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规划复习资料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土地规划学复习资料”。
土地的功能:养育功能、承载功能、仓储功能、景观功能(P7)
土地的特性:
1、土地物质的自然性
2、土地数量(面积)的有限性
3、土地质量的差异性
4、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
5、土地位置的空间性
6、土地属性的两重性(P8)
土地利用:是人类通过一定行为,以土地为劳动对象,或者说为手段,利用土地特性来满足人类自身需要的活动过程。
土地利用规划:是对一定区域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是依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分配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技术经济措施。
土地利用规划学不单研究制约土地利用的生产力因素,也不单研究制约土地利用的生产关系因素,更不是研究土地利用的全部内容,而是着重研究土地资源合理分配和土地利用合理组织这一特殊矛盾。
土地利用规划的实质:是人类对未来土地利用及其发展趋势所做的预先估算的过程。土地利用规划的目的:在于维持人类生存,优化组织土地利用,保护整个人类利益。
土地利用规划的职责:就是土地供需预测,协调供需矛盾,追求满意效益,引导持续利用。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
1、土地供需综合平衡
2、土地利用结构优化
3、土地利用宏观布局
4、土地利用微观设计
土地利用规划的内容:
1、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与评价;
2、土地利用潜力分析;
3、土地供给与需求预测;
4、土地供需平衡和土地利用结构化;
5、土地利用规划分区和重点用地项目布局;
6、城乡居民点用地规划;
7、交通运输用地规划;
8、水利工程用地规划;
9、农业用地规划;
10、生态环境建设用地规划;
11、土地利用专项规划;
12、土地利用费用效益分析和规划实施。
我国土地利用规划体系按等级层次分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详细规划和土地利用专项规划;按区域性质分为行政区、自然区和经济区甚至跨区域土地利用规划;按规划深度 分为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设计、土地利用施工。
在我国一般按行政区划单位分为全国一省一市一县-乡五级土地利用规划。各级土地利用规划之间存在相互联系和相互补充的错综关系,上一级规划对下一级规划起着控制作用,而下一级规划对上一级规划存在反馈作用。同一层次不同单位和区域的规划之间存在着开放性互补关系。
土地利用规划理论:
1、地租和地价理论
2、土地区位理论
3、持续利用理论
4、生态经济理论
5、人地协调理论
6、系统工程理论(P35)
土地利用规划原则:
1、维护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原则
2、因地制宜原则
3、综合效益原则
4、逐级控制原则
5、动态平衡原则(P46)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一定规划区域内,根据当地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协调土地总供给与总需求,确定或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用地布局的宏观战略措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特点:整体性、长期性、战略性、控制性(P57)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任务:
1、土地利用的宏观调控
2、土地利用的合理组织
3、土地利用的规范监督(P59)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程序:准备阶段→方案编制阶段→规划审批阶段
规划的分级审批:三级审批:国务院、省级人民政府、设区的市人民政府
国务院审批省、自治区、直辖市,省会所在城市,非农人口50万以上城市和计划单列市;省级政府审批地(市)级、县级和不设区的乡级规划;市级政府审批设区的市的乡级规划。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土地资源数量分析、质量分析、开发程度分析、结构分析、效益分析 土地利用现状评价体系:
1、土地开发利用程度
土地垦殖率=(耕地面积/土地总面积)*100%
土地利用率=(已利用土地面积/土地总面积)*100%
耕地复种指数=(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耕地面积)*100%人口密度=人口总数/土地总面积
建筑容积率=(建筑总面积/用地总面积)*100%
人均居民点用地面积=居民点用地总面积/人口总数
2、土地集约经营程度
耕地灌溉率=(有效灌溉面积/耕地面积)*100%
单位耕地化肥施用量=化肥施用量/耕地面积
土地利用投入产出率=土地产出总值/土地投入总值
城镇化水平=(城镇人口总数/人口总数)*100%
3、土地利用综合效益
单位播种面积(或收获面积)产量(或产值)=作物总产量(或总
产值)/作物总播种面积(或收获面积)
单位农用地总产值=农业总产值/农业用地面积
单位建设用地总产值=建设部门总产值/建设用地面积
单位土地纯收入(土地盈利率)=(产品总产值-生产成本)/土地
面积 基尼系数:反映收入分配差异程度。其值在0和1之间。越接近0就表明收入分配越是趋向平等,反之,收入分配越是趋向不平等。按照国际一般标准,0.4以上的基尼系数表示收入差距较大,当基尼系数达到0.6以上时,则表示收入差距很大。
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总额占生活费支出总额的比重。
土地质量评价:依据土地评价对象的不同:城镇土地质量评价(城镇土地分等定级评估)、农用土地质量评价(农用土地分等定级评估)
依据土地评价属性的不同:土地自然质量评价、土地经济质量评价
依据土地评价目的的不同: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生产潜力评价、土地人口
承载力评价、土地农业经济评价、土地国民经济评价
土地需求量定量预测方法:
1、趋势预测法:直线方程、二次曲线方程、指数方程(P129)
2、回归预测法
土地利用结构规划方案的编制方法:
1、基于面积均衡性的综合法 ★
2、基于土地适宜性的土宜法
3、基于思维系统性的模型法
土地利用分区:土地利用地域分区、土地利用用地分区(P163)
土地利用分区方法:综合分析法、主导因素法、叠置法、聚类法(P164)
农业用地的配置(P168)
建设用地的配置(P173)
城镇布局理论:
1、反磁力吸引体系理论
2、门槛理论
3、带形城市理论(P229)
居民点用地规模的预测:
1、历史推断法
2、规划指标法
3、分区测算法
4、模型预测法(P241)
居民点布局的形式:卫星式、带状式、多边形式、自由式(P244)
交通运输的方式和结构:(优、缺点)(P265)
1、铁路运输
2、水路运输
3、公路运输
4、航空运输
5、管道运输
公路的选线及其方案择优:(P273)
铁路线路的选线:水文要求、地形要求、地质要求、通航要求(P282)
1.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
内涵:是以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为目标,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整治规划,在农村土
地整治重点区域及重大工程、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农田整备区等开展的土地整治活动。
