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人民币》案例分析_认识人民币案例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7 15:47:29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认识人民币》案例分析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认识人民币案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培养学生用不同单位的人民币凑成指定的钱数和根据人民币的票面数出它们所表示的钱数的能力。

3、通过购物活动,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师:听说森林商店今天开业啦!小动物们都赶来商店买东西呢!瞧!它们来啦!可是糊涂的小猪摸了摸口袋说(哎呀!我忘记带~~),猜一猜小猪忘记带什么了?(生:钱)

2师:被你们猜中了!我们知道买东西要用~~~钱!每个国家的钱都有不同的名字,谁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名字? 3师:(揭题)对了,今天这一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人民币。

【从小动物忘记带钱的情境引入,使学生产生好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创设的问题情境围绕教学展开极具趣味,也为后面的新授作好了铺垫。】

二、构建小组、交流汇报

第一步:小组内互相介绍已经认识的人民币。

师:桌子上就有一些人民币,如果你认识就给同桌介绍一下。(教师巡视学生小组内交流情况。)

第二步:选出某一小组作全班汇报,其它小组可适当补充提问。师:看,老师这有一些人民币,你认识吗?谁来和大家介绍一下,说一说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请一小组汇报)

【学生对人民币有较丰富的认知,也有较强的观察兴趣,几乎每个学生都能说出识别方法。因此以小组汇报的形式,请小组成员到讲台前向全班进行汇报,让学生充分的展示自己对于人民币的初步认识。汇报过程中,其他同学可以补充,可以完善前面的说法,可以评价,可以提问。通过补充交流,丰富学生对人民币的了解。这个环节课堂氛围民主、积极,大家相互补充和完善。学生思维表现活跃,敢于提出自己想法和质疑。】

三、自主探究、活动体验

师:看!这是刚才我们认识的人民币,你能把它们分分类吗?想一想,可以怎样分?还可以怎样分呢?先自己想一想,再在小组里说一说。(学生自主在小组里探究操作,对人民币进行分类。)生1:我们可以按照人民币的制作材料分成纸币和硬币。

生2:也可以按照单位分一分,几元的一类,几角的一类,几分的一类。师:那请小朋友看看以“角”为单位的人民币有哪几种? 生:5角、2角、1角

师:诶?现在老师想拿3角,可是这里没有,我们可以怎样拿,就能拿出3角钱了呢?(学生动手操作试着拿了一拿,并互相交流讨论)

四、质疑提升、点拨总结 教学元、角、分的进率

1.师:认识完人民币,小动物们就迫不及待地带着它们去商店购物了!瞧!商店里在举办爱心拍卖会呢!所得的钱都会拿去帮助有困难的小动物们!此刻正在拍卖一个机器猫,小朋友们可要仔细听拍卖的规则哦:谁出的价钱高,东西就归谁!咱们快去瞧瞧吧!(播放动画课件)【再次“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学生的学习欲望是推动学习的内部动力,有了这样的动力,学生就会大胆的去想,进而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2.场景:小猪拿着10角得意的说:“10角比1元大,机器猫是我的啦!” 师:你们同意吗? 生:不同意!师:为什么?

生1:小猪出的钱和小猴的是一样多的!生2:10角就是1元!

师:10角就是1元吗?让我们一起来轻轻的数一数。(屏幕同时显示)1角、2角„„10角,对了,10角就是1元。那也就是说1元等于几角呢?(2-3人说,齐说)(板书:1元=10角)看来小猪自己弄错了,还是小朋友们聪明啊!

【元、角、分的进率是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此处预设成一个个小问题,通过质疑“1元和10角”哪个多引导学生去探究,使重点和难点的内容得到充分的暴露。而学生在这个质疑过程中积极参与,发挥主体地位,与教师默契配合,通过让学生经历从1角数到10角的过程,让学生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到学习中,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获得、技能的习得、与能力的提升。】 3.师:刚才我们知道了1元=10角,那猜一猜1角等于多少分呢?对了,1角等于10分。我们来轻轻的数一数(1分、2分、3分„10分)10分就是1角,反过来1角就等于?(10分)师:小朋友看,存满了10分就是1角,存满了10角就是1元。

师:虽然拍卖会结束了,但是爱心义卖还在进行着!看!这里有一架飞机,是多少钱?(1元)小猫想买这架飞机,可它口袋里全都是5角的人民币。她应该付几张5角呢?(2张)你是怎么想的?

