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谁是谁的衣食父母?_谁是我们的衣食父母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7 16:14:03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到底谁是谁的衣食父母?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谁是我们的衣食父母”。

到底谁是谁的衣食父母?

看到网友关于谁是谁的衣食父母的的文章,觉得立意较新颖,有其独到的见解。现选取其中两篇,分享给大家:

员工以顾客为衣食父母 老板经理以员工为衣食父母

现在好多服务行业都在提倡以员工要以顾客为衣食父母,这很正常,因为如果没有顾客来光顾消费,那么企业是无法生存下去的;这就如同婴儿需要父母抚养,婴儿没有谋生能力,没人抚养他,他肯定会夭折的。在认可员工以顾客为衣食父母的同时,我还提倡老板经理人以员工为衣食父母。

作为老板经理以员工为衣食父母,就像要求员工以顾客为衣食父母似的,是一种心态。而不是要求员工叫顾客爹妈,也不是要求老板经理人叫员工爹妈。接触顾客为顾客提供服务的主要是最基层的普通员工,他们每天面对的顾客各种各样,素质高低不同,有的客人能体谅我们的员工工作的辛苦,甚至在我们员工提供优质服务的时候他们会由衷的向我们的员工道谢;有的客人认为自己花钱了享受服务就是理所当然的,这也没什么,等价交换,很正常,我们员工也是可以接受的;有的客人也许会因为种种原因挑着挑那,或者故意给员工出难题,这样的客人不能说没有。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千人千面,普通人都是有七情六欲,谁都会有烦恼的时候,谁也不能保证永远不和别人发生矛盾。作为面对顾客的基层服务人员,他们可能每天都要面对数百数千客人,有时候也许是员工本身的工作疏忽,也许是顾客的误解,也许是双方都有错,这样员工有时候肯定会受些刁难,受些委屈,甚至冤枉。

那么这时候作为员工的上级,作为员工的经理,作为员工的老板应该怎么做呢?以什么样的态度来解决问题呢?不仅仅是在员工有问题的时候,即使在平时,作为管理层都要把员工在心态上作为衣食父母来对待,来关心。因为一个公司,普通员工是占大多数的,正因为这些最普通基层的员工的辛勤工作,公司才有利润,老板股东才有分红,经理人才能保证月月拿到高薪;如果没有大量的普通员工,管理层再有本事,再能干,也完不成任务。当然我在这里不是否认管理层在公司运营中的作用,管理层与员工对于一个公司来说是同等重要的,就像一个人身上不管哪个部位戳一刀子都不愿意,因为谁都明白要流血的。

有时候员工受了顾客的气,受了委屈甚至一些或大或小的冤枉,如果经理再不具体情况具体对待的话,只是凭自己是经理,不做实际调查,只是简单的训员工,那么这个员工就成了风箱里的耗子似的两头受气.有时候可能发生问题的责任就是员工的,但是作为上级不考虑方法,而是简单粗暴.所以好多人都想自己当老板,有些人就觉得自己总算当了老板,当了上级了,也可以训别人了.就像多年的媳妇总算熬成婆了。其实管理员工就如同教育小孩似的,要讲究方法,但是我们国内的许多家庭许多家长教育孩子都没有正确的方法。

通常好多公司都有各种各样的口号,有的喊的也很响亮,但是真正能做到位的就少之又少了。就如同杰克韦耳奇给中国人讲课,讲完后,有些中国人对杰克韦耳奇说:你讲的许多道理我们也懂。杰克韦耳奇回答说:你懂是懂了,但是没有付诸行动,没有做到,这就是你们不成功的原因。(注,这不是原话,但是意思就是这个意思,杰克的意思就是知道并不等于做到,两者之间是天壤之别。)

如果将来看到这篇文章的朋友,你自问一下自己,你能在心态上将你的员工视为衣食父母吗?

世间没有谁会成为你的衣食父母

记得联想公司以前有句广告语:“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联想是人类的基本思维方式,在联想的基础上,人类会用比喻来解释世界。著名文学理论家乔纳森·卡勒为比喻下的定义:比喻是认知的一种基本方式,通过把一种事物看成另一种事物而认识了它。所以,比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人类的一种认知现象,是人类最基本的认知方式之一。不过,作为一种修辞手法,比喻是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说明甲事物,但甲事物必定不等于乙事物,所以,比喻必然只能揭示事实的一个方面。它注定是偏颇的、片面的、情绪化的,它始终不能代替事实的、逻辑的分析。

人在启蒙之初会被大人以比喻来解释世界,一方面是因为比喻是人类的基本认知方式,而另一方面,正是因为比喻剔除了复杂部分,仅仅保留简单的、朴素的相似之处,以便让孩子好接受。

不过,当这种“用比喻解释世界”延伸到成人社会的时候,就会造成一些误导。最典型的莫过于“顾客是上帝”、“顾客是衣食父母”。亚当·斯密说过,屠夫、酿酒师和面包师,供应我们每天吃喝,并不是出于对我们的善举,而是因为他们要从买卖中得到自己的利益。他们在这个自利过程中,并未以对待父母、对待神的心态来对待消费者。

反过来说,消费者虽然是商家的利益来源,但消费者在与商家交易的过程中,也是以经济理性追求自己的私利,同样没有以对待子女的心态为商家着想。而市场的伟大之处正是能够在这种双重自利的过程中,同时增加双方的利益,增进整个社会的福祉。

所以,所谓顾客是上帝,是衣食父母,只是隐去了商家与消费者追求私利的一面,仅仅呈现消费者与商家互利的一面,只是一个商业社会中的比喻。

这种比喻的一个变形就是“纳税人养活了公务员”。

在现代化大分工中,秩序、法治、教育、医疗、交通这些公共品不可或缺,需由政府提供,所以,虽然公务员的工资由财政支付,但公务员实际上是靠自己的劳动生产出产品与服务,并以此换取报酬,是整个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不是纳税人白白养活公务员。在一个正常社会中,公务员也是社会化大分工的一部分,这才是公务员与国家,与社会的真正关系。

现实中不乏这样的例子。社会新闻中经常看一个辛勤的公办乡村小学老师,拿着微薄的薪水,从事着艰苦的工作。即使说他们的所得与付出匹配,但谁好意思说他们是社会的寄生虫,是自己养活了他们,自己是他们的衣食父母呢?

