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年河南省委省政府十大实事落实情况_河南省十大指标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7 19:41:43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08年河南省委省政府十大实事落实情况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河南省十大指标”。

08年河南省委省政府十大实事落实情况

2008年,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把办好十大实事作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中原崛起的重要抓手和载体,切实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推动了十大实事的顺利进展。为及时了解落实情况,把握工作进度,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在持续不断开展督促检查的基础上,及时下发了《关于做好十大实事落实情况自查工作的通知》,各地、省直各责任单位按照通知精神认真开展了自查活动。综合两办督查及各地各单位自查的情况看,截至年底,省以上财政投入十大实事资金415亿元(其中中央投入353亿元,省级投入62亿元),10大类、35件、65项工作均已圆满完成,人民群众得到了更多的实惠,对办理结果非常满意。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加大对农民的补贴力度”落实情况

1.粮食直补和综合直补方面(承诺:多方筹措资金,继续实施好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较大幅度增加农业生产资料综合直补,确保补贴资金落实到位)。

全省共兑现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直补资金77.8亿元,比上年增加38.3亿元,补贴资金为历年最多。补贴的到位,进一步调动了种粮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民增收和粮食增产。国家财政部、国务院纠风办等部委来我省抽查暗访后认为,“河南惠农政策落实之好,出乎检查组预料”。

2.良种补贴方面(承诺:多方筹措资金,继续实施好优质专用小麦良种补贴、专用玉米良种补贴、棉花良种补贴、油菜良种补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补贴、测土配方施肥补贴,确保补贴资金落实到位)。

对6779.5803万亩优质专用小麦良种和220.4197万亩专用玉米良种实施了补贴,发放补贴资金7亿元,补贴金额为上年的215.4%。发放棉花良种补贴资金8890.4万元,落实补贴面积592.69万亩。发放油菜良种补贴资金3000万元,落实补贴面积300万亩。筹措劳动力转移培训资金1.35亿元,实现转移就业24.8万人。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6795万亩,受益农户755万户,实现增产151.1万吨、节本增收29.27亿元。项目的实施有效调动和保护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全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稳中有升,品质结构得到优化,粮食单产水平不断提高。

3.农机具购置补贴方面(承诺:多方筹措资金,较大幅度增加农机具购置补贴,确保补贴资金落实到位)。

共投入资金2.3亿元,补贴农机具35798台(套),受益农户30123户。补贴资金较上年增加90%,补贴种类由6大类20种增加到9大类33种,补贴标准由上年的20%左右提高到30%,补贴范围扩大到了所有农业县区。

4.落实奶牛生猪扶持政策方面(承诺:落实好奶牛和生猪生产扶持政策)。

在扶持生猪生产上,筹措资金4.455亿元建设了927个标准化规模饲养场区;筹措资金2.9358亿元,对30个国家生猪调出大县和10个省定生猪调出大县进行了奖励;按照每头100元的标准,落实了能繁母猪补贴政策;落实资金3400万元,对18个县85万头母猪实施了良种补贴;落实资金1934万元,扶持建设了9个生猪扩繁场。

在扶持奶牛生产上,按每头奶牛500元的标准,发放奶牛直补资金2.57亿元;落实资金1008万元,实施了奶牛良种补贴;及时发放特困奶农临时救助补贴资金2000万元,为他们渡过难关提供了及时有效的帮助。

5.家电下乡方面(承诺:积极开展“家电下乡”试点工作,对农民购买国家规定品牌和型号的彩电、冰箱、手机,按销售价格给予13%的直接补贴)。

全省销售“家电下乡”产品160万台(部),其中“家电下乡”信息管理系统录入销售96万台(部),申报补贴80.7万台(部),发放补贴资金1.3亿元,使70万农户得到了实惠。“家电下乡”试点工作的开展,加速了农村家用电器的普及,拉动了农村消费市场的增长,农村居民电冰箱和彩电拥有率分别较上年提高3.03%和3.02%。

二、“切实改善农村村容村貌”落实情况

1.村镇规划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承诺:指导各地搞好村镇建设规划,从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入手,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全省47个扩权县(市)域村镇体系规划已全面启动;全省乡镇规划已完成1098个,村庄规划完成15218个。

