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益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分析_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分析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7 14:43:41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效益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分析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分析”。

效益评价和环境影响分析

在分析河道整治工程实施后产生的效益和对环境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淤泥处理、河道水环境整治和河道景观建设的建议。

8.1 效益评价

河道整治是一项生态公益性事业,所产生的效益除部分可以定量计算外,大部分是难以用货币量化的社会效益。规划期间通过河道疏竣,拓宽改道,以及水土保持等全面综合治理,将取得较大的综合效益,增加的经济效益主要有环境、防洪、排涝、灌溉(含低产田改造)及水土保持等部分。

1)环境效益

根据对广州市天河区房地产市场的调查,河道整治后对环境改善的作用明显,河道整治前(1997年)住宅楼平均售价为每平方米1800元,1998年和1999年河道整治后,河道两侧住宅楼平均售价为每平方米3000~3500元,可见河道整治后,仅河道两侧住宅楼房价每平方米就增值1200~1800元;据温岭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年温岭市城镇人口77万人,2020年为107万人,全市每年将增加住宅楼90万m2(按每人30m2,每年人口增长3万人计算);由于河道整治环境改善后增加的效益以每平方米500元计,河道整治工程范围内建房面积占总面积的比例取为1/5,则温岭市河道整治后住宅楼的年增值效益为:

(500元/ m2)×(90万m2)×(1/5)=9000万元

2)防洪治涝效益

根据对温岭市历年洪水灾害损失的调查分析,不进行河道整治的洪涝灾害情况如下: 现状50年一遇洪水 经济损失为6.36亿元(折算至2000年,洪灾损失年增长率为2%);

现状5年一遇洪水 经济损失为1.76亿元(折算至2000年,洪灾损失年增长率为2%);

考虑洪灾损失增长率,利用频率法计算规划实施后温岭市防洪治涝标

159 准提高产生的多年平均防洪治涝效益为7300万元。

3)供水效益

由于河道的拓宽加深,使河道的调蓄能力增强,90%保证率下的规划河道供水量9000万m3,河水用于城镇绿化、农田灌溉后,以单方供水效益0.4元/m3计,年增加供水效益3600万元。

4)航运效益

据《温岭市公路、水运交通设施发展规划》,水运货运周转量每年增长11467万吨公里,以0.1元/吨公里作为河道整治后分摊的水运效益,则水运年效益为1146.7万元。

综上所述,温岭市河道整治后每年可产生2.1亿元的经济效益。

8.2 环境影响评价

8.2.1 规划工程对环境的有利影响

本规划主要实施措施是:清理河道淤积,适当拓宽过流能力不足的河段,在地势过低的河段两岸修建堤防,提高河道的过流能力;加强上游水土流失防治,改善生态环境;重点整治沿河水环境,控制污染源。

通过以上措施,将对环境产生较有利的影响:(1)改善河道水环境和河岸的生态环境

疏浚河道后,提升了河道的过流能力,有利于带走污水,改善水质,同时将堤岸工程设计和两岸绿化结合起来,绿化景观工程以河道堤围为依托,绿荫成带,构成了温岭市河道沿岸的新景观,为温岭市建成美丽的旅游城市奠定坚实的基础。

(2)减轻城区大气和交通噪声污染

河道的水面及两岸的绿化带,可吸附空气中的灰尘,具有净化空气及降低气温的功能。同时,河道的拓宽疏浚将使河道的环境容量增加,洪水期水流速度加快,有利于水体污染物的降解,溶解氧增加、COD减少。

(3)改善沿岸居民生活环境

河道整治工程建成后,彻底改变了原有一些河道沿线两岸脏、乱、差、臭的现象,通过综合治理,污水进行截排,水质有所改善;堤围修建成整

160 齐美观的浆砌石或混凝土墙,道边绿化2~10m和修建休闲区,可为市民休闲娱乐提供去处,大大改善了沿岸居民生活环境。

(4)减少水土直接流失

河道整治工程实施后,可避免水流对河岸冲刷引起的水土流失,稳定堤内城乡土地的侵蚀基准面,减少水土流失,减少泥沙淤积,有利于航运及水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

8.2.2 规划工程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本规划工程实施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为:

工程施工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是施工期的水土流失问题。由于土方开挖,破坏植被,容易造成施工作业面上的水土流失。但施工结束后,该情况就能逐步消除。因此,在施工前,必须做好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及时防治水土流失。

工程施工期间,施工过程中的生产废水和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会对附近水体水质带来一定程度暂时性污染,应采取废(污)水临时净化措施。各种施工机械的操作均将产生噪声,需合理配置施工机械,降低组合噪声级,合理安排夜间施工计划,以降低施工噪声对附近居民生活环境的不利影响。

