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偶书公开课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回乡偶书公开课”。
《回乡偶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古诗,读准字音“鬓、衰”,认识诗中的生字“客、何、音”并会书写。
2、抓住“客”作为全诗的切入点,以“是客非客”为线索展开教学,通过品读诗句理解诗意。
3、抓住“笑”,帮助学生体悟诗情,指导朗读并背诵古诗。教学重点:
抓住“客”为切入点,通过品读了解诗句的意思。教学难点:
抓住“笑”,感受诗人重回故乡时感慨万千的情感起伏变化。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导入
师:今天老师来给可爱的小朋友们上课,非常高兴,迫不及待地想跟同学们问问好(摇手)你们还知道哪些问好的方式呢?(敬礼、鞠躬、握手)
那你们知道古时候人们是怎么问好的吗?右手抱拳,左手做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回到古代,用这种方式来问问好,好吗?上课
一、介绍诗人,引入诗题
1、师:既然穿越到了古代,不能让同学们白来,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位著名诗人,他来自唐朝,其实同学们对他并不陌生。
2、出示《咏柳》同学齐背,引出作者——贺知章 今天我们要再来学习一首他写的古诗
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1、请同学们先自由朗读这首古诗,注意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顺
2、接下来我想请四位小朋友们起来读一读,一人一行,其他小朋友来听听他们读得准不准确
3、提示“鬓毛衰”,指出鬓为前鼻音,衰为翘舌音,拼读
4、同学们已经能够能把古诗读准确了,那么你能读出它的停顿吗?
5、先听老师范读,(ppt出示断句)你发现哪里停顿了?指名读,谁来读读看?(2)个)
6、齐读古诗,读准确、读出停顿的地方
三、品读古诗,明诗意,悟诗情
1、我已经从你们的朗读中感受到了古诗独有的韵律了,那么我有一个疑问,在最后一句当中,笑问客从何处来中所说的“客”是说谁呢?(贺知章),他到底是不是客人呢?(板书?)并想想你的理由。
3、贺知章是不是客人?交流反馈。(1)不是客:学习第1行诗
①你从哪一行诗知道的?(少小离家老大回)②能不能说说你的理由?
③贺知章在十岁的时候,就和父亲离开了家乡到外求学,离开家乡后,你能想想他们也许会碰到什么样的困难?
对呀,一个人在外没有亲人多孤单啊,在忍饥挨饿的日子里他时常想起自己留恋的家乡,当夜深人静他抬头看到一轮明月的时候他会想起(家乡),当窗外响起声声爆竹时他会想起儿时一起玩耍的(伙伴),当大雪纷飞时他会想起自己原本家门前的(小湖),有太多的思念让他总是想起十岁那年离开的家乡。可是因为种种原因他一直没有回去,直到他八十三岁那年,他终于回到了家乡!④那此时诗人的心该怎样的?(兴奋、激动)
⑤10岁离开家乡,到了83岁回来,70多年过去了,多么长的岁月,诗人终于要回到了他的家乡,怎么会不激动呢?指读(3个)、男生、女生、齐读(2)学习第2行诗
①70多年过去了,什么发生了改变?(贺知章变了)用诗句里的话来说就是(ppt出示:鬓毛衰),头发都已经掉了许多了 尽管诗人变老了,可是什么却依旧没有改变?(ppt出示:乡音无改)②介绍贺知章的家乡背景:你知道诗人的家乡在哪里吗?老师告诉你,是我们杭州的萧山,不远万里地回到自己的家乡可是他时刻都没有忘记(自己的家乡),这就是叶落归根呀!读——乡音无改鬓毛衰。指读(2个)、齐读 ③指导朗读。
读到这里我们发现了原来这个看似“客”的人其实――(并不是客!擦掉板书中的问号)不是远道而来的客人“来”了!而是离乡多年的游子――(“回”到这里了!)因为太过想念自己的家乡,即使过了70多年,他还是回到家乡_————萧山啦!心中怎能不激动呢!师生对读,男女生分读,齐读。(3)是客:学习第3、4行。
①既然贺知章,不是客人,可是谁认为他是客人呢?为什么会这么认为?你能从诗句当中找找看吗?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②看图,那么从这幅图上你看到了什么?你猜猜他们在说什么? 同桌之间讨论一下
接下来请同学们来扮演一下大名鼎鼎的贺知章,我来演儿童,我来问你们来答,好不好? 预设:
儿童:爷爷,爷爷,你从哪儿来呀? 贺知章:我本来就是这儿的人啊。儿童:那你的家在哪儿呢?
