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学概论第三章_博物馆学概论第一章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7 17:02:09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博物馆学概论第三章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博物馆学概论第一章”。

第三章博物馆业务

• 第一节藏品征集、鉴定和管理 • 第二节藏品保护 • 第三节博物馆学术研究 • 第四节陈列与展览 • 第五节博物馆服务

第一节藏品征集、鉴定和管理

一、藏品与展品 •

二、藏品征集 •

三、藏品鉴定、定名和定级 •

四、藏品登记、编目和管理

一、藏品与展品

• 藏品定义:藏品是博物馆根据相关文物法规 和自身需要而接收和征集的人类遗留下来的 实物资料或采集、制作的自然标本。它具有 历史、科学或艺术价值。是人类遗留下来的 或自然界馈赠的宝贵文化财富。藏品中的人 类遗留物,又称“文物”,现在更通称“文化遗 产”。其来自自然界且反映自然界现象的自 然物或人工加工了的自然物,称自然标本。

• 展品定义:展品,顾名思义,即用于博 物馆陈列展览中展出的物品。博物馆陈 列展览中以展示为目的的文物、标本、辅助展品等均可称之为展品。

• 藏品与展品的关系:藏品从库房移到展 厅,即转化为展品;展览中有些仅为展 览主题的需要而制作出来的辅助展品,若展览结束后不再保藏,便不是藏品。

二、藏品征集

•1.藏品征集的原则: •(1)明确的目的性。可以考虑从三个“出发” 着手。第一,从博物馆的性质出发,确定 本馆的征集对象和范围。第二,从保护人 类文化财富出发,如遇到不属于本馆征集 范围,但又是极有价值的文物或标本,应 当向有关博物馆通报信息,或者先征集入 馆,再妥善处理,以避免珍贵文物标本的 湮没损失。第三,从陈列的需要出发。

•(2)逐步完善本馆的藏品体系 • 博物馆的藏品征集不是临时性的任务或突击 性的工作,而是长期的、经常性的工作。征 集的重点应放在本馆藏品中的空白和薄弱环 节,以达到藏品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藏品是 否丰富系统,主要不在藏品数量的增加,而 在藏品质量的提高、品种的丰富和缺漏的填 补。

•(3)藏品征集要有科学合理的计划 • 要对馆藏现状有调查。哪此是馆藏丰富的?哪 些是缺漏的项目?急需充实的是哪方面?做到 心中有数,征集工作才能有的放矢。• 要对关于陈列和研究对藏品的需要方面有调查。例如计划筹备什么展览?陈列中急需补充什么 展品?展品中有哪些需要更新?本馆在进行哪 些研究或编辑出版项目?需要什么样的文物、标本和资料等等,根据这些需要制定征集计 划,才更有针对性,更切合需要。

• 征集来源的调查。掌握了需要补充的藏品,还必须了解有无征集到的可能。这就需要收 集、分析征集的对象和途径。通过各种渠道 获得信息,然后有的放矢通过细致甚至是艰 苦的工作,才有可能达到征集的目的。•(4)加强藏品征集的预见性 • 近些年来,由于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周 期不断加快,各种产品的更新换代提速,出 现时代越近,物品淘汰率越高幸存率越低的 现象。以致国际博协发出了“博物馆与我们 遗产的未来”的紧急呼吁,甚至提出“为未来 而征集”的口号。这呼吁就是一种预见性。我们在藏品征集过程中,要有这种预见性。

•2.藏品征集的主要途径 • 藏品征集的主要途径有考古发掘、对口部 门移交、田野采集、民族学调查征集、社 会调查征集、收购、接受捐赠、交换、调 拨等。•(1)考古发掘 • 考古发掘品年代及与同一出土单位的其它 文物的共存关系清晰。

•(2)对口部门移交 • 对口部门包括两大部分,一个是考古部门,中国很多博物馆没有考古发掘单位,但会有 与之对应的考古单位,后者所发掘的出土文 物,经科学研究并发表发掘报告后,按程序 要移交给对口博物馆收藏。现在也出现有考 古单位直接建立考古博物馆,其发掘品将直 接进入考古博物馆收藏和陈列。第二是公安、海关、法院、工商等部门,它们将依法没收 的文物、标本移交给对口博物馆收藏。