整个规划工程施工期间,开挖的土石方量除工程本身和城镇地面加高、开挖淤泥还田、低洼农田垫高、利用开挖土方制砖等综合利用外,仍会产生部分弃渣,若不妥善处理,会引起较严重的水土流失。应合理安排弃渣地,采取各种工程、生物、耕作措施对工程建设区和弃渣场进行治理,尽可能恢复植被和农田,绿化美化环境,减免对水土保持的不利影响。

另外,整个工程施工期间将产生垃圾和粪便。垃圾可用较小石块与泥土混合填入附近山岙(相当于卫生填埋法),在生活区和施工集中区建厕所和化粪池,并经常打扫和消毒,可将粪便作为附近农田肥料,严禁随地倾倒。

部分河道的拓宽,会占用少量耕地面积。

161 8.2.3 评价结论

本规划实施后,提高了河道的整体防洪、排涝、蓄水、景观等能力,改善了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能有力地促进温岭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规划的实施,虽然对施工期水土保持带来一定的负面效应,但只要采取有效的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加以弥补,不利影响可转化为有利影响,使工程发挥更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8.2.4 淤泥处理意见 1.直接利用淤泥制砖

砖瓦行业作为一种“夕阳产业”,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土地整理范围进一步扩大,可利用的地表粘土资源越来越少,其生存危机将越来越明显。直接利用淤泥制砖是一种变废为宝的处理方法,不但减少了因堆放而侵占的耕地,同时缓解了砖瓦厂土源紧张和对农田的取土破坏,社会效益显著。

采用的工艺:挖河泥→堆放→进料→原料场加工→制砖坯→晾晒砖坯→烧砖坯→制成成品砖→入库→销售。

推广应用淤泥制砖技术,需要政府积极引导。通过对砖瓦厂地表粘土资源开采实行配额供给,按年度下达河道淤泥用土计划指标,达到减少地表粘土资源开采总量和疏浚河道的目的。把利用清淤土方制砖作为“三废”利用之一,由税务部门严格执行“三废”税收优惠政策,及时办理税收减免。对在疏浚规划范围内取淤泥制砖的厂家,财政可考虑给予适当补助。

2.淤泥置换田土,田土用于建设。

可对河道两岸堤防外侧1~3m范围内的“留青地”泥土进行招标拍卖给周边需土单位,规定取土限于1m深,取土后由中标者负责用两栖式挖泥船将所在地段河道的淤泥放回填充。

置换条件是河道两岸的田土物理、化学指标能适应建筑要求,并且附近有需土单位,田土能出售;河道两侧没有道路、房屋、竹木;河道宽度和深度能适应两栖式挖泥船作业,弃土能一次送到岸上。

采用以上方法,换土后会给农民耕作带来一些不便,政府利用市场经

162 济规律出台相应的土地补偿政策与之配套,事先要测算每段河道淤积土方量、清淤土方量,才能确定田土开挖方量,实现开填平衡。田土开挖后应组织验收,以免少挖或超挖,造成弃土面高低不平,影响恢复生产。

3.利用淤泥肥田沃土,改良土壤。

在杂质较少、富营养化的河段,可用泥浆泵从排干的河道或泥驳将河泥稀释过滤后,输送到田间,进行土壤改良。对于含有杂质和有毒物质的淤泥,不能直接送到田间,必须深埋或经过分离处理后,才能用于改良土壤。

淤泥在资源化利用作为土壤修复改良剂时,一定要考虑所含的重金属、病原物及毒性有机物对土壤和生态的污染危害,最好经过碱性稳定化处理或堆肥化处理。淤泥中的重金属和毒性物质主要来源于工业污水,控制重金属及其他毒性物质的最经济有效的办法是将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严格分开收集,单独处理。污泥用石灰稳定可以降低恶臭、钝化有毒金属、杀灭病原物。污泥的堆肥化可杀灭其中的大部分病原微生物,提高污泥对土壤生态的改良修复能力。

泥浆在稻田翻耕推平后均匀输入,厚度在10~12cm。不高于田埂高度,也可以在农田翻耕后再输送淤泥,在输送淤泥过程中,在泥管出口处,应有专人移动管道,以保持田面尽可能平整,一般按每隔20~80m移管一次,在泥浆出口处应设置滤网,以便过滤泥浆中的少量杂物。泥浆上田沉实后,把水排干,再过10余天插入秧苗。

