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诗词赏析复习教学案[原创]_八下诗词鉴赏教案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7 17:06:20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八下诗词赏析复习教学案[原创]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八下诗词鉴赏教案”。

八年级(下)语文古诗词赏析

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

(一)闻雁

首句以设问起。思乡之情不言自明。第二句“归思方悠哉”,直抒胸臆,发出感叹,这一句表达了诗人无限低徊怅惘之情。“方”字透出归思正浓,为第三、四句高斋闻雁蓄势。第三句“淮南秋雨夜”,点明地点和季节。第四句“高斋闻雁来”,在凄清秋雨之夜,雁叫声更使诗人思乡情切,夜不能寐,浮想联翩,思绪万端。

中心:诗人通过“归思”“闻雁”的描写,抒发了远宦思乡之情,也蕴涵着诗人对*时代的苦闷感受。

(二)池鹤

首联突出了鹤的生活环境与众不同,它的品格、风度也不是“群鸡”能比的。颔联是写丹顶鹤的外形特征-----色彩美。“恐”和“疑”是人格化的描写。颈联采用反衬手法,写池鹤不仅风姿超凡,而且不会“语声娇”,去讨好别人。诗人把丹顶鹤与鸬鹚相比,意在突出丹顶鹤的风姿和不事权贵的品格。

尾联写池鹤的鸣叫声美,表现诗人对仕宦生活的厌倦和无奈。一个“怅”字表现出诗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说明他追求闲适的田园生活。

这首诗用群鸡、鹦鹉等禽鸟映衬丹顶鹤孤高的品格、超凡的风姿,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表现了诗人对仕宦生活的厌倦和无奈,从而表现出诗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三)迎燕

“为迎”句,直抒胸臆。

“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二句宛若“微雨飞燕”图燕筑巢、生育,为追求幸福生活而辛勤忙碌,虽“翅湿”在所不辞,神情跃然纸上。

尾联,以饱含赞赏之情作结。全诗写了人与燕的关系。燕的自由自在,正是诗人隐居生活的反映;燕之乐,亦足见诗人之乐。这首诗不仅生动描绘燕子的生活习性,而且表达了燕子与老百姓的深厚情谊。

(四)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开头即以两个散文式的句子直抒心中的郁结。表现出他的忧愤之烈、心绪之乱,以及一触即发、发则不可抑止的感情状态。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两句借景抒情。目接风送秋雁之景,精神为之一振,烦忧为之一扫,感到心与境合的舒畅,酣饮高楼的豪情油然而生。

接着诗中用“蓬莱文章”借指李云的文章。以“建安骨”赞美李云的文章风格刚健。“中间”自比小谢,流露出对自己才能的自信。诗人神驰宇宙的豪情,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和追求,在“欲上青天揽明月”这一诗句中十分形象地表现出来。

“抽刀断水”以下四句写壮志难酬的悲慨。“抽刀断水水更流”用来比喻内心的苦闷无法排解,显得奇特而富有创造性。一句诗中三个“愁”字,足见愁思之多,与开头“多烦忧”相响应。最后这两句是诗人对现实不满的激愤之词。

这首饯别诗如歌如诉,情感跌宕起伏,充分体现了诗人豪放坦率的性格和怀才不遇却又无可奈何的心态。结构上的大跨度跳跃与诗人的情感变化相一致。

(五)渔家傲

这是一首描写北宋西北边边境军旅生活的词。词中描绘边地奇异的秋景,表现作者慨叹功业未立和戍边将士思念家乡的复杂心情。

“塞下秋来风景异”,用一“异”字概括总的感受。词人笔下的西北边境的秋景,多么悲凉奇异;而从“孤城闭”字中,也隐隐透出当时军事态势的严重。

下片由写景转入抒情。爱国的情怀,思乡的苦闷,构成了守边将士复杂的心态。上片写景,下片抒情,写景围绕“异”字着笔,勾勒出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塞下秋景;抒情重在揭示孤城将士内心的苦闷,那种壮志难酬、有家难归的抑郁情怀,写景与抒情的完美结合,表现出一种苍凉悲壮的艺术风格。

