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吆喝》导学案_导学案吆喝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6 06:28:04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吆喝》导学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导学案吆喝”。

主备: 史军伟校审: 张梅签审: 刘成大使用时间:2012.9.8

《吆喝》导学案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词的读音、词义。

2.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文意,学习作者合理介绍说明纷繁复杂事物的方法。过程与方法目标:

1.揣摩语言,体会吆喝声的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魅力,理解作者写“吆喝”时的内在情感。

2.积极开展记录街头吆喝声并整理的语文活动,为抢救文化遗产做贡献。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树立文化大观念,品味日常生活的动人底蕴,做生活的有心人。

【重点难点】:

1.把握文章的结构,学习作者剪材组材的技巧,品味语言,理解作者的内心感受。2.开展语文活动,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学法指导】:

1.情景教学法。2.讨论点拨法。课时安排:1课时

【知识链接】:

萧乾,原名萧炳乾(1910-1999),他的笔名为塔塔木林、佟荔。生于北京。萧乾先生是有重大国际影响的我国著名作家、记者、翻译家曾是世界二战期间唯一战地记者。曾出版400多万字中文著作和多种英文著作,并翻译多种英文著作。他一生曾写下大量的回忆录、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和译作,著有专著《篱下集》、《北京城杂忆》、《书评研究》、《红毛长谈》、《栗子》、《落日》,《人生采访》、《一本褪色的相册》、《萧乾创作回忆录》、《未带地图的旅人》、《萧乾选集》(10卷),译著长篇小说《好兵帅克》等。译著诗剧《培尔·金特》获1986年挪威王国政府国家勋章,散文集《北京城杂忆》获中国首届散文奖,《倘若我是日本人》获1996年雪津杯杂文征文一等奖,《抗老哲学》获1998年杂文一等奖。在80多岁高龄时,他还与夫人文洁若合作翻译了“最难懂的巨著”爱尔兰小说家乔尹斯的《尤里西斯》,获全国第二届优秀外国文学图书一等奖.令文坛和世人瞩目、惊叹。晚年的萧乾,勤奋笔耕,写了大量散文、笔记、随笔、回忆录等作品,同时,作为一位有影响的文化战士,他还几次出国参加国际作家聚会。评论界一致认为,萧乾的作品,真诚坦荡,深邃警醒,读来发人深省,耐人寻味。萧乾是一生用“心”写作的人。而他自己则认为,自己这辈子的处事原则之一,就是讲真话。

学习本文,感受文中流利而俏皮的京白,和70年前的老北京的色、香、味,所带给我们感官上的愉悦,品味生活中浓郁的情趣,体会作者对生活的追忆与怀想。

字词预习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编号:yw-12-03-003班级:学生姓名:页数:1

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一篇专门介绍街头巷尾经常回荡着的吆喝声的文章,它就是著名记者、作家、文学翻译家萧乾先生的《吆喝》。

了解作者:原名蒙古族家,家。祖籍黑龙江,1910年1月27日生于北京。1933年入燕京大学新闻系,开始发表小说。1935年大学毕业后,在天津、上海、香港等地《大公报》编文艺副刊兼任记者。1939年到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任讲师,兼《大公报》驻英记者。1942年入剑桥大学当研究生,1944年以中国记者身分随英美联军采访欧洲战场实况。1946年后,在上海、香港从事编辑和教学工作。80年代后期起,任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馆长。萧乾早期写小说,著有短篇集《篱下集》、《栗子》和长篇小说《梦之谷》等,被视为京派新进作家。从1935年采写《鲁西流民图》等作品开始,逐渐转向散文特写,出版过《小树叶》、《见闻》、《南德的暮秋》、《人生采访》、《一本褪色的相册》等专集,主要作品收入《萧乾散文特写选》。他的特写富有新闻性、社会性和文学性,以朴素简洁著称。还翻译过《好兵帅克》、《里柯克小品选》、《尤利西斯》等外国文学作品。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教师提示一些字词的读音:

囿钹招徕铁铉饽荠秫秸秆 解释下列词语。招徕:

随机应变:合辙押韵: 油嘴滑舌:囿于: 隔阂: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一)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作者围绕北京的吆喝声介绍了什么?他对北京的吆喝声怀有怎样的感情?