师:小狗啊也想买这架飞机,可是它带的都是2角的人民币。想一想它要付几张2角呢? 同桌讨论一下。师:(集体交流)几张2角就是1元?你怎么知道的啊?我们一起数一数(2角、4角、6角、8角、10角)10角就是~~1元。

师:我们帮这两个小动物都买到了1元的商品,看来要付1元,只要凑齐10角就可以了,付钱的方式可以是多样的。(小结)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体现了教师必要的引导质疑,提升了学生的探索性学习,改变了数学教学过程过于强调的接受式学习,重视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认知规律。通过“拍卖会”、“买飞机”这些教学设计,跳出了认知技能的框架,关注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最后通过归纳重难点1元=10角、1角=10分,点拨总结要付1元,只要凑齐10角就可以了,付钱的方式可以是多样的。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过程的同时,还学会了有序思考数学的方法。】

五、课中互动,承上启下

师:关于1分钱还有一首儿歌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跟着唱一唱吧。(播放儿歌,学生站起来跟着唱一唱,跳一跳)

听了这首儿歌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由于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为20分钟左右,所以结合学生的这个特点,在课上到20分钟左右时,适时让学生轻松休息一下,这样有利于下面教学内容的进行。】

六、检测反馈、拓展延伸

1、存钱。(检测学生对人民币进行的加法计算的能力)

师:小朋友,商场里还有好多东西都加入了这次的爱心义卖,你们想不想进去看一看,买一买?别着急,我们先存够了钱再去买。(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

师:这是你们存的第一笔钱,算一算有多少?这是第二笔钱,请小朋友们打开书翻到70页。(集体校对,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师:看来我们要把角和角加,元和元加,元和角不能直接相加。看来小朋友们都存够钱啦,合上书,赶快进商店看看吧!

2、购物。(检测学生在购物时付钱、找钱的计算能力)? 师:谁来说说你买的是什么,要找给你多少钱?还有谁想买,来和大家介绍一下?刚才小朋友们买的是一样东西,现在可以买两样,你想买哪两样呢?算一算要找你多少钱?

3、拓展。(综合检测并拓展延伸人民币这一节课各个知识点)

小朋友们买了这么多东西,钱都快花光啦!你们想不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挣钱呢?看!机会来啦!每个红包中都有一道题,答对了,红包就归你啦!谁来勇敢的试一试? 【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模拟“存钱”、“购物”、“拿红包”这一系列活动操作,在感知与实践中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通过有层次、有趣味的紧扣教学重点来设计的检测,既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又注重了学生的思维训练和科学解题方法的指导,将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深刻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学反思:

一、注重自主探究,营造趣味课堂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而教师的任务就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课我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材内容的需要,设置了“小动物拿钱购物”的故事,并且贯穿课的始终,通过“拍卖会”、“存钱”、“购物”等场景让学生在充满趣味的课堂中主动探究新知,自主学习。整个课堂充满乐趣,学生在乐中学,趣中悟。

二、注重小组合作,创设高效课堂

本课教学中我时刻把学生当作教学主体。新课部分,学生在老师的组织、指导下,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体验,在合作中思考,不仅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和主动探索的精神,还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注重师生互动,构建和谐课堂

课堂不仅需要生与生的互动,还需要师与生的互动,因为学生非常乐意和教师的互动交流。在本课中我多次与学生互相扮演角色进行购物演示;还播放《一分钱》的儿童歌曲和学生一起唱;更和学生经历了快乐的“抢红包答题”游戏。这些互动的过程是有效的,是有利于学生的发展的,整堂课的氛围非常和谐美满。

认识人民币案例分析

童话式情境:赋予知识以灵性童话式情境比较适合于低中段儿童,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

数学教案案例:认识人民币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5篇数学教案案例:认识人民币,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认识人民币》教学案例

《认识人民币》教学案例www.daodoc.com教学内容:(冀教版)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教材分析:教材从观察情景图入手,让学生说一说图中的事情,然后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说一说人民币的......

数学教案案例:认识人民币

数学教案案例:认识人民币数学教案案例:认识人民币数学教案案例:认识人民币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2.通过购物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

认识人民币教学案例

认识人民币教学案例大桥小学张新发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52——54页。 教学目标1.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2.培养实际生活中的购物能力,提高社......

下载《认识人民币》案例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认识人民币》案例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