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1599做中学‘教学模式初探_初中科学教学模式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7 18:57:45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科学1599做中学‘教学模式初探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初中科学教学模式”。

小学科学 “做中学”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自转岗从事小学科学教学工作以来,我们对于教学模式并没有做过更为深入的思考。本学期学校举行的课堂教学模式大讨论活动中,要求各学科都要创立自己的教学模式,虽然科学作为上学期刚刚专业化配备的一门学科,但同样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自己一直以为教学模式一旦确定,反而会妨碍教师教学自主性的发挥,也就是说,以前自己对于创立教学模式的做法并不十分认同。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依此看来,笔者上面的观点只是强调了后一点“教无定法”,这当然是一个极为片面的认识。因此,受到启发,有必要对前一点“教学有法”做一番思考和探讨,以对小学科学学科的教学模式获得一个较为全面而科学的认识。笔者所理解的“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是说教学活动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但对于具体某一节课而言又并没有确定的方法,即便是名师也是这样,教学模式的选用似乎完全是妙手偶得的结果。当然,妙手应当来自于教师自身素养的不断提升,这需要另当别论。也就是说,这里的第一个“法”应当理解为基本的原则和理念,第二个“法”则可以看作是具体的方法和技巧。经过一年多以来的科学教学和经验总结我认为结合科学学科的特点实行“做中学”课堂教学模式将是提高科学课堂教学较为有效的一种模式。

小学科学“做中学”课堂教学模式是指对以“做中学”理念为指导,以发展学生科学素养为核心,贯穿“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动手探究─ 合作交流─设法解决──延伸拓展─得出结论”这七个环节的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其中“做”既是认识和实践的统一,又是知、情、意的统一,还是“手脑并用”和“知行合一”的过程。这里的“做”是指让学生参与整个教学的全过程,包括问题情景的创设、实验的设计、实验材料的准备和搜集、实验的操作和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实验结果的分析等实践性学习的活动。而其中的学泛指广义的学习与发展,具体指探究奥秘、获取新知、亲历过程、体验情感、发展思维、培养能力,从而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全面提高。

小学科学课程目标从根本上来说,是通过科学学习活动来全面提升小学生的科学素养。概括而言,科学素养包括基本的科学知识,科学学习的基本方法和技能,科学学习兴趣与基本的科学研究能力等,这些素养的形成依赖于一定的科学学习活动。具体说来,这些学习活动包括:实验操作类,作品制作类,观察活动类,资料收集类等。尽管从表面上看这些活动各不相同,或者是说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但是这几种不同的科学学习活动却有着内在的一致性,即致力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按照这样的观点,我们的科学教学活动就应该以解决问题为依托,充分发挥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遵循“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动手探究─ 合作交流─设法解决─延伸拓展─得出结论”这一基本的活动模式。,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他们的研究创新能力,也唯有如此才能切实提高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一、提出问题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的确是这样,真正意义上的研究活动始自于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实验操作、作品制作与分析、观察活动、资料收集等尽管活动方式各不相同,但是从本质上说其目的都是为了问题的解决。当然,在具体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方法很多: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情境中所蕴含的问题;也可以开门见山地引导学生对课题进行质疑或推想,从而直接筛选出需要研究的问题;还可以伴随着学习活动的进行,自然而然地提出将要解决的问题等。多种多样的途径与方式,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实际情况来灵活地选用,并适时地引导学生将研究重心转移到主要问题上来。应该说,这些问题都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尽管第一个问题对于学生现有的知识积累与认知水平来说,解决起来非常困难,但其潜在的研究价值很大,可以作为同学们课后长期探究的对象。后来,在同学们阅读教材解决上述问题的过程中又提出了新的问题:对大气流层的名字是怎么得来的?大气污染是怎么回事?会造成哪些危害?如何有效防治?等等。提出一个问题,特别是一个有价值的问题,也就确立了研究的目标,将激励着同学们对即将进行的探究活动持续深入地开展下去。

二、猜想假设 当学生有机会观察、提问后,学生就会以上一环节所观察到的事实为依据,借助他们所积累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经过模拟想象再加工,创造性地提出新的说明方式,形成他们的猜想假设。这样以来就会极大地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性能力。在“做中学”小学科学教学模式中,猜想假设绝不是可有可无的环节。

