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时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第8课春秋战国的文化”。
第三课时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
一、选择题
1.孔子关于做人、处事和立国的名言早已深入人心,并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他的下列主张中对当今构建和谐社会最有借鉴作用的是()A.“仁者,爱人”
C.贵贱有序
B.维护周礼 D.有教无类
解析:“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他对其有许多解释,如“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故A符合题意。答案:A 2.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其相关背景有()①此时正处于社会大变革时代,思想界非常活跃 ②各诸侯国为发展和强大自身而极力招揽人才 ③孔子兴办私学,打破了“学在官府”和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 ④封建经济迅速发展使唯物主义战胜了唯心主义并带动了思想界的革新 A.①②③④
C.①③④
B.①②③ D.①②④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百家争鸣”的背景。背景有三:①春秋战国正处于社会大变革时代,“士”阶层的兴起导致思想界的活跃;②各诸侯国为发展和强大自身而极力招揽人才;③孔子兴办私学,打破了“学在官府”和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而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则是“百家争鸣”的根本原因。当时并未出现唯物主义战胜唯心主义的情况。答案:B 3.(2010·模拟精选)“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於其易,为大於其细。天下难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属于哪个学派的观点()A.法家
B.儒家
C.道家
D.墨家
解析:从材料中“为无为,事无事”可以判断材料主张“无为而治”,符合道家学派主张。答案:C 4.(2010·原创)下图为春秋战国时期“士”图像。士是中国古代社会中具有一定身份地位的特定社会阶层,后演变为对知识分子的泛称。他们是统治阶级的一部分,又是对有一定知识和技能之人的称呼。下列关于“士”表述正确的是()
A.“士”阶层的出现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B.“士”阶层属于被统治阶级的一部分
C.“士”阶层和“百家争鸣”局面出现有直接关系 D.“士”阶层一般都反对社会变革 答案:C 5.(2010·模拟精选)在人类文明发展的今天,面临着技术进步与战争灾难、经济发展与道德沦丧并存等问题。早在1988年,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集会上就发表宣言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 500多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题中“智慧”是指()A.“兼爱”和“尚贤”
C.“克己复礼”
B.“仁”和“德治” D.“有教无类”
解析:以人为本,是当今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容之一。诸子百家的人本主义精神是复习的重点,也是高考的热点之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促使儒、墨、道、法诸家学说竞相出现,孔子提倡“仁”,孟子提出“仁政”,墨子主张“兼爱”,韩非子主张“法不阿贵”。由于社会地位、思考方式和学说继承上的差异,诸子百家在学派内容和风格上各具鲜明的个性特征,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普遍存在着人本主义的关怀和精神。本题中A为墨家思想,首先排除。B、C、D均为孔子的智慧,但与题干信息“战争灾难”“道德沦丧”相吻合的智慧只能是B。答案:B 6.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3 000孔子弟子为全世界诵读了部分《论语》经典名句。孔子拥有3 000弟子在当时的主要意义是()
A.适应争霸需要
B.打破官府垄断教育,扩大教育面 C.便于施展政治抱负 D.提高思想方面的地位 答案:B 7.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论语》)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A.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
B.统治者要有五种道德规范,得到百姓信任,实施仁政 C.维护周礼,贵贱有序 D.教育“有教无类”
解析:仔细阅读材料,孔子所说的“仁”重点是站在统治者的角度说如何才能用“五仁”来实现长治久安。答案:B 8.(2010·试题研究)《弟子规》是古代儿童诵读的经典,也是古代学童的生活规范。其总叙篇“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通„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体现了()A.儒家的仁爱思想
C.墨家的兼爱思想
B.道家的无为思想 D.法家的法治思想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的关键信息“首孝弟(通‘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等可判断材料体现的是儒家的仁爱思想。答案:A 9.(2010·原创)关于如图内容表述正确的是()
