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总外交政策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中国当前外交政策”。
美国的外交政策
称霸全球的“霸权主义”是政策中的一条主线,核心还是美国的国家利益。随着历史的发展,美国逐步接近于称霸意图。就目前来看,中、俄的崛起,日本和西欧的发展以及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振兴,依然是美国称霸世界难以逾越的阻碍。美国为突破障碍,采取了发挥其军事上的优势,控制全球战略要地;拉拢部分资本主义强国;利诱对其有利害关系的发展中国家;压制其潜在对手等措施。
小布什政府(2001年1月至今)的“单边主义”政策和“先发制人”战略
小布什上台后,采取的对外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奉行单边主义政策,谋求建立美国霸权地位。②强调军事优先,注重培植美国的军事实力。③注重美国本土安全。④将打击国际恐怖主义作为小布什政府对外政策的中心任务。⑤美国的全球战略进一步向亚洲太平洋地区转移。⑥2003年3月,美国未经联合国同意,发动针对伊拉克的战争,意在控制中东石油,在中东推行美国式的民主,塑造中东地区新格局,影响国际政治。⑦提出先发制人战略,对“无赖国家”和恐怖分子进行“先发制人”的打击。奥巴马时期
改善美国的国际形象,特别是在伊斯兰世界。他明确表示要在任期内结束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向伊朗伸出橄榄枝、借助推进世界无核化“重修”与俄罗斯的关系、在地区和全球事务上争取中国的合作,以及推动中东和平进程等等。过去四年间,他确实结束了伊战,按计划安排美军在2014年底从阿富汗撤出。美国不仅抓住了本·拉登,还擒获了一系列基地组织的高级将领。奥巴马本人在开罗大学的演讲,表示要同世界上15亿穆斯林有一个“新的开始”,令人印象深刻;在布拉格的演讲也向世界宣誓美国将为建设一个没有核武器的世界而努力。美国《外交杂志》评论,相较于小布什时期的美国给人留下的“好斗”的印象而言,奥巴马的意愿是将美国塑造成一支更为和平的力量。
然而,奥巴马令人振奋的说辞、希望变革的意愿,与美国政府现实利益的考量有着不可避免的冲突。因此,《外交杂志》评论称,奥巴马的外交政策是他从善如流的心愿与现实主义和政治谨慎之间进行平衡后的产物,而面对美国在国内和国际方面的一系列挑战,奥巴马服务美国现实利益的外交决策占据主流。虽然奥巴马在演讲中屡次提到,“美国卷入十年战争的历史的一页已经翻过,现在是富强国家的时候了。”但就在最近发生在马里和阿尔及利亚的危机让美国意识到自己已经无法抽身于国际事务。战乱的伤口远未愈合,现实中的美国外交面临诸多挑战。美国在叙利亚问题上的政策饱受质疑,美伊关系恶化,与以色列的关系也出现裂缝,阿富汗和伊拉克的安全状况令人担忧,美国在班加西的领馆遭到袭击,是对美国中东政策的重大打击。美国与俄罗斯在过去一个月中就人权事务的争执让奥巴马在第二任期开始的时候面临美俄关系滑坡的窘境,美国有可能在叙利亚、伊朗、朝鲜和阿富汗这些关键问题上失去与俄罗斯合作的机会。在奥巴马即将就任前夕,美国媒体评论,美国历史上连任的总统往往会在后一个任期通过外交政策为自己留下“芳名”。因此,除了推动巴以和谈之外,奥巴马可能会将整体外交政策的重心转向亚太等经济高速发展地区。奥巴马展开“柔性外交”
试图通过其“柔性外交”修补美国受损的对外关系与道义形象。通过这两次出访,奥巴马的外交新战略大体上已水落石出,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强化与传统盟友的结盟关系。奥巴马明白,要让盟友竭诚支持美国的领导就得回应它们的关切。为此,奥巴马一上台即宣布关闭备受欧洲盟国批评并有损美国道义形象的关塔那摩与中央情报局的海外监狱;并终止使用酷刑;对欧洲关切的气候变化问题,他也明确表示美国不仅要参与推动而且要起带头作用。为强化美日关系,奥巴马将首访白宫的殊荣给了日本首相。
