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袁贵仁版5页复习大纲_教育学复习大纲最终版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7 15:21:07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袁贵仁版5页复习大纲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教育学复习大纲最终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辅导重点

一、简答题

1.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什么? 2.简答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3.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什么?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什么? 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它包括哪两个方面的内容? 5.什么是商品?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关系是怎样的? 6.什么是运动?什么是静止?两者的关系是怎样的? 7.什么是实践?它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8.实践的基本形式有哪些? 9.简答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 10.劳动力成为商品要具备哪些条件?

二、名词解释 1.上层建筑 2.联系 3.矛盾 4.运动 5.主要矛盾 6.感性认识 7.意识的能动作用 8.垄断 9.理性认识 10.价值

三、论述题

1.为什么说在社会历史发展中,人民群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运用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辩证关系原理,说明怎样在学习和工作中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3.试论经济全球化及其后果。

4.当代资本主义在经济政治方面发生了一些新变化,这些变化的原因和实质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念

一:基本概念的掌握

1.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学说,是无产阶级的科学发展观和方法论。

从狭义上讲:马克思主义是指由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学说体系。

从广义上讲: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学说体系,也包括后继者对它的应用和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2.哲学的基本问题:又称哲学的根本问题、哲学的最高问题,是指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问题,即意识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究竟谁是世界的本源。其二,思维能否反映存在、物质能否被人们的意识所反映和认识的问题。)3.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存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4.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技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这是物质意识关系问题上的唯物主义。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这是物质、意识关系问题上的辩证法。)5.实践:实践是人类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实践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实践的诸要素,实践的主体(人)、实践的对象(客体)和实践的手段(工具等),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6.辩证的否定观:否定的事物内在矛盾所引起的自我否定;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和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是包含肯定的否定;其实质就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又保留。

7.真理: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真确反映。(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8.意识形态:是指反映一定社会经济形态,从而反映一定阶级或社会集团的利益和要求观念体系,在阶级社会中具有强烈的阶级性。(是特定阶级的社会意识的总体,是一个社会上层建筑的观念形式,是代表一个阶级根本利益的情感、表象和观念的综合。意识形态作为思想的上层建筑,既是对一定社会的经济形态以及由经济形态所决定的政治制度的自觉反映,又对经济和政治的发展有着能动作用。)

9.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活及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是指社会的物质生活过程,其核心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10.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从质上说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从量上说是指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有着不同的内容,包含着不同的阶级、阶层和集团。人民群众最稳定的主体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及其知识分子。

二.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1.马克思主义三大原理及其三大理论来源

三大组成部分

来源

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思想)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

科学社会主义

批判的吸收英法空想主义(圣西门、傅立叶、欧文)

2.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主义辩证法的是指和核心?

对立统一规律之所以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是因为 ①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②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③是否承认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和斗争的焦点④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3.简述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首先强调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实践对认识的作用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1):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2):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3):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4):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另一方面认识反作用于实践:(1)反作用的表现: 认识(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认识指导实践取得成功;

错误认识把实践引向失败。4.量互变规律的内容及其方法论

内容: 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的连续性。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和连续性的中断。

辩证关系:

(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三)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量变和质变是互相依存、互相贯通的,量变引起质变,在新质的基础上,事物又开始新的量变,如此交替循环,形成事物质量互变的规律性。质量互变规律体现了事物 发展的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

程,如此循环往复,这就是量变和质变相互转化的规律。

方法论意义:在实际工作中,既不能把事物的质看成是凝固不变的,又要在一定条件下,注意保持事物质的相对稳定性,经过艰苦的工作,让事物的量充分展开,为质变做好准备。

5.党的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及其哲学依据

群众观点:一是相信人民群众能够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二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三是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四是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P132

群众路线: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以及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认识方法和领导方法

6.简述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表现

P98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依赖性,但社会意识又有其相对独立性,即它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还有自己特有的形式和规律。主要表现在:(1):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

(2):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

(3):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

7.何谓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及认识的发展总过程。答: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发展过程是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的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如此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一步步地深化和提高,这就是认识发展的总过程。8.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答: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有着密不可分的辩证联系。

(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统一的认识过程中的两个阶段,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感性认识是在理性认识指导下进行的并要发展到理性认识:在现实的认识活动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又是互相渗透的。

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在哲学史上表现为经验论和唯理论,在实际工作中表现为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

(二)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

(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是相对的

9.简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原因:

实践之所以能够作为真理的检验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首先,从真理的本性来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既不能是思想理论本身,也不能是客观事物,而只能是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桥梁——社会实践。其次,从实践的特点来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实践的直接现实性的特点,是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主要依据,使它成为最公正的审判官,具有最高的权威。

10.如何理解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活动中的决定作用 答: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人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其决定性作用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二)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三)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11.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

辩证唯物主义否定观的内容是: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它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只有经过否定,旧事物才能向新事物转变。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第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12.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如何理解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是事物的内部矛盾。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都起着重要作用。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使事物保持 相对稳定性,为食物的存在和发展提供必要的依据。第二,矛盾双方互相从对方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数而得到发展。第三,矛盾的同一性 规定着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在实物量变过程中,斗争推动着矛盾双方的力量对比和相互关系发生变化,为质变做准备。第二,在事物质变过程中,斗争突破事物存

在的限度,促成矛盾的转化实现事物的质变。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都有重要作用,但不能孤立的起作用,只有把两者结合起来才能成为事物发展的动力。

袁贵仁学习心得

立足根本开拓创新谋求发展---聆听了教育部长袁贵仁的报告心得体会近日,有幸从网上聆听了教育部长袁贵仁的报告《全面贯彻第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2010-2020)》。认......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复习材料

解析题1.解释世界与改变世界的关系哲学不过是一种方法论,一种关于解释世界和改变世界的方法论。它的最终归宿是指导人们的实践,而却改变世界。这句话阐释了实践决定认识,认识指......

袁贵仁讲话(推荐)

袁贵仁出席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咨询委员会全会并讲话中国教育报讯(记者 杨晨光)8月14日至15日,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咨询委员会第二十一次全体会议在广东东莞召开。会议的主题是学......

袁贵仁学习心得(整理)

坚定信心,明确目标,不懈追求——新教师学习心得体会西港路小学苟丽娟近日,有幸从网上聆听了教育部长袁贵仁的报告《全面贯彻第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2010-2020)》。......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第二篇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一、哲学: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世界观决定方法论,世界观是方法论的根据,二者是相互统一的。二、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问题,也就是物质和意识......

下载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袁贵仁版5页复习大纲word格式文档
下载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袁贵仁版5页复习大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