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与史记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司马迁与史记简介”。
司马迁与《史记》
司马迁(约公元前145~公元前90年),西汉著名史学家。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编写史料,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的官职)。司马迁10岁开始诵读“古文”典籍,20岁那年开始漫游生活,游踪遍及南北,到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归来后,初任郎中,曾出使西南各地。此外,还多次侍从汉武帝巡狩,封禅,游历了更多的地方。这些实践活动,丰富了司马迁的历史知识和生活经验,扩大了司马迁的胸襟和眼界,更重要的是使他接触到广大人民的经济生活,体会到人民的思想感情和愿望,这对他后来著作《史记》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公元前110年,司马谈临终前把自己著作历史的理想和愿望留给司马迁。三年后,司马迁迁任太史令,开始在“金匮石室”(即国家藏书处)阅读、整理历史材料。这样,经过了四五年的准备,公元前104年正式写作《史记》。这年司马迁42岁。
正当司马迁专心著述的时候,灾难降临在他的头上。公元前99年,李陵抗击匈奴,兵败投降,朝廷震惊。司马迁认为李陵投降出于一时无奈,必将寻找机会报答汉朝。正好汉武帝问他对此事的看法,他就把想法说了。汉武帝大怒。司马迁被下狱并受宫刑。这是对他极大的摧残和侮辱。他想到了死,但又想到著述还没有写完,于是本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信念,从“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秋失明,厥有《国语》”等先贤那里受到启
发,决心“隐忍苟活”以完成自己著作的宏愿。经过大概十年的辛勤写作,司马迁终于在忍辱发愤的境遇中完成了《史记》这部历史宏著。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130篇,525400字。“本纪”叙述帝王的政绩;“表”是各历史时期的大事记,是全书叙事的联络和补充;“书”是个别事件的始末文献;“世家”叙述贵族王侯的历史;“列传”主要是各种不同类型、不同阶层人物的传纪。它的记事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全面叙述了我国上古至汉初三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历史发展。
《史记》以帝王将相为中心,并没有摆脱英雄史观。但司马迁尊重历史事实,富有求实精神,有些方面突破了封建正统思想,如肯定陈胜、吴广反秦起义的正义性;对刘邦,固然没有抹杀他统一楚汉纷争、建立国家的伟大作用,但也没有对他虚伪、狡诈、无赖品质的揭露;在《酷吏列传》中还揭露了统治者屠杀人民的罪行。《史记》对爱国英雄的描写则是极尽赞颂的口吻,如蔺相如、魏公子无忌(信陵君)、李广等,都写得栩栩如生。
《史记》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在写作手法、文章风格等方面,后世的作家都从中得到了有益的启发。许多戏剧也取材于《史记》。鲁迅先生曾高度赞扬史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论《史记》的历史意义两千多年前,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编撰了一部记载了上至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的史学著作。然而当时为完成自己心愿而撰写这......
司马迁与《史记》简介一、司马迁1、游历天下 20岁开始了他的游历生活。他的足迹到达会稽,访问夏禹的遗迹:到过姑苏,眺望范蠡泛舟的五湖:到达淮阴,访求韩信的故事:到过丰沛,访问刘邦......
司马迁与《史记》中国历史上每一个有责任感的、有成就的史学家,都会以他们的心血凝聚起来的思想,留给后人许多有益的启示。对此,我首先想到的自然是太史公司马迁。司马迁写的《......
教案——司马迁与《史记》教学目标:1、司马迁生平与《史记》的成书2、《史记》的传记文学成就 教学重点和难点:1、《史记》的叙事艺术2、《史记》的人物刻画 教学方法: 讲授课......
第一节司马迁与《史记》1.司马迁生平司马迁(前145或前135—前87?),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一说山西河津)人,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史圣”。他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