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一中5月高考模拟语文答案_语文高考模拟参考答案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7 19:38:12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绍兴一中5月高考模拟语文答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语文高考模拟参考答案”。

绍兴一中2018年4月高考模拟

语文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1. 答案:B(A “嘻戏” 应为“嬉戏”,C应为“谬误”,D“申明”应为“声明”)2. 答案:D(“延长” 和“疑古思潮”不搭,应为“延续”)

3.答案:C(“捍卫儒家传统”是对前文“卫道”的解释说明,括号及其内容应紧跟在“卫道”后面)4.答案:A(B中途易辙,应为“在朝鲜……后”;C搭配不当,应为“无论善良的还是作恶的”D主语不对,应为“罗俊院士提出的天琴计划”)

5.答案:①异地多活 ②分布多个数据中心 ③故障无感知

6.答案:(示例)夏日的夜晚,微风轻拂,窗外的竹林在月光下袅娜着身姿,那竹叶如裙裾般轻轻摇曳,点点露水从竹叶上滑落,发出滴滴嗒嗒的脆响,更显出夜的幽深宁静。微风过处,送来竹的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

7、B 解析:A项,“只需要晶状体和角膜”说法错误,原文只说在水里因为缺少空气,光线不会恰到好处地投射到视网膜上。D项,不是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的看法,而是有的科学家的看法;是“单个感光细胞在生物表面出现”,而不是“出现了单个感光细胞的生物体”。E项,去掉了原文的“经保守计算”,表述变得不严谨。

8、B9、约5亿4千万年前的寒武纪出现单个感光细胞→出现感光蛋白→出现眼窝→出现能将猎物与敌手分清的晶状体。10.答案:(1)①以声衬静,环境安静。②岁月静好,内心平和。(2)①在这样安静的环境里正适合静下心来读书,读《庄子》。②这种田园牧歌式的自然、恬静的生活正契合《庄子》自然、清净、淡泊的境界。(每点1分。解析: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词语丰富含意的体会和对精彩语言表达艺术的品味能力。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必须把它放到具体语境中来分析。(1)“安静”首先是指当时的整个环境——田园里非常安静,小孩的歌声正反衬了环境的静。其次,这个安静是指因为田园生活,因为田园牧歌带来的心境的平和。(2)“合适”首先是指安静的环境正适合静静地读书。其次是指这种自然、恬淡的生活与《庄子》所追求的清静、淡泊的境界是一致的。这道题应该从表层意思和深层意思两方面去理解。)

11.答案:①运用“盖、醒、拧开、翻”等动作、细节描写表现老杨随性、旷达、看淡得失的心境。②也借老杨展现当时知识分子面对生活的窘迫超然率性、坦然乐观的品格。(每点2分。解析:赏析题应以表现手法为切入点进行答题。画线部分运用了动作和细节描写来表现老杨这个人物特点。结合上下文,老杨是学校教员的代表也是知识分子的代表,所以文章也以这样一个人来写当时知识分子这个群体的精神特质。)

12.答案:①热爱绘画,具有绘画天赋,没有接受过正规学校教育,画作自有一种自然的天真可爱。②生活在社会底层,身体残缺但依然热爱艺术,热爱生活,热爱美。③哑巴表现了执着坚忍、乐天知命、乐观旷达的中国传统人文精神。(每点2分。解析:评价人物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二是对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做出一定的价值判断。所以解答本题应分为两步,首先找到文中有关哑巴形象的语句,进行归纳总结,如文中写到哑巴在茶馆的墙上画茶花,在粪桶的桶口处画莲花,可以看出哑巴热爱绘画,有天赋,画作有一种自然之美。然后根据作者和其他人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把握人物基本特征,作者对哑巴所画的茶花、莲花这些极具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景物的描写,和文末对哑巴的记忆可以看出哑巴对艺术,对美,对生活的热爱,而在这个人物身上也承载了中国传统人文精神。)