投资49亿元用于全省村庄环境综合整治,新修改建村内道路1365公里、排水管沟1647公里、自建供水设施167个、供水管道842公里、安装路灯12835盏、修建村庄垃圾站池1568个,农村基础设施得到了明显改善。

2.农村公路建设方面(承诺:筹措资金60亿元,改造县乡公路7000公里、通村公路6000公里)。

全省农村公路建设累计完成投资66亿元,为年度目标的110%;建设县乡公路7500公里,为年度目标的102.7%;建设桥梁11300延米,为年度目标的113%;建设村道8200公里,为年度目标的101.2%。

3.农村居民安全饮水方面(承诺:筹措资金6.24亿元,解决200万以上农村居民的安全饮水问题)。

投资10.64亿元,修建各类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313处,解决了266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超额完成了目标任务。

4.农村沼气建设方面(承诺:筹措资金4.4亿元,继续在适宜地区推进农村沼气建设,新增农村户用沼气50万户,积极推进农村改厨、改圈、改厕)。

全省新增农村户用沼气59.5万户,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19%。农村沼气的推广和应用,大大改善了广大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受到了群众的普遍欢迎。

5.农村电网改造方面(承诺:推动农村电网新一轮升级改造,完成“盲点村”电网改造任务)。农村电网新一轮升级改造方面,一是投入4.48亿元实施了“农田机井通电”示范工程。二是实施了农村110千伏主干电网建设,建成并投入运行46项工程。三是积极实施了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工程,建成6个新农村电气化县、80个电气化乡、1200个电气化村。

在“盲点村”改造方面,累计投入资金19.41亿元,改造“盲点村”303个、涉及农户22万户,圆满完成了目标任务。

6.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方面(承诺:大力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再建成10000个农村便民超市,覆盖全省三分之二以上的行政村)。建成农村连锁便民超市1.16万个(其中,财政补贴10000个),完成年度目标的116%,覆盖了全省三分之二以上的行政村。

7.生态文明村建设方面(承诺: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重点监督指导全省人均收入超5000元的行政村开展生态文明村建设)。全省有232个村达到省级生态文明村标准并通过验收,完成目标任务的116%。

8.村镇绿化方面(承诺:启动林业生态省建设村(镇)绿化工程,筹措资金1.83亿元,绿化村(镇)10000个)。全省共完成10000个村的绿化工作,投资1.83亿元(其中省财政4295万元,市、县财政7546万元,单位或个人自筹6459万元)。

三、“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事业”落实情况

1.广播电视村村通方面(承诺:筹措资金在3911个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筹措资金3911万元,完成了3911个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的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

2.农村文化建设方面(承诺:加快推进农村电影放映工程,使60%的行政村实现一村一月放映一场公益性电影。开展“百部流动舞台千场演出送农民”活动。完成46个县(市)8600个行政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扩建改造7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全省所有省辖市都成立了农村数字电影院线公司,实现了所有行政村“一村一月放映一场公益性电影”的目标,受益村数超过承诺数40%。完成了“百部流动舞台千场演出送农民”演出任务。

筹措资金7980.4万元,完成了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46个县级支中心、8885个村级服务网点的政府采购招标工作。

投资1968万元,圆满完成了7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的扩建改造工程。

四、“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保障水平”落实情况

1.两免一补方面(承诺: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费提供教科书,并逐步建立教科书循环使用机制。提高农村中小学生生均公用经费标准,确保小学达到230元、初中达到375元。提高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小学、初中由每名学生每天1元分别提高到2元和3元。从2008年秋季学期开始全面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

全省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共落实资金68.1亿元,较上年增长50%。教科书循环使用机制初步建立,农村中小学生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农村困难寄宿生补助标准提标工作均已到位,从2008年秋季开始,全面免除了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1312万农村中小学生享受免除学杂费和免费发放教科书政策,80万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享受生活补助,178万城市中小学生享受免除学杂费政策。

2.农村中小学教学设备充实、校舍改造、农民工子女入学和解决城镇大班额问题方面(承诺:继续实施农村中小学图书教学仪器设备充实工程。再改造177所农村初中校舍。积极解决农民工子女入学和城镇大班额问题)。投资7500万元,为6593所农村中小学校充实配备了教学仪器设备。投资3.28亿元,改造了177所农村初中校舍。

