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在东北亚地区战略协作方向探析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中俄在东北亚地区战略协作方向探析
周延丽、王兵银
【内容提要】 中俄均重视东北亚国家外交,今后两国将在四个方向上加强战略协作。它们是:我国东北振兴与俄远东开发的互动;东北亚地区能源及环保合作;推进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维护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安全。
【关键词】 中国 俄罗斯 东北亚 战略协作
【作者简介】 周延丽,1962年生,辽宁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所研究员;王兵银,1942年生,辽宁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沈阳 110031)
普京总统在2007年国情咨文中重申其外交政策“倾向于采用实用的、非意识形态的、协同合 作的方式解决面临的迫切问题”。基于这一外交政策来判断,俄罗斯将愈来愈重视亚洲外交,尤其重视与其毗邻的东北亚国家的外交。俄罗斯是欧亚国家,一半以上的领土在亚洲,亚洲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日益上升,“从现在到2050年,(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中心将是亚洲”[1]。周边国家外交是我国三大外交方向之一,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说,“我们将继续贯彻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加强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和务实合作,积极开展区域合作,共同营造和平稳定、平等互信、合作共赢的地区环境。”中俄均重视东北亚地区外交,作为战略协作伙伴,两国将支持对方的东北亚外交方针,在双边和东北亚地区事务上进行全面协作,使其成为中俄战略协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 我国东北振兴与俄罗斯远东开发的互动
2003年,我国正式提出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2007年8月,国务院对《东北地区振兴规划》作出批复[2]。2002年俄政府重新修订了《1996~2005年和至2010年远东与外贝加尔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联邦专项纲要》,不久前俄联邦政府批准了《俄罗斯远东与外贝加尔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2013年联邦专项规划》,并将在2008年开始实施[3]。中俄两国毗邻地区同步实施振兴规划,为其互动提供了机会。近几年,两地区的经贸合作几乎涵盖了所有领域和行业,投资合作方兴未艾,边境地带有自由贸易区性质的三个中俄互市贸易区已经启动。国务院振兴东北办主任张国宝透露,中俄正在探讨将东北振兴规划与俄罗斯远东振兴规划进行接轨[4]。2007年温家宝总理赴俄出席“中国年”闭幕式期间,向俄方提出了进一步“加强振兴中国东北老工业基地和俄罗斯开发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的政策协调”的建议[5]。今后,两地区的互动将不断扩展和深入。
(一)东北振兴与俄远东开发的互动,是中俄战略协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两国的共识,是两国共同的战略部署。2005~2007年胡锦涛总书记访俄时均曾表示,地方合作是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06年普京总统在中俄经济工商界高峰论坛开幕式演讲中强调,为促进地区交往持续增长,我们要非常重视协调国家级的地区发展规划,特别是要考虑到全面开发俄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以及支持中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西部大开发的规划。从2004年起,加强地方经济合作以及我国东北振兴与俄远东开发的互动,已连续4年成为中俄总理定期会晤的重要内容并写入两国总理定期会晤的联合公报。
(二)我国东北振兴与俄远东开发的互动,是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基础。在国家关系中,最基本的是政治关系和经济关系。政治关系和经济关系有着不同的内涵,但又是不可分割的整体。经济关系的发展是政治关系发展的物质基础。东北振兴与俄远东开发互动并取得实质进展,将夯实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发展的物质基础。