•(3)田野采集 • 包括田野考古调查的采集品和采集自然标本。•(4)民族学调查征集 • 这是收集民族文物的主要途径。•(5)社会调查征集 • 民间社会一直流散着许多文物珍品,特别是 近现代文物,更是广泛散存于各地私人和机 关团体之中。我们应采取周密措施,收集近 现代文物,以实现“为未来而征集”。

•(6)收购 • 收购是博物馆付出一定的经济代价,换取私 人收藏的或文物商店的文物、标本。• 收购文物、标本工作的原则:①属于国家所 有的文物和受到国家法律保护的动、植物标 本,都不准买卖,不得作价收购,包括中国 境内地下、内水和领海中遗存的一切文物、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石窟寺;国家机关、部队、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组织收藏的文 物,都属于国家所有。博物馆如果确实需要 这类文物、标本,应向文物主管机关申请调 拨或交换,或有偿调拨。②收购对象只限于

• 个人和文物商店收藏的,符合博物馆入藏标准 的传世文物(包括历史文物、现代文物、革命 文物、民族文物、民俗文物等)③个人收藏 的文物、标本所有权受国家法律保护,收购必 须坚持持有者自愿出售的原则。博物馆经认真 鉴定,给予公平合理的代价,既不能任意抬高 价格,损害国家利益,也不能任意压低文物价 格,损害所有者利益,更不许以欺骗或强制手 段收购私人所有的文物。

•(7)接受捐赠 • 博物馆应该根据捐赠文物的价值给予适当的 精神和物质奖励。重要的捐献还应报请政府 由国家给予嘉奖。这些文物捐献应在藏品档 案中详细注明。展出时应注明是谁人捐献,以示表彰,给予公众知情权。•(8)交换与调拨 • 交换是博物馆之间在自愿互利的原则下,双 方的藏品以有易无。一般是以本馆藏品中的 复品或与本馆性质不相适合者,去换取本馆 所需要的藏品。

• 调拨,或是上级主管部门按各馆的性质与需 要,有计划地拨给有关文物(标本),或是 馆际之间,一方支援另一方,拨给对方所需 的藏品。• 博物馆藏品是国家所有的科学文化财富,馆 际之间藏品的交换和调拨,需要完备合法手 续,呈报上级主管文化行政机关批准;如果 是一级品的交换、调拨则需呈报国家文化行 政主管机关批准。• 国内博物馆还可与国外博物馆之间交换藏品。故宫博物院和地质部地质博物馆就曾进行过 文物、标本的国际交换。

•3.藏品的原始记录 • 征集藏品时对征集品要有详细的记录,记录 要求真实、准确。因为,征集来的实物,有 无收藏价值、研究价值,宜否公开陈列,都 有要求有确切的科学依据,失去科学根据的 藏品将很难利用,甚至成为负担。藏品的原 始记录要与藏品一道移交保管部门,成为日 后建立藏品档案的基本内容和依据。

• 以文物藏品为例,藏品原始记录要求有以下 项目: •(1)名称。包括学名、别名、俗名、地方 上的名称。民族文物更要写清该民族的音译 名称。•(2)流传经过。从什么地方得到的,从谁 手上得到的,在这之前为谁保有等经过情况。•(3)地点。出土地点、采集地点、发现地 点、制作地点、生产地点、使用地点等。

•(4)时代。制作时间、使用时间、废弃时 间、埋葬时间、出土时间、发现时间、采集 时间等。•(5)所属关系。和一定历史人物的所属关 系,即在历史上为谁所用或所有,后来又为 谁所藏,征集时的持有者和承继关系等。•(6)用途。如何使用(使用法、操作法)。结构、功能。•(7)质地。外形特征,样式,纹饰,工艺 特点,制作技术,尺寸,重量等。

•(8)保存情况。出土状况,发现状况,伴 出遗物,征集时状况,完残程度,技术处 理,保养处理,修复等。•(9)征集者和征集时间。还有鉴定、化验、分析者和时间,摄影者和时间,测绘者和时 间等。•(10)评价。前人的评论、著录等。•(11)参考文献。参考资料。

