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传导学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呼兰河传教学案”。
《呼兰河传》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品味充满童趣的景物描写和童年生活状态的描写。
2、体会作者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和对人性美的追求。
3学习用清新活泼富有灵气的语言描摹事物。
二、作者介绍:
萧红(1911~1942)现代小说家。原名张乃莹,曾用笔名悄吟、田娣。黑龙江呼兰县人。1911年6月2日出生于地主家庭,9岁丧母,父亲性格暴戾,继母也经常虐待她,她只有从年迈的祖父那里享受到些许人间温暖,中学时代喜爱绘画和文学,因反抗包办婚姻离家出走。从20岁起就漂泊流浪,生活极不安宁。
1932年在哈尔滨与萧军相识,并开始为报刊写稿。她与萧军合著的小说散文集《跋涉》于1933年自费出版。1934年与萧军一起离开哈尔滨。同年从青岛到上海。在鲁迅的关怀与扶持下,萧红成为30年代文坛上活跃的女作家。她的代表作品《生死场》,列入鲁迅主编的“奴隶丛书”,1935年12月出版,鲁迅亲自校阅并写了序言。
1936年7月因病只身东渡日本疗养。这时期结集出版的作品有:散文集《商市街》(1936)、《桥》(1936),短篇小说集《牛车上》(1937)等。1937年初由日本归国。抗日战争时期,她先后到过武汉、西安、重庆等地,曾在山西临汾民族革命大学任教,并随同西北战地服务团辗转各地,写有短篇小说集《旷野的呼唤》(1939),散文集《回忆鲁迅先生》(1940)和《萧红散文》(1940)。1940年春,萧红与端木蕻良同去香港,在贫病交迫中依然坚持文学创作,先后有中篇小说《马伯乐》(1941),长篇小说《呼兰河传》(1942)出版。1941年12月,日军占领香港,病重的萧红无法离避,1942年病逝于香港。
三、作品介绍:
《呼兰河传》是一部回忆性、自传性的小说。作者仍以她惯用的散文手法,疏疏落落地写出儿时难忘的记忆。它再次打破了以人物为中心的传统小说模式,而以呼兰城的公众生活和环境为中心,辐射出生活的种种方面,正如书名所示,它是为整个小城的人情风习作传。这里面有活泼的“我”和慈爱的祖父,显示出一点天伦之乐,但这里更有着悲苦的人生。可以说,它实际上是沉默的国民灵魂的别传。课文节选部分是活泼的“我”和慈爱的祖父在一起时的快乐时光。
四、预习检查
1、简介作者。
2、简介《呼兰河传》。
3、用一句话概况本文的主要内容。
4、文中提到了哪些自然事物?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五、课堂展示
(一)思考讨论
1、文中哪些事情反映“我”的天真烂漫?
2、结合课文内容说说祖父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二)品味语言
1、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蜂子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圆圆地就和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第3段)
2、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是自由的: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谎花,就开一朵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黄瓜都不结,一朵花都不开,也没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又从墙头上飞走一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第28段)
六、提高与拓展
写《呼兰河传》这部小说时,萧红已经是一位很成熟的作家了,为什么她这样怀念童年的生活 ?
七、深入探究
本文为《呼兰河传》的节选(节选自小说第三章),题目是编者加的,能否换一个文题?你觉得换成什么好?
八、课堂作业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蚂蚱榆树蚌壳锄头谷穗倭瓜水瓢蝙蝠玩腻 ...........
2、选词填空,将正确的的序号填在横线上
①太阳一出来,榆树的叶子就发先了,它们___________(A.闪耀B.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了.②小白菜长得非常之快,没有几天就_________(A.冒B.长)了芽了.③哪里会溜得准,东一脚地,西一脚地瞎闹.有的菜种没被土盖上,反而被踢(A.跑B.飞)了.④祖父慢慢地把我叫过去,讲给我听,说谷子是有芒刺的,狗尾草则没有,只有_____的真像狗尾巴。(A.毛茸茸B.毛嘟嘟)
3、在介绍园子时,为什么先写虫子后写花?
4、本文写了哪个季节的园子?你是根据什么来判断的?
5、阅读理解
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蜂子、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种蝴蝶极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蜂子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圆圆地就和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据说这花园,从前是一个果园。祖母喜欢吃果子就种了果园。祖母又喜欢养羊,羊就把果树给啃了。果树于是都死了。到我有记忆的时候,园子里就只有一
棵樱桃树,一棵李子树,为因樱桃和李子都不大结果子,所以觉得他们是并不存在的。小的时候,只觉得园子里边就有一棵大榆树。
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这榆树先啸,来了雨,大榆树先就冒烟了。太阳一出来,大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了。
1、“我家有一个大花园”,作者从哪些方面写花园之大?
2、对榆树的描写抓住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个方面进行描写它的不同情态,突出了作者对它的情感。
3、本文语言朴素自然。试品读这一句话:
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4、这几段文字属于____________ 描写,描写的是____________ ;表达的感情是___________
九、课后语文活动
1、阅读萧红《呼兰河传》及其他作品,做关于她的卡片资料。
2、回忆你的童年,写一段充满情趣的文字。
附《呼兰河传》尾声:
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
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就快七十了。我还没有长到二十岁,祖父就七八十岁了。祖父一过了八十,祖父就死了。
从前那后花园的主人,而今不见了。老主人死了,小主人逃荒去了。
那园里的蝴蝶,蚂蚱,蜻蜓,也许还是年年仍旧,也许现在完全荒凉了。
小黄瓜,大倭瓜,也许还是年年地种着,也许现在根本没有了。
那早晨的露珠是不是还落在花盆架上,那午间的太阳是不是还照着那大向日葵,那黄昏时候的红霞是不是还会一会工夫会变出来一匹马来,一会工夫会变出来一匹狗来,那么变着。
这一些不能想象了。
„ „
以上我所写的并没有什么优美的故事,只因他们充满我幼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却,就记在这里了。
1940年12月20日香港完稿。
DZCF—YW—09—032 编写时间:2014-05-09《呼兰河传》学案主编:阮兴刚审核:高海明 班级姓名【学习目标】品味作品对童年生活状态的描写,体会作者赞美人性和自然的思想感情。鉴赏......
人教版《中国小说欣赏》学案《“三言”:玉堂春》第一课时共两课时课型:新授课主备人:审核人:使用时间: 2012年月日第周第个总第个《呼兰河传》阅读学案学习目标:1.能识记萧红以及《......
《呼兰河传》导学案编写:潘祥会 审核:九年级语文组 时间教学目标:1.品味作者对童年生活状态的描写,感受作者亲近自然万物、亲近小生命的幸福与快乐。 2.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怀念,对自......
《苏武传》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班固以及《汉书》的相关知识。2、积累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培养归纳整理字词的能力和习惯。3、引导学生学习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苏武传》 导学案主备人:吴强章 张天波 把关人:马琳 吴强章[学习目标]1、了解班固和《汉书》的相关知识。2、朗读断句,讲述课文故事梗概。3、积累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4、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