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核心素养提升教育质量2[材料]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教育聚焦核心素养”。
聚焦核心素养 提升教育质量
——以语文质量监测为例
各位领导、校长们,大家好!我是教导处的吴碧云。周三一天的教研活动如果给大家带来的是高屋建瓴的理念冲击,那么上午的就是小家碧玉般的家长里短了。
上周与一位将近退休的教龄达近43的老教师在聊天,我告诉她陈校长要让我在这次的校长研修活动中做质量提升方面的汇报,我有些压力。经验丰富且平时看问题十分通透的他笑了笑说一个时期有一个时期的工作重点,以前是两基、双高普
九、后来提素质教育、现在又是核心素养、质量监测,工作吗,总会被这些特定时期的主导思想所影响,我快退休了,你不一样,要认准工作重点,好好干!这句看似轻松的话又让我感到压力山大。想想自己:到教导处7/8年,教导处工作本身就多而杂,常常忙于日常事务,让自己自己停下脚步看看落在后面的、心灵深处的东西好少。工作要汇报,汇报又有压力不正是自己缺乏提炼与思考吗?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作为教导处的中心工作,我们必须思考:教育质量的提升路在何方?质量监测背景下教育方式方法如何变革?扎实推进教育质量的提升上,这几年来我们又做了哪些工作呢? 叶圣陶有一句教育名言“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面对新课程、新教材新教育形式下的众多的教育问题与挑战,我们深知只有不断的思考与实践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下面我想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我校提升教育质量的一些做法与思考。(一、以质量监测工具为方向
二、以学科素养落地为抓手
三、以课堂模式改革为杠杆)
一、以质量监测工具为方向
有这样一张醒脑图(图片)告诉我们:方向不对,越努力越困窘。我们只有:“知道怎么测才能知道了一切”(英国物理学家开尔文)。
1、明晰方向、统一认识
(1)成立八一小学教学质量监测指导小组。陈妙洪校长亲自抓“提质”管理、协调、监督全面工作。教导处、教研室及相关人员负责质量提升的各项工作落实。
(2)成立质量监测攻坚小组.由教导处牵头,以四五年级语数老师为主力,召集全校在质量监测方面有丰富经验的老师组成攻坚小组,制定详实的质监迎考方案,拟好试卷,成立命题库,做好迎考工作。()
2、专家引领、研究走向。
陈校长参加省级名校长培养人学习期间,向我们教导处、教研室人员推荐了《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工具研发》一书。并以各教研组为单位,一起学习和研究质量监测的内容与方法及数据和质量分析。学校组织老师们参加地、市级关于质量监测培训。(许发金PPT首页、志文、聚焦语文能力,提升教学质量活动照片)明晰语文质量监测内容、方向(图片)
(双向细目表图)1积累与运用模块
(1)提供具体的情境,考察在真实的情境中,语言积累和语言运用能力。如,字:包括字音、字形
(2)重点检测独立识字能力(以形“会”义);词:包括词义、成语、谚语,重点检测在具体语境中的(3)词语理解和运用能力;古诗文(句):包括词句的积累和在生活中的典型表达运用。(题型为客观题,如,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2阅读与欣赏(图)
(1)在真实的阅读材料情境中考察学生的阅读素养。素养的核心是能力,主要从识别与推论,整合与解释,评价与鉴赏这三个能力维度来考察学生的阅读能力。
(2)阅读测试的情境材料为文学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文学类文本包括儿童小说、童话、记叙文、散文。实用类文本包括说明文、科普类小品文和非连续性文本(文字+图/表)。
(测试题型为客观题(选择题、判断题)和主观题(封闭性简答题和开放性简答题)。
3表达与交流(图)
检测在具体的真实任务或情境中(目的性、对象感)的书面表达能力 以2017年质量监测试卷为例:图 情境测试题评选。
3、讲究策略、分析得失。(1)数据分析补短板。
我们用数据说话,根据题型进行逐题分析卷面的得分情况,来考量学生的学业水平,从比较中寻求原因,补短板。(图表)我们进行横纵向的对比。
