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校史论文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武大校史”。
百年武大
2008年9月7号,怀着无限的憧憬与希望,我来到了向往已久的武汉大学,这所百年名校也是我高中时期努力奋斗的不竭动力,08年我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12年的寒窗苦读终究没有白费,从踏入武大的那天起,我注定要在这里度过四年美好的大学生活。
作为中国最美丽的大学之一,武大环抱东湖,坐拥珞珈,满园林木,桃红樱白,古朴典雅„„武大有着说不尽的美,能够有机会在这么美丽的大学里学习,我感到无比的荣幸。作为武大的学子,自然想了解一下武大的历史,想重温一下武大曾经的点点滴滴。
武大的变迁——逐步的成长
武汉大学的前身是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于1893年创办的自强学堂,1893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在武昌创办自强学堂,开设方言(即外国语言)、算学、格致、商务四门,专门培养外语和商务人才;1896年,矿务、化学学堂并入自强学堂。1902年,自强学堂迁至武昌东厂口,改名为方言学堂。1911年,方言学堂被迫停办。辛亥革命后,北洋政府以方言学堂为基础,于1913年建立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1923年更名为国立武昌师范大学,1925年又更名为国立武昌大学。1926年武汉国民政府将武昌大学与其他几所学校合并,组建国立武昌中山大学。
1928年7月,南京国民政府大学院在改组原武昌中山大学的基础上,建立国立武汉大学。随后,武汉大学开始在武昌城外、东湖之滨的珞珈山一带建设新校舍。1932年,武汉大学由武昌东厂口迁入珞珈山新校舍。国立武汉大学创建初期十年中,在刘树杞、王世杰、王星拱、李四光、叶雅各等先生的努力经营下,由一个只有师范基础的学校发展成为一所拥有文、法、理、工、农五大学院,十五个系和两个研究所的综合性大学,并跻身于“民国五大名校”之列。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著名学者胡适先生曾向美国友人介绍说:“你如果要看中国怎样进步,去武昌珞珈山看一看武汉大学就知道了。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武汉大学于三月份迁至四川乐山。在1938—1946年的乐山时期,国立武汉大学共设有文、法、理、工四大学院及十五个学系。武汉大学的到来,将乐山这座位于西部边陲的偏远小城,迅速变成了一座大学城。乐山八年,是国难的八年,艰苦的八年,抗争的八年,锤炼的八年。八年炼狱,八载辉煌,在乐山时期物质条件极其恶劣的环境里,自强不息的武大人,仍坚持办学,弦歌不辍,在教学科研与人才培养诸多方面硕果累累。正是由于有了这乐山八年深厚的学术与精神积淀,国立武汉大学在抗战胜利、复员珞珈山之后,才得以迅速重振旗鼓,再接再厉,继续书写着一代名校的历史辉煌。七十多年过去了,不论是武汉大学还是四川乐山,都已经发生了沧桑巨变,但两者在当年国难时期所结下的不解之缘,一直都为两地人民所深切缅怀,而凝结期中的“武大精神”、“乐山精神”,也将永远穿透时空,在武汉大学和乐山市的发展进程中,继续发挥出无穷无尽的巨大作用。
1946年10月迁回武昌珞珈山。至1946年底,学校已设有“文、法、理、工、农、医”六大学院,包括21个系和8个研究所,在校学生1700多人,教师近300人,馆藏图书15万余册,校园面积3200余亩,成为家喻户晓的知名学府。当时的国民党政府也对武大的经营投入了相当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武汉大学成为当时的四大名校之一。