(三)我国东北与俄远东毗邻,互动合作是两地区振兴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其一,是由于这种互动顺应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其二,是两地区互为对外开放的首选地区。从20世纪90年代起,俄罗斯开始实施新亚太政策,主张其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首先对东北亚地区开放。中国东北地 区实施全方位对外开放政策,开放的重点是周边国家和地区。其三,两地区经济互补性强,有利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成功振兴及俄远东地区的顺利开发,并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其四,根据合作双赢和“1+1>2”的原则,东北振兴与俄远东开发的互动,经济融为一体,可以促进两地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增强两地区在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地位及在世界经济中的竞争力。其五,两地区进行互动,符合我国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科学发展观,符合我国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和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政策。
二 东北亚地区能源及环保合作
石油作为工农业生产与战略储备的重要资源,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中俄开展能源合作及中俄与其他东北亚国家开展能源合作,是两国在东北亚地区战略协作的重要方向之一。其战略协作主要包括3方面内容。
(一)中国支持俄罗斯的东北亚能源战略。2003年俄出台的《俄罗斯至2020年能源战略》,提出了“开拓能源销售市场”,“扩大俄罗斯公司参与国际市场的地理范围”的任务[6]。其中,对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提出的任务是,“到2020年石油的开采量最好能达到8 000万吨”,从2010年到2020年萨哈林大陆架的石油开采量争取“达到 并保持在2 500万~2 600万吨”之间。同时,提出了从这些石油产区建立通往东北亚国家的油气管道计划,使俄对亚太地区国家石油的出口比重“从目前的3%上升至2020年的30%”,天然气上升至15%。
俄东北亚能源战略的意图是:巩固和发展同中国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扩大在朝鲜半岛的影响力;占领东北亚国家能源市场,应对其他国家对东北亚能源市场的竞争;促进远东地区的开发及同东北亚国家发展经贸合作;以能源合作为诱饵,淡化与日本的领土争端,最终达到不归还日本四岛的目的。
(二)俄罗斯应积极发展对华能源出口并支持中国实行能源进口多元化政策。未来20年,我国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要翻两番,能源供给将会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俄罗斯是我国的战略协作伙伴,发展对华能源出口是其重要外交政策。
目前,在油气管道尚未竣工投入运营的情况下,俄主要通过铁路运输对我国出口石油。俄工业和能源部长赫里斯坚科宣布,2008年俄将通过输油管经哈萨克斯坦向我国供油[7]。2008年年底从俄斯科沃罗季诺通往中国大庆的工程投入使用后,俄对我国的年供油量将从目前的1 000多万吨逐步提高到3 000万吨。关于铺设从俄科维克金至中国再到韩国的天然气管线的方案,已经在有关国家的研讨之中。
(三)中俄两国与其他东北亚国家共同开展能源及环保合作。目前,我国正在加快建设俄边境至东北的原油管道,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已持有俄罗斯乌德穆尔石油公司49%的股份。日韩两国也已开始与俄共同开发远东和西伯利亚油气资源,并讨论从该地区铺设通往本国和太平洋沿岸的油气管道项目。不可否认,中日韩之间在利用俄能源方面,出现了竞争局面。而且中、日之间已发生过“安大线”、“安纳线”之争。但是,合作与竞争往往相生相伴。“和则两利,斗则双伤”,俄、中、日、韩四国应在开采、运输、加工利用俄能源方面加强合作,力争实现多赢局面。
环保合作与能源合作密不可分。东北亚国家在发展能源合作的同时,有责任维护这一地区的环境,使其与能源合作同步进行。俄重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保护生态环境,普京总统在最近两年的国情咨文中,都强调了这一问题的重要性。