(2)学困生监控有措施。我校农民工子女占学生总数的七八十一,促学生生活环境不同造成学生参差不齐,“促两头,抓中间”一直以来是我校的狠抓质量提升的主方向。特别是学困生的跟踪工作,学校期末特设立爱心奖。要求每一位学科教师拟定好、学困生跟踪表,期末做好学困生总结,以计算公式:(本学期5﹪差生期末总分-接班时5﹪差生原始总分)÷接班时5﹪差生总分。评比出年段一名爱心奖,鼓励每位教师最大程度地关顾学困生的学习和生活,为提质保驾护航。
二、以学科素养落地为抓手
新课标指出一个概念,叫核心素养,把其内涵界定为“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可见,能力与品格是人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这同我校始终坚持做有品性、有质量的教育的“品质教育”追求是相契合的。
统编本”语文最主要的特色,就是“读书为要”。用一家媒体的报道标题来说,就是“新教材专治不读书”。语言积累、阅读能力培养是语文不变的法宝。
1.呼唤课内语言的积累。以语文学科为例,对语文核心素养的相关论断中有学者提出,在小学阶段,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构成语文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体系,我们非常认同这一论述。语文课堂课程的落实仍应以:识字写字,阅读积累、习作与口语交际作为学科活动活动的主要方式。语文组团队将此内涵进行分解,细化各学段到中,以低年级语文课堂为例(附图表)。来促进学生语言的积累和运用。
2.拓宽课外阅读量。我的导师陈智文校长常说:阅读的两双翅膀一个是构建能力的课堂,一个是拓宽课外阅读量。同样学科素养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通过实践活动逐步形成的。语文的综合性、实践性很强。语文质量监测越来越注重阅读量,我们一线教学需要调整思路,让课堂教学多往课外阅读延伸。作为学科的拓展、延伸,我们开设了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
1、规范汉字书写教育活动。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重点,围绕“三个贴近”(一是贴近中华传统文化;二是贴近生活百科;三是贴近经济社会发展)为方向组织骨干教师编制命题库,成立校级汉字听写训练队。每周二到四下午第三节课进行集中训练。(照片)2015-2018年参加市级汉听选拔赛(奖状)
2、每学期开展共读一本书活动。由年段确定共读书目,确定活动方案,一漂流的形式开展活动。先确立共读书目(本学期我们共读的书目是:
一年级共读书目:《落叶跳舞》、《中国古代神话故事》、《老鼠娶新娘》、《蚯蚓的日记》、《子儿,吐吐》 二年级共读五本书目:《小鲤鱼跳龙门》、《“歪脑袋”木头桩》、《孤独的小螃蟹》、《小狗的小房子》、《一只想飞的猫》。
三年段共读五本书书目是《宝葫芦的秘密》、《皮皮鲁传》、《时代广场的蟋蟀》、《夏洛的网》《安徒生童话》
四年级共读五本书书目:《马戏团的动物明星》、《皮皮鲁传》、《鲁西西传》、《乌丢丢的奇遇》、《高士其科普童话》
五年段“共读5本书”书目:《水浒传》、《昆虫记》、《草房子》、《西游记》、《海底两万里》
六年级共读五本书目:《鲁滨逊漂流记》、《三国演义》、《水浒传》、《青铜葵花》 《稻草人》 及活动照片教案设计图)
老师们年段开设同读书目的阅读指导课。(图片)
3、依托校本课程《诵中华经典 扬八一风采》(书本图片)开展经典诗词诵读活动。以学生自评、互评的形式,各班成立20人检查组跨班检查学生诵读情况。(刘艺同学事例)国防教育校本教材(图)
学生通过参加这些具有社会化色彩的阅读活动,将这些“精细化”学科知识成为学科素养的载体,促成学生知识向素养的转化,从而形成个人语文能力。
三、以课堂模式改革为杠杆
教育质量的提升,课堂教学是主阵地。余文森教授在《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一书中指出:“学生课堂的学习状态(学习力)决定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水平”。还把学生的学习能力分为:阅读能力(输入)、思考能力(加工)和表达能力(输出)。告诉我们这三种能力是人生走向成功的基石。我们也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了思考、研究。
1、以改进课堂提问促深度思考。