13.答案:①结构看似平淡、松散,但娓娓道来,以白马庙串起全文,以白马庙的人事景,以小见大,表现白马庙以至整个中国的人情和人文精神。②内容平常普通,多是普通人的生活琐事,但表现了一种世俗生活中的真善美。白马庙就展现了一幅充满人间烟火气而又和谐纯净的人生画卷。③从主旨看,人生态度是淡泊、超然的,思想是自然旷达的,而这正表现出一种健康优美的人性,对生命的深情和热爱。④语言 平实简约,平常朴素,但气韵生动,真实有情。文中对粪桶近桶口处串枝莲的描写语言很普通,但充分表现了自然和谐之美,对生命、生活的柔情。(每点2分。任写出其中三点给满分。解析:汪曾祺散文的“淡而有味”应该从结构、内容、语言与思想情感三个角度考虑,然后再结合文章具体分析。从结构内容上看,这篇文章写的都是白马庙的一些普通、琐碎的人事,看似没有什么关联,很平淡,没有经过苦心经营,但是如果我们仔细梳理一下文脉会发现汪曾祺从象牙塔写到市井集市,从知识分子写到底层百姓,以小见大,正体现了白马庙以至真个中国的人情美,人性美,人文美。从语言上看,很平实朴素,但这种平实朴素其实包含了一种真实和真情。比如对“串枝莲”的白描,我们能充分感受到莲洁净、淡雅的美,感受到和谐的自然之美,感受到哑巴对生命、生活的那份柔情。从思想上看,文中的人物比如老杨对生活的态度是淡泊、超然的,但这不等于汪曾祺超然得无心世事,没有社会责任感和对世人的关怀,这种超脱达观正是一种对生命的深情和热爱,是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40分)

译文:去年的今天,曾经把湖水画在图里。今年是闰六月了,多了一个观莲节。踏着旧径,芳草平铺.走过竹林。才经新雨。只见深深淡淡的荷花,同去年游览时一样。我们朋友的分离合并,已和前一次不同了。感触着四时的新陈代谢,珍惜贤主嘉宾的重得相聚。好的聚会不能常常有,美的宴席应该再摆设。

这时早凉还不很热,残暑快要收了,绿水涨着茱萸湾,清风吹着绿杨城郭。船预先停在堤边,寺钟忽然在城北响起来。老僧前来欢迎,许多嘉宾都来了。那是从惠因寺前面出发呀。停一会,解缆慢慢前行,到了虹桥。桥亭一晃而过,天空和水面一下子显得空阔了。走进香海慈云.有琅玕别馆。绿波泛着游客,好像乘着太乙星。白莲飘出芳香,好像慧远的莲社。那是在净香园稍事休息呀。

于是过了莲性寺,沿着筱园的堤岸走,有座高楼,很适宜吟咏。旁边有三栋屋子.前面有一方小池。微微的凉风送来香气,才升起的太陽散发着光芒。排了绮丽的宴席,摆设着美味佳肴,喝着荷叶酒,吃着华峰藕。吟咏着元遗山的歌词.朗诵着谢灵运的诗句。那是在高咏楼饮酒呀。

随后,余下的酒已经喝完,我们清雅的兴致却还没有消散。将要回来的时候,又闻到阵阵荷香。经过远而通幽的别港,清磬的声音悠远地在水里荡漾。一座庵一半遮蔽着,许多树枝条交 错留下浓陰。竹林里喝茶,凉露还没干。林风吹来,酒也醒了。那是归路上寻访桃花庵呀。

唉!哪里没有水,哪里没有花?或者因为人事的不如意,不免胜游稀少。只有这大江 南北,天时调和,年岁丰熟,政简刑清,官吏有空余时间,百姓没有騷动的事情。我能够跟在诸君的后面,重开去年的宴席。可以娱乐嘉宾,容纳拙吏,岂不是大幸?所以应该把此次游湖的情形记下来。于是有了像董源、巨然这样的山水名家,徐熙、黄筌这样的丹青圣手,分开来各人写一种胜景,合起来则各有所长。那画慧因寺的,是钱塘人钱玉鱼。画净香园的,是长洲的袁竹室。.画桃花庵的,是如皋的陈肖生。画高吟楼的,是全椒的吴山尊。图中的客人,共有十八人,各人都写了诗,我就做了这篇序。

