完成福田白云片示范区和白果岳北示范区,共计20个村2.5万亩农田,静态总投资1660.3万元。

工程建设于2009年12月25日开工,已完成新桥灌区末级渠系改造1.0675万米、斗渠改造1.7735万米、田间渠道改造72486米,小型提水泵站改造12处,山坪塘清淤加固改造40口,拦水坝改造10处,已完成工程投资1174.3万元,占总计划的90.86%。

为实现“三年内全面完成全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既定目标,县政府对全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实行统一规划,整体推进分步实施。严格按照国家有关项目建设管理规定进行项目建设管理,实行工程施工招投标制、项目法人负责制、工程建设监理制“三制”管理。严格加强项目建设资金管理。实行项目资金专账专户管理,确保项目资金专款专用。

县政府坚持建管并重,建立健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长效管护机制。

严格把好质量验收关,对工程质量不合格工程一律实行“四不”,不收方、不验收、不报账、不拨款。由县财政、水利成立联合验收小组负责项目竣工验收,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统一移交工程管护单位,村、组用水户协会进行管理和维护,签订好管护合同、管护登记卡,制订管护制度,明确责任落实到人,确保工程长期有效运行。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成效显著。2009年全县8.27万亩农田小型水利设施得到完善,其中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区2.5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75万亩,增加和恢复灌溉面积0.5万亩,增加有效灌溉面积0.4万亩,改善排水面积0.15万亩,节水灌溉面积增加0.6万亩,灌溉保证率达到90%,区内年增加粮食产量2005吨,年增加经济效益80.2万元。促进了农业经济发展。由于有完善的水利设施,实行了水旱无忧,农民种粮积极性高涨,催生了一大批种粮大户、土地流转承包农业合作社,项目区没有抛荒现象,对于不愿耕种的农户,田地全部由种粮大户、农业合作社承包。白云片、岳北片新农村建设一片欣欣向荣景象,通过小农水项目建设使渠渠相通、灌排自如,实现村容整洁、人水和谐。推动了农田水利建设新发展。通过项目建设起到示范引导作用,现广大群众参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积极性高、要求迫切,筹资投劳积极踊跃。永和乡松坳村亩平筹资200元,山塘10年养鱼承包款全部用于村组山坪塘清淤改造、渠道建设,共筹资40万余元,对全村41口山塘1.5公里排洪渠道进行清淤改造。

兴水利 除水患 惠民生

兴水利 除水患 惠民生——我市上半年共投入1.4亿元发展民生水利2011年上半年,市水利水产局以加快灾后水毁水利设施恢复重建为重点进行农田基本建设,通过精心组织,加强调度,严格......

保增长、惠民生、促和谐

在民政局开展“保增长、惠民生、促和谐,我为兴化发展作贡献”大讨论活动暨机关作风建设推进会上的讲话华 荣 辉 (2009年3月27日)同志们:根据市委统一部署,从现在起,用两个月时间,在......

法律援助惠民生 服务社会促和谐

法律援助惠民生 服务社会促和谐法律援助,作为当代社会一项新的开创性事业,它代表的是政府,面对的是贫弱,体现的是正义,呼唤的是良知,在服务民生、构建和谐、维护稳定中日益发挥着......

法治惠民生

民主法治、法治惠民----灵桥镇创建“民主法治镇”工作阶段性小结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加强社会管理工作中,基层镇、村干部依靠法律和规章制度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公益事......

发挥思想政治优势 构建和谐民生水利

发挥思想政治优势 构建和谐民生水利——普兰店市林业水利局 徐峰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如何发展水文化、弘扬水文化?是水务工作者的不懈追求,按照科学发展......

下载和谐水利惠民生word格式文档
下载和谐水利惠民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