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土地改革_八历导学案_人教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第三课土地改革导学案”。
砖井镇中学“136”模式导学稿
学科: 历史 执笔人:王锋 上课时间: 第二周备课组长签字:包科领导签字:总第 3 课时
一、课题:
3、土地改革
二、学习目标:
1、学会:掌握土地改革的必要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土地改革的完成及意义。
2、会学:分析土地改革的作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乐学:通过本课学习,了解新中国土地改革的意义,认识土地改革在恢复国民经济和巩固新生政权中所起到的作用,认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几千年来的土地问题才真正得到了解决。
三、学习重难点: 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难点: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四、教具学具准备:
五、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的具体内容是土地改革的必要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土地改革的完成及意义。
六、教学过程:
【解读目标】 教师解读后学生齐读。
预习案
【温故知新】
1、抗美援朝的起止时间?
2、中国参战的原因?
3、抗美援朝的总司令的?
4、黄继光、邱少云的英雄事迹。
5、谁的最可爱的人,为什么说他们的最可爱的的人?
探究案
【依标自学】
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并努力记住下列知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
1、土地改革的原因:①(根本原因)②。
2、土地改革的时间年到年;法律依据; 内容:
①规定废除,实行②没收,分
给同时也分给地主应得的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自食其力。结果:;
3、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政治方面:彻底摧毁了,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这使更加巩固。
经济方面:大大解放,农业生产,为国家的准备了条件。【合作探究】
1、土地改革,为什么把地主家的土地分给农民?
2、土改完成后,我国的土地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展示点评】
3组2号展示问题1,2组1号点评。4组1号展示问题2,1组1好点评训练案 【达标检测】
1、新中国成立时,广大农民最迫切的要求是()
A.得到土地B.反腐败C.建立社会主义制度D.实现工业化
2、建国初期开展的土地改革主要发生在()A.新解放区B.全国农村地区
C.除西藏以外的农村地区D.除了少数民族地区以外的农村地区3、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下列关于土地改革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②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③建立了土地的公有制④农民翻了身,成了土地的主人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4、1952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42%,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这则材料反映出()
A.土地公有制建立B.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C.农村生产力获得极大解放D.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开始起步【中考链接】
1、(2010•山东日照)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土地改革的意义
A.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B.农民翻了身,成了土地的主人C.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D.建立了土地的公有制
2、(2010•重庆)1952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6亿吨,比1949年增长42%,比历史最高年增长11.3%,你认为取得如此成就的主要原因是()
A.西藏和平解放的鼓舞B.镇压反革命,有一个稳定的生产环境C.土地改革后,农民生产积极性高涨D.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鼓舞
七、课后小结:(让学生自问:“我学到了什么?”)。请你用知识树或知识网络形式写出本课的知识框架
八、教(学)后反思:
教师寄语:废铁之所以能成为有用的钢材,是因为它经得起痛苦的磨练。
《第3课:土地改革》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内容和土地改革的意义。2、通过对新中国建立初期土地改革和以往的土地改革的比较,培养学生的比......
永吉二十五中2011-2012年3 探究与交流:地主土地所有制与农民土地所有制在封建社会,地主阶级掌握大部分的土地所有权,而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却没有土地,或者只有很少量的土地,......
第3课 土地改革【课程标准】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理解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意义。 【学习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学习难点】:国防建设与经济......
第3课土地改革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1、土地改革的原因: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②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三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
第3课《土地改革》1、原因:①旧的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②新解放区的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