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周边地缘政治及安全形势分析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分析”。
中国领土地缘政治及国家安全形势分析
王亚飞
(南昌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国际关系2012级,江西 南昌 330031)
指导老师:雷振文
【摘要】过去的一年里,东亚局势风云变幻,跌宕起伏。先后发生了几期受到全世界关注的事件。而每一期事件都和地缘政治有着紧密的联系,而从地缘政治角度来研究和看到这些国际热点,则会从不同角度得出别样的答案。
【关键词】 地缘政治环境 外交政策 东亚局势
从中菲黄岩岛对峙,南海局势恶化到朝鲜发射光明星卫星失败,朝核问题进一步严峻。到接下来的美菲联合军演,美方模拟进攻中国岛屿,明显遏制中国在南海地区的发展,到接下来的中俄联合军演,中俄两国的联合军演显示了两国海军共同应对美日等国海上挑战与威胁的决心。紧接着,在美国的默许下,印度成功试射烈火—5导弹,而这也对中国的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在中国所处的地缘政治环境中,合理有效的分析和了解地缘形势,能够对认清国家形势和外交政策提供重要帮助和指导。
一、什么是地缘政治
地缘政治(geopolitics),发端于瑞典地理学家克节伦,意指“国家所处的地理环境与国际政治的关系”,它根据各种地理要素和政治格局的地域形式,分析和预测世界或地区范围的战略形势和有关国家的政治行为。地缘政治已经成为各国制订国防和外交等政策的一项重要依据。
从马汉的海权论到H.J.麦金德则提出陆心说,到40年代,N.J.斯皮克曼强调边缘地带的重要性,提出陆缘说,为陆权论中的另一派地缘政治理论。50年代,塞维尔斯基根据空军在战略中的重要作用和美国、苏联空军控制范围重叠的地区,提出北极地区对美国争夺制空权十分重要的理论,被称为空权论。1973年S.B.科恩提出地缘政治战略模型,将世界分为海洋贸易区和欧亚大陆区两个地缘战略区。地缘政治学说经过众多外交家分析和拓展,已经成为较为体系的学说。
在下文的论述中,将主要从中国周边政治格局的地域形势,分析以中国为核心的地区战略形势及有关国家的政治行为(考虑到军事是政治手段的延伸,在这里把军事行动归为政治行为)。
二、中国地缘政治环境的历史变迁
中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北靠蒙古高原和西部利亚,南邻印度支那半岛,西接中亚和南亚,东临太平洋与日本隔海相望。数千年来中国的发展史几乎可以看做是中华与周边各游牧民族不断冲突与争夺的历史。二战结束后,在国际冷战的大背景下,美、苏和第三世界国家三大政治力量之间的角逐主导着东亚地区地缘政治形势的变化和发展。在此大背景下,军事冲突是这一阶段地缘政治博弈的主要表现形式,中国周边甚至中国直接或间接参与的地区战争一直持续不断,如朝鲜战争,中印边境战争,中苏珍宝岛冲突,三次印巴战争,越南战争,中国对越自卫反击战,苏联入侵阿富汗等。
以第五次中东战争结束为标志,世界冲突的中心正式从中东转移至亚洲东部地区,而亚洲东部地区的中心正是中国。亚洲东部地区是当今世界上经济最活跃的地区,同时也是国际冲突最为集中的地区,各种争端和问题层出不穷,其中既可以看到欧美国家插手东亚事务的影子,也显现出了东亚各国内部乃至国家之间历史遗留问题和现实利益矛盾加剧的迹象,在各个核大国核力量恐怖平衡和全球化所带来的日益紧密的经济联系的时代背景下,大规模地区战争已失去了它生长 2 的土壤,地缘政治博弈在允许小规模地区冲突的前提上回到了它原有的政治层面上。