2008年秋季共安排162533名进城农民工适龄同住子女入学,入学率达到99.92%(其中入公办学校比率为87.71%),基本实现了应入尽入;组织开展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县(市、区)创建活动,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城镇大班额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3.城镇薄弱学校改造方面(承诺:筹措资金改造200所城镇薄弱学校)。投入资金6.9亿元,改造了202所城镇薄弱学校,补充仪器设备36779台。

五、“继续改善群众医疗卫生条件”落实情况

1.改善基层医疗条件及新农合方面(承诺:通过政府筹措资金,建设5000个标准化村卫生室,为前期投入不足的困难县医院配备基本医疗设备。再改造14所县医院、13所县中医院、23所县妇幼保健院。在全省农村全面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合标准由每人50元提高到100元,提前实现覆盖全省农村居民的目标)。省财政补助8000万元资金,建设了8000个标准化村卫生室,完成年度目标的160%。争取国债资金8700万元,为乡镇卫生院配备医疗设备8285台(件),基层医疗卫生条件明显改善。筹措资金,改造了17所县医院、13所县中医院、23所县妇幼保健院。

全省157个有农业人口的县(市、区)全面实行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合标准由50元提高到100元,提前实现了覆盖全体农村居民的目标。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行,缓解了农民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状况,得到了广大农民的真心欢迎。

2.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高风险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方面(承诺:在50%以上的省辖市(含县、市、区)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高风险企业农民工基本参加工伤保险)。全省18个省辖市全部开展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工作,参保人数达620.3万人。高风险企业农民工基本都参加了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60.6万人。

3.扩大免疫规划方面(承诺:认真实施国家扩大免疫规划,将甲肝、流脑等15种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有效预防的传染病纳入国家免疫规划范围。加强计划免疫冷链系统建设)。制 4 定下发了《河南省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细则》等文件,落实资金1.75亿元。筹措资金4000万元,统一采购冷库157个、医用冰箱3300台、冰柜3000台,对全省各级疾控中心、预防接种门诊的免疫规划冷链设施进行了扩容和更新。

4.降低药品及医疗服务价格方面(承诺:继续降低药品价格和过高的医疗收费标准,扩大按病种收费改革试点范围)。全年分三次降低了506种1355个剂型规格的药品价格,平均降价幅度13.66%,累计降价金额1.26亿元。

通过对全省现行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进行排查,选定了200项标准偏高的医疗服务收费项目予以降价,总体降价幅度13.5%,减轻群众就医负担8000万元。通过对全省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进行筛选,2008年新增按病种付费试点医院61家,全省按病种付费试点工作达到100家医疗机构、100个病种,在全国居于领先水平。

5.艾滋病防治方面(承诺:加强艾滋病防治,对定点村卫生室和乡镇卫生院艾滋病救治防治给予经费补助;落实艾滋病救治防治乡村一线医务人员待遇,村级医务人员工资每人每月不低于600元,乡镇卫生院直接服务艾滋病病人的医务人员每人每月补助300元;进一步提高艾滋病救治水平)。2008年省财政共下拨艾滋病现症病人抗机会性感染免费治疗经费1.131亿元,全省42个县(市、区)落实定点乡村医疗机构运转经费和医务人员补助经费1206万元。乡、村两级艾滋病防治一线医务人员补助政策得到了落实,补助标准分别为300元、600元。

现症病人全部得到及时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抗机会性感染治疗和中医药治疗,有效遏制了艾滋病疫情的蔓延,艾滋病综合防治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六、“扎实推进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工作”落实情况

1.棚户区改造方面(承诺:全面完成584万平方米的六大国有煤矿棚户区改造工程)。六大国有煤矿棚户区改造共筹措建设资金50.8亿元,工程完工584万平方米,基本完成了预定任务。

