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大学生就业模式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国外研究生培养模式”。
国外大学生就业模式
总体上来看,尽管西方各国都是市场经济,在劳动就业中以市场作为配置劳动力资源的基础性手段,但由于经济、政治、文化上的差异,各国的就业模式又都表现出明显的本国特色。一般而言,美国的人力资源市场是自由放任式的,欧洲国家、日本的人力资源市场则是另一特色,普遍以大公司的终身雇佣制与年功序列制为特点,而且强调就业的稳定性,内部人力资源市场相对发达。具体来看:
1、就业立法与就业管理体制各具特色。在西方国家,就业立法是解决就业问题最为惯常的政府措施,而且基本上都是以实现充分就业、保障就业市场的公平竞争以及保护失业为前提的。以美、德、日三国为例,美国就业法律制度的特色是对就业歧视有严格的约束,对就业管理体制的要求也很严;德国则是目前西方国家中制定了最详尽解雇程序的国家,且有独特的就业管理体制;日本就业法律制度的特色是特别强调就业技能训练。
1973年,美国政府综合《社会保障法》、《人力开发培训法》等几个法案,颁布了《综合就业与培训法》,成为美国官方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一个综合性法规。在行政管理体制上,美国设立了专门的“就业机会均等委员会”,负责少数民族的就业管理事务;同时,在劳工部专门设立了“妇女事务局”,负责改善劳动妇女的福利、工作条件和增加妇女的就业机会。1969年,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制定了《职业教育法》,使德国著名的 “双轨制”教育制度得以形成。同年还颁布了《就业促进法》以及《训练促进法》等,都旨在扩大就业需求,促进就业。此前的1951年,德国还颁布了一项有关解雇程序的法律,对正常解雇、非正常解雇、定期合同与辞职、对雇员的保护等都作了详细的规定。在就业管理上,德国曾于1927年设立了联邦劳工局,虽然1939年与政府劳工部合并,但在二战后又得以重建。除管理失业保险外,联邦劳工局的主要任务是保证人力资源市场上劳动力数量与质量的平衡,具体的职责范围包括职业咨询、职业培训、学徒的培训与安排、职业培训制度完善、就业促进和失业保险等。日本的劳动法律体系比较完备,主要有1947年的《职业安定法》,1966 年的《职业措施法》,1969年的《职业培训法》,1972年的《女工福利法》,1974年的《雇佣保险法》,1987年的《职业能力开发促进法》等。从立法中可以看出日本对职业技能开发的重视,各时期都颁布过就业训练方面的法律,从战后初期直到80年代,一直对就业训练、人力资源开发予以特别重视。
2、人力资源市场健全完善。在人力资源市场上,劳动力的供求主体与决策主体是一致的,但各国劳动力供求主体的自由度是不尽相同的,这主要是由于政府对企业——劳动力需求主体的约束程度不同。1985年,国际雇主组织曾就终止雇佣合同的法律约束程度,对西欧、北欧的雇主进行了调查,其中,被认为约束极强的有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葡萄牙、西班牙,极弱的是英国;日本与其他国家不同,除了法律约束外,大公司还受习惯即终身雇佣制约束,再加上年功序列工资制等,都强调的是稳定的劳资关系和就业的长期稳定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经济结构的变化和科技发展的加速,西方各国的人力资源市场政策都由“消极”转向“积极”,即从以保障失业者的生活为主要目标转向以充分开发利用劳动力资源为目标。在这一过程中,有的国家走得快,有的国家走得慢,其中前者的典型可以说是美国。由于受西奥多·舒尔兹人力资本理论的影响,美国从60年代以来实施的一系列人力开发法案都有着共同的目标和着重点,即进行就业调查,开展职业定向、咨询;提供教育和职业培训,提高劳动力素质;创造新的就业岗位,扩大就业面;提供在职培训和自谋职业培训;把靠福利过活的人变成自食其力的工薪领取者。
在人力资源市场的组织方面,西方国家有职业介绍、咨询、指导等,其中以职业介绍为主。西方国家的职业介绍所大多发源于1929年经济大危机,并在此后得到重视,发展成体系。大部分国家是由政府设立职业介绍所,为求职者提供免费帮助;有些国家将私人开办职业介绍所列为非法;而在美国,政府设立的职业介绍所和私人职业介绍所是并存的。职业介绍所的效能在各国并不一样,例如美国各类职业介绍所达2600多家,但所起的作用不大,或者说效率不高;瑞典的情况正好相反,它有着一个庞大的、组织严密的职业介绍体系,每年都有70-80%的人员通过职业介绍所就业。
3、就业机制运行高效。西方各国的就业机制各不相同,但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即市场型就业机制和有控制的市场型就业机制。市场型就业机制主要存在于市场经济国家,其运行特点是劳动力供求信息主要靠劳动市场产生、传递,个人和企事业单位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做出有关就业的决策;工资率的升降一方面起着激励机制的作用,推动个人努力工作,奋发进取,另一方面扮演着调节机制的角色,在劳动力供大于求时减少劳动力供给,在劳动力供不应求时降低劳动力需求。这种就业机制的核心是劳动市场,它在微观上为劳动力的供需双方提供相互选择的平等环境、条件和场所,负责千百万劳动
力的就业和协调就业决策。