总体来说,现阶段中国的地缘政治形势是,在中俄“同盟”和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包括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的框架下,北部和西北部的地缘政治环境较为稳定;在西南方向,中国“联巴制印”,在与印度的竞争中取得一定的优势,故次为稳定;在东部和东南部,内有台湾问题,南海问题和朝核问题掣肘,外有美日同盟和美澳同盟的制衡以及美国“岛链政策”的封锁,再加上近年来美国军事力量的不断不断向西太平洋地区集结,压迫中国的战略空间,故形势最为紧张。
三、中国地缘政治形势分述
1、中国北部地缘政治形势和中俄关系
中国在北部与俄罗斯和蒙古接壤。蒙古奉行“周旋于各大国之间以寻求其利益最大化”的外交策略,故其在与俄罗斯保持亲密关系的情况下也不忘与美国定期举行军事演习以加强美蒙合作。在与中国接壤的所有国家中,中蒙边境线最长,但中蒙关系却走得不远不近,当然也不至于出现较大的反复。
苏联解体后,北约乘机东扩,在东欧和南欧不断压缩俄罗斯的地缘空间。中美关系的蜜月期也随之结束,从“联中制苏”转而采取遏制中国发展的战略。在此背景下,中俄结成某种非正规意义上的“同盟”以对抗欧美的不断挤压,在国际上保持了较为一致的立场,中俄关系得到很大改善。俄罗斯在西方对中国武器禁运的情况下,向中国提供了大量的武器装备和军事技术,至今已成为中国军队中的主力装备。尤其随着中俄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和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中俄合作关系步入一个新的阶段。近年来,俄罗斯正式归还中国黑瞎子岛等领土以及俄 3 向中国输送石油天然气管道的贯通,进一步巩固了中俄关系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国的能源需求。
但是在“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朋友”的国际政治交往原则下,虽然中俄之间有诸多共同利益,但是在双方努力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时候不免引起对方的猜忌和防范,毕竟中俄关系不是“同志加兄弟的友谊”的关系。比如俄罗斯在南亚的战略明显有遏制中国的意图,出口中国的军事技术俄罗斯有所保留,而且中国在俄罗斯的商人也时常受到俄罗斯的不公正待遇。而中国发展对中亚国家的友好关系(俄罗斯一向视中亚为自家后院)也会被俄罗斯解读为中国试图削弱俄罗斯在中亚的影响力。
2、中国西部地缘政治形势
中国西部从北到南比邻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苏联解体后,中国与中亚国家一直保持着友好合作的关系,边界问题得到了妥善的解决。在上海合作组织的框架下,中国和中亚国家的经济和政治交往密切,既保障了中国对于石油天然气的需求(中亚是中国重要的石油天然气供应地区),也配合了中国对于“东突厥斯坦独立运动”的打击,保障了中国西部边境的安全环境。但是,由于西亚拥有着储量惊人的石油和天然气,在能源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西亚的能源也成为博弈中的重要争夺对象。
3、中国西南部地缘政治形势和阿富汗局势
大致以喜马拉雅山为界,中国在南亚与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孟加拉等国接壤。二战结束后,英国提出“蒙巴顿方案”实行印巴分治,独立后的印巴因为克什米尔归属问题矛盾不断升级,先后爆发三次大规模战争,最终巴基斯坦被印度肢解(东巴基斯坦独立,成立孟加拉国),双方由此结下世仇并为 4 了相互威慑而先后拥有核武器,至今仍然龃龉不断,成为南亚的主要不稳定因素之一,同时也威胁到了中国在南亚的安全利益。
印度一直在针对中国极力加强其军事实力,而中国青藏铁路全线贯通后,一对印度形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威慑。印度作为最具有发展潜力的发展中国家之一,一直视中国为其称霸南亚的最大障碍(中国一直为印度的宿敌巴基斯坦提供军事援助),再加上边境曾经边境冲突中的失败和现实的领土争端,造成了中印之间“明和暗斗”的现状和印度民众对中国的普遍负面情绪。