(六)天净沙 秋思

这首写景小令选取秋天几个富有特征性的景物,巧妙地组合起来,创造出一种萧瑟凄凉的意境,用以衬托天涯游子孤寂凄楚的心情。

这支曲子只有28个字,却能以巧妙的构思,给我们摹画出一幅秋郊夕照图,创造出一种萧瑟、苍凉的意境。不仅写景,而且写人;不仅用景物点染“秋”,而且用景物来表现“思”,把“秋思”写得非常凄恻。元代周德清称誉这首小令为“秋思之祖”。

(七)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诗中曲折地表达了诗人遭受政敌打击,长期远贬异地的愤慨不平的心情。

诗的开头回首往事,抒发感慨。“巴山楚水”指贬居之地。“弃置身”三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被朝廷长期冷落的不满。

三、四句用两个典故表达回归之后的感受。“闻笛赋”指晋人向秀所作《思旧赋》。诗人在外地二十多年,如今召回京城,许多旧友已经去世,只能徒然地呤诵“闻笛赋”表达怀念而已。诗人以王质自比,说明自己贬谪时间太久,此番回来恍如隔世,觉得人事全非,不再是旧时光景了。

五、六句以“沉舟”“病树”自比,固然感到忧伤,却又相当达观。刘禹锡当初参与政治革新活动时只有三十四岁,不幸被贬二十三年,如今已是垂暮之年。但展望未来,沉舟的旁边千帆过往,病树前面万木向荣。诗人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沉浮,表现出豁达的胸怀。

末两句点明了酬答白居易的题意。诗人在朋友的关怀下,表达要振作精神,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

这首诗的精华在“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两句。此联所展示的艺术形象明朗清新,意境沉郁又有豪迈之气,客观上被人认为包含着一种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其引申意义已远溢于本义之外。后人常引用此两句来说明:没落的事物,就由它没落吧;新生的事物,依然要按着自己的规律发展下去。

(八)无题

首联写暮春时与自己所爱的女子别离的伤感凄楚情景。“相见时难”的“难”,指困难,“别亦难”的“难”指难受,两个“难”字意思不同。“东风无力百花残”,渲染了当时别离的气氛,情景交融。

颔联写别后相思,以两个生动的比喻表白自己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颈联设想对方伤感久别的种种情景,可谓一往深情。尾联表达诗人的愿望:有人为他们传递信息。

全诗把别后相思写得缠绵悱恻,诗人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令人动容。“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联,以象征手法描写至死不渝的爱情,语言巧妙多姿,最为精彩感人,因而古今传诵。

(九)夜雨寄北

首句“君问归期未有期”像是一问一答,夫妻之间的关怀、惦念,宦游人的乡愁、歉意,都在这看似平淡的诗句中表现出来。次句“巴山夜雨涨秋池”借凄凉的秋夜雨景抒写客愁旅况。

第三、四句从眼前遥想异日重逢,西窗剪烛,重话巴山夜雨情景,使诗境于回环映照中更增深永情韵,融凄清与温煦、黯然与神往、寂寥与慰藉为一体。

这首诗的构思极富特色,先写妻子思念远游巴山的丈夫,丈夫思念留在北方的妻子;后写想像中他日两人同在长安共话巴山夜雨时的情景。既写出了空间的殊异,又写出了时间的变迁,还从空间、时间的相关变化中写出了人的悲欢离合,丰富地展示了今日彼此相思之意。

(十)论诗

清人赵翼这首论诗的诗,由于观点新颖,提倡创新精神,符合时代潮流,因而流传很广,经常被人引用。

此诗的重点在后两句,前两句只是为提出下面的见解略作铺垫而已。赵翼论诗的着眼点在于创新。

(十一)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第一、二句写数点海棠花蕾嵌于枝间重重新绿之中。为了突出“数点红”,作者先从“重重新绿”写起。仅此两句,诗人就已写足了海棠的美丽。

第三、四句作者笔锋一转由海棠引出桃李。桃李在海棠之前开花,一个“闹”字显然是从宋祁《玉楼春》词“红杏枝头春意闹”句中得来,然而此处却语含讽意,桃李盛开,是为了抢得春光,哗众取宠;而诗人喜爱的海棠不仅美丽不在桃李之下,其格调品位之高,更是桃李所不及的。诗人诚意劝其“爱惜芳心,莫要轻吐”。联系诗题来看,诗人的这一劝诫,表面上是对海棠而言,其深层意思当是寄语儿辈。

