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题的技巧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拟题的技巧及方法”。
拟题
题目要求:
醒目: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吸引力。集中:反映了文章的核心,是阐发的根源和终结。
新颖:要出人意料(别人一般不用)却又蕴涵哲理,合乎主题。简洁:题目不宜太长,能归纳文章的核心就行。
俗话说,“佛靠金妆,人靠衣妆”,作文也要靠题妆。言简意赅的标题,为人乐道,无疑是题花一枝,但新颖别致,含蓄深刻,耐人寻味,奇特悬疑,引人入胜的标题,更为人称颂。好的标题能收到引人入胜、先声夺人的效果,考生切莫等闲视之。近两年来,高考命题者总是提供一般材料,提出某个话题,让考生根据材料自拟题目作文,既考查学生选择角度确立中心的能力,又考查学生的概括表达能力。从考试实际情况来看,考生在自拟题目时普遍存在以下问题:①题文不符,即题目与文章要表达的内容缺少必要的关联。②过于宽泛,大而无当。如1990作文“请以‘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为作文内容的范围”,不少考生就直接以“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为题;再如2000年京皖春季高考作文,题干指出:“为了人类在新世纪更好地生存与发展,《世纪青年》杂志特开辟‘世纪感悟’、‘世纪交流’、‘世纪留言’等专栏,向广大跨世纪的青年人征稿。请你为其中的某个专栏撰稿,把面向新世纪想说的话、想讲的故事、想表达的愿望及想抒发的情感写下来。”很多同学就以《世纪青年》杂志所开辟的“世纪感悟”、“世纪交流”、“世纪留言”为题,大而无当,难以写深写透。③俗套。如“读×××有感”、“从××说开去”、“×××给我的启示”等等。再如2000年关于“答案是丰富多彩的”的话题,这种话题作文往往文体不限,题目自拟。确实为考生提供了“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写作自由,考生的佳作可谓“丰富多彩”,但同时我们也注意到,不少内容和表达上令阅卷老师击节赞赏的佳构妙作,在拟题上却缺乏新意,不少考生将材料中提供的话题简单地移用做文章的标题,未免美中不足,读后多少给人留下些缺憾。那么,话题作文如何为自己的文章巧施“脂粉”,使其呈现富有表现力和吸引力的清新面孔呢? 常见拟题方式:
1. 话题为题,简洁明了.如《勤与俭》。
2.对象为题,意蕴深远.如《小橘灯》、《七根火柴》。3.观点为题,先声夺人.如《除旧必立新》。
4.大专题议题,冠以“论、议”.如《师说》、《马说》
5.含蓄拟题,耐人寻味.如《一个极其重要的政策》(毛泽东),究竟是什么政策,标题没有直接标出,比《论精兵简政》含蓄得多。6.奇特悬疑,引人入胜
有的作者着意设计一些貌似违反常规的标题,以新奇独特见胜。如《略论“左视眼”》、《疏忽乎?淡忘乎?》、《丰子恺画画不要脸》、《?!》。7.谐音成趣,声呼形应
如《居高“淋”下》讽刺住伤者向下乱泼脏水、《无所不“痰”》讽刺随地吐痰者、《以“声”作则》讽刺只说不干的领导、《植树造“零”》只说不管,以致植树无结果的现象、《莫“事”科科长的联想》讽刺机构臃肿。
8.改动字词,给予新意
《可怜天下爱才心》、《老将卸任三把火》、《好事无须多磨》、《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愁”乎》 9.颠倒次序,妙趣横生
巧妙地将语素相同但次序不同的词语并用于一题,构成形、声的回环往复。如《职称和称职》《“官倒爷”是“倒爷”的爷》 10.修辞润色,新颖含蓄
运用常见修辞,结合文章内容进行特殊加工,可收到新颖含蓄之效,请看下面的实例: ⑴比喻为题,准确形象
1999年江苏一考生所拟文题为“小心这把双刃剑”,该考生把移植人的记忆比喻为能“在杀伤别人时也会杀伤自己的双刃剑”,显得准确而又形象。2000年湖北一考生所拟标题为“人生也是一张答案”,该考生将人生比成一张答卷,并以“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和问答题”分述之,最后点明“在人生这张大考卷上,答案看似丰富多彩,但要交出一份满意的答案,远非想象中的简单”,新颖独到。
⑵夸张为题,凸现文旨
1999年江苏一考生的文章认为记忆移植能促进换位思考,促进心灵沟通,进而“世界将融为一个整体”,于是作者以“世界很小是个家”为题,运用夸张凸现文旨,使阅卷者耳目一新,急欲一读。2000年浙江一考生所拟标题为“一花一世界”。对“世界是什么”这一哲学命题作了“丰富多彩”的诠释,运用夸张手法点明题旨“一花一世界”,答案多元,应“允许在前提正确的情况下作出各异的价值取向,让世界更精彩”。又如《我闻到了阳光》。“阳光”可以闻到吗?显然不能,作者以夸张的手法拟标题,别具一格。文中以批改八九岁孩子一次郊游的短文为例,用另一种眼光,重新去评判“我闻到了阳光”的含义,并做出了与开头完全相反的批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⑶引用为题,锦上添花