1949年新中国成立,在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和政府的大力扶助下,武汉大学的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得到了质的飞跃。1950年,湖南大学水利系划归武汉大学,与土木系水利组合并,成立水利系。武汉大学医学院从武汉大学分出,与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合并成中南同济医学院(现同济医科大学)。1952年,河南大学等校的水利系划归武汉大学,与武汉大学水利系合并成水利学院,武汉大学农学院从武汉大学分出,与湖北农学院合并成华中农学院(现华中农业大学)。哲学系并入北京大学,矿冶系调入中南矿冶学院。1953年,工学院从武汉大学分出,成立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理工大学)。1954年,水利学院从武汉大学分出,成立武汉水利学院(即武汉水利电力大学)。
1946—1976年的三十年,武汉大学经历了复员珞珈山、恢复农学院、增设医学院,完成了六大学院的理想,以及参加“反饥饿、反迫害、反内战”运动、迎接解放、抗美援朝、思想改造、土地改革、学习苏联、“三反五反”、向科学进军、反右斗争、大办钢铁、大办工厂、拔白旗、贯彻高教“60条”、四清、社教、学雷锋、“文化大革命”等重大运动。在曲折中奋进,在风雨中前行。
1977年恢复高考后,武汉大学在逐步的发展进步着,并且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1978年进行学分制改革,1983年实行双学位制,1984年提前毕业等新型制度,这使得武大被誉为“中国高教改革的试验区”、“全国高校中的深圳”。1999年,院系重组,由16个学院、3个直属系改组为9大学院,即:人文科学学院、法学院、商学院、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大众传播与知识信息管理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科学学院、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
2000年8月2日,武汉大学、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湖北医科大学合并成组建新的武汉大学。
美丽的武大——求学的圣地
武大之美美在山水树木。武大人至今仍津津乐道当年的校园选址逸事:1928年的一天,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和农学家叶雅各为武大选址,两位先生骑着毛驴围着东湖走了一圈,停在珞珈山下,这一驻步,铸就了武大百年风雅。
百余年来,东湖波涌,珞珈风生,武大享山水之氤氲灵气,山水借武大之文化底蕴,自然之秀与人文之灵融为一体,人文景致与自然景观交相辉映。叶雅各先生那些1929年荷包里的松柏、梧桐树种,目前已是参天大树,郁郁葱葱。800余种木本、草本植物,遍布校园道路两旁、教室前后、广场四周„„武大成了天然的植物园。樱园、桂园、梅园、枫园四本科生宿舍区,各自集中栽植了特色花卉或绿化植物,一俟到了时节,便带着清清淡淡的暗香,竞相争艳,一派优雅浪漫的景色。
武大之美美在场馆建筑。这里有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武大创建者们充分利用了自然地形,依山就势设计建筑群体,借鉴西方典雅的拜占庭、哥特式建筑特点,饰以中国传统绿色琉璃屋顶,富丽堂皇,光彩夺目。这些建筑在艺术上巧妙地与东湖湖光、珞珈山色融为一体,湖山秀水因建筑群的装饰更显神奇,建筑群因湖山秀水的衬托而愈为壮丽。
标志性建筑是建于1934年的老图书馆,踞狮子山顶,其皇冠形、庑殿顶、八角垂檐,极具中国传统特色。左右两翼是原文学院大楼和原法学院大楼,文学院屋顶采用翘角,意为文采飞扬;法学院屋顶则是平角,意为法力严肃。老斋舍高大气派的拱形门里,层层阶梯向上延伸,尽头是雄伟、端庄的老图书馆。那些拾级而上的武大学子,是否经常有向科学的殿堂攀登的感慨,否则这里怎会走出74位院士?而新建的现代化建筑则充满了青春自由的气息,武大愈发成为修身治学的圣地。
每年春天樱花盛开之时,老斋舍前的樱花大道两旁,花团锦簇,如雪如云,武汉三镇万人空巷,呼朋引伴,来此赏樱。外地的旅行社也将其作为一大卖点。自然与建筑的完美融合,使武大樱花知名度不低于有世界三大樱园之称的东湖边的磨山樱园。当年郭沫若先生就曾感慨,武大是最接近他理想的大学了。
走在校园林荫路上,有无形的东西浸润着我们的心,是珞珈山上吹来的微风,是东湖水面飘来的水气,更是充盈在空气中的百年名校的底蕴吧。在这样美丽的一所大学里学习,瞻仰着前辈们的不朽之作,沐浴着珞珈山下的春风,享受着武大精神文化的熏陶,在这里看书学习简直是一种享受,武大堪称是求学的圣地!
