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上好一节语文课[定稿]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如何上好一节语文课”。
怎样上好一节语文课
——赴邹平县黄山实验学校听语文观摩课有感
2010年3月28日,我们一行8人来到黄山实验学校听课、学习。报告厅外面微风习习,春意融融;报告厅里面学习、探讨气氛浓厚,构成一幅和谐、上进的画面。
一天下来,我们一共听了6节语文课,一节点评课,虽然有点累,但受益匪浅。有很多东西也让我更新了自己的认识,感觉到自己距离真正的语文教学很远。现总结如下:
一、课堂教学语言的魅力
常言道,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更好,谁就能震慑学生的心灵。当我听这几位老师的课时,她们的语言大部分亲切,自然,并且比较简洁,准确。她们用声情并茂的语言带着学生在课文的创设的情境中遨游,带领学生感受课文,把课堂上出了浓浓的语文味。《荷叶圆圆》让孩子们仿佛置身与大自然,感受各种小动物在荷叶上的嬉戏,《冬阳 童年 骆驼队》又引领在座的学生和老师回到了80年代的老北京,感受那一份淡淡的回忆和忧伤,《画风》让孩子们从课文走向生活,锻炼了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太阳是大家的》通过激情四射的男性教师特有的魅力把学生们带入了朗读的美好境界,《美丽的小路》中如诗如画的语言让学生们懂得只有爱护环境才能有美好的生活。
二、处理把握教材
几位老师对教材的处理和把握有其独到之处。如曹森林老师紧紧抓住题眼,从“为什么说太阳是大家的”,给孩子渗透“世界是一家”的思想;潘珊珊老师抓住“葡萄沟葡萄的多、美”,步步深入文本,让孩子从语文上感受到异域风情;王芳老师注重孩子的生活体验,让孩子不仅学会语言,还会使用语言,例如学习“显”一字,由字到词,由词到句,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你还知道什么情况下能用上显得”;“风来了,她把什么藏起来了?”„„这些环节的设计,都会引领孩子走进文本。又不仅仅是与文本对话,很好的实现了“课文只是例子”的教学设计。
三、自读感悟,开放引导
对于中高年级的孩子,完全可以用这种自读自悟的形式。新课标中提到:学生自读感悟是第一位的。感悟,就是有所感触而领悟,就是让学生知有所获,性有所感,理有所悟。“感悟”贵在悟,而教师的引导是第二位的。着眼于阅读教学,应该是一个“先读后教,先读后导”的过程。我想刘爱霞老师《冬阳 童年 骆驼队》一文的教学过程,就是这种模式的一个充分体现吧。本课教学有这样三个层次:
1、初步阅读阶段的自读感悟;深入课文自读感悟。例如,在学生自读感悟时,刘老师向学生提出这样要求,轻声朗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几件事;第二个阶段的自读感悟,让学生想这些事件背后蕴含着什么?但或许应为时代的久远,孩子们没有这种体验,感受不够好。
四、评价语言
说起评价语言,印象最深的是曹森林老师,他评价学生的语言是那么贴切,到位,“没想到你们的字写的这么好,相信读课文会更好”“你把老师的激情都点燃了”。还有王芳老师的“孩子,你的回答让我感受到了风的存在”“孩子,你学会读书了”。这些朴实,自然的语言,对我感触很深。在以后的课堂上,我也试着让我的学生感受这些美丽的评价语言。
总之,这次外出听课学习,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在以后的教学中,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提升自身素质方面去努力,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学习机会积淀教学素养,亮丽自己的教学生涯。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3篇怎样上好一节语文课,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导言:关于课改这个问题,一直以来大家都很关注,但实施起来却不知何从下手。在我的记忆中,我上学那会,一堂课下来基本都是老师满堂灌、教方法、总结,而现在重视的是怎样把学生调动起......
要认真备课、上课。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课前备好课。不仅要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重点与难......
(一)源头活水——学生提前预习的事半功倍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与能力,而这种要求尤其表现在课外的预习环节,学生通过相关的学习资料,从搜集到整理,阅读与思......
精妙绝伦的花园需要独具匠心的园丁,绮丽多姿的语文课堂需要优秀博学的教师。在课程改革的今天,如何上好一节好的语文课?这恐怕是所有辛勤耕耘在语文教坛的老师们的困惑。近段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