• 有些情况仅靠登记表的形式大略记述还不 够,就应采取详细记载的方式。如是调查 访问所得,应整理出访问记录,连同照片、录音、录像等,作为附件归档。这些都是 藏品的原始资料,即科学依据。• 其次,原始记录必须真实准确,有一是 一,有二是二,忠于客观实际,不能妄加 臆断,任意加减。没有了解到的情况,只 能空着,没有了解清楚的情况,只能存 疑,留待进一步调查研究。除了所征集的 藏品本身直接有关情况外,与藏品有关的• 人物、事件、情节等资料,也应另有记述 作为附件。• 记录文字要规范,字迹要清楚,记述要明 确通顺,不要模棱两可,以免造成误解。• 藏品征集的各项原始记录,如果比较准 确,详实,就为进一步鉴定、定级、登记、编目等科学管理和科学研究准备了十分有 利的条件。

三、藏品鉴定、定名和定级

•1.藏品鉴定 • 藏品鉴定的主要任务是辩明真伪、考证内 涵、评定价值,也应包括定名和定级。其 目的是保证藏品的科学性。为博物馆藏品 的科学管理、公开展出、研究利用等,把 好真伪这第一道“关口”,并提供藏品的价值、名称、时代、级别等鉴定成果。因此,鉴 定是藏品研究的第一步。

• 藏品鉴定的重点对象:传世古代文物 • 当然,自然标本、革命文物、民族文物等 等,也都需要进行科学鉴定。

• 藏品鉴定方法: •(1)传统鉴定方法; •(2)科学检测手段。(碳14测年、陶瓷热 释光断代、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光谱分 析、金相分析、X光、红外线、全息照相等 等)

• 藏品传统鉴定方法学习步骤(本人归纳): •(1)吸收前人传统鉴定方法的成果;(洪 迈《泉志》、赵希鹄《洞天清录》、曹昭 《格古要论》、高濂《遵生八笺》等。)•(2)熟悉各时代文物特征,多观摩文物真 品; •(3)了解文物作伪技术和赝品特征; •(4)多实践,勤思考,日积月累,熟能生 巧。

•2.藏品定名 • 藏品定名,国家已有统一的基本规定,自然 标本按照国际通用的有关动物、植物、矿物 和岩石等的命名法规定名。历史文物定名一 般应包括三个组成部分: •(1)时代、款识、作者; •(2)特征、纹饰或颜色; •(3)类别、器形或用途。

• 以书画为例: • 时代作者内容类别 • 唐李昭道曲江图轴 • 宋马远踏歌图轴 • 以铜器为例: • 时代铭文、制作质地、纹饰器形、类别 • 商司母戊鼎 • 战国错金银铜牛

• 注意事项: •(1)凡不能分割的文物,定名时应标在一 起。成组的文物,完整无缺者,要定一集体 名称。失群者应在单个名称前标上集体名称。如:三彩十二辰俑十二辰“龙”俑 •(2)凡文物无铭文、款识,又无特殊纹饰 者,器名前标质地。如:铜斧、石镰、玉刀、铁犁

•(3)有残缺的藏品,应先注明“残”字。如: 残水陆攻战纹铜鉴 •(4)凡文物附属的附件,不标在名称内,只在注中说明,如:错金龙纹剑,后加“附 鞘”。•(5)文物质地,一般在定名时可不标明。•(6)如为仿制者,需注明。如:仿钧釉花 盆。

•3.藏品定级 • 藏品定级目的:(1)从藏品的历史、科学 和艺术价值角度;(2)从藏品保护角度;(3)从藏品研究角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细则》 的有关规定,中国文物藏品分为珍贵文物 和一般文物。珍贵文物分为一、二、三级。

• 具有特别重要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为一 级文物;具有重要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 为二级文物;具有比较重要历史、艺术、科 学价值的为三级文物;具有一定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为一般文物。• 文物藏品定级,都应该执照以上标准,考虑 其存量、分布、现状、功能、质地等因素综 合评定。

• 为了文物藏品定级工作的更好进行,文化部 颁发了《文物藏品定级标准》,其中将一、二、三级和一般文物的定级标准分别列出若 干条,以便掌握。关于一级文物的定级标 准,还举出了几十条实例,供定级时参考。• 介于藏品和非文物之间的,还有参考品。参 考品大体包括以下内容:

•(1)各种器物残片,对研究器物质地、器 形、铭文或纹饰有参考价值的。如从各种瓷 系、瓷窑采集的标本等。•(2)一般近、现代的作伪文物,在鉴定研 究上有参考价值者。•(3)由于缺乏足够的根据,一时难以明确 判断是文物或非文物,暂不作为文物入藏,但亦不能作非文物处理,暂时作为参考品留 待以后作进一步研究。