重视与俄、中等大国改善关系。奥巴马与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会晤后宣布,两国将立即着手“削减并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谈判,并拟于年内达成协议。为避免激化矛盾,奥巴马将北约继续东扩问题暂且不提;并对在东欧部署反导系统表示出灵活性。中美关系则实现了少有的平稳过渡,中美元首伦敦会晤后,两国同意建立“积极的、建设性的全面合作关系”,并提升了战略对话层级。
致力于改善其在伊斯兰国家中的不良形象。奥巴马上台伊始,就特意将首个专访机会给了阿拉伯卫视,并宣布“美国不是伊斯兰世界的敌人”。国务卿克林顿将信仰伊斯兰教人口最多的印尼纳入首次亚洲之行;奥巴马则选择土耳其再度向伊斯兰国家释放善意,他表示“美国从未与伊斯兰开战,事实上,在击退极端意识形态方面我们是伙伴关系”。
准备与“敌对国家”展开对话谈判。奥巴马表示,只要伊朗松开紧握之拳,美国也将伸出相握之手。美国国务院表示将全面参加伊核问题谈判。奥巴马在拉美峰会前宣布解除对古巴裔美国人探亲与汇款的限制;在今年4月份的美洲国家峰会上又承认美国现行的古巴政策是“失败的”,表示愿意“将美古关系推向一个新的方向”。
与前任政府的单边主义“刚性外交”不同,奥巴马政府奉行以“伙伴精神”为基调的“柔性外交”。奥巴马在欧洲强调“伙伴精神”,在拉美呼吁建立“平等的伙伴关系”。他在美洲国家峰会上表示,他在其整个任期内都寻求与拉美国家建立平等的伙伴关系。
从奥巴马政府已展现出的外交姿态来看,他们正在摈弃前任政府的单边主义,转而强调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合作,并尊重国际法;淡化意识形态色彩,更注重务实合作;奥巴马表示要降低军事手段在对外政策中的作用,而强调外交优先,以对话代替对抗。
奥巴马的外交与安全团队提出了将硬实力与软实力相结合的“灵巧实力”的外交理念,即综合运用美国国家的所有手段,包括政治、经济、外交、军事、法律与文化领域的所有资源,为美国对外政策的总目标服务。这一新的外交理念现已体现于“巴基斯坦—阿富汗新战略”。这一新战略的突出特点就是“军事与民政一体化”。奥巴马承认单纯依靠军事力量不可能打赢战争,因此在增兵的同时,决定增加派遣为数众多的外交官员、政法培训人员、工程师等等,意在通过改善当地民生来争取民意支持,并帮助加强阿富汗地方政权建设。奥巴马同时敦促欧洲与周边国家共同参与阿富汗重建。
当然,奥巴马政府的外交变革主要是外交策略、外交风格和外交手法的改变,而美国外交战略的总目标并没有也不会改变:那就是确保美国在世界的主导地位与全球利益。只不过,奥巴马前任政府仰赖的是制裁与武力,而奥巴马政府则想“通过榜样的力量,而非力量的榜样来领导世界”。因此,奥巴马政府意在通过“柔性外交”来修补此前美国受损的国际形象与对外关系,力图通过抢占道义制高点来实现重建美国在全世界的领导地位与影响力这一总目标。日本外交政策
亲美对中国采取强硬态度
首先,由美国主导的亚太自由贸易协定(TPP)遭到了执政党自民党派背后的重要支持团体——农协及日本医师会——强烈反对,因此在日本的参议院7月选举结束前,安倍首相只能按兵不动。一旦选举结束,他定会第一时间与反对者交涉。
其次是关于冲绳美军基地普天间基地的转移问题。去年年末在众议院选举中当选的4名来自冲绳县的自民党议员都极力反对“美国的提案”,因此同样在参议院选举结束前,请在这个问题上稍安勿躁。对此,安倍首相打算修改“日美防卫合作指针”,增加1000亿日元(约合71亿人民币)的军费预算,意在与美军结为同盟,派遣自卫队执行海外任务。奥巴马总统迫于形势,必须在10年内削减10500亿美元的军费预算。对此,日方将主动提出“日本自卫队可以出动一部分兵力替美军效力”。