(二)理清文章思路。明确:

全文共自然段。可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第至段),第二部分(第至段),第三部分(第至段),四、精读课文,深入感悟,理解文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1.精读课文,对文章进行圈点勾画,提出疑难问题。

2.就疑难问题小组成员展开讨论,合作探究,共同解决。如有同学不能解答的疑问,以提交纸条的形式向老师提问。

3.讨论解决。

主备: 史军伟校审: 张梅签审: 刘成大使用时间:2012.9.8

a、为什么介绍“从早到晚、一年四季”中的吆喝时主要介绍卖什么而很少介绍怎样“吆喝”?

b、本文十分注意语段的衔接过渡,找出这些语句,看它们承转了哪些内容?

(1)“囿于语言的隔阂,洋人只能欣赏器乐。其实,更值得一提的是声乐部分--就是北京街头各种商贩的叫卖。”

(2)“可夜晚过的,并不都是卖吃食的。”(3)“四季叫卖的货色自然都不同。”(4)“叫卖实际上就是一种口头广告。”

c、为什么“我”听到“卖荞麦皮”的吆喝会吓了个马趴?这一定是夸张吗?

五、品读课文,揣摩语言,体味作者的语言风格。

1.提示:本文是用地道的北京口语写的,特别是描写吆喝的语句,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试找几例,仔细品读,体会其中的意味。

2.品味本文语言平易而又不乏生动幽默的特点。选例品评。

如:“白天就更热闹了,就像把百货商店和修理行业都拆开来,一样样地在你门前展销”运用生动的比喻,形象再现了街头的热闹。

“‘算灵卦!’我心想:‘怎么不先替你自己算算!’”幽默的语言写出了儿童特有的心理。

“我对卖蛤蟆骨朵儿(蝌蚪)的最有好感,一是我买得起,花上一个制钱,就往碗里捞上十来只;二是玩够了还能吞下去。我一直奇怪它们怎么没在我肚子里变成青蛙!”风趣的言语中透着小孩特有的顽皮和幼稚。

六、迁移拓展

萧乾先生这么一介绍,还真让我们咂摸出吆喝声的一些味道来。吆喝是一种口头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声音将被淹没在纷杂的喧嚣声中,我们应抢救这种具有独特价值的传统文化,请大家走出教室,走向社会,倾听各种声音,然后以说明文的形式介绍你所看见的或者是听到的各种声音。

【当堂测评】:

一、字词的读音:

囿钹招徕铁铉饽荠秫秸秆

二、解释下列词语。招徕:

随机应变:合辙押韵: 油嘴滑舌:

编号:yw-12-03-003班级:学生姓名:页数:2

囿于: 隔阂:

三、作者围绕北京的吆喝声介绍了什么?他对北京的吆喝声怀有怎样的感情?

本文介绍了旧北京街大街小巷各种吆喝声。围绕吆喝声,介绍了、介绍了

【归纳小结】:

本文以平易而又不乏生动幽默的语言介绍了旧北京街市上动人的一景,缓缓的追忆语调中流露出的是愉悦和怀想,让人不由自主地品味到生活中蕴涵的浓郁的情趣。此外,文章在结构的安排上也颇有独到之处。

【布置作业】:熟读复数课文完成《导与学》练习题 【板书设计】

《吆喝》萧乾 结构三部分

语言平易而又不乏生动幽默 主题愉悦和怀想

【学习反思】:

《吆喝》导学案(附答案)

《吆喝》【学习目标】1.学习概括文章内容要点;学习本文结构安排上的独到之处;品味京味语言特色,感受民俗文化的魅力。2.通过模仿京味吆喝的朗读,体味京味语言的魅力;通过自主、合作......

《吆喝》导学案及答案

《吆喝》导学案及答案《吆喝》导学案及答案篇一:《吆喝》导学案(附答案)《吆喝》【学习目标】1.学习概括文章内容要点;学习本文结构安排上的独到之处;品味京味语言特色,感受民俗......

《吆喝》导学案及答案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6篇《吆喝》导学案及答案,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吆喝》导学案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4篇《吆喝》导学案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吆喝》导学案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学习目标:1.积累、运用文中相关词语。2.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文意。3.揣摩语言,体会吆喝声的浓郁的京城特色,感受中国地方文化的魅力。学习重点、难点:1.文章的内容繁多而杂......

下载《吆喝》导学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吆喝》导学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导学案吆喝 学案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