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三周年祭(材料)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祭母亲”。
母亲三周年祭
丙申猴年腊月十五,伯母过世,匆忙中赶回去奔丧。出殡时堂弟的祭文真真切切、生动感人!遗憾的是母亲下葬时,自己没能写下只言片语以祭拜她老人家在天之灵!
这几天都在梦里见到母亲,慈爱有加。这是提示自己母亲三周年快到了。
母亲一生辛勤操劳,任劳任怨,爱人,善待人!爱人如己,爱学生如子女。爱家人、爱亲戚朋友、爱村上的人、更爱学生。与人为善,善待所有人。
母亲原名何清芬(出嫁后改名何秀琴),因姊妹中排行第三(两个哥哥、两个姐姐,同父异母的两个妹妹和一个弟弟)小名三妹。1939年1月5日(农历一九三八年十一月十五)生于四川省重庆市江北县双溪公社朝阳八队杨柳冲(现在的重庆市江北区郭家沱街道大坝村十四社)长江岸边。2014年3月13日(农历二零一四年二月十三)病逝于陕西省礼泉县西张堡乡沿村七家沟,享年七十八岁。安葬于泔河南岸,从此头枕西安城,脚蹬唐王陵。
母亲自幼丧母,在哥哥提供学费、姐姐负责吃穿的全力资助下,完小毕业后,在村办小学教书育人。
母亲年轻时,在她姨妈家偶遇父亲(父亲那时刚转业到民生造船厂,是姨夫爷的徒弟),两人相识、相爱再结为夫妻。国家经济困难时期,父母响应国家号召,辞去公职,回到陕西关中父亲老家,投身农业生产建设。
那几年天旱,粮食减产、甚至绝收,大家食不果腹。母亲和父亲刚从四川回来时,没有分到口粮,吃饭是最大问题。父母亲穷而有志,自力更生,辛勤劳作。
当时生产队派有专人看守地里的庄稼,并严禁任何人携带任何可盛装粮食的器具下地(防止有人从地里夹带粮食回家)。村人见外来的川妹子没吃的,就网开一面任由母亲去收获过后的地里、捡拾掉落在麦秸丛中的麦穗、麦粒,母亲起早贪黑,只要天色看得见,就能看到她弯着腰在地里忙着,硬是一颗一颗、一粒一粒的拾了一口袋。靠着这些麦子,加上一切找得到的、可以充饥的物品一家人才勉强熬到生产队分下来不多的口粮。母亲一生勤俭,从不浪费一粒粮食。后来粮食充足了,有时有一点剩饭,母亲也不会倒掉。遇到讨饭的,母亲总是拿出吃的、喝的让其吃饱、吃好。遇到需要帮助的,母亲都竭力相助。
我开始上学那年,村上学校扩大规模、师资不足,凭借在娘家时有从教经验的优势,再加上一位本家叔叔的推荐,母亲又回到了她热爱的讲台,教小学一年级,一教就是几十年(教出沿村几代人)。她曾荣获“礼泉县先进教师”的称号(全乡只有几个人),后来如愿从民办教师转办为公办老师,退休时的职称是“小学特级教师”。她教的学生长大后多都亲切地称呼她“何老师”。母亲何老师教学生兢兢业业、尽心尽力,这是她回馈乡亲当年恩情的最好方法!
