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一22课 祖国统一大业 学案_祖国统一大业必修一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7 15:20:28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高一历史必修一22课 祖国统一大业 学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祖国统一大业必修一”。

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 导 学 案 吉林 敦化高级中学 任军

【目标】了解香港和澳门顺利回归的史实,历史意义;了解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现状;归纳“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过程。

【重点】“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

【难点】认识“一国两制”理论和祖国完全统一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意义

【课堂导学】

◎“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1949年,国民党退往()。此后几十年,台湾海峡像一道鸿沟,隔开了(),台湾与祖国大陆处于()。为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1979年元旦,()发表《()》,宣布采用()统一祖国的方针。

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的伟大构想。后来,他又在多次谈话中,对这一构想进行了全面阐述。他指出,所谓“一国两制”,“具体说,就是在(),大陆十亿人口(),()。”“()”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香港、澳门的回归

“一国两制”的构想,首先在解决()问题上得到成功运用。改革开放以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了极大发展,为香港回归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是,要顺利收回(),还必须实行()三方都能接受的方案。1982年,英国首相()访问中国,()就香港前途问题与她进行了会谈。邓小平提出,关于收回香港()问题,可以用“()”的方案解决。他强调:“关于(),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转余地。”“应该明确肯定: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双方最后同意,通过()解决香港问题。

经过两年多的谈判,1984年12月,中英双方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正式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①声明。联合声明宣布,中国政府将于()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设立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的();英国届时将香港交还中国。1997年7月1日,中国正式对(),()进驻香港,香港终于回到了伟大祖国的怀抱。中国人民洗雪了香港被侵占的百年国耻。

香港问题的解决,为()的解决提供了成功的范例。1999年12月20日,()两国政府在(),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进驻澳门。澳门也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年元旦,中国人民解放军停止(),实现了两岸间30年来的真正停火。中央人民政府又倡议两岸直接实行()。1987年开始,台湾当局迫于形势采取了一些()措施,允许台湾居民(),并在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交流。海峡两岸()的状态终于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1990年,台湾成立()。同年,祖国大陆成立()。两岸分别授权这两个民间团体进行(、)和()。1992年,两会达成()的重要共识,这就是“九二共识”。这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次历史性突破。后来虽因台湾地区()使两岸关系陷入严重困难,但两岸()仍冲破阻力,不断扩大,两岸经济合作、互补、互利关系不断加强。两岸直接()的呼声日益高涨。

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率“和平之旅”访问团访问祖国大陆。()会见连战一行。双方重申坚持“()”,反对(),主张台海()。中国共产党强调,一个中国原则是()的基础和前提,在此基础上进行海峡两岸对话和谈判,什么都可以谈。中国共产党将与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一道,坚决阻止任何()的图谋,为尽早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而不懈奋斗。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会见,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2005年4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连战。这是60年来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握手。

●“()”的伟大构想,为祖国统一提出了一个创造性的指导方针。●()的回归,是“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互动探究】

1.“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合则两利,分则两伤”。可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①有利于维护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 ②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③有利于台湾地区的稳定、繁荣和发展 ④有利于台湾地区完全自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下面的两幅图片反映的两种政治制度最主要的区别是()

A.社会制度不同 B.实施群体不同 C.主要作用不同 D.享有权利不同

3.“一国两制”是我国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制度创新。下列关于“一国两制”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一个中国是“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 B.特别行政区享有完全的自治 C.中央人民政府代表中国行使主权 D.特别行政区原有社会制度不变 4.“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适合解决的问题有()

①台湾问题 ②少数民族问题 ③香港问题 ④澳门问题 ⑤邻国边界问题 A.①③④⑤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5.“雨霁天晴,万紫千红增特色;凤鸣莺啭,三通两制促和平。” 此对联最早可能出现在20世纪()

A.50年代末60年代初 B.60年代末70年代初

C.70年代末80年代初 D.80年代末90年代初

6.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在回忆中英关于香港问题达成协议时说:“对于英国来说,这不是也不可能是胜利,因为我们是同一个不愿妥协和实力上远占优势的对手打交道。”这段话主要说明()A.中国处理国际关系坚持不妥协立场 B.综合国力越强,在国际关系中主动权越大 C.英国的世界霸权地位开始丧失 D.中国在国际上享有崇高地位和威望

7.学习“一国两制”后,下面四位同学表达自己的看法,你认为哪一个观点最符合“一国两制”的理论()A.王山:“一国两制”只适用于中国,对其他国家不适用 B.赵明:“一国两制”会改变中国大陆的社会主义性质 C.许华:“一国两制”首先要坚持在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

D.李立:“一国两制”就是要改变港澳台原由的资本主义制度。

8.在香港回归10周年的日子里,《香港商报》发表了题为《十载不凡路,香江书华章》的社评。其中有这样的评论“如果说十年前无论是国际社会,还是在香港本地,都有不少人对一国两制、港人治港心存怀疑,今天,所有的疑虑都已经烟消云散了„„”,请给该评论加一个适合的标题()