1999年江苏一考生这样拟题:“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对‘记忆移植的困惑”,作者引用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的前两句入题,概括了“一旦记忆移植成功,古人、今人、来者因袭同一种记忆时,人类将变成毫无思想的记忆机器”这一文旨,令人心动思凝。掩卷沉思。2000年陕西一考生巧妙地引用美国20世纪80年代一首乡村流行歌曲名“答案在风中飘扬”作为文章标题,确立“怎样度过人生”这一中心,然后运用发散思维,想象的触角伸向四面八方,点明“应尊重所有给人生的答案”这一题旨,显得独出机杼。又如《横看成岭侧成峰》。这篇文章的标题引用苏轼的诗句,形象地揭示了”换角度“看问题思想方法的内涵及其现实意义。文章五处引用或化用古诗文,两处引用谚语警句,用得贴切,巧妙,与标题相映成趣。
⑷呼告为题,坦陈心志。
1999年江苏一考生以“要把她的记忆移植给她爸爸”为题材,用“爸爸,再给我一点爱”作为文题,高度赞美父亲的崇高品质,文中呼告与题目中呼告多次呼应,浓浓的父女深情跃然纸上。2000年江苏一考生以“请大家不要为难我”为题,采用回环往复的呼告方式,发出了“真心恳求你们让我自己寻找答案,让我成长一次,好吗”的心声,通过家人及自己对考试、升学的不同做法、看法,表达出这样的思考:“减负”,不仅要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更要减轻学生过重的心理负担。在立意上显得胜人一筹。又如《.我,不要别人的记忆》。围绕着“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这样一个范围,1999年的考生大多想象移植后给社会、生活带来的种种好处。本文一反常态,通过标题,对移植记忆说声“不”,采取否定的态度.湿得新颖别致而有创意,感叹号的运用更让我们仿佛看到作者那鲜明的态度。
⑸对比为题,引人深思。
1999年陕西一考生以由对比组成的选择问句“我是天才,还是笨蛋?——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为题,对比鲜明,隐含自己对记忆移植利弊的褒贬,鄙视那些甘心做“专门记录一流科学家理论与思想的机器”和毫无主见的“人体缩微记忆库”的人,富有吸引力。2000年北京一考生以“标准与答案”为题,阐明了“标准与答案”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一方面说明“答案的丰富就意味着思想的多样性、社会的开放性以及人们真实的自由与权利”,但同时指出“强调多元化、多样性、创新性这一主要矛盾时,不能否定一些最基本的原则与标准,否则,过分的自由对于社会会造成致命的伤害”,这种对比写法避免了“谈及一点。不及其余”的偏颇,是今天高考说理文中不可多得的佳作之一。又如《说与不说》。这是1995年的高考作文,对比鲜明,观点相左。文章紧扣诗中寓意,从“说“的角度,阐明了说与不说的辩证关系,以及人们在这一关系上应持的正确态度,立意深刻。
⑹设问为题,激发兴趣。
1999年江苏一考生在文中假设自己是移植了别人记忆的“实验品”,结果带来的是不认亲生父母和乱认父母的苦衷和愤懑。于是作者以设问句“我是谁?”为题,含蓄地发出否定记忆移植的心灵呼喊,发人深思。2000年贵州一考生以“答案多彩梦为何物?”为题,大胆地采用诗歌这一多年被排斥在高考作文大门之外的文学样式,运用丰富的联想,“丰富多彩”地诠释了“梦”的内涵——黄云?青烟?白雾?彩虹?„„令人拍案叫绝。这个设问式标题别具一格、新颖别致。区别于在多数考生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又如《你是什么人》乍一读.易使人产生所谓“扣题不紧”的误解,细读下来,作者从对历史人物乃至现实中“自我”的认识角度入笔.阐述了评论“人”的原则,体现了考生辩证思维的特点。
⑺反问为题,令人警醒。
2000年湖北一考生的文章在赞叹20世纪所取得的巨大科技成果的同时,指出:“人类从来没有像20世纪这样获得如此迅猛的发展,也从来没有像20世纪这样遭受如此深重的灾难——陆地弄得千疮百孔,天空弄得乌烟瘴气,海洋变成巨大的垃圾场。”作者创造性地以“20世纪你美吗?”为题,融入了作者的忧思,立意高远,文以题显,深深地撞击着阅卷者的心灵。2000年山西一考生以“阳光很活泼?”为题,为一儿童造句“阳光很活泼”遭老师批评编为小故事,通过简洁而单纯的叙事,以一个学生的视角含蓄地批评了当今教育脱离实际的弊端,向扼杀学生创新思维的应试教育发出了“阳光不也是很活泼的吗”的反问,令人警醒。
⑻对偶为题,工整简练。