农村的老师除了日常的教学工作,还要在休息时间忙地里的农活(要多比别人付出最少多一倍的辛劳)。(父亲靠在民生造船厂的机加
工手艺,在外给别人修自行车,农活、家务都不管)农活、教学和家务、都是母亲一个人操劳,没有一天休息。
母亲育有三子,她一直想有个女儿(记得自己小时候有段时间母亲很想过继一个女儿)。三兄弟中自己最小,母亲希望自己能像女孩子一样细心。母亲对待别人家的女儿,像对自己的女儿。关中媳妇生小孩后都要回娘家住一个月叫“在娘家坐满月”,最小的表弟出生时、姑姑在娘家坐满月是在我家,一个外甥出生时、堂姐在娘家坐满月也是在我家……。缺少母爱、没在娘家坐过满月的母亲,把自己浓浓的母爱给了别人的女儿。母亲对媳妇更像对待自己的女儿、婆媳间没有过矛盾或纠纷,村上都夸母亲对媳妇好。
母亲对人好、大方,与人打交道从不让人吃亏,亲戚朋友都愿意跟她来往。早些年伯父大儿媳的弟弟来走亲戚,他姐姐一家人都不在家,母亲招待他在家里吃饭;前些年村上一个年轻人从外面回来,他家人不在家,母亲也招呼他来我家吃饭……。母亲跟人和睦相处,没有跟人红过脸。母亲善待所有人,也包括对自己不好的人。对于言、行不敬者、(嘲笑她不会算账的)唯利是图者……,她都一笑了之。母亲凡事都积极去做,从没见过她抱怨。她看的开、拿的起、放的下。我想她相信“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也相信“一 命,二 运,三 风水,四 积德,五 读书,六 名,七 相,八 敬神,九 交贵人,十 养生”。这才是最值得我学习的。
母亲只身嫁来关中后,只回过三次娘家,第一次是自己一岁时的1969年,第二次是自己上初中时的1982年,第三次是在1995年。
关中人心底里瞧不起外地人,免不了的歧视,多少委屈,多少不理解,多少次需要亲人的帮助时,既不能去(千里之外的)娘家倾诉,也无法寻求(远在千里的)兄弟姐妹们帮忙,她自己给自己宽心,自己想办法解决。从不抱怨,这是母亲性格中最坚韧的一面。
“外婆家”、“舅舅家”我基本没有概念,小时候“亲戚”一词对我来说就是(新城)姨婆家、(东寨)姑家。出嫁的女子最喜欢回娘家,小孩子最喜欢去外婆家(享不尽的疼爱、好吃的、好玩的)。对别人来说再简单不过的事,在我们家却是奢望。过年时别家妈妈带孩子高高兴兴回娘家,母亲带着我们兄弟三个只能去(新城)(父亲的)姨妈家;其它孩子欢天喜地去外婆家,我们三兄弟也只能跟着母亲去姨婆家。母亲最需要理解、帮助的时候,也只能是向(东寨)姑姑(新城姨婆的女儿)诉说。我们家跟姨婆家、姑姑家最近(姨婆爱人,姑姑、母亲都像姨婆),我们最喜欢去(新城)姨婆家、(东寨)姑家。
长大后听说:父母刚回关中时,家里穷。当时大家都吃不饱,家里来一家穷亲戚(还有三个正长身体、最会吃饭的半大小子),光是吃饭都受不了,大家对我们避而远之(现在设身处地的想想,好像也能理解。看着现在的亲戚,似乎很难想像父母亲当时的困境)。新城姨婆每次都给我们好吃的。姨婆对我们就像外婆,母亲去姨婆家有回娘家的感觉。母亲生我们兄弟时,也是姨婆照顾月子……。
母亲相夫教子,千辛万苦把三个儿子抚养成人,还帮着照看孙子孙女,一生不容易!所受所感不是一般人能够想像和承受的。母亲友善待人,勤俭持家,辛勤操劳,毫无怨言,忙无闲暇!
现在母亲在天上没有了凡间的辛劳和烦恼。母亲与列祖列宗、各位先人聊着天,享着清福,看着、保佑着她的子孙后代!
生我、养我、教我、爱我、我爱的母亲大人千古!
在此感谢上天!感谢厚地!感谢大家!感恩所有关心、帮助我们的贵人!
丁酉鸡年葵卯月
三周年祭母逝三年,守孝即尽,为了忘却的纪念,我当再奠诗文以虔诚悼念,是为《母亲逝世三周年祭》: 呜呼哀哉,十方神圣!阿弥陀佛,三界仙众!家母赵慈,身系农妇。讳名吉然,不幸有余;备尝艰辛,......
三周年祭散文昨晚梦见娘守着一只猫不让猫走失,猫身体渐渐消瘦,失却往日的雄健勇猛,一行白鹭在树影儿间翻飞,落到我面前幻成一对八哥,黑色的羽毛凌乱潮湿,发出丝丝哀鸣。醒来已是凌......
三周年祭散文......
父亲三周年祭每次听到这首歌,耳边就会回荡起婉转凄凉的唢呐声,思绪也被拉回到那撕心裂肺的日子,我的眼泪也禁不住悄然而下......父亲在世的时候我没出过门,现在却成了漂泊在......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6篇父亲三周年祭对联,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