第三个是核能发电问题。近来相继发现,日本各地的核电站地处大地震的温床,即断层带,国内废弃核电站的论调由此不断高涨。然而,由于是美国公司设计并管理日本的核能发电,以及出于牵制中国核武器威胁的考虑,美国希望日本维持核能发电,断然不会允许日本废弃核电站。因此日本政府只能对奥巴马总统含糊其辞地说:“关于核能发电问题,今后我方会慎重讨论。”而在国内封锁反对核能发电的言论,以重启核能发电站,完成美方的期望。
日元升值与美元贬值政策是安倍政权下经济政策的一大卖点,短期内虽然无法改旗易帜,但日方应该会对奥巴马总统说:“会将美元兑日元的汇率控制在1美元=95日元~100日元之间。”并强调绝不会使日元过度贬值。
最后是改善与中国的关系的问题,安倍首相极有可能对奥巴马总统陈述自己的“小泉外交理论”。
安倍在中国的周边画了一个弧
安倍首相在上一次执政之时,即2006年年底,提出了“自由与繁荣之弧”这一外交新方针,与当时打出反恐大旗的布什政权遥相呼应,意欲联合韩国、东南亚诸国(ASEAN)、印度、土耳其、欧洲诸国等国家,与日本携手画一道弧线,这一方针随即演化为“中国包围圈”。
当时制定“自由与繁荣之弧”的是安倍首相、麻生太郎外相及谷内正太郎外务次官这“三人组”。“三人组”在本届政府相继复权,成为安倍首相、麻生副首相兼财务大臣以及谷内外交事务内阁参与(首相顾问)。
今年这个“三人组”制定的新外交方针是“自由海洋之弧”,即以美军为后盾,联合韩国、菲律宾、越南、澳大利亚、泰国、缅甸、印度,可能的话还要笼络俄国,构建一个新的“中国包围圈”。通过这个“自由海洋之弧”,意欲保卫钓鱼岛。安倍首相很可能在日美首脑会谈上向奥巴马总统陈述这一提案,以获得理解与支持。
依据这个“自由海洋之弧”的构想,安倍首相对今年的外交事务排出的优先顺序如下:1.美国、2.印度、ASEAN、澳大利亚、3.韩国、4.俄罗斯、5.中国。
关于2.印度,安倍首相很可能把其列为“自由海洋之弧”的“另一个中心”。据安倍首相身边的人透露,安倍首相孕育这个构想的时期,时值2011年9月历时6天作为在野党成员访问印度。
安倍这次就任首相之后两日,即12月28日,与印度总理辛格进行了电话会谈。会谈中史无前例地提出,2013年辛格总理首先访日,接下来安倍首相访印,在这一年度内举行两次首脑会谈。日本每年向印度提供最高额度达2000亿日元(约合140亿元人民币)的政府开发援助,安倍首相极有可能继续追加援助额度,使这头亚洲“巨象”完全成为自己的伙伴。同样,借助美国的权势,日本将联合澳大利亚及ASEAN诸国以加强合作。ASEAN诸国当中尤其重视的是,与日本一样同中国有着海洋权益问题之争的菲律宾及越南,以及与日本有着传统友谊的大国印度尼西亚及泰国,还包括缅甸——最近,这个国家的外交策略从对中国的一边倒改为对美国关系的大大改善。
在去年1月还是在野党时期,安倍首相历时4天访问了缅甸,计划改善对缅外交。这次重掌首相大权的安倍,派遣心腹大臣麻生副首相兼财务大臣访问缅甸,自1月2日至5日为期4天。1月3日,麻生副首相与吴登盛总统举行了首脑会谈,并转交了安倍首相的亲笔信,另外,还表示放弃大约3000亿日元(约合210亿元人民币)的延期债务,并且时隔26年重新对缅甸提供500亿日元(约合35亿元人民币)的贷款。去年11月奥巴马总统刚刚访问了缅甸,日本就立马派遣副首相访缅,生动体现了日本对美国的追随外交。
安倍首相第三重视的是韩国。他在1月4日派遣了前财务大臣、日韩议员联盟副会长额贺福志郎赴韩。即将于2月就任韩国总统的朴槿惠,以对待首位外国特使之礼会见了额贺福志郎。额贺指出,“今后将致力于修复去年以来恶化的日韩关系。”并转交了安倍首相的亲笔书信。
我曾对候任总统朴槿惠有过长时间访谈。她在言语间不时流露出对日本的敬意。她曾表示:“日本的福田赳夫首相与家父朴正熙总统建立起的信赖关系,使韩国经济迅速发展。”福田赳夫的得意门生就是安倍首相的父亲、已故的前外相安倍晋太郎。由此可知,安倍晋三有可能受邀参加2月25日的朴槿惠总统就职仪式,并召开首次日韩首脑会谈。
然而,由于在慰安妇等历史问题上遭到排日情绪十分强烈的韩国国民的反对,安倍首相2月份访韩的行程也可能流产。安倍首相已经准备了“下一个举措”,就是最迟于8月15日即日本的战败纪念日、韩国的光复节之前,吩咐菅义伟官房长官向韩国发表“官房长官讲话”。
