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 课堂实录_归园田居教学实录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7 14:21:39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归园田居 课堂实录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归园田居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朗朗乾坤,谁能挣脱名缰利索的羁绊?滚滚红尘,谁又能拒绝高官厚禄的诱惑?但在中国文学史就有这样一个人,他有官不做,乐居田园,用自己的心灵书写了一曲曲动人的绝唱,他就是中国著名的隐逸诗人之宗,谁? 生:(齐)陶渊明!

师:今天就让我们共同吟诵他用心灵写成的绝唱——《归去来兮辞》,感受他独特的人生情怀!

板书题目作者

请大家跟随诵读,一起穿越到1600年前的东晋时代,走进陶渊明的心灵世界。(同学们可以跟在后面小声朗读)播放视频

师:文章美不美?生:美。这节课我们就来领略这样一种优美的意境。首先我们回到题目,中国古典诗词往往讲究一字传神,一句传神,这传神的词句呢,我们称为“诗眼”或者“词眼”,那么我们看看在这个题目中,能充当诗眼的是哪一个字? 生:“归” 板书

师:很好。

那么我们说啊,这个归在古汉语最早指女子出嫁。后来词意发生引申,转到了女子回娘家,词意再引申就变成了返回的意思,由这个返回的意思,我们不能看出,归这个字啊是一个有明显指向性的动词,方向性的,好了,我们不由的产生了产生了第一个疑问,既然是归,那么他的指向是哪儿,归向何处呢?(板书)师:归向何处? 生:田园。

我们很容易看出来,陶渊明想归到田园,那么陶渊明归去的田园到底是什么样子呢,文章中哪些语句给我们展示了这样一幅田园风光呢,一起找一找,读一读。有哪些? 生:。。。

好,我们一起来读一下。从“”到“”

我们好像还没有读出这种美感。没关系,我们学完以后再来读。

美学大师宗白华在《美学散步》里面说:“诗和画的圆满结合,就是情和景的圆满结合。”。那么我们如何将诗画打通,从有限的诗句中体味作者无限的诗情呢?在这呢,我们就给大家介绍这样一种赏析诗歌的方法,并能运用这个方法自主赏析。

那就需要同学们抓住意象,借助想象,将每一组诗句设想成一幅画面。落实到语言中呢,我们可以用一些形象而有诗意的文字描述画面,展现陶渊明的某种生活情趣。PPT 下面我们就用这样一种方法来解读诗中的情景关系。

我们先带着大家一起来赏析下第一句,“方宅十余亩,草屋七八间。” 我们齐声朗读一下

师:我们先从总体上来想象一下,如果给你一支画笔,你将如何呈现这样一幅画面? 你都准备画些什么(班上有没有画画特别好的来说说?)生:。。

师:你选择的是西方重彩的油画? 还是写意的国画?

为什么?文字带给你怎样的画面感?(简单,干净。感觉,意境贴近,简单几个数量词,言有尽而意无限。有一种写意和留白的感觉。)

师总结:陶渊明寥寥数笔,给我们勾勒出了这样一幅素净的,淡雅的画面。国画里称这样的技法叫“白描”。

接下来,我们就抓住意象,进一步赏析,同学们想想,诗人在这十余亩宅田里,有可能都种了些什么? 生:。。。

师总结:种桃种李甚至种春风。陶渊明在归园田居其三里说“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这里浸透着诗人的汗水,也承载着收获的喜悦。

师:再来看看这草屋。既然是草屋,那它有什么样的特点?(是不是富丽堂皇的?)生:不是?

师:那是什么样的?

生:简朴的。(甚至是陋室。)

师:是简朴的,简陋的,或者干脆是一间陋室。陶渊明在他的自传《五柳先生传》中描述其住所“环堵萧然,不蔽风日。”四周空空荡荡什么也没有,风雨烈日都遮挡不了。可见其陋至极啊。师:但是作者嫌不嫌弃? 生:不嫌弃

《五柳先生传》说“晏如也”,晏如什么意思?

PPT同时 生:安然自若的样子。陶老深处陋室,却安然自若。

师:说明作者怎么样?喜不喜欢?乐守这样一个什么样的环境?清贫的简朴的生:乐守清贫

师:我们体会一下,尽管是草屋,但当清晨,每每推开门,眼前呈现的是怎样一幅景象?

你现在就是陶渊明,这里不是课堂,就是田园。晨曦微露,此刻,你推开门,看到了什么? 生:。。。什么颜色的?

目之所及心之所触,满满的都是绿。呼吸到了什么 听到的是什么

太棒了,我不禁想到了《我的空中楼阁》的最后一句话,门外挂着幅巨画,名叫——自然。

好,赏析至此,我们一起来把这句有感情的朗读一下,读得时候语速慢一些,要读出陶老的那份安然自若,乐守清贫的情趣出来。

回过头,我们再来理一下赏析的思路?

首先,我们设想出了一幅画面。然后抓住意象,宅田和草屋来进行扩展,借助视觉,听觉,味觉等构筑意境,描述时还用了比喻,赋予抽象的文字一丝灵动的色彩。赏析过程中呢,我们既总结了景的特点,还概括了诗人的情感。

接下来的四句,刚好留给我们1 2 3 4 组的同学。每组赏析两句,我们就参照刚才的思路和方法,根据我的要求,来进行自主赏析。PPT 1.借助想象,抓住意象,用诗意的语言细腻描写,再现丰富画面。2.用一两个词总结景物的特点。3.用一两个词概括诗人的情感。

给大家5分钟左右的时间,我们可以写一写。同桌也可以互相讨论讨论。

好了没?