1999年江苏一考生所拟文题为“记忆王国唐僧行凶,南海仙境观音解难”,小作者巧借神话小说中的形象驰骋想象,巧妙地表达了对记忆移植的否定。同样2000年四川一考生以“追寻不同答案,砌成完整世界”为题,表现“只有当答案突破了惟一的界限,才会有时代的进步”这一题目,也显得观点鲜明,文题一致。这种标题虽然模仿的痕迹较为明显,但不失工整的对偶,高度浓缩的情节,仍然给人以鲜活之感。又如《重现文明,再创辉煌》。对偶有严对与宽对之分,本文标题属于后者。用语朴实,鲜明有力,与文章的结尾紧密呼应。文中联想丰富,由移植联想到八大奇迹、竹林七贤和华佗,显示了作者广博的知识修养。
除以上常见的修辞法拟题外,仿词(如“缘何前‘腐’后继”)、拈连(如“水城给人留下冰冷的思考”)、顶真(如“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谐音双关(如“见义勇为与见义勇‘围’”)、反语(如“教语文要学会‘偷懒’”)等,均不失为拟题的佳妙构思,此处不再赘述。
11.符号法
符号属无声的语言,用之拟写文题,清新活泼,形象生动,往往给人留下广阔的思维空间。话题作文之前的历年高考,已有不少考生在拟题时引进了标点符号这一源头活水。如1987年高考某考生拟题为“?+?+?+„„=0”,形象地说明了真理愈辩愈明。1997年高考某考生拟题为“助人为乐+悄悄走开=?”,形象地反映了某些人只等“人人为我”。不肯“我为人人”的滑稽可鄙的心态。再如2000年浙江一考生所拟文题为“人生,丰富多彩!”,作者以感叹号入题,语势铿锵有力,形象地表明“人生没有固定的模式”,并点出只要“把握好手中的生活之舵,人生将丰富多彩”这一题旨。山东一考生以“三个和尚没水吃”这一俗语为依托,来一个故事新编,把“世界是千变万化的”、“人的认识是丰富多彩的”这一哲学思想寄寓在生动的描写之中。作者为“‘三个和尚’新传之一:变,变,变!”为题,具有较强的动态感,人物如在眼前,活灵活现。再如以“网”为话题的作文《www······》。网络正在悄悄地改变我们的生活。一般同学都以”网”为题目写了生活中有形的网或无形的网。而此文标题别具匠心.作者用“WWW”三个英文字母代表“网络”,文中分几组来分别描述他对网络的几点体会,给人以新奇别致的印象,看得出作者在这方面动了心思。
12.数学法
采用数学式的形式作标题,借以昭示所要表达的主旨,具有直观、醒目、富有哲理、吸引人等特点,往往收到出奇制胜之效,近年来悄悄兴起于全国各类报刊,话题作文的拟题亦不妨借用之。2000年江苏一考生以“10—1=„„”为题。巧用数学式设置悬念,为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对生活中的“10减1”现象作了多层次多角度的诠释,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
事实上,数学中的恒等式(如“勤劳×高科技=致富”)、不等式(如“成绩≠素质)、荒谬式(“99+1=O”,文题见《人民日报》1990年10月版,其中“99”代表产品合格率,“1”代表不合格率,文题通过这种荒谬的计算式揭示了质量意识的重要性等)都是“题海”中美丽的浪花,只要你细心采撷,一定会使你的“脸部”光彩照人。又如《1+1=?》。用数字兼设问形式作标题,极富启迪意义,文中列举了“1+1=?”的多种答案,想象合情合理。先后写到“1+1=3”、“1+1=2”、“1+1=4”、“1+1=7”。处处扣住生育这个问题,联系家庭,学校和社会实际,较好。
拟题求新,可用的“脂粉”远不止这三大“品牌”。俗话说“题好一半文”。古人曾把拟题比作“点睛”,画龙既毕,点睛尤为重要,它能使龙活而腾飞,要想在高考作文拟题时得心应手,熟练地涂“脂”抹“粉”,必须多读书、多看报,从生活中汲取营养,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使自己所拟文题的面孔清新脱俗,让阅卷老师“一见钟情”。
第一讲: 话题作文的拟题技巧【课前准备】语文常用名词你知晓吗?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二、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借代、反问、设问、引......
高考作文拟题技巧 拟题常见错误:把话题当文题,毫无个性;题目缺少新意,无创造性;题目不精练,冗长呆板;横空出世,与内容毫无关联;大而无当,放之四海皆准。话题作文或材料作文通常的方法......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2篇中考拟题技巧,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议论文拟题技巧议论文主要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辨是非等方法,来确定其观点正确或错误,树立或否定某种主张。下面就随小编一起去阅读议论文拟题技巧,相信能带给大家帮助。一、......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4篇议论文拟题技巧,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