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土地改革1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第3课土地改革优秀”。
第3课土地改革
一、知识提炼:
1、土地改革的原因(必要性):
①解放前,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②解放后,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2、时间:1950年。
3、内容:中央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应得的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
4、结果: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完成。近三亿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大量的农具、牲畜和房屋等。免除地租350亿千克粮食,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
5、土地改革的意义:
①彻底摧毁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②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③巩固了人民政权,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二、问题解析:
1、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后,开始进行土地改革的地区是新解放区。
2、“1950年,我们村在县人民政府的领导下,没收了地主的土地,把土地分给农民。”这段话讲述的历史是 土地改革。
3、建国后的土地改革与以往不同的是针对某个阶级的做法不同,这个阶级是 富农。
45、土地改革的措施中,最能体现新中国注意对地主阶级进行改造的是 主一份应得的土地。
6、材料分析:
院子当中摆着一张长方桌子,郭全海用小烟袋锅子敲着桌子说:“别吵吵,分马了。小户一家能摊一头顶用的牲口,领马领牛,听各人的便。人分等,排号;牛马分等,不排号。记住自己的等级、号数,听到叫号就去挑。一等牛马拴在院子西头老榆树底下。”
人们涌上来,围住桌子,好几个人叫道:“都知道了。就动手分吧。” 郭全海爬到桌子上,高声叫道:“别着忙,还得说两句。咱们分了衣裳,又分牛马,倒是谁整的呀?” 无数声音说:“共产党领导的。” 郭全海添着说:“牲口牵回去,见天拉车,拉磨,种地,打柴,要想想牲口是从哪来的;分了东西可不能忘本。” 许多声音回答道:“那,哪能呢?”
郭全海说:“现在分吧。”说罢,跳下地来。
栽花先生提着石板,叫第一号„„
------周立波 《分马》 回答:
①上述片段反映了那一历史事件?土地改革。
②你认为新中国成立时中国农民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土地问题从上述材料看农民对土地改革的态度怎样?为什么?
拥护,因为土地改革满足了农民对土地的需要,受到农民的热烈欢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
7、材料分析: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回答:
①上述材料出自什么文件?
②根据上述材料指出土地改革的的根本目的是什么?③你能说出土地改革确立的土地所有制与现在的有何不同?
论述1949—1953年台湾土地改革摘要: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国民党当局就开始制定土地法规,准备土地改革。从1927—1937年,先后出台的土地法令和各省地政府单行章则约有240余......
第三课 土地改革 导学案【课程标准】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理解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意义 【学习目标】①了解土地改革的背景、政策、过程和结果; ②理解土地改革的......
第3课土地改革《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原因:见书P12颁布时间:1950年内容: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建立农民土地所有制实施:分批进行,没收地主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农民,地主也......
近代中国历次土地改革一、新中国成立前的土地改革(一)土地革命时期的土地改革(1931年)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
第3课土地改革讲学稿执笔马永审核杨瑞蕾2010-3-6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新中国建立后土地改革的背景、土地改革的政策、过程和结果。2.掌握新中国建立后土地改革政策中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