(十二)题红叶

这首诗相传为唐宣宗时宫女韩氏所写。从诗的内容看,它写的是一个失去自由、失去幸福的人对自由、对幸福的向往。诗的前两句“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妙在通过责问流水太急,诉说深宫太闲,并不明写怨情,而怨情自见。

诗的后两句“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运笔更委婉含蓄。它的妙在曲折传意,托物寄情,不从正面写自己的处境和心情,不直说自己久与人间和渴望回到人间,而用折射手法,从侧面下笔,只对一片随波而去的红叶致以殷勤的祝告。这里,题诗人对身受幽囚的愤懑、对自由生活的憧憬以及她的冲破樊笼的强烈意愿,尽在不言之中,可以不言而喻。

(十三)山中

这是一首抒写旅愁归思的诗,大概作于王勃被废斥后在巴蜀作客期间。

诗的前半首是一联对句。诗人以“万里”对“长江”,是从地理概念上写远在异乡、归路迢迢的处境;以“将归”对“已滞”,是从时间概念上写客旅久滞、思归未归的状况。两句中的“悲”和“念”二字,则是用来点出因上述境况而产生的感慨和意愿。诗的后半首,即景点染,用眼前“高风晚”“黄叶飞”的深秋景色,进一步烘托出这个“悲”和“念”的心情。

三、四句“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写诗人在山中望见的实景,而又有以景喻情的成分。这里,秋风萧瑟、黄叶飘零的景象,既用来衬托旅思乡愁,也可以说是用来比拟诗人的萧瑟心境、飘零旅况。

这首诗,前半抒情,后半写景。诗中的情与景互相作用,彼此渗透,融合为一。前半首的久客思归的心情,正因为深秋景色的点染而加浓了它的悲怆色彩;后半首的风吹落叶之景,也因旅思乡情的注入而加强了它的感染力量。

(十四)城东早春

这首诗写诗人对早春景色的热爱。

首句是诗人对在城东游赏时所见早春景色的赞美。一个“清”字很值得玩味,这里既指早春景色本身的清新可喜,也兼指这种景色刚刚开始显露出来,还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所以环境也很清幽。

第二句紧承首句,是对早春景色的具体描写。早春时,柳叶新萌,其色嫩黄,称为“柳眼”。“才”字、“半”字,都是暗示“早”。诗人抓住“半未匀”的景象,使人仿佛见到枝条上刚刚露出几颗嫩黄的柳眼,是那么清新悦人。这不仅突出了“早”字,而且把早春之柳的风姿写得十分逼真。早春时节,天气寒冷,百花尚未绽开,惟柳枝新叶,冲寒而出,最早为人们带来春的消息。写新柳,正是抓住了早春景色的特征。

第三、四句用“若待”两字一转,改从对面着笔,用芳春清丽的景色,来反衬早春的“清景”。繁花似锦,写景色的浓艳已极;游人如云,写环境之喧嚷若市。然而这种景色人人尽知,已无新鲜之感。第三、四句与第一、二句正好形成鲜明的对照,反衬出作者对早春清新之景的喜爱。

诗篇特从“诗家”的眼光来写,又寓有理趣,也可以把它看做一种创作见解;即诗人必须感觉敏锐,努力发现新的东西,写出新的境界,不能人云亦云,总是重复那已经陈旧的老套。

八下诗词赏析

新街镇中学八(下)语文诗歌赏析一、《闻雁》【唐】韦应物故园渺何处? (家乡遥远,模糊不清,不知在何处?思乡之情不言而自明。) 归思方悠哉。 (诗人直抒胸臆,发出感叹,这漫漫长夜,绵绵秋雨,......

八下 诗词赏析 老师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一\2009年连云港市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5分)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 。 沉舟侧畔千帆过,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

人教八下语文导学案

人教八下语文导学案人教八下语文导学案[课前导学]一、学习目标1、加强朗读训练,体味作者的情感。2、比较南方雪和北方雪的异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3、欣赏文章中精彩的语言,体......

人教八下语文导学案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3篇人教八下语文导学案,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诗词诵读教学案

诗词诵读学习目标:1.学习课文,培养鉴赏古诗的能力。 2.反复阅读,领会作者意志和情趣。教学方法:诵读、讨论、自主探究。 课时安排:1课时 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 (15分钟)1、学生课......

下载八下诗词赏析复习教学案[原创]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八下诗词赏析复习教学案[原创].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