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材分析作业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中学语文教材分析”。
就诗词教学设计而言,应该如何体现特色?实现更好的教学?? 论关于诗词教学设计中渗透传统文化把握中国文学文字意蕴之美的思考
——以冯延巳的《鹊踏枝》梅落繁枝千万片为例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教学设计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行动计划或预想方案,是指为完成教学目标,预测教学内容、学习环境、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所引起的效果,并规化教师的教学行为,对教学过程形成的总体构想。它反映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达到预期目标、教学理念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教师专业水平与工作态度的重要体现。由此可见,认真地设计课堂教学是很重要的。
中学语文是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极好凭借。作家的观察力、概括力、想象力,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学生;作品中各种人物的遭遇,他们对待生活的态度,待人处事方法,也都在启迪学生的心扉。如何使影响更大,启迪更深呢?这就要求必须巧妙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师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指导下,在某种教学模式框架内,为保证学生掌握知识,促进学生发展所运用的教学策略和手段。教学方法 是教学设计的核心。
《鹊踏枝 梅落繁枝千万片》 冯正中
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无限。
楼上春山寒四面,过尽征鸿,暮景烟琛浅。一晌凭栏人不见,鲛绡掩泪思量遍
中国古代诗词,尤其是非常著名的小词,是非常细微独特而且内涵丰富的能牵动所有人无限情思的文学形式,它集语言美、形象美、音乐美、意境美,情感美,以及表达方式之含蓄美为一体,是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在,所以在设计该类的教学设计之时,一定要充分发挥挖掘出词人的独特感情本质美,词人用情的态度,这就要在恰当的对比(教师设疑:教师设疑应有选择,凡与教学重点密切相关的地方,凡应引起学生特别注意的地方,凡有独特表达效果的地方,凡有助于学生把握基础知识的地方,凡明确难点而学生容易忽视的地方,可根据教学目标有意设疑),引用不同的其他的词来突出。因此关键在于体会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句背后作者的志意和心理,作者的品格修养和性格。需要非常细致精微的分析。如
“ 梅落繁枝千万片”和杜甫的《曲江二首》的 “风飘万点正愁人”颇为相近,“学雪随风转”和李后主的“砌下落梅如雪乱”也颇为相近,第一句同是写花飘千万片的零落,第二句同是写落花之如雪,然而在传达情感的质量和姿态上却实在有很大不同。
“梅落繁枝千万片”,梅花落了就落了,像李后主说“桃花谢了春红”非常简洁,可正中说的,却这么曲折这么盘旋,是繁枝,繁茂的树枝,多少梅花落了?是千万片,多么沉痛,多么悲哀,这繁枝千万片的梅花都落了,这还不够,还“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这些梅花,千万片都落了,都没有放弃它的一份感情,梅花千万片的落下来,就好像天上的雪花。你看那雪花飘下来的时候,一阵风卷过,雪花在空中飘舞盘旋,随着风旋转,是如此的不舍得不放弃。这正是冯正中用情的固执、那种执着、那种在苦难悲哀走向灭亡之中,都要挣扎的用情态度。古人的一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我知道不能挽回了,但我任然要尽我最大的努力。所表现的这种悲剧精神,这种品格,这种操守,令今人也不得不动容,这是所有人共同的人的感觉。李后主的“砌下落梅如雪乱”,(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是说那落在地上的梅花,跟雪一样。二者对同样的自然场景所有的反应感发是完全不同的,李后主是哀悼,是无可挽回的哀悼,可是冯延巳是是奋斗、是挣扎、是在败亡的途中还要挣扎。这三句全从
落梅写起,其间没有一件写人事,但却传达了人之感受,后面才写到了人事,是“昨夜笙
歌容易散”,而就是昨夜的笙歌,仅有一夜之隔也如同十年一样,只要一件事件过去了,就一 去不返永不再回,无常的消失都是短暂的,即便是昨夜的笙歌也长逝永没了,这才是可怕的不可挽回的事情。对于消逝的哀伤和惋惜,冯正中就用这么平常的几个字深刻的表现出来了。晏小山有两句词说:“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那人生美好的往事如春天的一场梦,秋空的一朵云,匆匆的消失了。所以冯正中接着写的是“酒醒添得愁无限”,今日酒醒之后 便增添了许多哀愁,因为昨日的笙歌已经完全无存了。晏小山的一首词:“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同是酒醒之后什么也不存在了。然而晏小山的这首词跟冯正中的词又 有一点不同,晏小山上半阕写得很好,而下半阕则把这种惆怅的感情指实了。往事消失,酒醒之后惟有那高锁的楼台,低垂的帘幕,他那梦中的往事是什么?他说是“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词很美,但却落到了对一个现实形象的怀念之中。冯正中词与晏小山词不同,和韦端已词也不同,就是因为他不做这样落实的叙写,而且这两句词与前面的“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 ”结合在一起的时候,繁花之易落与笙歌之易散相互衬映,便产生了兴发感动的作用,就变成了一种感情的基本姿态,因为他说“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写的不是简单的人事,而是以落梅拟人化的感情表现出他对待人生用情的基本形态。“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无限”则将这种执著缠绵的态度提升起来,达到了更高层次,使“昨夜笙歌”现实的人事和“梅落繁枝”这花的形象都有了象喻的意味,那欢乐和美好的事情都这般的无情和短暂,也就不是仅指昨夜笙歌和繁枝落梅了,而是有了除此之外更深更广的意蕴了。词人和诗人本身并不一定有这样的觉悟,但这却是诗词的微妙之处,作诗写词是自己都做不得主张的事情,冯正中所以写出这样深刻的词来,也是他自己的性格身世和南唐的国势种种历史及环境因素结合而产生的结果,就冯正中自己而言,他的身世和经历本身是一件非常痛苦和不幸的事,然而有许多最美好的东西却都是在不幸和痛苦中成全的,只要一个人有美好的品质,在挫折失败之中都可以磨炼出光彩。冯正中是从磨难的不幸中加深着对人生的体认,也深化着自己的作品的。
中学语文教材分析分析的教材: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课杏林子的《生命 生命》。一、引入话题同学们,你们知道生命是什么吗?今天,我要为同学们介绍一个坚强的人,她12岁时患了关节炎,......
(一)教材分析(1)解题明意:初步认识文本1.地位:一、本文在教材中的地位及重点,高一语文必修四共有四个专题,第一专题为“我有一个梦想”,本文便选自这一专题的“英名与事业”模块。选......
刘丹(广州鲁迅纪念馆,广东广州 510110)近年来,每当新学期伊始,或有新版中学语文教材出版,总会有关于鲁迅作品选目的爆炸性新闻和热烈讨论,题目和焦点总是充斥着吸引眼球且有摧毁性......
第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继续学习叙事性作品。选编的五篇课文均是大家、名家之作。它们或是追叙作者自己人生道路上的难忘经历,或是展现名人、伟人的一个侧面,揭示人生意义。五......
中学语文教材教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