在2006年的国情咨文中称,“应该大大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这不是对我们资源丰富的国家的苛求。这关系到我国在融入世界经济条件下的竞争力问题,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态安全的问题。”[8]环保是中国目前经济发展中最受关注的问题之一,节能减排已经被列为衡量经济发展绩效的硬约束指标。日本在这方面已走在世界前列。
目前紧迫的任务是:(1)东北亚国家在俄进行能源开采、运输和加工过程中,应注意保护生态环境;(2)日本应慷慨提供资金和技术,帮助其他东北亚国家实施节能减排;(3)中国在边境地区的石化、冶炼、造纸等企业要加大节能减排力度,保护跨境河流、湖泊的生态环境。
三 推进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区域一体化蓬勃发展。目前,全球大多数国家都融入区域一体化进程,区域合作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一股不容忽视的潮流。
相对而言,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滞后。其主要原因是这一地区既存在二战遗留问题,也存在冷战遗留问题,国家间缺乏应有的互信,政治关系严重不和谐,甚至对立。但是,东北亚国家对区域经济一体化“潮流”并未漠然视之,在积极参与东盟国家经济一体化和亚太经合组织的同时,不断探讨本地区一体化问题,中、日、韩三国已开始讨论建立自由贸易区问题。
俄罗斯迫切希望参与东北亚乃至东亚、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尤其是在普京出任总统之后。2000年7月,普京在“远东和外贝加尔地区发展前景”会议上称,“为了与亚太地区实现一体化”,要把远东地区“作为通向亚洲的一个窗口”[9]。同年11月,他在一次讲话中再次表达了参与地区经 济一体化的强烈愿望。他说,“在很短的时间里,亚太地区各国,首先是日本、中国、东盟国家发生了巨大变化。俄罗斯自然也不会置身于这里所发生的进程之外”[10]。此后,俄一直积极参加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和东北亚地区合作的一系列会议,并且强调俄罗斯1998年参加亚太经合组织,是一个“绝对正确的选择”[11],是一个“原则性的战略选择”[12]。在2007年的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俄罗斯申请举办2012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峰会获得了积极回应[13]。
作为战略协作伙伴国,我国应该积极协助俄参与东北亚和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其中主要包括3个方面。
首先,支持俄罗斯参加东亚峰会。2005年12月,首届东亚峰会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举行,来自东盟十国、中国、日本、韩国、印度、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与会。2007年1月和11月召开了第二届和第三届东亚峰会。东亚峰会是与东盟峰会同期举行的年会,由东盟轮值主席国主办,东盟在东亚峰会及东亚合作进程中发挥主导作用。东盟组织提出了参加东亚峰会的基本条件。因为东盟认为俄罗斯条件不够,故未邀请其参加峰会。东亚峰会是一个新的合作平台,如果搞好了有望发展成一个跨地区的合作机制,并成为连接东亚合作与亚太合作的桥梁[14]。对于这样一个有很好发展前景的组织,俄当然希望拿到“入场券”。在首届东亚峰会期间,普京总统亲赴吉隆坡,与东盟举办首次“东盟-俄罗斯(10+1)峰会”,并发表联合宣言,开展全面合作。
中国“欢迎俄罗斯参加东亚峰会”。这是温家宝总理在首届东亚峰会上的明确表态[15],也是我国今后的立场和态度。
第二,支持俄罗斯参加中、日、韩三国拟建的自由贸易区。自由贸易区已成为大国开展战略合作与竞争的重要手段,正在加速改变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近年来,自由贸易区在全球大量涌现,迄今向世贸组织通报、仍然生效的自由贸易区有197个[16]。我国发展自由贸易区的要求十分紧迫,并且成效斐然。迄今,我国商谈的自由贸易区有9个,涉及27个国家和地区[17]。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这说明我国发展自由贸易区的条件更加成熟。今后,我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建立自由贸易区将呈加速之势。中、日、韩三国建立自由贸易区已酝酿多年。2002年11月,中国提出了中日韩三国进行建立自由贸易区可能性研究的建议,得到日韩积极回应。2006年第五届“中日韩商务论坛”三国与会代表签署共同声明,表示将尽早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促进三国经济协同发展。2007年中、日、韩三国领导人达成共识:继续开展三国自由贸易区联合民间研究[18]。