贺知章:我太久没回来了已经不知道在哪儿了,我很小就已经离开这儿了 儿童:哦,那你小时候的伙伴在哪儿呢?我带你去找他吧 贺知章:啊,我也不知道啊,也许他们也离开这儿了吧 你看,孩子都问得诗人答不上来了
⑤而对儿童天真无邪的“笑问”,贺知章的心情又会是怎么样的呢?(放轻)预设:感慨的,因为家乡的东西都发生了变化
预设:是不开心的,因为连自己村里的人都不记得自己了 高兴 哦?诗人的心情也跟孩子们这样高兴吗? 着急,你能不能着急的读一读?连孩子们都不认识他啦 伤心,连自己村里的人都不认识了,你能伤心的读一读
悲伤,程度更深了,那请你带着悲伤的语气读一读,故乡的一切已经物是人非了 ⑥是呀,诗人日思夜想的故乡,竟然不是自己当年熟悉的模样,这位诗人感慨万千,请你带着刚刚的那几种心情来读一读。
三、朗读并背诵全诗。
1、配乐朗读
即使70多年过去了,家乡已是物是人非,但他还是回到了自己的家乡(ppt出示整篇古诗)
师:我们一起来把这首诗读一读好吗?我来读前面四个字,同学们读后面三个字 接下来我们换着顺序读读好吗?
同学们读得真棒,吴老师甘拜下风,接下来请同学们自己比一比,请女同学读红色部分,男同学读蓝色部分。男女生换着读一读。
接下来我把其中的几个词语挖空了,你们还会读吗?你们来读括号内的词语。出示:
少小()老大(),()无改()衰。儿童()不(),笑问()从()处来。
今天我们需要会写三个字,分别是“客、何、音”在书写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 “客”的宝盖头要不要写得太宽;“何”是左右结构,可要比单人旁低一点;“音”上面立的第二横要写的长一点。(纠正写字姿势)
2、释题:现在让我们再次回到古诗的题目,《回乡偶书》的意思就是回到家乡(偶然)写下的诗歌。
也正是因为随意几笔,写出的更是作者心里最真实的想法 再读课题,这就是这首古诗题目的意思。
2、一首饱含着贺知章情感的诗,一首说遍了千万游子心声的诗,你能够把他背下来了吗?谁先来背一背这首古诗?
让我们带着贺知章老爷爷的这种复杂的心情把古诗一起背一遍吧。
四、拓展。
2、后来,贺知章爷爷进了村子后还看到了许多事情,在很多亲朋好友家里了解了近70来年一些人和一些事的变化,他再提笔写下第二首诗:
回乡偶书二首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自由读,指名读
从第二首诗中的哪儿,他不是客人?
是啊,虽然家乡已物是人非,但他还是回到了自己的家乡,这就是浓浓的爱乡之情。最后齐读
板书
回乡偶书
客?
非客
爱乡
是客
游子
回乡偶书回乡偶书1天,湛蓝深邃不染一丝污渍;水,清凉明澈未染半点浊痕。顺着崎岖难行的山路,点点黑瓦村落在陡坡的那一边。这是我的故乡,有我的亲人,有我挥之不去的思念和牵挂。红......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2篇回乡偶书,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回乡偶书》教学设计 (仅供参考)一、课文分析:《回乡偶书》里贺知章一生仕途顺利,告老还乡时玄宗皇帝亲自作诗送别,太子和百官为他践行,可以说是衣锦还乡。但诗人没有描写那些......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2篇回乡偶书,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回乡偶书回乡偶书1唐朝有个人,他叫贺知章。他家非常穷,破旧的茅草房顶还破了一个大洞,下雨的时候还会漏雨。到了冬天,他没有大衣穿,经常冻得瑟瑟发抖。为了改变自己的生活,让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