三、动手探究

动手探究是“做中学”小学科学教学模式的中心环节。这里最好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他们带着疑问,按自己的想法去选择材料做实验,验证自己的想法和假设是否正确,放手让学生大胆地动手做,鼓励学生把看到的都记(画)下来。我们只是随机的指导,适时地参与,共同探究。

四、合作交流

交流就是将自己探究的结果以口头、书面表达或派代表陈述等多种形式告诉别人。当学生在动手探究中有了发现之后,无论他们探究的结果与设想是否一致,我们都尽可能地为学生间的交流创造条件,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集体探究前汇报自己的动手探究过程,鼓励有不同看法的学生可大胆地提出质疑,把自己的观点提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讨论。

五、设法解决

从问题解决的角度来看,实验操作、作品制作与分析、观察活动、资料收集等都可以归结为具体的操作层面上的解决途径了。在某一具体的研究活动开始之前,大致需要对问题的结论进行必要的猜测,在此基础上初步设计解决方案,包括具体选用哪种活动来解决,以及选择一个最优化的方案予以实施等。仍以《地球的大气层》一课为例,在学生明确了需要解决的问题之后,教师不要急于马上让学生查找资料予以解决。可以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看看课本中提供的信息能否解决问题。许多情况下,课本中的信息能够满足同学们的要求。当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仍要注意引导学生作进一步思考,并提出新的问题。比如,通过阅读课本,学生初步了解大气层的组成以及臭氧层的有关知识,此外,还知道了大气层分层的相关知识等。当确定课本中提供的资料无法解决问题时,便可以通过查阅资料的方式继续进行研究。这里所说的查阅资料不仅仅是指上网搜索,还可以通过查阅相关书籍、报刊杂志或者是请教他人的方式;另外,对于资料的呈现形式除了打印文稿之外,还可以采用摘抄或者是将相关的书籍、报刊杂志等带到课堂展示交流等形式。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学会基本的筛选信息的方法,使获得的信息真实可靠。与问题解决紧密相连的资料搜集活动,能够极大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同时也能够有效提升他们的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

六、延伸拓展

延伸与拓展是为了让学生学以致用,培养自主参与探究的能力。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一节课是没有办法解决所有能探究的问题的。因此,我们要把在课堂探究中没有解决的和产生的新的疑问与新的发展,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在不断动手探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七、得出结论

要保证结论的科学,必须依赖于实验操作、作品制作与分析等活动的严密进行,依赖于客观而持久的观察活动,依赖于全面而真实的信息资料,更依赖于对相关事物与现象的一般化思考和对有关数据的合理分析与解释。另外,对于结论在人们生活与生产中的应用,也应当予以充分考虑,这样做,既可以让学生认识到科学学习的价值,增强他们对于科学学习和科学研究的兴趣和热情,也可以进一步提高他们对相关结论科学性的认识。

通过上面的分析,在组织学生开展科学“做中学”学习活动时,依照“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动手探究─ 合作交流─设法解决──延伸拓展──得出结论”这一基本活动思路,既可以为授课教师提供一个宽阔的施展个人才能和展示个人风格的空间,又能让他们避免遭遇到削足适履的尴尬而拘泥于某一具体的操作方法,具体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和所教学生的实际水平适当的增删某些环节,以便达到活学活用的目的。同时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地提升广大学生的科学素养。

科学“做中学”教学设计

2 根和茎的奥秘教学内容湘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 观察根的两种不同形态类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描述。 2. 实验时懂得运用一定的方式能使实验现象更加明......

“做中学”模式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做中学”模式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论文近年来,我国经济取得巨大进步,国家及社会经济的未来发展,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小学科学教学受到越......

“做中学”模式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8篇“做中学”模式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论文,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科学课“做中学”模式应用

科学课“做中学”模式应用摘要: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提出了《‘做中学’科学项目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这一研究课题,其目的就是寻找优化小学科学教学的重要策略,以提升小学......

小学科学教学模式

小学科学教学模式模式名称: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模式(一)探究式教学模式基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制定方案——实施探究——表达交流——拓展延伸。根据探究的对象、......

下载科学1599做中学‘教学模式初探word格式文档
下载科学1599做中学‘教学模式初探.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