A.“一国两制”的实践日益丰富 B.“一国两制”──香港繁荣稳定的制度

C.“一国两制”能够解决台湾问题 D.“一国两制”──走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9.海峡两岸从敌对隔绝到频繁交往转变的原因是()①“和平统一”和“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 ②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促进海峡两岸交流缓和的政策 ③台湾当局也被迫逐渐放松对“三通”的限制 ④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要求和努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0.20世纪七十年代末以来,祖国统一大业取得了重大进展。下列有关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①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②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③香港、澳门先后回归祖国 ④大陆海协会和台湾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①②④ D.④③①② 11.下列关于台湾问题的形成与解决叙述正确的是()

①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完全是中国内政 ②台湾问题是由于涉及到美日等国,现已成为一个国际问题 ③我国政府最初是为解决台湾问题而提出“一国两制”原则 ④目前台湾岛内的台独势力和外国反华势力是阻碍中国统一的主要障碍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2.在解决台湾问题上,只有和平与战争两种选择。中国政府坚持“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我国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是因为()

①台湾一小撮分裂势力搞“台独” ②某些外国势力干涉中国内政企图使台湾问题国际化 ③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④采取和平方式符合中华民族和国家的最高利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问题探究】

一、简要指出台湾与祖国几次分离与回归的历史

二、(2003年高考江苏文综卷)结合鸦片战争以来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回答下列问题:(1)近代史上,我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形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与哪两场侵略战争直接相关?(2)中国人民在近代一百多年来的哪一次反侵略战争申取得了第一次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完全胜利?

(3)近代史上,哪两个资本主义国家分别割占过我国的香港岛和台湾岛?

(4)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我国哪一位领导人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5)根据“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中国政府制定了“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祖国的战略方针。1997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20日我国政府先后对哪两个地区恢复行使主权?

三、20世纪20年代末,闻一多先生以悲愤的心情写下《七子之歌》,诗中将香港、澳门、台湾等地比作流落在外的七个孩子,盼望着他们回归祖国的怀抱。时隔八十周年,闻老先生九泉之下仍难以瞑目。回答下列问题:

(1)试述1945年以来,香港、澳门和台湾三地与祖国大陆的关系发生了哪些变化?

(2)试举出中央政府对台湾实行行政管理和台湾人民哲死捍卫国家主权的事例。

(3)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4)目前妨碍台湾与祖国大陆统一的政治因素有哪些? 【参考答案】 【互动探究】

1.A 2.A 3.B 4.D 5.C 6.B 7.C 8.B 9.D 10.B 11.B 12.A 效果检测:

答案:

一、简要指出台湾与祖国几次分离与回归的历史。历史上台湾与大陆的三次分离及回归

第一次:1624年荷兰侵占台湾。1662年,郑成功赶走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

第二次:1895年,甲午战败,日本割占台湾;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回归中国。

第三次:1949年解放战争后,蒋介石败退台湾,导致海峡两岸处于隔绝分离状态。当今台湾问题由此形成。

前两次分离是由外来侵略造成的,后一次分离是由内战问题造成的,纯属中国内政问题。

台湾问题的本质是分裂与反分裂、“台独”与反“台独”的斗争,焦点是一个中国与“两个中国”的斗争。

二、(1)鸦片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抗日战争

(3)英国 日本

(4)邓小平

(5)香港 澳门

三、答案:(l)香港、澳门分别是1997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台湾于1945年回归祖国,1949年大陆解放后,国民党残余势力割据台湾,形成了台湾与大陆暂时分离状态,20世纪80年代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下,海峡两岸民间交流的坚冰被打破,交流频繁。

(2)行政管理:①元朝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台湾)。②清朝时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③1885年在台湾建立行省。④1945年10月国民政府恢复对台湾行使主权。

捍卫主权:①1661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1662年收复台湾。②1874年,台湾人民顽强阻击日军进攻。③1884年,刘铭传击退法军进攻。④1895年,丘逢甲、徐骧领导反对日本割台的斗争。⑤在日本统治台湾的50年中台湾人民争取回归祖国的斗争一直没有停止。

(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但从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4)①台湾岛内分裂倾向的发展。②某些外国反华势力的干涉。

祖国统一大业

第四单元第3课 祖国统一大业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本课的导入,教师可灵活采用多种方式,如:①请一个同学阅读预习时查阅的闻一多先生的诗歌《七子之歌》导入新课。 ②安排一个同学提......

祖国统一大业

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约5分钟)先播放一段《七子之歌.澳门》的音频资料师:同学们,80多年前,闻一多先生在美国写下了这组感人肺腑的诗篇。他用拟人的......

祖国统一大业说课稿

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评委:我今天说课的课题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一第六单元第22课。下面我将从学情、教材、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

祖国统一大业说课稿

祖国统一大业说课教案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号选手,我说课的题目是《祖国统一大业》。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评价五个方面谈一......

祖国统一大业设计

《祖国统一大业》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1.课标要求: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的重大历史意义.2.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引导学生了解香......

下载高一历史必修一22课  祖国统一大业 学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一历史必修一22课 祖国统一大业 学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