采取淤泥肥田的方法,关键要把握以下几点:泥浆厚度不宜过厚、以10~12cm为宜;绿肥田当季不要再施氮素化肥,冬闲田化肥用量也要适当控制;要待泥浆充分沉实后再插秧苗;秧苗密度要合理,可适当放宽;要注意搁田和病虫害防治。

4.其他淤泥处理措施

对于没有条件直接用于制砖的淤泥可以在城镇建设中用作低洼地填高或抬高河道两岸农田高程;在沿海地带堤防建设、平原河网地区圩区整治中可利用河道淤泥加高加固堤防;在易洪易涝地区可考虑设置堆放场,163 作防洪抢险备料。

此外,污泥中由于含有大量的有机质,还可进行能源利用:例如厌氧消化制沼气、热解处理炼油、焚烧发电或取暖等。

8.2.5 河道水环境整治建议

1.加强河道水资源保护的宣传力度和执法力度

根据国家和地方有关法律和法规,大力宣传教育,提高民众的环境保护意识,使保护河道水环境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严格实行污染废水的达标排放,对超标排放的工业污染源要坚决进行严格处理,并限期达标排放,制止先污染、后治理的错误倾向,把污染控制在源头。

(1)从提高群众环保意识着手,严禁向河道倾倒垃圾、淤泥、废弃物,抓好河道、渠箱的清淤、清流。

(2)控制好排污口排污总量。加强污水预处理,坚持污水达标排放。民居便溺未经化粪池有效处理,不准排放。

(3)根据原污水处理规划,抓紧污水处理厂的建设。采取上述措施后,多数河道可达到Ⅳ类水质或更好,全年水质基本无黑臭,是有可能实现的。

2.大力倡导清洁生产,发展节材、节能、少废、无废工艺和工业体系。

落后的生产工艺和工业体系是影响环境、质量的关键因素,应大力倡导工业企业采用清洁生产,逐步淘汰陈旧的生产设备和能源消耗高、资源耗费大、环境污染重的工业及落后工艺,限制污染大的印染、建材业的发展。充分利用全新的生产技术,发展节材、节能、少废、无废工艺和工业体系,到2015年基本实现市内工业企业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可持续发展。

市政府应积极推动市内工业企业、乡镇工业企业投入资金,调整产业产品结构,进行技术改造,向清洁生产方向转移。

3.积极引进、吸收和消化国内外先进环境保护技术

市环境保护部门充分利用我国加入WTO的优势,积极开拓和参与国际环境保护的技术交流,利用和引进国内和国际上先进的污染防治技术、生

164 态保护技术、资源回收等技术,同时结合市内污染源情况、生态情况、资源利用情况,积极开展环境保护工作,进一步提高温岭市环境质量,控制污染恶化的趋势。

积极扩大与环境保护科研机构的技术合作,结合市环境保护工作开展一系列改善环境质量的科研项目;加强对环保工作人员的现代技术培训,使其掌握新的环境保护知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在环境领域的应用等现代知识,不断适应现代社会对环境管理的要求,提高环境管理质量。

促进市内典型环保工业企业的发展,在政策和资金方面给予各种优惠,保证重视环保工业企业正常稳定的发展,既有效的保护了环境,又为其它工业企业树立良好的环境保护的榜样。

4.经济模式进一步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调整三次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提高低能耗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比例,使产业结构及空间布局基本适应现代化城市的地位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5.贯彻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的原则

贯彻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的原则,规划、设计、整治好温岭市的城市生态系统,建设好温岭市的城市绿色景观体系,保护好温岭市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基础,建立起环境与发展的综合良性循环机制。进一步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建立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森林公园。健全生态示范点的检查考核制度,以确保生态保护政策得到正确实施。

6.实施生态保护住区试点

在城区选择3-5个城市居住小区,按生态小区的要求,进行环境示范建设。应对住区进行科学的生态设计规划,包括总体布局、绿地空间设计,密切人与自然的关系,并利于生活垃圾的分装、收集、清运。推广使用节能、低耗、少污染,体现科技和环保意识的新型墙体材料,避免使用造成化学污染、危害人类健康的产品。充分发挥天然植被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净化污水等方面的生态效益,保护现有沿河植被及城市绿地。建立以人为中心、以生活居住区绿化为主体的多层次城乡绿化体系。河道

165 水环境整治首先是治污、治乱倒乱排、截污,其次是美化、绿化,最后是解决净化、水质富营养化问题。

在城郊地区,建成2至3个“生态村”,作为住区环境保护和“绿色家园”的示范点。

7.建设农业生态保护区

建立以生态农业为主体的区域性农业生态保护区,保护农业生态,建设生态示范区。改变农业为单纯经济生产的观念,把发展农业与生态保护,改善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娱乐身心,增添旅游新景点结合起来,探索观赏农业、休闲农业、精致农业、立体农业等都市绿色农业的发展路子。

