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龙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发展策略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思考”。
宝龙生态工业园区经过多年发展,已初步形成了一条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小、资源利用率高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但与国际国内先进的生态工业园区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有待完善生态产业链,提升园区整体配套水平,建立人才引进培养长效机制,加强对引入企业的后评估。
宝龙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发展策略
文/邹剑锋叶有华
自1992年美国Indigo发展研究所Lowe教授首次提出生态工业园(Eco-industrial Park,EIP)概念以来,各国学者对生态工业园展开了一系列的理论研究,相关行政管理部门也在有条件的地区进行了试点建设。一般认为,生态工业园区是指依据清洁生产要求、循环经济理念和工业生态学原理而设计建立的一种新型工业园区。它通过物质流或能量流传递等方式把不同工厂或企业连接起来,形成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的产业共生组合,使一家工厂的废弃物或副产品成为另一家工厂的原料或能源,模拟自然生态系统,在产业系统中建立“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循环途径,寻求物质闭环循环、能量多级利用和废物产生最小化。生态工业园是继工业园和高新技术园的第三代工业园,是目前工业园的最高级形态,是生态工业的重要实践形式。
目前,深圳正在推进国家低碳生态示范市建设,建设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对于解决工业集中区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制约之间矛盾,推动低碳生态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宝龙生态工业园区为例,在深入分析其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园区下一步的建设发展策略,希望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生态产业提供参考。
宝龙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现状
宝龙工业园地处龙岗中心区,紧靠龙岗中心城,属深惠公路沿线辐射地带,对外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优势明显,经过近20年的发展,园区汇聚了比亚迪、深天马、同洲电子、科陆电子、实益达、创益太阳能一批上市公司及方正微电子、兄弟工业、五洲龙汽车、赛格导航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产业集聚效应突显,初步形成了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三大产业集群。宝龙工业园已经成为龙岗经济发展新增长点,是龙岗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引擎。
1.经济快速发展
宝龙园区自成立以来,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十一五”期间,园区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主要经济指标五年多翻了一番多,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宝龙园区生产总值从2005年的90.2亿提高到2010年的237.6亿元,年均增长23.4%,企业实际纳税额从2005年的8.9亿提高到2010年的27亿元,年均增长42.2%。
2.高新技术产业聚集,主导产业突出
园区高新技术产业聚集,截至2011年,园区共引进130多个项目,其中高新技术项目55个。园区主导产业突出,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以方正、天马、意法半导体、深爱半导体、华润微电子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产业,以比亚迪铁电池(在建)、中广核(在建)、创益科技、五洲龙客车为核心的新能源产业,以华大科技、宏商电子(在建)、宏海材料(在建)为核心的新材料产业。
通过积极进行产业链条建设,目前园区已经形成了从IC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到终端产业生产的比较完整的信息技术产业链;初步形成了从材料研发、制造、应用到废旧材料回收利用的新材料产业链,以亚迪铁电池(在建)、中广核(在建)、创益科技、五洲龙为核心新能源产业链条也在构建当中。
3. 区位优势明显,对外交通便利
宝龙园区位于龙岗中心区域,紧邻龙岗中心城,对外交通便捷,拥有慧盐、机荷、深汕、南通道等快速干线,可快速到达盐田港、皇岗口岸、宝安机场。优越的区位交通条件,为园区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航运方面,距深圳宝安机场50公里,约40分钟车程;陆运上主要依托罗湖口岸,距离28公里,约30分钟车程,距皇岗口岸38公里,约40分钟车程;海运方面距离盐田港17公里,约20分钟车程。