老师们通过课堂观察发现,由于家庭和社会的各种因素影响,大多数孩子们注意力不集中,课堂上“不思考”,造成学习能力欠佳,直接影响思维意志品质的形成。课堂中如何引领学生思维深度发生?我们从改进课堂提问方面进行了思考与研究。以语文课堂为例,我们提出指同高层级阅读能力的问题,促进学生深度阅读。将提问更多地指向运用、评鉴和质疑创新等高层级阅读能力,扭转阅读教学低层级问题泛滥的局面,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例如苏教版《人类的老师》为例,一文课后练习第五题是这样的:“你还知道哪些以生物为老师的事例?搜集有关的文字和图片资料,在小组里同学交谈”。
这道题考的是学生的理解、记忆、平时的阅读量和搜集资料的能力,并没有让思维真正发生。
但是,我们一位老师把问题设计成“你能否通过仔细观察某个动物,设想一个仿生学的产品呢?”这样的问题蕴含了运用知识和综合创新的能力,有利于学生思维向纵深推进。我校的一位老师张旭华(中学转岗)执教的六年级小小说《爱之链》。这是一篇讲述发生在乔伊、老妇人和女店主之间爱的传递的故事,小说最大的特点是每一个活动场景中都只有两个人,三个人物从没有一起会面。这就构成了小说本身的张力,给学习留下了思维的空间。
教学中,她并没有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一步步梳理每一个阶段发生的事情,并从中感受人物的特点,而是设计了“谁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这一个问题,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则很有难度。一是需要学生涵泳在文本中思考乔依、老妇人和女店主分别做了什么,二是需要搞清楚所有事情之间的联系,三是需要学生把相关联的事件组合在一定的语言情境中并明确的表达出来。要很好的完成这个问题,学生必须在文字中穿行,不仅要做到准确理解,而且要分析比较,同时还要发现联系,并准确表达。
同样教材中有一道作业练习题:以“乔依醒来,他看到……”为开头写一段话。这是典型的续写故事结尾,是大家习以为常的练习形式。
这位老师借鉴薛法根老师的做法,让孩子们围绕“一切都会好起来的”这一文章主题写一段环境描写。这一个角度的轻轻转变,带动了学生思维的转向,加大了学生思维的难度。
2、构建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为导向的:“三行”课堂新模式。
我们在八一小学原有的课堂教学模式:质疑、导学、实践的基础上进行整合,提出“导行-思行-践行”的课堂新模式。导行环节我们创设了一定的问题情境来启动学生思维。思行环节我们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分析解决问题,掌握知识、技能。践行环节我们鼓励学生在由此及彼的实践中拓展思维的领域,培养具有独立个性和顽强的意志品质的创新性型人才。
以雾凇一课为例: 人教版《猴王出世》为例
聚焦内容,指向检素和理解能力。第一个问题:石猴是从哪里来的?这个问题指向学
生检素能力的培养。第一个问题:石猴是怎么成为疾王的?这个问题指向学生的理解能力。在这个能力训练上,陈校设计了这样的一个学习单。号石猴特点
相关语句(在文中画出来)阅读感受
第()段,第()行到第()行 第()段,第()行到第()行 第()段,第()行到第()行 第()段,第()行到第()行 第()段,第()行到第()行
通过师生交流,学生概括出了石猴的出生不凡、交际不凡、心胸不凡、胆量不凡、本领不凡、口才不凡等特点,能石猴形象有了更准确的把握。同时训练了学生概括、解释、举例、比较 推论等阅读理解能力。
关注形式,指向评鉴能力的培养。陈校长关注了三个语言点。关注第一自然段中“那
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润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 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引导学生品析对仗的修辞手法,感受语言的节奏美。得: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就叫经典。关注第二自然段中“连呼了三声,忽见从杂
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他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
泉中,忽睁睛拍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引导学生品析瞑、蹲
纵、跳等动词,感受作者语言的简练。得:什么是经典,添一字嫌多,减一字嫌少,换一字不
行,改一字不妥,就叫经典。关注第四段中描写石猴的神态、动作、语言,感受石猴的“王者”
形象,得:什么是经典,刻画人物传神才叫经典三个关注,三个经典!这才是经典!