武汉大学——培养人才的摇篮
作为百年名校的武大,自然是人才辈出,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优秀的学子们,他们中的一些人后来成为了某个领域里泰斗级的人物,具有代表性的有以下一些杰出的佼子。
文学院的佼子:萧萐父、李格非、李健章、陈元直、王玖兴、卢云、李匡武、钱湜辛等等。陈元直是机械工业出版社原社长、副总编辑,被誉为“科技出版工作的开拓者”;李健章是著名文学史专家,中文系“五老八中”之一,曾任武大中文系主任、湖北文联副主席„„
法学院佼子:刘涤源、谭崇台、万典武、刘诗白、胡代光、甘士杰、端木正、姚梅镇、王名扬等等。胡代光教授是北大经济学院前院长,谭崇台教授是武大资深教授、商学院名誉院长,端木正教授是中国著名法学教授,曾任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194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法学院;钟期荣教授于1944年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毕业于武汉大学法律系,1971年,钟期荣与丈夫胡鸿烈创办树仁学院„„
理学院佼子:彭少逸、陈荣悌、钱保功、张致
一、张远达、路见可、王柔怀、方成等等。彭少逸是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1939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化学系;张致一是中科院院士,1940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生物系;陈荣悌中科院院士,1944年武汉大学研究生毕业;钱保功也是中科院院士,1940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化学系;著名漫画家方成原名孙顺潮,194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化学系,《人民日报》高级编辑,现任中国新闻漫画研究会会长„„
工学院佼子:黄孝宗、黄彰任、俞大光、张致
一、张效祥、欧阳予、张嗣瀛、赵耀东等等。张效祥院士被誉为“中国计算机之父”1943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电机系;秦山核电站总设计师欧阳予院士于1948年武汉大学工学院电机系毕业;俞大光院士1944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电机系,留校任助教、讲师,曾任我国第一代核武器最后型号的总体设计师并完成定型工作;张嗣瀛院士于1948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机械系;马骥教授于1943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机械系,主持设计中国第一台联合收割机;文圣常院士1944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机械系,中国海洋物理学奠基者之一,曾任青岛海洋大学校长„„
正是他们这一代代优秀的学子们传播着武大的声誉,传承着武大的精神,延续着武大的 辉煌„„
在这所拥有着117年历史的百年名校中读书,沐浴着珞珈山的春风,感受着东湖飘来的水汽,欣赏着樱顶的美景,瞻仰着前辈们的丰碑,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去好好读书认真学习呢?为了无愧于“武大学子”这个称谓,无愧于武大给予我们的这块求学的圣地,无愧于我们的青春年华,我们需要努力奋斗,把武大的辉煌与传奇一代代的传承下去!
前 言武汉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百年名校,其历史最早可追溯至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于1893年奏请清政府创办的湖北自强学堂,它诞生于清末救亡图存的时代洪流之中,也是中......
武汉大学校史一、学校概况武汉大学,简称武大,溯源于清朝末期1893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清政府创办的自强学堂,于1913年由国民政府建立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于1928年定名国立武汉......
《武汉大学校史》公共选修课2009-2010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姓名: 学院: 专业: 学号: 联系方式(电话、E-mail、QQ等均可):关于本课程考试交卷期限、学分与考试成绩的主要注意事项......
工商管理专业论文参考选题1.技术创新与公司文化的互动关系研究 2.企业伦理与企业竞争优势的关系研究 3.金钱观和道德知觉的关系研究 4.商学院学生的道德知觉研究5.中国制造......
抚远县浓桥中学校史 (1986年至今)校史编委会组织机构主编: 杨恩国副主编: 谢宝刚编辑: 王艳玲咸永彬等淑静李目录:一、前言二、学校发展简介三、四、五、六、七、八、 教师队伍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