4. 基础设施相对完善,综合配套稳步提升
自园区成立以来,龙岗区政府共投入约20多亿元的开发建设资金,逐步完善了园区的水、电、路、气和通讯等基础配套设施。目前,宝龙园区已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园区绿化环境进行了多次提升改造,建设了宏图、同乐、碧岭等三个变电站,由中心城水厂和獭湖水厂同时为园区供水,天然气管道、通讯网络也已覆盖了整个园区。
为解决企业员工的生活娱乐难题,园区建设了东、西两片生活配套区和三个外来工服务中心,规划中的宝荷医院、龙湖公园、宝龙文体中心以及保障性住房也在稳步推进当中。
5. 生态环境优美,企业环保意识较强
宝龙园区拥有炳坑水库,植物园、石鼓岭山体等重要的生态资源,园区内鸟语花香、环境优美。区内企业多为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知名企业,企业运作成熟,社会责任感强,环保意识优秀,拥有深爱半导体等广东省“节水型”企业,兄弟工业等“鹏城减废行动”优秀企业,重点企业如方正微电子、意法半导体、同洲电子、比亚迪精密制造等企业已全部通过了ISO14001认证,园区整体环境质量良好。
园区积极实施工业企业的差异性绿化,即根据各个厂区污染物的产生排放情况,在厂房周边有针对性的种植抗污染性强、对特种污染物有吸收净化的植物,达到了美化、提升园区环境的双重效果。
6. 生态效率居于深圳前列
通过推进园区企业清洁生产、改进生产工艺、开展固废回收利用,2010年园区单位工业增
3加值新鲜水耗为3.02 m/万元,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为0.45 t标煤/万元,生态效率居于深圳
前列。
三大问题制约园区发展
宝龙生态工业园区经过多年发展,已初步形成了一条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小、资源利用率高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但与国际国内先进的生态工业园区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具体来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态产业链有待完善
生态产业链是生态工业园区最基本的构成单元,根据生态学原理构建的稳定的生态产业链是生态工业园持续发展的关键。纵观国内外生态工业园区,无一不具有完整科学的生态产业链条。以苏州高新区生态工业园为例,苏州高新区生态工业园的产业类型以电子信息工业为主,与宝龙园区有很多相似之处,苏州高新区通过积极对现有的生态产业链网进行补链建设,目前已经形成了电子信息工业群落生态产业链群和机械制造工业群落生态产业链两个生态产业链(群)和一个电子废物代谢链群,在园区内形成了从原材料入园到终端产品生产到废物回收利用的较为完整的生态产业链。
目前宝龙园区生态产业链还存在以下不足:
一是主导产业链条尚不完善。规划发展的主导产业为电子信息产业、新能源产业和新材料产业,但目前三大产业链条都有待完善。园区的电子信息产业以IC产业为主,园区汇集了包括全球第二大半导体制造商意法半导体和深爱半导体,方正微电子等在内的一批国内外知名IC制造企业,在芯片制造与封装测试领域,技术已非常成熟。但IC产业链的上游产业—集成电路设计环节比较薄弱,急需引进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完善现有IC产业链,形成IC产业共生体系,提高产业聚集度。在新能源产业方面园区目前仅有创益科技,五洲龙汽车两家新能源企业,且企业关联度很低,创益公司主要生产薄膜太阳能电池产品,五洲龙汽车公司主要生产环保混合动力大巴。园区新材料产业也处于起步阶段,目前投产企业仅有华大电路科技和数家LED研发制造企业。新能源产业和新材料产业产业集聚尚未完成,产业链处于散乱状态,缺少配套产业,生产成本较高。
二是静脉产业链条薄弱。目前园区缺乏专业的废物处理企业和废物回收利用企业,所产生废物都由各企业自行处置,由于处理设施分散,难以形成规模效益,导致处理成本较高;由于缺乏废物再生、再利用的技术和经验,废物资源也没有得到充分的回收利用。
园区虽然已经建成了供日常道路绿地浇灌和道路冲洗的绿地中水给水系统,但可为园区工业企业提供生产用水的中水系统尚未构建,园区管网也未实现与市政管网的全面对接。此外,园区范围内仍没有大型的污水处理厂。
2.龙岗河流域限批的制约
龙岗河流域内的工业是以电子为主,兼顾加工业、纺织、食品等多门类、综合型工业结构,农业方面以养殖业及农副产品为主。在建设初期,由于对环境问题不够重视,龙岗河流域每年接纳大量的废水、污水,且固体废物倾倒现象时有发生,造成河水严重污染,水体黑臭现象频发,严重威胁流域内居民的身体健康和供水安全。为彻底整治龙岗河流域的水环境问题,深圳市环保局于2007年发布了《关于对龙岗河、坪山河两河流域实行建设项目环保限批的通知》(深环[2007]266号),在两河实施行业禁批、行业限批、企业限批和区域限批。流域限批对于宝龙园区提高产业层次和生态效率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也给园区进行产业补链建设,引入新企业和现有企业的增资扩产带来困难。
3.缺乏高端配套设施,难以留住高级人才
尽管宝龙园区生态环境优美、交通便利,也一直不断完善配套服务、但目前各种配套设施依旧不足,特别是缺乏大型商场、学校、医院等高端配套设施。由于商业及文体配套设施的不足,企业员工生活质量受到较大影响,给企业招工带来困难;由于缺乏学校等高端配套设施,高级人才不愿意入住园区,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园区现有大部分重点企业包括同洲电子、科陆电子、天马微电子、实益达、创益科技、深爱半导体等都把总部或研发机构设在市区,把生产制造基地设在宝龙,都是宝龙的配套设施不完善,特别是缺乏大型商场、学校、医院等高端配套设施以及公交线路,留不住高级人才的缘故。