有控制的市场就业机制是以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为主,以政府的适当控制和干预为辅。市场调节的灵活性、高效性以及能够根据社会需求比较合理地配置社会劳动力的特性,决定了它在调节劳动力供求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即劳动力的流动和大多数劳动力资源的配置主要由人力资源市场来实施和调节。但是市场调节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局限性和不完全性,需要政府予以适当的干预和控制,如政府通过指导性就业计划及相应的经济手段、行政手段来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利用法律、法令、规章制度等手段引导劳动市场规范化、合理化。因此有控制的市场型就业机制有两层含义:第一,企业和劳动者有完全自由权,在人力资源市场能够自主决策;第二,人力资源市场不能是无控的、放任自流的,它必须置于政府的适当控制和干预之下,但这种干预和控制不能妨碍人力资源市场的正常运作。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政府干预往往是必不可少的。虽然在人力资源市场上,工资率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能够将谋求自身利益、希望以较少的劳动投入获得较多收益的企业和劳动者统一起来,使之达成协议,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节劳动力的供求。但当经济发展过快或者处于停滞造成人力资源供求的差距较大时,或者出现意外的就业人数增加或减少时,如战争减员或军人复员,就必须由政府实施有效干预,实现最大程度的人力资源配置,保持经济领域内部和社会的稳定。
上述劳动就业体制对西方的大学毕业生就业模式有着直接的影响。在西方国家,受教育程度的差异在人力资源市场内部对就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由工资差别来划分的不同就业层次,而在一些特殊行业如律师、会计师等,在接受专业的高等教育后,还必须通过专设的资格考试才能在其职业领域内就业。总体来看,大学毕业生人力资源配置是同社会人力资源市场有机衔接在一起的,基本上不存在专门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制度,而其就业模式大致都是在学校指导下的学生自主择业、人力资源供需双方双向选择。在这样的过程中,学校充当着重要的中介人角色。据资料显示,美国大学60-70%的毕业生是通过学校就业服务机构这个主渠道就业的;日本的文部省和劳动省均不设管理毕业生就业的专门机构,也不负责毕业生的就业,而占日本大学70%的私立大学,则都设有机构健全的就业指导中心,具有一支专业的就业指导队伍,免费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帮助。美国和日本为毕业生提供的就业服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范围广泛,并且在各大学的教学日历中都有具体的日程安排,从新生起就训练他们提高身心素质,增加对社会的适应能力,明确在校期间应该注意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提高。
医疗保险除了国内的基本模式之外,国际医疗保险的发展历史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经过不断的发展和演变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使各国形成独具特色的保险模式,并已日趋成熟与规范, 目前,......
国外中小企业融资方式的比较分析■★■西方国家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上是各有侧重的:如美国比较重视高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日本支持中小企业吸收引进技术,意大利比较......
人力资源管理结业论文高校毕业生就业模式研究系别:艺术设计系 班级:公共08-1 姓名:张华卿 学号:38号大学生就业的形势异常严峻,其劳动就业问题已经成为我国政府优先考虑的带有全......
国外促进大学生就业政策及启示2009年,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国务院关注的重点民生问题。据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统计,2009年全国应届高校毕业生达到610万,加上2007年一2008年约......
国内外教学模式简介一、教学模式的历史与发展教学模式是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每个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都在自觉不自觉地按照一定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只不过这里有一个你采取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