• 藏品划分等级后,应将一级文物编印简目,建立档案,上报国家文物行政管理部门。按 我国规定,一级藏品在馆内使用,需要经馆 领导批准;借出馆外使用或调拨、交换都要 呈报国家文物管理部门批准;一级藏品出国 展览,需由国家文物行政管理部门上报国务 院审批或由国务院委托审批。

• 藏品定级并非一劳永逸、一成不变,随着人 们对文物内涵价值认识的提高,藏品原定的 等级就可能发生变动,或提升,或下降。• 鉴定记录应包括历次鉴定意见及重要分歧意 见,无论对于真伪、定名、断代、价值、产 地、级别等,任何有理有据的意见,都是宝 贵的研究鉴定资料,都应如实记录下来,以 作进一步鉴定研究的凭借和基础。• 鉴定中各个项目的结论,就是藏品登记、编 目和建档中的定名、时代、价值、分级、完 残、来源等项目的主要依据。所以,藏品鉴 定是全部藏品科学管理、科学保护和整理研 究的前提和基础。

四、藏品登记、编目和管理

•1.藏品登记 • 藏品科学管理的必要性:一个博物馆的藏 品,少则几千件,多者几十万、几百万 件,如果没有一套科学的管理方法,就不 能便捷地提供研究、利用,也无法保证藏 品的安全。

• 藏品科学管理的主要步骤: • 前期步骤:鉴定、定名、定级 • 后期步骤:登记、分类、入库排架、编目、统计、建档、检查和清点等。

• 藏品管理必须做到:制度健全、帐目清楚、鉴定确切、编目详明、保管妥善、查用方 便。• 藏品登记:登记是妥善保管及全部科学管理 藏品的关键,是检查藏品数量和质量的根据。藏品登记要建立一套完整、准确的藏品登记 帐簿,包括:藏品总登记簿、藏品分类登记 簿、参考品总登记簿、借出品登记簿,以及 复制品登记簿等,其中最重要、最根本的是 藏品总登记簿。

• 博物馆的每一件藏品,都必须依据入馆凭 证,核对藏品,及时登入藏品总登记簿。总 登记簿必须专人负责管理,永久保存。• 藏品总登记簿如下表:

×××博物馆藏品总登记簿(年)页 时 代 尺寸、重量、容量 藏品现 状 登记号原来 号 名称数 量

入馆日期 及来源 备注

• 藏品数量:数量,原则上以件为计算单位。一般藏品是一件文物一个登记号,按一件计。成套藏品按不同情况分别处理。组成部分可 以独立存在的,按个体编号计件;组成部分 不能独立存在的,按整体编一个号,也按一 件计算。其组成部分可列分号,并在备注栏 内注明其组成部分的实际数量,以便查对和 统计。• 除了按件计算,也有的按套算。如两根筷子 为一副,两只鞋为一双,还有七珍、八宝、十二辰俑、十八罗汉等。尽管有这两种计算 单位,但都是具体的。切忌不可使用笼统的 计算单位,如一包、三盒、一袋等。

• 藏品现状:指文物完残情况,及重要附件等。这是必须认真填写的登记项目,要求尽可能 详尽。藏品完残程度的准确填写,直接关系 到藏品的价值和保管者的责任,也是今后检 查藏品变化的依据。交接时,要认真、仔细 检验,记述清楚。必要时,附残损部位整体 和局部照片。

• 藏品来源:填写直接来自的单位、地区或个 人,并注明“发掘”、“采集”、“收购”、“拨交”、“交换”、“拣选”、“捐赠”、“旧藏”等。自然标 本应写明时代和产地;出土文物应写明出土 时间、地点和发掘单位;近、现代历史文物、民族文物应写明使用者和保存者及其关系。• 进行此项登记时,藏品的入馆凭证号也应填 入总登记簿,同时这件文物的总登记号也应 注明在入馆凭证上。

• 藏品登记的凭证: • 没有凭证,不能凭空入帐。所以博物馆藏品 出入需规定各种凭证。主要有:入馆凭证、出馆凭证、入库凭证、出库凭证。藏品提出 库房在馆内使用用毕退还,不涉及到帐册上 的变动,则应使用藏品提用凭证,作为反映 藏品流动状况的重要依据。