迄今为止,俄罗斯未曾表示参加中、日、韩三国自由贸易区的意向。主要原因是俄欠缺开放心态,存在“吃亏论”,担心成为中、日、韩三国的原料供应国。没有全面的开放心态,俄就难以与周边邻国建立互信关系。俄只有本着合作共赢的精神,在追求本国利益的同时,也照顾到邻国的利益,才能真正融入东北亚和亚太区域经济合作。但是,思想解放需要一个过程,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潮流”的冲击,经济实力的增强,俄要求参加中、日、韩三国自由贸易区的心愿会逐渐紧迫。我国应随时准备支持俄参加中日韩拟议筹建的自由贸易区。
第三,在俄罗斯与东北亚国家开展经济技术合作中,我国应积极发挥桥梁作用。俄罗斯在东北亚区域和亚太经合组织的各种会议上,多次表示希望利用与中国和朝鲜接壤的有利条件,建立一个电力、天然气、陆路交通三位一体的欧亚大陆桥交通网体系,铺设一条从伊尔库茨克经由朝鲜到达韩国的天然气管道,以便加大对西伯利亚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进而可以实现与日本更便捷的交往,有利于将石油、天然气等资源输往韩国、日本等亚太国家。俄罗斯还希望与东北亚国家发展航天、海洋资源利用等科技领域的合作。在这些合作领域,我国的地位和作用不可或缺。
协助俄罗斯参与东北亚和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符合我国的战略利益,可以巩固和强化我国在东北亚和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四 维护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安全
在地区和平与安全方面,中俄之间有诸多的战略共同利益,近年来也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战略协作。例如,在伊核问题和朝核问题上,在中亚地区打击“三股势力”问题上,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由于“共同利益”,中俄采取了相当一致的立场并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战略协作”。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安全形势复杂多变,中俄共同维护该地区的和平与安全并建立相应的机制,仍是两国今后战略协作的重要方向。主要表现在以下6个方面。
(一)在东北亚和平与安全机制工作组框架下加强协商,协调两国的立场和策略。2007年2月朝核问题六方会谈期间,通过了《落实共同声明起步行动》文件,六方同意设立五个工作组,负责讨论制定各自领域落实共同声明的具体方案。东北亚和平与安全机制工作组是五个工作组之一,由俄方担任组长。许多舆论和专家认为,随着朝核问题的解决,六方会谈机制有可能发展为东北亚安全对话机制。东北亚地区唯一没有参与六方会 谈的蒙古,也希望在“六方会谈成为东北亚长期对话机制后参与进去”[19]。我国在组内应继续支持俄罗斯的工作,并与俄方加强协商,协调两国的立场和策略,并为最终建立东北亚安全对话机制发挥积极作用。
(二)和平解决朝核问题。中俄与朝鲜半岛两国都有良好的外交关系,中俄在朝鲜半岛都有重要的经济利益、安全利益,都希望为国内经济建设创造一个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希望发展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促进本国经济发展。因此,中俄主张以政治、外交途径协商解决朝核问题,反对任何恶化地区局势的举动。相同的利益和立场,促使中俄在和平解决朝核问题上,发展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三)真诚地发展军事合作,抵制美国在东北亚地区实行冷战策略。冷战后,美国成了唯一的世界霸权,但同时也是唯一的继续抱有冷战思维、企图实行冷战策略的国家。其冷战思维的主要特征是:先发制人的军事主义;单边主义;强行推销民主政治。持有这种思维,不可能容忍中国和俄罗斯的崛起。在东北亚地区,美国主要是拼凑亚太版的“北约”。中国和俄罗斯的对策应该是真诚地发展军事合作。
(四)相互尊重和支持与日本解决领土纠纷的“双赢”方案。中日、俄日之间都存在领土纠纷。领土纠纷问题,与其争论不休,不如达成谅解,共同开发,共同受益。目前,中俄对日本都提出了解决领土纠纷的“双赢”方案,这完全符合各方的利益,也符合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潮流。中俄两国应该相互尊重和支持与日本解决领土纠纷问题上的这种立场。