现在同为“金砖五国”的中国和印度在国际事务尤其是个国际金融制度的改革上有诸多共同利益,但在双方的高层交往日益频繁之际,民间感情却大有不升反降之势。印度媒体常常有针对中国挑衅式的新闻报道,尼泊尔共产党(毛主义)上台之后,中国与印度争相拉拢这个小国,以达成对对方的地缘优势。国际上,俄罗斯和美国也有扶植印度防止中国势力进入印度洋的战略意图。
由于印度对中国和巴基斯坦共同的利益威胁,中国在南亚的基本外交策略可以概括为“联巴制印”,同时加强中国与孟加拉和斯里兰卡等国的友好合作关系,一方面可以防止印度在南亚做大,威胁中国利益;另一方面可以向南亚扩展中国的影响力,甚至为以后中国驻军印度洋做好先期准备。就现阶段而言,由于两国均处在历史发展的机遇期,双方都不愿意过早摊牌,况且在国际上拥有诸多共同利益,在一定时期内中印关系也将继续维持在一定的合作水平上。
说到南亚,不得不提全世界都在关注的一个国家——阿富汗。阿富汗从19世纪起就一直遭到别国的入侵。先有英国从印度侵入阿富汗,苦战无果的英国撤走后,80年代苏联为继承彼得大帝“南下印度洋从而控制世界”的遗志再次入侵阿富汗,阿富汗战场在得到欧美和中国的军事支援下变成为了另一个越南,并 5 最终拖垮了苏联。2001年,美国借口“911事件”军事占领阿富汗,但也无一例外地深陷其中。
弱小而贫瘠阿富汗之所以能够引起各个时代的超级大国的垂涎,正是由于他独一无二的地缘位置。曾有西方学者提出“世界中心”的概念,认为阿富汗位于世界大陆板块的中心,向北可威慑俄罗斯,向牵制击中国,向南可压迫印度并且南下印度洋控制世界航道,向西可入侵波斯湾掌握世界的能源命脉。所以有人又说,谁拥有了阿富汗谁就拥有了世界!虽然阿富汗对于处在战略发展期的中国并没有至关重要的战略意义,但美国占领阿富汗之后,对中国的安全起到了极大的威胁和影响,这无疑是新的安全隐患。
4、中国南部地缘政治形势和南海问题
中国在南亚毗邻缅甸、老挝和越南,并与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等国隔南海相望。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历史上曾经保持着较为友好的往来关系,由于冷战时期的一系列国际局势剧烈变化以及南海问题的日益尖锐所带来的新的不确定因素,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发展前景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提到东南亚不得不先说越南,提到越南,中国人往往抱着复杂的感情。一方面是二战结束后中国对于印度支那战争和以后的越南战争中对越南的大力支持所带来的越中友好的怀念,另一方则是对于此后越南在印度支那强力推行“印度支那联邦”政策(越南在苏联的支持下企图吞并老挝和柬埔寨并建立所谓的“印度支那联邦”)直至与中国发生大规模战争的愤恨。中国改革开放以后,越南沿袭中国模式,经济迅速崛起,其劳动密集型出口工业可与中国沿海地区想媲美,甚至在劳动力成本上更占优势。然而随着越南国力的上升,似乎历史又回到了中越武装冲突前的那段时期。虽然中越两党在越军从柬埔寨撤军之后关系逐步恢复 6 正常,但是中越对于东南亚政治空间以及经济利益的争夺却愈发激烈,尤其在南海问题上。为了在军事上对中国形成“不对称优势”,越南积极扩充海军和空军。为了使南海问题国际化复杂化,越南大规模引进西方国家的石油公司非法开采南海石油,以达到削弱中国可能采取的军事行动的可能性。随着中国海洋军事实力的提升以及中国对于能源需求的暴增,中越之间的南海争夺还将进一步激化。