遗憾的是,社会关系复杂多变,而人们讨厌复杂,喜欢简单,所以,人们会把学生当作是教师的衣食父母,会把病人当作是医生的衣食父母„„最后,在这种错觉中,在大分工的现代社会,每个人都不可逃避的成为被养活的对象。然后,在此基础上产生出感恩的比喻。

我们经常会听到感恩国家、感恩社会、感恩公司、感恩同事,但是这种感恩只是关系的一种精简与比喻,并不代表个体与他人的真实关系,比如,个人与公司的关系。

身在职场,我们会经常听到“公司是家庭”、“老板养活了员工”这类比喻。很多企业家接受采访的时候,往往会动情地对记者谈到,当自己想放弃的时候,就想到那么多员工还要自己养活,于是就咬牙坚持下去。

这仍然是一个比喻。企业家调配资源,组织起企业,在这个企业中,员工可以获得工资。但是,员工,乃至任何一个靠自己劳动活着的人,都是靠自己的劳动获得报酬,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并不是靠企业家或他人养活。即使你把企业当作家庭,把老板称为粑粑或把老板娘成为麻麻,他们与你的关系终究是市场经济下的平等契约。

退一步讲,正如《感恩的心》这首歌非常流行,某种意义上,我们的确应该感恩,毕竟,身处现代社会,每一种产品,每一种服务都是无数人的合作的成果,但是,这种感恩只该是抽象的,在感恩的同时,并不代表个人不能与公司计较,索要自己应得的报酬。很多时候,感恩、团队精神、家庭被用来忽悠、压制员工索要合理报酬的努力。这个时候,比喻就是被有意用来扰乱事实。

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也是同样如此,个人与国家的关系。最常见的比喻就是父亲、母亲,也许是嫌这些比喻过时,现在最新、最流行的方式是情人或基友。其实,用比喻来论述个体与国家的关系,是世界共通的,同样也有motherland,homeland这样的单词,所以,母亲之国、祖国,这类比喻的存在是合理的,但是,这并不意味应该用比喻来严肃论证现代国家与个体的关系。

反过来说,祖国真的能像血亲之爱那么来爱护个体吗?母亲爱孩子是牺牲自己所有的去爱,用自己最宝贵的、最珍贵的去爱,但祖国会用自己的一切去爱国民吗?会为一个国民倾尽自己所有,提供无上限的医疗保障吗?这都是不可能的,实际上,国家也不该这么做,每一个公民应该得到的社会保障都应出于理性的决策,但无论如何,父母对子女的爱却是出于情感,显然,用父母来比喻祖国仅仅只是一个比喻。

中国三十年来经济的发展,不是大河有水小河满,而是靠每一个公民的劳动,靠自由市场中的农民,靠小岗村拼死冲撞,靠焦头烂额的企业家,靠流水线上的打工族,是他们辛勤努力,才最终使中国越来越强大,而不是反过来国家养活了每一个公民。更抽象的说,个体与任何组织的关系,都是组织因为个体而存在,每一个人在组织内部都是因为他的劳动,他的贡献取得合理的报酬与位置,正如国际歌中所唱,从来没有救世主。

不过,比喻虽能鼓动人心,很能激起人的情绪,但不管是对祖国如对暖男,还是自诩为祖国的情人也好,儿子也好,所有的比喻终究抵不过事实的犀利与直接,那些比喻中的宏大叙事终归会让位于现实中的生活事实。

所以,无需担心那些被精美的蛊惑、热血的话语、巧妙的比喻所激起来的热血青年的情绪与激情。被比喻包裹起来的“政治童年”终会过去,青年终究会长大,进入现实,会打拼谋生,会生儿育女,会赡养老人,会面对拥挤的交通、污染的空气;会面对强拆、法治不公;会为子女异地上学而奔走呼号。

当所有的这些事实呈现在热血青年面前的时候,对社会关系的认知会由比喻包裹的童年进化到事实裸露的成年,一切过往的比喻就会如太阳下的冰雪。他们终会明白,除了他们的父母,任何国家,任何组织,任何其他人,都不会是他们的粑粑和麻麻;除了他们自己,任何国家,任何组织,任何其他人,也不会是他们子女的粑粑与麻麻,而公民两个字,才是个体与国家关系的唯一事实基础,只有站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带来自己的幸福与国家的进步。

到底谁是谁的希望美文摘抄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6篇到底谁是谁的希望美文摘抄,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到底谁是谁的希望美文摘抄

到底谁是谁的希望美文摘抄某杂志上有一则文章,77岁的教皇保罗二世在巴黎第12届世界青年节上,面对着一百万从世界各地前来倾听他做弥撒的青年,神情黯然地说,“年轻人,你们是我的希......

到底为了谁

到底为了谁?鲁村小学周中华我们每学期都要进行公开教学活动,但经过这么多次的公开教学,我也曾无数次的问自己:公开课到底为了谁,为了教师的成长?还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在以前的公开教......

到底谁是配角--学生习作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3篇到底谁是配角--学生习作,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谁是谁的谁的诗歌

谁是谁的谁的诗歌......

下载到底谁是谁的衣食父母?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到底谁是谁的衣食父母?.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