(五)维护和支持蒙古的稳定与繁荣。这一问题与上述美国冷战思维有关。蒙古是内陆国家,完全夹在中、俄之间。出于“冷战思维”,美国看中了它与中俄相邻的这种重要战略地位,意图通过发展政治、经济、军事关系,把蒙古收入麾下。中俄两国要密切关注美国与蒙古发展关系的意图。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一些蒙古人在外部势力的鼓动下,曾抛出过“三蒙统一”口号,号召中、俄、蒙三国的蒙古人一起,成立“大蒙古国”[20]。贫穷是国家产生社会动荡的土壤。蒙古经济发展落后,2005年蒙古的国内生产总值为14亿美元[2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1 948美元[22],分别排在179个国家或地区的第150位和138位。中俄应该携手帮助蒙古发展经济,促进其社会经济繁荣,铲除产生社会动荡的土壤,不给西方留有制造分裂、搞“颜色革命”之类的可乘之机。
(六)欢迎日朝关系、美朝关系向正常化方向发展,欢迎朝鲜半岛实现民族融合。日朝、美朝未建立外交关系、朝鲜半岛同一民族分属两个国家,这种复杂的地区政治形势,在世界其他地区绝无仅有。它严重地影响着地区和平、发展、合作事业的进程。本地区各国,尤其是中、俄两个地区大国,促进上述国家关系正常化,责无旁贷。
日朝关系不正常的障碍是“朝鲜绑架日本人质”问题和日本就侵略朝鲜进行战争赔偿问题。朝美关系不正常的主要障碍是:在朝核设施去功能化未完成之前,美国不把朝鲜从“支持恐怖主义国家”的名单中删除;在朝鲜“绑架日本人质事件”无进展的情况下,日本不希望美国将朝鲜从“支持恐怖主义国家”的名单中删除[23]。朝韩两国民族融合能否顺利进行,受朝美关系发展、朝核问题六方会谈进程、中美朝韩四国签署朝鲜半岛和平条约进程三个因素的影响。
不难看出,解决日朝关系、朝美关系正常化和朝鲜半岛两国实现民族融合问题的关键,是促进六方会谈顺利进行,朝鲜尽快完成核设施去功能化。鉴此,如前所述,中俄两国要在六方会谈中强化协商合作,反对任何恶化国家间和地区关系的举动。
推进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安全并建立相应的机制,中俄还有一个方面的战略协作也很重要,那就是借助两国互办“国家年”经验,共同促进东北亚国家大力开展人文交流,增强互信,以互信消融本地区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为建立东北亚安全对话机制创造条件。
(责任编辑 张红侠)
注释:
[1]中国复旦大学任晓教授与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阿什利·泰利斯高级研究员的对话。新华社2006年11月2日报道。
[2]钱建强、李瑞英、毕玉才、曾毅、朱伟光:《东北振兴:深层次发展》,载《光明日报》2007年8月21日。
[3]http:// [2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06年9月公布的数据。http://blog.voc.com.cn/sp1/zhouyongsheng/09050512457.shtml [23]于青:《访问难解诸多问题》,载《人民日报》2007年11月17日。
《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8年第6期
摘要1996年,中俄两国建立了”平等信任,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这种伙伴关系是一种新型的国家关系。它有利于中俄两国的发展。中俄之间的合作与交流由来已久,两国有4300多......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一、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前景展望中俄两国关系的十年发展历程是台阶式快速向前的。总结中俄关系的发展历程,可以清晰地看到,两国关系的发展具有比较牢......
中亚地区安全与中俄战略协作马风书【摘要】苏联解体后,中亚成为欧亚大陆新的地缘政治中心,各大国和各种国际势力纷纷进入,对该地区事务主导权展开激烈争夺,加上中亚五国内部严峻......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全面发展的新机遇——“全球化挑战下的中国和俄罗斯”国际会议综述庞大鹏2009年6月22~23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和俄罗斯科学院共同举办的“第三届中俄社......
中俄关于深化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倡导合作共赢的联合声明 应俄罗斯联邦总统弗·弗·普京邀请,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于2015年5月8日至10日出席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庆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