还有一个常常被忽略却对中国有着非常重要的战略价值的国家——缅甸。中缅之间一直保持着传统的友好合作关系,缅甸军政府之所以能在西方世界的集体封锁下坚持数十年而岿然不倒,正是得力于中国的极力支持。一般认为缅甸把守着中国的南大门,一个亲中的军政府对于保障中国西南方向的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时至今日,缅甸的战略价值有了新的定位。西方媒体曾一度大肆渲染中国在印度洋的“珍珠链计划”,而串成这条珍珠链的地区就包括缅甸的部分岛屿和港口(还有孟加拉、巴基斯坦和斯里兰卡的众多岛屿和港口自东至西成链状分布,故称为“珍珠链”)。此一说并非空穴来风,印度洋上中国“珍珠链”军事战略的实现,为中国以后驻军印度洋,北上遏制印度的发展,南下扼住日本的海上生命线并保障自己的航道安全,构成先期有利条件。另一方面,随着中缅石油天然气管道的修建结束,来自波斯湾和非洲的石油即可不经过马六甲海峡而由缅甸直接经陆路输送到云南昆明。此举既可降低运输成本,还避免了西方国家扼住中国石油咽喉的危险,是中国以后向印度洋发展的战略之举。南海是继波斯湾,北非和加勒比地区之后的世界第四大石油储存地,丰富的石油在能源日趋紧张的今天有着巨大的诱惑力。东盟国家一面加紧扩充军备,一面积极引进数百家西方石油公司进入南海开采作业,意图是南海问题复杂化。南海上一千多口油井中中国自 7 己的油井竟然一口也没有,“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策略是否切实有效在此不做过多评论,现在是中国该认真审视自己的外交策略的时候了。
5、中国东部地缘政治形势和朝核问题
中国在东部与朝鲜接壤,关于朝鲜战争具体细节,在这里不做详细论述。结果就是美国驻军韩国,全面封锁制裁朝鲜;朝鲜为自保而秘密发展核武器,造成今天的朝核问题。说是朝核问题,其关键却不在于核问题,而是美日对中俄的地缘政治形势的打压,即美国借口朝核问题在东亚对中国及俄罗斯压迫中俄的地缘空间以及日本企图全面复兴的企图。
朝核问题久拖不决,对于处在战略发展阶段的中国而言,其负面影响不言而喻。中国全面发展得以实现的前提是拥有一个和平安定的国际环境,尤其是一个和平的地缘政治环境。而这正是日美所不愿看到的。朝鲜半岛维持一定程度的紧张状态,使中国面临着巨大的周边安全挑战,不得不分心东顾朝鲜,在东北维持一定的军事力量,同时还面临这巨大个国际舆论压力(国际舆论认为朝鲜问题之所以得不到解决是因为中国没有向朝鲜施加足够的压力),不利于中国的发展的战略。而对于美国,朝核问题却为其驻军韩国和日本,并进一步加强其在西太平洋的军事部署,提供了法理基础。使其能够名正言顺地进入黄海军事演习,威慑中国。对于日本而言,朝核问题为其“国家正常化”提供了借口。日本常被嘲笑为“经济上的巨人,政治上的侏儒”。由于和平宪法的限制,使得日本的军事力量的发展受到极大的限制,而朝核问题正好为其借口自卫而大力扩充军备提供了口实,为其全面的军事复兴找到了法理基础。可以说,朝核问题不仅仅是核问题,更是各大国为各自利益而借地缘政治的角力。东亚问题异常复杂,历史遗留问题自不需赘言。就现实问题而言,中日间钓鱼岛争端和黄海划界问题,争吵乃至小规模冲突不断,成为以后制约中国发展的重要因素。中日之争不仅在于领土资源的实际利益冲突,更是东亚地区乃至乃至西太平洋地区的主导权之争。把今天的日本比作一战后的德国似乎有所不妥,但日本对于国家正常化,极力寻求加入联合国安理会,谋求地区大国乃至世界大国。一旦美国为遏制中国而为日本“松绑”,面临着与日本可能爆发的冲突,中国不得有所不警惕。
总之,东亚局势是中国地缘政治格局中的重中之重,是中国可能面临的冲突集中爆发地。由于东亚问题中已有中美俄等大国涉入,爆发大规模直接武装冲突的可能性已经不大,但拥有应对紧急突发事态以及“代理人战争”的能力,并在东亚博弈中立于有利地位仍然至关重要。
四、中国地缘政治形势发展趋势的展望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中国的地缘政治形势整体上不容乐观,各个地缘方向上的政治形势好坏不一。
在未来一定的时期,由于中俄之间的诸多共同利益的促使,在中俄双边关系和上海合作组织多边关系的合作框架下,中国和俄罗斯以及各个中亚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仍将继续并朝着更深的方向向发展,北部和西北部的地缘政治形势基本维持在一个有利于中国发展的水平上。