14.A/ C已:停止。

15.D指示代词,那、那个(A承接/转折;B介词,跟,同/介词,向;C连词,相当于“而”/连词,表目的,“来”“用来”。

16.D并非“给诗集作的序文”。应是“题画序”

17.入香海之慈云/有琅玕之别馆/绿波泛客/疑乘太乙之星/白羽摇芬/可结远公之社/则就净香园小憩也

18.(1)(3分)游船预先停在堤边拐弯的地方,寺庙里的钟声忽然在城北敲响。(得分点:“倏”(“忽然”)“动”(“敲响”),译对各1分,句子大意正确1分,共3分。说明:句中的“阴”,通常指“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也可泛指“北面”)

(2)(4分)他们分别各画了一幅美景图,合起来看都各具特色。(得分点:“写”(“画”);“胜”(“美景图”);“千秋”(“各具特色”),译对各1分,句子大意正确1分,共4分)

19.七言律诗,对比。

20.尾联引用(化用)愚公移山的典故,表面上嘲笑愚公不自量力,其实自嘲像愚公一样年事已高、一事无成却仍“意气轩昂”,幽默风趣之中充满了无奈与悲凉。总括全诗,点题,深化自嘲主题。(化用典故、幽默风趣、自嘲、无奈悲凉、总括深化、点题,每点1分。,每点1分。)21求学要精进不已、坚持不懈。

22同:两则材料都认为学习须“知行合一”,所学知识必须付诸实践。异:《荀子》将实践视为学习的终极目标,强调实践对于学习来说具有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庸》将“行”(实践)视作学习的重要环节,与“学”“问”“思”“辨”并列,但并未明确突出“行”在学习中的根本作用、终极地位。两者相比,前者对“行”的重视程度胜过后者。参考译文

(对待学问道理,)没有听说不如听说过,听说过不如眼见为实,眼见为实不如明晓事理,明晓事理不如亲自实践。学习的功夫到实践这一层次也就停止了……圣人以仁义为本,明辨是非,言行一致,判断没有毫厘之差,这并没有其他的窍门,就在于他能把学到的东西付诸行动罢了。

广泛地学习,仔细地询问,谨慎地思考,清晰地分辨,专注地实行。不学则已,既然要学,不学到通达晓畅绝不能终止;不去求教则已,既然求教,不到彻底明白绝不能终止;不去思考则已,既然思考了,不想出一番道理绝不能终止;不去辨别则已,既然辨别了,不到分辨明白绝不能终止;不去做则已,既然做了,不确实做到圆满绝不能终止。

23.(1)虎兕出于柙 龟玉毁于椟中(《季氏将伐颛臾》)(2)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蜀道难》)(3)鼎铛玉石,金块珠砾(杜牧《阿房宫赋》)

(4)其势不俱生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5)松了金钏 遥望见十里长亭(王实甫《长亭送别》)

高考语文模拟答案

【答案】1.C 2.B 3.B 【解析】1.试题分析:A项,缩小范围,原文中“尤其是”数据信息只是部分内容。B项,曲解文意,“大大”表明不是全部,“从而”前后因果颠倒。D项,未然已然混淆,原文......

模拟高考语文答案

襄阳四中2014届高三年级模拟高考语文试卷参考答案1.B(A移徙(xǐ)C摭(zhí)拾D敷衍(yǎn))2.C (A 缔造B博彩D茸毛) 3.A (“推荐”有推广和介绍之意,指把好的人或事物向人或组织介绍,......

龙岩一中届高考模拟试卷参考答案(语文)

龙岩一中2014届高考模拟试卷语文参考答案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1.(1)驽马十驾(2)响穷彭蠡之滨 (3)而卒莫消长也(4)萧关逢候骑(5)浑欲不胜簪(6)自缘身在最高层2.A [解析] 莫:通“暮”,天黑。3.B......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语文是一门集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统一的基础性学科,高考,作为选拔人才的高规格的考试,自然对语文这门基础学科要进行考察,而且要求也更高。以下是小编为......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4篇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下载绍兴一中5月高考模拟语文答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绍兴一中5月高考模拟语文答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