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文言文总复习练习(语段阅读)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七下文言文总复习试题”。
七年级(下)文言文总复习练习(语段阅读)
七年级(下)文言文总复习练习 第一单元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①父异焉,借旁近与之()②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③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④明道中,从先人还家()2.翻译下列句子。①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②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③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④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3.下列句中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B.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C.父/利其然也
D.余闻之也/久 4.下列句子中,属于正面描写的有(),属于侧面描写的有()。
A.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B.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C.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D.其文理皆有可观者。E.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F.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5.联系上下文回答: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答:
6.事实上,方仲永如同常人的原因有很多,其一,从乡邻的“
”;其二,从其父的角度来看,“
”;其三,从方仲永本人来看,“
”。(引号内填原文)第二单元《木兰诗》
卿卿复卿卿,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①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②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可汗()()燕山()胡骑()辔头()
3.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⑴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
⑵万里赴戎机(赴:)
⑶出郭相扶将(郭:)
⑷策勋十二转(策:)
⑸著我旧时裳(著:)
⑹关山度若飞(度:)
4.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意思:
⑴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通,意思是
⑵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通,意思是
5.翻译下列句子。
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⑵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⑶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⑷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6.全诗详略得当,哪些是详写,哪些是略写,为什么这样安排? 答:
7.木兰代父从军的原因是什么? 答:
14.画线的第二句是什么描写?表现木兰什么特点? 答:
15.结尾一段吟唱附文,以兔为喻,赞颂了什么? 答:
第三单元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加粗字词
权谓吕蒙曰()
蒙辞以军中多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孰若孤()及鲁肃过寻阳()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2.翻译句子。
⑴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⑵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3.孙权指导吕蒙读书的方法和目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方法:
目的:
4.本文主要通过_______来刻画人物,表现人物鲜明的性格:孙权是___________ _______ __;吕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鲁肃的话表现他________ ___的感情,也从侧面写出了________
__;文末“________ ___”更进一步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第四单元
《口技》 一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1、给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1)会宾客大宴()(2)众妙毕备()(3)宾客意少舒()(4)不能名其一处也()3.把下列两句话译成现代汉语。
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2)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4.本文采用什么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
5、文中交代几种简单的道具有什么作用?
二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身,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斥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妇抚儿乳()
(2)既而儿醒()(3)一时齐发()
(4)众妙毕备()
2.用“//”将本文段分成两层,并概括段意。第一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段文字描绘一家人由睡到醒的情况,主要运用了______ _、______ _的描写方法。
4.本文段描写听众的情态,有何作用?
5.本文段描写听众表现的文字中,说明听众入了神,唯恐听漏,同时还想了解其中的奥妙所在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示听众心领神会,感到满足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听众为之折服,但又不便忘形叫好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翻译: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 三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暴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7.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2)虽人有百手()
(3)不能名其一处()
(4)两股战战()
8.直接称赞口技者的句子是
__;
从侧面烘托口技者的句子是
___ ___。
9.直接表现火势凶猛的句子是_
________
____。
10.表现大火中人们行动的声音是______________
____。
11.描写听众表现的句子是_
__
_。
12.翻译。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第五单元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本文选自《
》,这部书相传是周朝
所作.2.解释加粗的字词
孰为汝多知乎
及日中则如盘盂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及其日中如探汤 孔子不能决也 4.翻译下列句子。⑴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⑵孰为汝多知乎。
5.选文以两小儿的笑“曰”作结语有何作用? 答:
第六单元
《狼》蒲松龄 一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暝,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1.本文选自
代小说家