之所以安倍首相自己不发表这一讲话,命二把手官房长官发表,其中大有玄机:安倍首相不希望自己对外强硬派的形象受到损害,以致失去右派的支持。然而,把这个“烫手的山芋”扔给自己的部下,不能不说手段堪比黑社会。
安倍首相第四重视的是俄罗斯,与俄罗斯的新外交也颇为引人注目。安倍首相的父亲安倍晋太郎前外相生前尤其重视对俄外交。1991年4月戈尔巴乔夫总统访日之际,安倍前外相已经病危,躺在医院的病床之上,仍旧特意前往众议院议长公邸,与戈尔巴乔夫总统紧紧握手。安倍前外相于次月逝世。父亲如此重视对俄外交,在一旁学习的安倍首相自然很想打开日俄“不正常关系”的格局。毕竟二战结束已经68年了,而日俄之间仍没有缔结和平友好条约。
日本与俄罗斯长年处于对峙关系的理由仅有一点,即1945年日本战败之时俄国占领了北方四岛。对于这一问题,安倍首相同样感受到了文章开头所说的“天命”。去年3月大选获胜的普京总统发表了惊人的言论:“最终可以考虑归还北方四岛中的两个岛屿(齿舞岛及色丹岛)。”然而,当时的首相野田佳彦冷淡地回应道:“说是归还两个岛屿,就面积而言仅占四岛总面积的7%罢了。”
可是对俄罗斯而言,即使只“归还两个岛屿”也是“极大的妥协”了。实际上,前任总统梅德韦杰夫就断然拒绝归还岛屿。去年普京总统突然对日本暗送秋波的理由有两点:一是美国的页岩气革命导致天然气价格走势大幅滑落,作为世界最大的天然气出口国,俄国想要向日本这一巨大市场出口天然气。
其二,是为了对抗“位于远东地区的中国威胁”。俄罗斯在远东地区的人口仅为650万,与中国有4300公里国境线相接,而毗邻地区居住着1亿中国人。为了对抗中国的威胁,俄国与日本联手是上上之选。
这一举动与安倍首相的战略部署不谋而合,“自由海洋之弧”方针也极力笼络俄国。因此安倍首相准备派遣与普京总统有深交的森喜朗前首相于近期作为首相特使赴俄国,一探普京总统的真意。
在画完弧之后
最后,让安倍首相最为头痛的是修复与中国的关系。关于中国问题,安倍首相自有一番见地:他自身在2006年9月就任首相之后第13天率先访问了中国,这就是“破冰之旅”,修复了5年来恶化的两国关系。当时,中日双方就发展战略互惠关系达成一致。安倍首相认为,所谓战略互惠关系,就是虽然在领土问题上两国国家利益存在冲突,然而不可损害两国的经济关系。所以安倍认为去年中国单方面撕毁了这一协议,错误都在中国一方。
鉴于以上这种自圆其说的理论,安倍首相打着这样的如意算盘:一方面想要在军事上与中国对抗,推进“自由海洋之弧”方针,另一方面又意图修复同中国的经济关系。具体而言,安倍的算盘是,第一阶段是等到3月召开人民代表大会,中国诞生新总理及新外交部长;第二阶段是5月预计在韩国召开的日中韩高峰会议上,与中国的新总理举行日中首脑会谈;第三阶段是,借8月12日举办日中和平友好条约缔结35周年之机,试图与习近平总书记召开日中首脑会谈。欧盟外交政策
“欧盟不缺战略伙伴,缺的是外交战略。”这是欧洲理事会常设主席范龙佩对欧盟外交现状作出的判断,为此他于9月16日召集欧盟领导人举行有关外交政策的特别峰会,重点在于调整与欧盟互为“战略伙伴”的大国关系的发展方向,探讨新时期欧盟的战略目标与战略利益。
这是《里斯本条约》生效以后欧盟领导人首次研讨外交战略,具有深刻的内外背景。首先,经过长达8年的“制宪进程”,《里斯本条约》终于在2009年12月生效,欧盟内部运作机制改革告一段落,欧盟原指望可以在外交上大显身手。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接踵而至的国际金融危机、欧洲债务危机迫使欧盟紧急动员,联手拯救经济、拯救欧元。时至今日,债务危机的阴霾似已飘散,经济复苏开始起步,欧盟终于能够腾出空来聚焦外交事务。其次,欧盟领导人认识到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国际舞台的主要角色从G8向G20转变,新兴国家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正在变成一股真正的政治力量,而新兴国家与欧盟的世界观时有不同,利益也存在分歧。与此同时,欧盟在遭受了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的外交“滑铁卢”之后,深感自身正在被边缘化,各国领导人一片沮丧。痛定思痛,欧盟惟有联合制定应对战略,才能在国际舞台体现其应有的分量,发挥更大作用。第三,如何应对变化带来的挑战?欧盟认为,作为第一步必须处理好与美国、俄罗斯、中国、日本、印度等“战略伙伴”的关系。而此次峰会仅仅是欧盟探讨外交战略的开端,调整制定外交战略将是一个长期过程,并将作为今后欧盟峰会的“必修课”。