A.强化农业资源与生态保护的立法管理

1)保护农业生态必须合理利用资源,制订农业资源区划,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

2)制定和完善有关基本农田保护、农副业环境保护、农业技术推广和化肥、农药使用的行政规章和地方性法规。

3)依法保护农业资源和生态,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农田施用的城市生活垃圾、农用灌溉水、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大气环境质量要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B.加强土地资源保护和农业综合开发利用

1)严格建设用地审批制度,加强对已批出地块使用情况的监督管理依照法律对闲置土地进行清理回收。

2)乡镇的区域开发,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水土流失、区域内的农田、林地、水面必须保持有一定比例,防止因不透水层面比例失调而引起的大规模面源污染。

3)控制水土流失和土壤污染。采取生物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办法,有效治理水土流失,促进农业发展。

4)选择条件适合的镇建设生态镇,积极鼓励现代化、规模化、集约化的农、牧、渔综合的立体生产结构发展,大力推动“三高”农业,“三高”林业。发展集约化、规模化的畜牧业,要同步解决禽畜粪便的综合利用,166 实行禽畜粪便产业化处理,实施种苗、饲料、药物、饲养和粪便无害化处理一条龙,实现生态经济良性循环。

5)结合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与城乡一体化建设,使全区的城市园林绿化生态保护区、农村的农业生态保护区和山地丘陵的林果草结构的水土保持生态保护区连成一体,形成城区、平原农业区、丘陵山区三色绿色生态保护圈层。

6)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对禽畜粪便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推广有机肥、复合肥的使用。

7)建立生态农业公园,把自然引入城市,为城市居民和外来游客提供回归自然的农业生态场所,丰富大都市的文化生活。

C.采取有力措施,遏止工业污染向农村蔓延。

1)调整乡镇企业产业结构,制定乡镇企业发展规划,切实解决因为乡镇企业分散型、粗放型经营带来的资源浪费、污染环境的问题。

2)鼓励乡镇企业集约化,引进高新科技,淘汰落后设备,推行清洁化生产。制订有利于乡镇企业污染集中治理的经济政策。

3)强化对分散中小型乡镇企业的“三同时”管理,对污染严重的企业限期整改直至关、停、并、转。

4)任何单位不得将产生严重污染的生产设备转移到没有污染防治能力的乡镇企业使用。

D.大力推行无公害生产技术

1)推广使用无公害生物农药,控制使用化学农药,禁止使用剧毒高残留农药,推广综合防治和生物防治技术。

2)全面推行无公害蔬菜生产,制订无公害蔬菜生产法规,相对集中地发展标准化、机械化和集约化程度较高的养殖场。

3)抓好各类农业生态示范区建设。E.建立、健全农业环境监测管理体系。

设立土壤、灌溉用水、渔业用水、农产品、生态及农田大气的固定监测点,定期开展监测,实行农业环境监测与环境质量报告制度。

167 8 效益评价和环境影响分析...............................159

8.1 效益评价.......................................159 8.2 环境影响评价...................................160

8.2.1 规划工程对环境的有利影响.................160 8.2.2 规划工程对环境的不利影响.................161 8.2.3 评价结论.................................162 8.2.4 淤泥处理意见.............................162 8.2.5 河道水环境整治意见.......................164

168

太平洋保险公司的经营效益评价和分析

太平洋保险公司的经营效益评价和分析摘 要中国保险业自 1979 年恢复经营以来,可谓机遇与挑战并存。30 年间,随着我 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人民群众消费能力增强、消费需求升级,我......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要求1、为什么需要进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答:现在我国国土开发密度较高、环境承载能力开始减弱,水环境容量较小、生态......

小尾寒羊效益分析

小尾寒羊效益分析小尾寒羊是当前国内著名的优良绵羊品种,被誉为"超级羊"、"国宝",是我国重点发展和推广的绵羊品种,是靠养殖致富的好项目。小尾寒羊优点很多,成熟早,幼母6个......

项目效益分析

建立消化内镜中心项目的效益分析消化内镜是消化内科临床上重要的检查项目,在某些医学领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一般临床上有三个目的:一、准确诊断:通过纤维胃......

CT效益分析

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系统(16层螺旋CT)效益分析报告一 立项研究背景及必要性CT是一种无创性检查,其检查方便,易为患者接受。密度分辨率高,能清晰的区分显示不同的组织并可测出各种......

下载效益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效益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