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大学生择业自我效能感及其学校培养的研究_提升大学生自我效能感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7 15:18:22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女大学生择业自我效能感及其学校培养的研究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提升大学生自我效能感”。

女大学生择业自我效能感及其学校培养的研究

2007年10月09日 10:33来源:中国妇女报

一、引言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班杜拉(Bandura)在人本主义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思想影响下提出“自我效能感理论”(self-efficacy theory),认为个人在追求目标过程中,对一项特殊任务的动机强弱,决定于个体对其自我效能的评估。其核心概念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于自身完成某项任务的能力的自我知觉。作为一种内部信念,自我效能感在个体有了相应的知识、技能和目标时成为行为的决定因素。该理论对个体主观状态的关注为职业指导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而择业效能感正是自我效能感理论在职业指导领域的扩展。

迄今为止,几乎所有择业效能感方面的研究都是在欧美进行的。在我国,有关自我效能感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大多数的研究集中于教师教学效能感和学生的学业效能感,而关于择业自我效能感的研究少之又少,关于女大学生择业自我效能感的研究就更加屈指可数。可见对于女大学生择业自我效能感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二、大学生择业自我效能感的性别特点及对择业的影响

择业自我效能感是Betz和Hackett于1981年根据Bandura的自我效能感理论提出来的。它是指个体对实现与择业相关任务所需能力的自我知觉,是自我效能感在择业中的体现。择业自我效能感在个体的职业选择行为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从某种意义上看,择业效能感比实际从事某种职业的能力更为重要。择业效能感的高低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着个体的职业选择。

有学者自编量表对大学生的择业自我效能感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其“中国大学生择业效能感问卷”(CDMES-C)包括四个维度:职业信息与技能、学绩、个性自我了解和社会支持,并用该量表比较了大学生的择业效能感,结果表明大学生择业效能感在性别上无显著差异,但有男生高于女生的倾向。

三、女大学生择业自我效能感低于男大学生的影响因素

按照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消极心理状态会导致自我效能感降低,李家华、吴庆的研究也认为,择业时女生实际就业困难多于男生,自信心低于男生。

(一)学校教育功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学校对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高校的教育功能是否得到充分发挥,培养的大学生是否真正在人才市场上具有竞争力,值得做进一步讨论。

1、就业指导的缺乏,生涯课程设置的缺失。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毕业生主要的就业信息和签订就业单位的主要渠道是各类招聘会,高校的就业信息杂而少,女大学生的就业信息没有进行整合。同时,学校在生涯课程设置方面也没有很好地对女大学生就业进行技巧、心理、素质上的指导和培养,没有帮助女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2、社会实践活动和参与机会过少。我国目前对人才培养的教育结构仍表现为“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同时学校也较少为女大学生提供参与实践、实习的机会,这就使得女大学生普遍动手操作能力差,缺少创新精神和合作能力、无法适应就业市场的人才要求。

(二)女大学生的自身原因

在生理上,男性和女性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大多数女大学生在体力上和精力上往往不如男大学生,这就使得女大学生失去了选择为数甚多的以体力劳动为主行业的机会,同时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

在心理上,女性一般承受能力较差,她们在学校多注重理论知识学习,缺少动手实践能力。目前,女性在求职过程中,面对激烈的竞争,心情显得极为紧张和不平静,由此反映出女性群体心态上的不稳定和感情的脆弱,从而导致其心理失衡,进一步加大了心理压力。此外,女大学生将来也面临着结婚生子的现实问题,用人单位担心女性在结婚时还要有分住房的压力,在今后的怀孕、生产、哺育期间中断正常的工作,给用人单位带来一定的成本负担。这些不利的外在限制,使得女大学生不得不担心自身给将来所选职业带来的种种负面结果。

除以上谈论的学校因素和个人因素外,社会、政府及用人单位等方面也影响着女大学生择业自我效能感。针对用人单位对女大学生工作后一系列问题的担忧,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社会规章制度,切实保障女大学生的利益和用人单位的利益。用人单位在女大学生的聘用、发展、培养上,也体现了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认识不到位。