2.困难群众住房保障方面(承诺:开工建设经济适用房320万平方米、竣工260万平方米,为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提供3.5万套经济适用房。新建、收购廉租住房20万平方米,为城市低保住房困难家庭提供4000套廉租住房房源;加大廉租住房租赁补贴发放力度,实现保障房数5万户以上。县级以上城市对符合住房保障条件的低保家庭基本做到应保尽保)。全省经济适用房新开工面积346.6万平方米、竣工面积278万平方米,分别占年度目标的108%、107%。为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提供近4万套经济适用房,完成年度目标的114%。新建、配建廉租住房25万平方米、5000套,完成目标任务的125%;廉租住房保障户数达12万户,完成目标任务的172%,县级以上城市符合住房保障条件并提出申请的低保家庭基本做到了应保尽保。

七、“认真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落实情况

1.就业再就业方面(承诺: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坚持以创业促就业,加大就业援助力度,确保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00万人以上,实现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3万人,其中就 5 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2万人,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至去年11月底,全省城镇新增就业113.49万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13.49%;实现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3.34万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5.95万人,分别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31.33%和132.92%;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

2.农民工务工技能培训方面(承诺:继续实施“阳光工程”、“雨露计划”和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完成146万农民工务工技能培训)。农民工务工技能培训计划基本完成,其中“阳光工程”完成招生29.6万人、培训结业25.7万人,“雨露计划”完成培训20.3万人、实现转移就业18.9万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63万人。

3.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方面(承诺:新增150万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全省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81万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20.66%,全省外出务工人员总量达2155万人。

八、“加强社会保障和对城乡困难群众的救助”落实情况

1.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方面(承诺: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人均增加100元以上)。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增加养老金105元并全部发放到位。

2.城乡低保和五保方面(承诺:将城市低保对象人均月补差标准由70元提高到95元。将农村低保标准由不低于30元提高到不低于40元。省级筹措资金1亿元,支持新建、改建和扩建农村敬老院,争取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达到40%。将集中供养五保对象的最低标准由每人每年1200元提高到1400元,分散供养五保对象的最低标准由每人每年1000元提高到1100元)至去年11月底,累计为145.2万城市低保对象发放补贴18.7亿元,人均月补差118元。为268万农村低保对象发放补贴14.4亿元,人均月补差标准达到50.7元。投入资金8.3亿元(其中省级投入1亿元),新建、改建和扩建农村敬老院1091所,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达到42.33%。全年为47.1万农村五保对象发放供养金5.95亿元。集中供养五保对象和分散供养五保对象的最低标准分别达到每人每年1400元和1100元。

3.扶贫开发方面(承诺: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完成1000个贫困村的整村推进脱贫任务,完成4500户、20000人深山区散居户、独居贫困人口搬迁扶贫,确保全年全省100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和解决温饱)。筹措资金24.9亿元,完成了1056个贫困村的整村推进脱贫任务,对5362户、21881人深山区散居户、独居贫困人口实施了搬迁扶贫。有106万的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和解决温饱。

九、“努力保障食品药品安全”落实情况

食品药品安全方面(承诺:强化食品、药品质量监管,实施食品放心工程,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及时查处食品、药品质量安全违法违规案件,使全省城市、农村食品抽检合格率分别提高1个百分点和2个百分点。鼓励药品连锁和集中配送向农村发展,筹措资金建设农村药品监督网和供应网)。2008年12月初,对全省城乡市场12个重点品种、2112个批次食品进行了暗访抽检,城市、农村食品抽检合格率分别比2007年同期提高5.37个百分点和11.29个百分点。妥善应对了问题奶粉事件,确保了我省的奶制品生产安全。

全省所有乡镇都建立了药品供应网点,97.2%的行政村实现药品配送进村,农村群众用上了安全、方便、价廉的药品。药品监督网络已覆盖所有乡镇和行政村,基本形成了地方政府负责、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监管为主、农村协管员和信息员等社会监督为辅的农村药品监管体系。

十、“积极推进污染防治”落实情况

1.污染治理方面(承诺:加强重点行业污染治理,完成24家电力企业脱硫工程建设和150家铁合金、刚玉、电石企业的污染治理任务。继续加强对贾鲁河、惠济河、卫河流域污染的专项整治,实现水质明显好转。加强饮用水源地安全建设,完成113个饮用水源地规划编制,对53个不能稳定达标排放和不能满足总量控制要求、影响水源地水质安全的项目,实施搬迁、停产治理或限期治理)。24家电力企业脱硫工程建设完成15家、关闭8家、1家长期停产;210家铁合金、刚玉、电石企业的污染治理任务完成183家、关闭22家、停产治理5家。通过对重点行业的污染治理,年削减COD约34万吨,削减SO2约14万吨,全省环境质量得到进一步改善。