3、习得方法,指向运用能力的培养。陈校长设计了这样的运用练习:“美猴王后来离开
花果山,拜师学艺。他需要一封推荐信。请以花果山全体猴子的名义给善提祖师写一封推荐信。” 这样的设计既要求学生利用文本信思概括人物特点,还要求学生适当債鉴名著的语言来表达 这样训练直指学生运用能力的提升。
4、拓展比较,质疑创新能力的培养。陈校长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播放1986年版的《西记》第1集“称王”部分视频,让孩子们和课文进行对比,说说自己喜欢课文还是电视剧的表达方式。孩子们七嘴八舌,畅所欲言,不仅说还演。这样的设计,无形当中培养了学生独 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整节课下来,每个环节都直指学生阅读能力,每个问题的提出都直指学生阅读能力。这就 是指向学生阅读能力的语文课堂。不仅如此,陈校长还拟定了一份这样的测试题
一.石猴是从哪儿来的?()检索10分
A.母猴生下来的B.石卵变成的C.水帘洞出来的 二.为什么石猴能成为猴王?请概括人物特点并结合课文重点词句说明。
(能写几点就几点)理解40分
请给猴王写一段人物介绍。(字数50个左右,不用写题目)运用20分
四.选文中你认为写得最好的一处语句,摘抄下来,并说说好在哪里。评鉴20分
五.你喜欢猴王吗?为什么?质疑.创新10分 上完这样的一节课,相信学生对这份测试肯定十拿九稳。这样一节课,让我们不仅知道了 教什么,也知道了考什么。我校连续两次接收升省、地语数质量监测,均取得第二名的好成绩。教学质量的提升,得到领导们的肯定。教育教学本身具有长效性特点,考察教育教学质量就更不能急功近利。相比其他学校我们还有差距,还有目标还需要继续提升。我市上级主管部门连续两年提出了“全学科质量提升方案”“课堂教学行动年”也将是我们新的目标和方向。
我们八一人将以“花开堪折直须折”的勇气与实践当担,以核心素养为纽带,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教育质量监测为主线,继续不断提升学校教育质量,实现我们的教育梦想。
聚焦核心素养,走进名师课堂--赴桂林参加全国中小学核心素养下名师名家论坛心得体会凤阳县第五中学 郜振立2018年8月1日至5日,在凤阳县教体局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凤阳县第五中学党......
聚焦“语用”教学提升语文核心素养近几年,核心素养成为了基础教育领域的一个关键词,全国小语会会长崔峦认为,语文核心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
参加“聚焦核心素养,深化课程改革”专题培训心得岳西县来榜中心学校 刘和恩2017年4月21日至24日,我有幸参加了由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主办、安庆市教育体育局协办的“聚焦核心素......
“聚焦核心素养观摩研讨会”学习观后感2017年4月15日、16日,我们一行四人受学校委派到平凉参加观摩研讨会,这次研讨会的主题是”聚焦核心素养推进课堂改革转型暨小学语文教......
多方位转变观念 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桃山镇中心校 孙立峰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