2.藏品分类 •藏品分类:是按一定的分类方法,把具有同 一特征的藏品聚集在一起,不具有这一特征 的区别出去,另行分类。一类一类地把全部 藏品组织起来。•藏品分类的目的:是为了科学管理和便于整 理研究和提供使用。•藏品分类需要先确定分类标准,确定了标 准,才能制定分类方法。根据藏品的自然属 性或社会属性的不同,可以有许多分类标准 和方法。

•藏品分类的标准大体有以下七种:

按质地:如金、银、铜、铁、玉、石、陶等 按用途(功能):生产用具、兵器、食器等 按时代: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夏商周等 按工艺:刺绣、雕漆、珐琅、金银平脱等

按来源:发掘、采集、传世等 按族别:匈奴族文物、女真文物、苗族文物等 按国别:日本文物、朝鲜文物、印度文物等。

我国通常采用的是复合分类法:大类—类目(2—3 层)

•3.藏品入库排架 • 藏品分类后,就要按类入库排架了。同类 的藏品入藏在一起。原则上会按登记号顺 序按类先后排架或入柜,但文物藏品不同 于书籍较整齐划一,它们在形状、体积、重量上往往相差悬殊,就要根据实际情形 或单独存放,或特制多格的屉匣存放,然 后再入柜或上架。

• 分类排架后,每件藏品都在库房中有了固定 的位置,应按此位置制定库内藏品方位卡,标明藏品在库内的个体位置:第几架(柜)第几层。如件数较多,还可注明第几件。然 后将方位卡编成排架目录。当藏品提取出库 时,空出的位置不应以其它藏品填补,应保 留其空位,待藏品回库时,回归原位。藏品 方位卡和排架目录,由藏品保管员编制、使 用和在库内保管。• 藏品入库排架后,应经常检查,发现问题及 时处理。还应定期清点。

•4.藏品编目 • 藏品编目就是编制藏品目录。博物馆藏品 目录的编制和功用与图书编目的原理相 通,方法类似。• 藏品目录按使用对象不同,可分为公用目 录和工作目录两种。公用目录是藏品保管 部门对外提供检索藏品使用的目录。工作 目录主要是供藏品保管部门内部工作使用 的内部目录。

• 藏品编目工作大体可分为两个步骤,第一 步,先填写编目卡片,第二步,将编目卡片 按一定次序组成一个逻辑体系,编成目录。• 藏品编目卡编写项目可分为基本项目和鉴定 项目两方面。基本项目包括:登记号、原来 号、数量、来源、入藏日期、照片编号、拓 片号、档案号、编目日期及编者,有关资料(包括参考文献、著录、研究论文)等。鉴 定项目包括:名称、时代、质地、尺寸、重 量、现状(完残情况、修复情况)和描述及 评价。描述及评价类似于图书目录的提要,包括主要特征、评价、藏品内涵价值及有关 历史背景等。

中国的世界遗产概论(博物馆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的世界遗产概论》(博物馆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课 程 教 学 大 纲课 程 名 称:中国的世界遗产概论适 用 专 业:博物馆学 课 程 类 别:选修课(理论课) 制 定 时 间:2005.4 教 务......

兵役学概论

1、兵役,是公民根据国家需要而应尽的仅是义务。(1)、主政处罚、兵役行政强制执行、兵役行政奖励)。 体要素:公民。(2)、目的要素:“为国家”。(3)、责任要素:36、兵役司法管辖:(1)、地方司......

茶学概论

第一章 茶的起源与传播一、有哪些证据说明中国是茶的发源地1、中国西南地区野生大茶树分布最集中、数量最多;2、中国西南地区是茶树近缘植物的地理分布中心;3、茶树生物学的研......

休闲学概论

休闲学概论课程论文【摘要】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模式的多样化,,本着亲近自然,体验旅游的形式,休闲农业旅游以其花费少、乐趣多、时间安排自由等特点,深受处于城市喧嚣中的人们的......

食品包装学概论

食品包装学第一章绪论 主要内容:1.包装的基本概念2.包装与现代社会生活 3.食品包装概论 学习目标:食品包装的基本概念、功能和分类(掌握)包装与企业文化、资源环境的关系,绿色包......

下载博物馆学概论第三章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博物馆学概论第三章.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