高标准基本农田即一定时期内,通过土地整治建设形成的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基本农田。特点:坚持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规范开展高标准基本农田
建设;
坚持规划引导,统筹安排,规模整治,优先在基本农田范围内建设;坚持因地制宜,实行差别化整治,采取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措施;
坚持数量、质量、生态并重;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土地权利人合法权益,鼓励农民采取多种形式参与工程建设;
以土地整治专项资金为引导,聚合相关涉农资金,集中投入,引导和规范社会力量参与。
作用:
总体目标:通过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实现每个耕作田块直接临渠(管)、临沟、临路,保
证每个耕作区与农村居民点相连。具体目标:
1、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实现集中连片,发挥规模效益;
2、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高标准基本农田比重;
3、提高基本农田质量,完善田间基础设施,稳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4、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发挥生产、生态、景观的综合功能;
5、建立保护和补偿机制,促进高标准基本农田的持续利用。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土地平整、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以及其他等五项工程。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重点区域包括基本农田保护区和基本农田整备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重点区域及重大工程、土地整治规划确定的土地整治重点区域及重大工程、基本农田整理重点县。地形坡度大于25度的区域、自然保护区、退耕还林区、退耕还草区、行洪河道以及河流、湖泊、水库水面等区域则禁止建设。
2.农村土地综合整治 条件:
1、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综合整治专项规划。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必须坚持
规划先行。我区计划用5-6年时间全面完成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未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综合整治专项规划的区域不得开展土地综合整治。
2、项目区只能选择在一般农田区和基本农田范围内。不能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
划的范围内开展土地综合整治工作。
3、要明确建新区特别是农民集中居住区的点位和位置。并按发展性、多样性、相
融性、共享性的“四性”要求规划建设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用地整理中农户
要自愿同意开展搬迁。农民集中居住区规划建设实施方案,要经区规委会初审
后,报市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和农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专家进行审查,审查通过后才能建设。
4、整理区域应具备整理的潜力。农地整理中田土坎、农村道路、未利用地占整理
区耕地面积原则上控制在8-10%。
5、产生的增减挂钩指标平移使用产生的土地收益应与实际投入成本资金相平衡。
若收益低于实际投入成本,政府须对差异资金的来源方式进行合理的说明和承
诺。
好处:
1、对农民而言,就是“三充分一持续”。
2、对土地而言,新增了耕地面积,优化了土地结构,促进土地的流转,适于规模经
营,发展现代农业生产。
3、对投资商而言,可以通过参与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获得土地投资收益,同时,还可获区政府在税收、土地资源配置等方面给予的政策扶持,享受土地综合整治优惠政策。
4、对产业而言,通过建新土地的平移使用,使我区土地后备资源更加丰富,通过科
学规划,可为汽车产业、商贸、现代物流、城市地产等提供土地储备,逐步形成三次产业良性互动发展格局,打造复合型产业增长极。
工作步骤:
1、调查摸底,征求意愿。深入村组、农户家中,通过召开村组干部会、议事代
表会、村民大会,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宣传土地综合整治政策,对农村土地、人口、房屋、青苗、是否同意参与土地综合整治等基本情况作一个全面摸底。
完善村民申请参与程序。
2、制订方案,立项报批。结合实际,科学制定方案,确定目标、原则、机制、安置补偿办法和实施步骤,做好资金测算,选定项目合作主,筹措前期资金。
3、登记测量,清算补偿。项目立项批准后,组织专业测量队伍,选派村组议事
会代会和群众代表参与,逐组逐户按户籍进行登记、核实,对房屋及构筑物、青苗及附着物进行测量、登记、签字、确认、公示、复核,无误后由镇政府
对房屋及建(构)筑物、青苗及地上附着物开展清算补偿。
4、住房安置、农户搬迁。修建安置房,落实房源,开展搬迁,并做好户口迁移
及城市居民户口登记工作。
5、充分社保、充分就业。完成农民变市民的户籍变更手续后,及时落实人员社
保,作好有就业意愿的全员统计摸底,抓好就业培训,寻找就业岗位,引导
帮助就业。
6、工程实施,复耕验收。组织实施三大工程,将农房旧房拆除复耕,达到国土
部门验收要求。
7、土地流转、发展集体经济、土地综合开发。开展农用土地流转工作,做好集
体经济组织预留土地的项目开发和建新平移土地的综合开发。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1 论述题部分答案:试论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的意义和作用? 如何认识和处理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关系? 试......
土地利用规划学简答题1、何谓土地利用专项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比有何特点?2、何谓土地开发?有何特点?3、简述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程序?4、何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如何......
土地具有多功能性,土地功能集中表现为土地的有用性。土地的特性:土地物质的自然性;土地面积的有限性;土地质量的差异性;土地利用可持续性;土地属性的两重性;土地位置的空间性。土地......
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核查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8号)《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土......
班级:09资环学号:姓名:尤超仙林大学城土地利用规划现状调查摘要: 高等学校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实现“科教兴国”战略目标的重要保证。但随着高校占地规模越来越大,以大搞基本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