在西南地区,中国与巴基斯坦的“准盟友”关系仍将继续维持,与孟加拉、斯里兰卡等国的友好关系进一步发展。随着印度的进一步崛起,中印两个大国之间的摩擦会逐步增加,军备竞赛有升级的趋势。但考虑同为新兴发展中国家的中印在应对老牌资本主义强国时一致立场以及经济领域的共同利益,矛盾不至于公开 9 化。总体来说,西南方向上的地缘政治形势总体稳定中还有存在诸多变数。
在东南亚方向,中缅、中柬之间的传统友谊继续维持,中国对东南亚各国的经济往来将会进一步加大,但由于美国的进一步介入和南海问题逐步公开化,军备竞赛逐步升级。未来东南方向上的地缘政治形势不会获得较大改观,甚至有进一步恶化的可能。
鉴于美国对华的遏制战略,朝核问题短期内解决的可能性不大。随着日本的军事逐步复兴和台湾问题的久拖不决,东部的地缘政治形势非常不容乐观。小规模军事冲突和突发性事件仍会时有发生。朝核问题和台湾问题是仍是制约中国发展的巨大障碍。
那么,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中国最大的核心利益,就是保持内部的团结稳定,只有团结稳定,我们才能一心一意地发展我们的经济、文化、国防,改善民生,实现现代化,只有保持稳定,中国才能够得到合理发展,中国社会稳定了,经济发展了,中国的国际环境才能好转。参考文献巴殿君;论朝鲜半岛多边安全合作机制[J];东北亚论坛;2004年01期 邓浩;战后国际格局的变化与中国的四次对外战略调整[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0年03期 梁志明;论东南亚区域主义的兴起与东盟意识的增强[J];当代亚太;2001年03期朱颖;试论亚太区域经济合作中的双边主义特征[J];当代亚太;2005年10期 张震;东盟参与亚太区域经济整合的策略演进:多边主义与区域主义的视角[J];东南亚;2003年01期 张振江;“东盟方式”:现实与神话[J];东南亚研究;2005年03期 赵常庆;;论中亚形势与非传统安全问题的相互作用[J];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6年02期
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分析近几年来,中国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周边复杂的安全形势一直妨碍着中国的和平崛起。中国作为邻国最多的国家,地缘矛盾最多,,最复杂的战略主体与周边......
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分析摘要:四邻安则自家兴,中国与其周边国家山水相连,利益相关,本文将就中日、中美、南海的问题浅析中国周边的安全形势。关键词:南海,钓鱼岛,美国,日本,周边安全,隐患......
2012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分析通过一个学期的形势与政策这门课程,从老师的讲课和有关视频,我深刻的了解到我们国家周边安全所面临的重重危机与挑战。中国作为邻国最多国家,地缘矛盾......
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分析摘要:近期中国周边多个方向频繁出现异常情况,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增加新的变数,不稳定与不确定性有所上升,究其原因,既有不利因素也有有利因素。通过分析,可以看......
2012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分析上周上了形势与政策这门课程,虽然只有短短的几节课,但是从老师的讲课和有关视频,我深刻的了解到我们国家周边安全所面临的重重危机与挑战。中国作为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