由于受法国驱逐罗姆人事件的影响,为期一天的峰会成果有限。但因为是此类峰会的第一次,会议具有标志性意义。范龙佩在会后的新闻发布会上指出,与会领导人就关键词“相互性”达成了共识,即今后欧盟的外交必须注重“互惠互利”。欧盟与一些大国建立的战略伙伴关系为实现欧盟的目标与利益提供了有效手段,但只有建立在双向的、互惠互利的、权利与义务相平衡基础上的战略伙伴才能起作用。
欧盟视中国为新兴国家集团的领导者,调整制定新的对华政策成为欧盟近期的工作重点。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阿什顿9月初访华归来后,从9月10日的欧盟非正式外长会议、13日的欧盟理事会总务会议、再到16日的欧盟领导人会议,欧盟连续研究制定新时期对华关系战略,其紧锣密鼓之程度实属罕见。欧盟也是在为10月初举行的中欧领导人会晤做准备。对此,范龙佩指出,经过此次欧盟峰会的讨论后,他与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和中国总理温家宝会谈时,不仅代表布鲁塞尔的欧盟机构,而且还得到了27个成员国的授权。
欧盟峰会公布的结论指出,展望欧中关系前景,欧盟必须努力使中国承认欧盟的战略利益,主要有:促进双边贸易、商品与服务的市场准入、投资条件、知识产权保护、开放公共市场、加强规范出口补贴、以及汇率政策的对话等。
欧盟官员透露,欧盟受到“今年经济状况好于预期”说法的鼓舞,希望通过即将与中国、韩国、印度等亚洲国家举行的双边峰会,努力取消各种贸易壁垒,特别是在环境友好型技术领域,加强与亚洲国家的关系,以适应21世纪正在成为“亚洲世纪”的事实。
如何解读从“独立自主”到“和平发展”的外交政策演变发言稿中国人民坚持自己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不允许外部势力干涉中国内政。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所有国......
美国外交政策一、名词解释1.美西战争※美国在1893年控制夏威夷群岛后,便积极策划夺取老牌殖民主义者中较弱的西班牙的殖民地古巴和菲律宾。这两个地方都对美国具有重大的经济......
中国外交政策摘要: 论点:中国的外交政策发展是否良好 论据:正文:1955年,于万隆会议,中国同印度、缅甸共同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五项原则内容是: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
中国在处理同包括社会主义国家在内的一切国家的关系中,一贯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在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许多国家建立和发展了友好合作关系。1954年,中国同印度、缅甸共同倡导......
3月9日上午10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记者会,外交部部长杨洁篪就“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答中外记者问。中新网记者 金硕 摄中新网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