写的短篇小说集。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1)缀行甚远()
(2)恐前后受其敌()
(3)其一犬坐于前()
(4)一狼洞其中()
3.本文段表现狼贪婪、凶恶的本性的句子是: 4.本文段反映屠户由畏避到醒的心理变化的句子是: 5.翻译。
⑴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译文: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⑵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译文: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⑶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译文: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二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1.我能用“∕ ”线为下面两句话画出正确的朗读节奏。(2分)(1)其
一
犬
坐
于
前
。(2)禽
兽
之
变
诈
几
何
哉
? 2.我能根据题目要求填空。(4分)(1)《狼》一文中表现狼“黠”的本性的句子有、(两句);表现屠户警惕性很高的句子是。
(2)写出四个带“狼”字的成语:、、、。3.文章结尾一句话是对狼及像狼一样的恶势力的讽刺嘲笑,但换个角度看,它又告诉“人”什么呢?(4分)我认为:
七年级(下)文言文复习练习答案 第一单元: 1.《临川先生文集》王安石,介甫,半山,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2.①对……感到诧异
②写,题上
③以宾客之礼对待
④这里指作者死去的父亲3.(略)
4.C5、B
6、正面:A B C D F侧面:E 7.D 8.第一阶段:方仲永幼时天资聪明,极有作诗的才能;第二阶段:十二三岁的方仲永才能衰退,大不如前;第三阶段:方仲永又过了七年后完全变成了一个平庸的人。
9.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第二单元: 1.《木兰诗》郭茂倩;《乐府诗集》;南北朝 2.略 3.⑴只⑵奔赴⑶外城⑷记功⑸穿⑹度过,过 4.略5.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听见燕山的春马嘶叫声。⑵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关塞山岭像飞一样地跨越。⑶将军和战士身经百战,转战数载,有的为国而死,有的胜利归来。⑷记功很多次,赏赐很多财物。依次是:叹息声、流水的声音、马叫声、磨刀的声音 6.对木兰的从军缘由、离别、辞官和还乡都写得比较详,对出征前的准备和军旅生活则写得比较略。这是因为诗的中心在于颂扬木兰勇于献身、不图荣华富贵的高尚情操以及热爱和平生活的精神。(后一问意近即可)7.父亲年老无力从军,家中又无长兄,同时考虑到天子征兵是保卫国家的大计。(意近即可)
8.借木兰的心理状态勾勒征途中的景物,表达了木兰对亲人的思念,极大丰富了女英雄的形象。9.通过“开、坐、脱、著、理、贴”等动作描写,表现了木兰与家人团聚,重温女孩生活的喜悦心情,以及伙伴诧异的表情。
10.排比。木兰急切操办行装,而且井然有序的情景。11.征途遥远,行军的神速和军情的紧急。12.宿营地空寂荒凉的景象,烘托木兰离家愈远思亲愈切的细腻情怀。13.A 14.动作描写。表现木兰归来后喜不自禁、恢复女装的激情。15. 赞颂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长期征战的谨慎和机敏。16.木兰代父从军,表现了古代北方劳动妇女的英雄气概和爱国主义精神。第三单元: 1.《资治通鉴》 政治 史学 司马光编年体2.B 3.(1)表反问语气,可译为“吗”。
(2)表阻止语,气,可译为“罢了”。
(3)表感叹语气,可译为“啊”。
4.⑴孙权对吕蒙说:“现在你当权掌管军政大事,不可以不学习!”⑵(鲁肃)很吃惊地说:“现在你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过去的吴县阿蒙了!”
5、但当涉猎
见往事耳
6、对话
睿智、关心下属;
直率
7.情不自禁的赞叹
吕蒙学有所成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8.孙权劝学,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从结果看也可说明孙权善劝。
第四单元:一
1、《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清
张潮
笔记
林嗣环
铁崖,明末清初
2、(1)A;(2)C;(3)B:(4)D 3.
(1)过了一会儿,只听得围幕里醒木一拍,全场都安静下来,没有一个敢大声说话的。(2)在这种情况下,客人们没有一个不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扬起衣袖,露出手臂,两腿索索直抖,几乎都想争先恐后地逃跑。
4.本文写到了口技人表演的两个场面:一是一个四口之家在深夜由睡而醒、由醒复睡的情形;二是发生在这个家庭附近的一场大火灾的情形。
5.言之成理即可。如:我认为可信。因为口技人的表演技艺非常高超,他已完全把听众带入了火灾的情景之中,就如看电影、电视一样,明知是假的,我们的心情也常随着剧情的变化而变化。听众有这样的反应完全是情理之中的事。6.设想合理即可.如:我认为安放围幕有增加口技表演效果的作用,这样围着,易把听众带人情景之中。如果不围,就达不到这样的表演效果。
二
1、喂奶;不久,紧跟着;同时;全,都
2、众妙毕备。∥满座宾客
第一层:夜阑人静,一家人惊醒后的喧闹情景。第二层:描绘了听众赞赏陶醉的神情。
3、正面、侧面
4、在于反衬与赞美艺人之技“善”。
5、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6、各种声音同时响了起来,各种声音都表演得惟妙惟肖。
三
7、夹杂;即使;说出;大腿。
8、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9、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
10、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11、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12、凡是应该有的声音,没有一样没有。第五单元:1.《列子•汤问》 列御寇 丘 仲尼 春秋 鲁国 思想家 教育家 2.A 3.D 4.⑴太阳刚出来清凉寒冷,等到了正午,它热得像把手神向热水里。这不正是近的就觉得热,距离远的就觉得凉吗? ⑵谁说你见多识广呢?
5.显得生动,也启发读者深思:一个人懂得的知识总是有限的,知识无穷尽,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
第六单元:一
1、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2、紧跟;攻击;像狗一样;打洞
3、D
4、“缀行甚远”“并驱如故”
5、6、(1)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不过给人增加笑料罢了。(2)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想要钻过去从背后对屠户进行攻击。(3)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方的。
二
1.D
2.D
3.(1)其一/犬坐于前;(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4.B
5.(1)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2)狼子野心、引狼入室、狼心狗肺、狼狈为奸、声名狼藉(只要符合要求,写任何四个均可)
6.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幻想妥协,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七年级文言文总复习测试题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许多人都需要跟试题打交道,试题是考核某种技能水平的标准。一份好的试题都具备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七年级文言文......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4篇七年级文言文总复习中考复习(七年级上册),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第五课童趣(一)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4篇文言文总复习,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文言文总复习一、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发闾左适戍渔阳 通 意思:2、为天下唱 通 意思:3、固以怪之矣 通 意思:4。 将军身被坚执 通 意思:5、故不错意也 通 意思: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