A.孟子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主张实行“仁政” B.荀子和孟子的思想是对立的C.孔子的思想和战国诸子百家的思想是对立的 D.孔子、孟子、荀子是战国诸子百家思想的总和 答案:A 10.《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到春秋中叶的诗歌三百多篇。孔子在编订《诗经》时,为何没有将韩国的诗歌收选进去()A.韩国与鲁国当时是敌对的国家
B.当时诸侯国中还没有韩国
C.孔子曾周游至韩,没有受到礼遇
D.韩国文化落后,无诗可选
解析:孔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而韩国是战国时期三家分晋后才出现的,因而《诗经》 中不可能出现韩国的诗歌。
答案:B 11.(2010·试题调研)据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死后为蛟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
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蛟龙。又传,屈原投汨罗江后,为了寄托哀思,人们
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
屈原有关,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
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以下各项与端午节相关的是()
A.浦江午日闹龙舟,红儿绿女沿滩看 B.童儿接队放风筝,风卷纸钱灰满路 C.月饼堆盘月样圆,南园向最盛香烟 D.拜年未了接财神,爆竹通宵闹比邻 答案:A 12.(2010·改编)近年来全球华人多次举行联合祭孔,参加祭典的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教授
安黛丽霍尔说:“儒家思想的精要之语对世人可以起到警醒作用,儒家的一些价值观念
正在融入世界文化主流。”下列不能体现儒家思想价值观念的是()
A.“仁者,爱人”
C.“民贵君轻”
答案:D
二、非选择题
13.(2009·试题研究)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十大文化
名人之首。他的思想博大精深,请根据下面三张关于孔子的纪念邮票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游列国(邮票)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无为而治”
材料二 杏坛讲学(邮票)
材料三 1989年《孔子诞生二千五百四十周年》纪念邮票
(1)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一回答,孔子周游列国主要是为了宣扬什么思想?当时的统治阶级接受了吗?为什么?
(2)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二回答,孔子的教育思想是什么?有什么积极作用?(3)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三,说说今天我们应该怎样纪念孔子。
答案:(1)孔子主要宣扬“仁”的学说,主张以德治民。未被统治阶级所认可。原因:“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主张以“爱人”之心协调人际关系。但在战乱兼并的状况下,统治者为了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热衷于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和加强对人民的控制,所以对阐述兼并战争的思想(如法家思想)比较关注,因而儒家思想也就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冷落。
(2)“有教无类”的思想。作用: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使平民子弟也有受教育的机会,推动了我国古代文化教育的发展。
(3)对于孔子思想和儒家文化,我们应当根据社会发展而有选择、有鉴别地继承与发扬,弘扬其优秀精华部分,剔除其糟粕,批判和否定其中的消极因素。14.阅读下面两幅图(图选自三联出版社《蔡自忠漫画》),然后回答问题。
(1)图一表现的人生态度是什么?
(2)图二表现的人生态度是什么?(3)应如何正确对待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
答案:(1)孟子的儒家学说,在“仁”的观点之外,宣扬“义”的思想,体现了舍生取义的品质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独立人格。
(2)老子道家学说,主张清静无为,顺其自然,而且有辩证法的思想。
(3)对待传统文化的科学态度应该古为今用,批判继承。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3篇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常识,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教案教学目标一、基础知识目标老子和他的辩证法思想;孔子的“仁”及其对教育和文化的贡献;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和墨子、孟子、荀子、庄子、韩非子;《诗经......
教学目标一、基础知识目标老子和他的辩证法思想;孔子的“仁”及其对教育和文化的贡献;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和墨子、孟子、荀子、庄子、韩非子;《诗经》,屈原和《离骚》,孟子和......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常识导语:文学常识是一点一点积累的,不同的时期昌盛不同的文学常识,下面是小编收集的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学常识,请大家认真阅读!【春秋战国】春秋战国时期历史......
春秋战国时期水利工程(图片)芍陂芍陂是古代淮河流域较早兴建的一座大型蓄水灌溉工程,位于今安徽寿县安丰城南,又叫安丰塘,是公元前6世纪末楚国令尹孙叔敖领导修筑的。水库巧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