宝龙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发展策略
在深圳大力推进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背景下,针对宝龙生态工业园区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策略建议:
1.注重培育创新型企业,抢占产业链高端
吸纳、承接跨国公司全球价值链上部分环节是我国大部分产业园发展之初最常采用的模式,但随着经济社会、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劳动密集型、资源消耗型产业发展道路的弊端已日益显现。缺乏自主创新的产品和创新的平台,产业规模再大,也不可能占据国际竞争的有利地位和主导权。
2.充分发挥地域优势,择优引进发展势头好、技术水平高的优势企业,实现园区新能源和新材料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新能源产业和新材料产业都是深圳市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新世纪以来,两大产业均得到了蓬勃发展,在科技研发、装备制造、应用推广、产业服务等方面具备了一定基础,在新材料领域形成若干优势领域,如新能源与电池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及其制品、电子信息材料、有色金属及其深加工产品等,在新能源领域涌现出中广核、比亚迪等产值过百亿元的龙头企业,以及拓日、创益、伽伟、嘉普通、艾默生、能源环保等一批产值超亿元的知名企业。区域产业发展的良好势头为宝龙园区迅速构建、完善产业链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提升园区整体配套水平
生态工业园是一个集工业、商业和生活于一体的地域综合体,其经济、生态和社会三重效益的实现,在时间上应贯穿于从初建到稳定运行的全过程,空间上应顾及生活区、工业区、商业区和娱乐休闲区的整个区域。园区应以医院、学校、公园、文体中心、大型购物商场等公共配套设施建设为重点,提升园区整体配套水平,营造高技术人才工作、生活、休闲的良好环境,吸引高技术人才聚集,促进园区高科技企业的快速发展。
4.建立人才引进培养长效机制,建立专家咨询委员会
知识型人才是支撑高科技企业和高新园区发展壮大的根本,通过制定各种人才政策,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在园区开展短期和长期的工作。与国内外有关大学签订定向人才就业协议,与周边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合作,在园区内新建包括IC、太阳能、核电、新能源汽车等专业技术培训机构,同时鼓励园区内各企业自身培训机构对外开放,实现资源共享,达到加速培养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培养高素质决策管理者,不断提高现有技术干部的业务素质的目的。建立以国家、省、市有关领导、园区企业代表和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相关方面专家组成的园区建设专家咨询小组,负责对宝龙园区规划、设计、建设、运行中的全局性、方向性、技术性问题提出咨询意见和建议。
5.加强对引入企业的后评估
建立起入园企业的后评价制度,对企业入园投产后的运营状况、资源能源消耗情况、污染产生治理情况以及和园区已有企业的互动合作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和分析评价,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协助企业转变经营管理策略和改进生产工艺。对于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达不到补链要求或不符合安监、环保要求的企业考虑收回土地,重新开发。
(作者单位:深圳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工业园区建设发展及策略蒋义括 重庆诗仙太白酒业(集团)有限公司工业园区建设是加快我市新型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工业园区也是实现新型工业化、推进城市化和......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工业园区济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立于1991年,1992年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开发区。近年来,济宁高新区管委会以发展循环经济为突破口,积极推动资源使用集......
工业园区是经济发展的主战场,xxxx工业园是国内工业园区建设发展的成功典范,其经验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这篇调研文章对xxxx园区经验作了很好的解读,所提建议也较为实际,有一定......
工业园区建设发展经验交流 篇1:浅谈不同时期工业园区建设发展的重点新形势下不同时期工业园区的发展重点工业园区是资源高度聚集的工业化载体,能有效推动产业聚集,形成产业聚集......
附件1:省级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基本标准根据《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中小企业局、省环保厅的通知》(赣府厅发[2010]27号)要求,省级生态工业园区应满足以下五项基本条件:1、产业链条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