通过对贾鲁河、惠济河、卫河流域的71个项目的综合整治,贾鲁河COD和氨氮平均浓度分别比上年同期下降32.3%和43.3%,卫河分别下降39.5%和41.9%,惠济河分别下降3.2%和13.9%,河流水质明显改善。

113个饮用水源地规划编制全部完成,53个整治项目已完成治理任务51个,实施停产治理的2个,消除了饮用水源地的安全隐患。

2.污水处理厂运营管理方面(承诺:加快推进污水处理厂形成减排效能,建成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全部实现稳定运行、达标排放。加快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建设和运营管理,完善污水处理费征收机制)。全省已建成的135座城市污水处理厂,全部实现了稳定运行、达标排放,年完成污水处理14.95亿立方米,削减COD总量43万吨。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铺设3777.76公里。召开了全省污水处理运营管理现场会,制定并实施了《污水处理信息系统填报制度》等规章制度,切实加强污水处理厂的运营管理。污水处理费征收机制初步形成,综合征收率超过81%。

3.垃圾处理场运营管理方面(承诺:加强城镇生活垃圾处理场运营管理,争取开工20个县级生活垃圾处理场无害化升级改造工程)。制定了《河南省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建立了城镇生活垃圾处理场岗位人员职责、定员标准、考核办法等,加强了对城镇生活垃圾处理场的运营管理。2007年建成的88座垃圾处理场全部正常运行,2008年开工建设的20个县级生活垃圾处理场无害化升级改造项目一期工程已全部建成,其中已参加无害化处理登记评定的14个。

2005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坚持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每年都办一批顺民意、解民忧、谋民利、得民心的实事,推动了科学发展、民生改善和社会和谐,成效巨大、影响深远。基层干部群众反映,实事的连续实施,使我省科学发展再上水平、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党员干部深受教育,是科学发展观在我省的生动实践。实事的连续实施,使各级党委政府关注民生有目标、保障民生有举措、改善民生有途径,让“解决民生问题是最大的政治,改善民生状况是最大的政绩”的理念在办 7 理一件件实事的过程中切实得到体现。实事的连续实施,使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理顺分配关系、发展社会事业等构建和谐社会的政策措施得以较好落实,进而妥善地处理了不同利益群体关系,有效地解决了广大人民群众多年来所思、所盼的实际问题,使“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和谐社会愿景逐步变成了现实。在实事办理的过程中,广大干部深入基层,深入实地,了解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增强了执政为民的意识和为民解困的积极性、主动性,通过办好事实事改进了作风,在改进作风中为群众办更多的好事实事。广大干部群众一致反映,为民办实事活动,符合科学发展需要,符合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和期盼,是以人为本的利民工程、凝聚人心的德政工程、推动发展的基础工程、促进和谐的民心工程,希望进一步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将十大实事坚持不懈地办下去,努力把发展成果更好地体现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上。

罗庄镇落实十大实事情况自查报告

罗庄镇落实十大实事情况自查报告2008年以来,罗庄镇党委、政府把落实省委、省政府向全省人民承诺的十大实事作为各项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成立了由镇长任组长的专职领导小组,一件......

政府工作报告十大实事

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撰写的。那么什么样的报告才是有效的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报告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政府......

郑州市十大实事

郑州市2010年十大实事继续加大支农惠农力度小麦、玉米、水稻等良种补贴以现金形式直补给农民;小麦最低收购价格平均每斤提高0.03元;新增100个农村连锁超市,全市行政村连锁超市......

省政府实事项目工程简介

省政府2010年实事项目工程简介沁县故县镇辖30个村民委员会,131个自然村,全镇农业人口13391人,现有农村五保供养对象142人,其中集中供养59人。 故县镇中心敬老院位于沁县四大集镇......

落实省政府工作报告

在现在社会,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要注意报告在写作时具有一定的格式。掌握报告的写作技巧和方法对于个人和组织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报告优秀范文,希望大......

下载08年河南省委省政府十大实事落实情况word格式文档
下载08年河南省委省政府十大实事落实情况.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