四、学校对提高女大学生择业自我效能感的培养

如上所述,女大学生的择业自我效能感的培养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必须将多方面因素考虑周全。从学校角度看,对女大学生择业自我效能感的培养需要通过加强职业生涯教育观念、开设指导课程等手段影响择业自我效能感形成与发展的内外因素,鼓励、强化其正面体验来增加正面的择业自我效能感,使其正确评估自己的能力,提高其择业自我效能感,做出成功的职业选择。

(一)加强职业生涯教育观念,使女大学生择业有正确的理论作指导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学说起始于20 世纪60 年代,于90 年代中期从欧美国家传入中国,并得到了一定的发展。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对指导学生求职及未来职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取得未来职业生涯成功必备的知识和技能。课程是教育教学的核心环节,是学生接受学校教育的主渠道。高校应配合课改,根据不同年级采取不同的职业心理指导课程,同时加强就业指导中心在就业指导、就业服务工作方面的工作力度,系统地整理出就业信息,并对女大学生的就

业信息进行整合,切实做到为学生服务。

(二)创造实践中的成功机会,使女大学生获得成功经验

实践的成败经验是指个体对自己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所取得的成就水平的感知,是个体获得自我效能感的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径。高校应增加择业前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创造获得成功的机会和可能,锻炼女大学生的实践能力、组织能力、社交能力等各个方面,帮助其建立自我效能感。当个体在多方面或领域建立起强烈的自我效能感时,自我效能感就会逐渐成为自身的一种人格特质(通常是高效能感),使个体形成对待各种情境的固有反应倾向,当面临新环境和挑战时,个体会很自然地积极应对而不需再去寻求事实依据而后做出合理判断。

(三)着力于培养女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女大学生得以自我完善

当今社会,单一的人才再也不受用人单位的喜欢,用人单位乐于吸纳多方面复合型人才,女大学生更应具备这方面的优势。高校应积极关注女大学生的成长,指导其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念,强化主体意识建设,发挥自身优势,改变人们的偏见心理。在择业中受挫实属正常,女大学生在择业就业过程中,应把挫折看成锻炼意志、增强能力的机会。在心理上,要有自信心,要敢于竞争,克服自卑、胆小的不良心理状态。在实践上,要努力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拓宽知识面,要着重培养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勇于开拓创新。在行为上,要保持热情、端庄的仪表。

女大学生应善于发挥自身优势,寻找适合自身特点的职业。提高自身素质,完善自我,有利于女大学生自觉地认识自我,挖掘自身潜能,满足职业对自己的要求。(作者系苏州大学妇女发展研究中心 吴继霞 杨景)

大学生论文:大学生 综合素质 择业效能感

大学生论文:基于胜任力的大学生综合素质与择业效能感【中文摘要】本文针对当前我国高校学生严峻的就业形势,结合有关大学生综合素质和择业效能感理论,通过调查问卷,然后运用......

自我效能感

5什么是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班杜拉对自我效能感的定义是指“人们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项工作行为......

教师自我效能感及其培养策略

教师自我效能感及其培养策略郭敏,李葆华2008提示:虽然是博士后写的文章,但比较浅,建立与培养教师自我效能感的有效策略部分较好摘要:自我效能感是个人对完成特定任务所具有的行......

自我效能感理论及其研究综述

自我效能感理论及其研究综述作者:林玉庆 来源:本站原创 添加日期:09-07-12 19:58:14 点击:2495摘要:自我效能感理论是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其一般学习论......

谈学困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优秀

谈学困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优秀摘要:学困生历来是心理学代写论文、教育学特别关注的对象。自我效能感是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直接原因。自我效能感对学困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学习......

下载女大学生择业自我效能感及其学校培养的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女大学生择业自我效能感及其学校培养的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