我们从第一组来,“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我们请一个同学来给我们分享一下她看到的景色 生 起

你看到了怎样一幅画,能不能和我们分享下 设想1 :

生:有可能翻译了一下句子

肯定同学抓住了其中的意象是,榆柳,桃李

师:一片两片叶子能不能荫后檐?一棵两颗的桃树李树能称得上罗吗?

那说明了什么?多,换个优美点的词:繁茂,枝繁叶茂,绿树成荫,花团锦簇,花荣实繁,生机勃勃。

花开得呢?茂盛。桃花什么颜色?粉色。李花呢?桃红李白。那我们再试着描述一下。

后院中,繁茂的榆树、柳树庇护着房檐,粉色的桃花和洁白的李花竞相开放,默默地守候在堂前。

刚刚我们借助的是视觉,那嗅觉上呢,我们闻到了。。树的清香,花的芬芳。

总结:“花好比人的面庞,树好比人的姿态。”“细而密的树枝伸展在小屋的上面,美而浓的树荫把小屋笼罩起来。”“多么美妙的绿的背景”

设想2:

生1回答的比较好。师:很好。引用一下生的回答,“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枝繁叶茂,绿树成荫。,好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好,还有没有? 生2:。。。适当补充,启发。可以从花的颜色,桃红李白,各争风采,与简朴的小屋相映成趣。

以上是视觉,那有树有花自然会有。。我们仿佛闻到了树的清香,花的芬芳。

总结:“花好比人的面庞,树好比人的姿态。”“细而密的树枝伸展在小屋的上面,美而浓的树荫把小屋笼罩起来。”“多么美妙的绿的背景”。陶老住在里面该是多么。。惬意啊。

好,我们用一两个词来概括一下画面就是 生机勃勃,枝繁叶茂

陶老生活在里面,该是多么惬意 安心 怡然自得啊 第一组我们一起朗读一下这一句,读出“荫”,“罗”的这是细密丰满的感觉。

下面轮到了第二组,第一组的同学不要松懈,参与到我们的讨论中来。

师范读,我们说,如果前两句是近景描写的话,那么到了这里变成了远景——由近及远(板书)

这句应该很有画面吧?

光是暧暧和依依这两个词就让人遐思无限。来,我们全班女生来富有感情的朗读一遍。男生们,你们有没有醉了? 没人回答,看来是真的醉了。

没有。那我们男生来读一遍,也来自我陶醉一把。好,有没有哪位同学给我们描绘下如此诗意的画面 生1:。。。远处的村庄在薄暮中若隐若现,袅袅炊烟,轻柔而缓慢地上升着。师:暧暧是什么意思? 昏暗模糊。

师:一切好像笼着轻纱的梦。朦朦胧胧的。那么依依呢?

生:轻柔而缓慢的上升。我们有成语叫依依不舍,我们这儿的烟啊对村庄好像也有这么一种依依不舍的情愫,所以缓缓的地上升着。师: “暧暧”“依依”从字形上看是什么词 生:双音节叠词

师:读起来有什么样的效果?

生:朗朗上口,不仅画面美,而且音乐美,韵律美。好像远处渺茫的歌声似的。

好,我们再请一个学生来说说,还能想到什么? 由这个炊烟啊,能想到什么? 有吃的,有饭菜,还有做饭的人。

远远的,看见屋子上空袅袅炊烟升起,想起家人亲手做的饭菜,那心里是怎样一种感觉?

生:安宁的,温暖的那么陶渊明又何尝不是呢?更何况还是农家餐,更是乐享其中了!

总结:亲切的,安宁画面 情感:乐享其中

接下来,“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师:狗吠,鸡鸣这是什么景?有声音的叫什么动景。前面是静景。所以作者在这由静转动,那么如果周围环境嘈杂,能不能听到深巷的狗叫?桑树巅的鸡鸣? 不能。那我们又称这样的写法为——以动写静。

我们一起回顾一下,我们还学过哪些描写鸡犬之声的诗句。“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桃花源记》 “还有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老死不相往来,原句是 “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道德经》里的。这些都描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师: 你看鸡都在哪里鸣了? 生:桑树上。

师:如果有战乱,鸡能不能在桑树上得意的鸣叫?显然不能。

说明这里的田园生活怎样? 生:安详,和谐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能描绘出这样一幅和谐安详的喜人情趣的陶渊明对这样的田园生活肯定是怎样的? 喜欢的,钟情的,陶醉的。

最后,“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终于到我们第四组的同学,我们可以抓住这一无一有,来扩写。请同学们来试试

生1:没有灰尘,没有繁杂琐事,有的是清静,有的是闲暇,有的是自在,有的是闲适。

我们可以联系刘禹锡的《陋室铭》中的语句——“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来赏析。师:我们可以联系一下上下文,这里的尘杂还指什么——仅仅指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这些杂事琐事吗?

还有来自哪里的?——文章前面有没有类似的词语? 生2:尘网。官场

师:这里还没有官场的。。? 生:庸俗污浊,尔虞我诈,有的是。。心性自由,有的是精神的净土。师:寄托了陶渊明怎样的情感?

生:厌恶官场,向往田园,崇尚自由。

总结:作者为我们构筑了一幅闲适自在的画面,寄托了对自然自由的向往,对官场的厌恶。

好,我们3组合4组一起把最后两句朗读一下。注意读出这一有一无之间作者所追寻的理想境界。

总结:平淡的田园因为注入了诗人的情感,而化为了一切景语皆情语的诗意。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作者回归田园的怡然自得。下面我们就一起再来把描写这样田园生活的喜人情趣的诗句集体朗读一遍。

这节课的作业呢,我们就巩固这样一种赏析情景的方法。请大家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诗句,写成一篇200字的小短文。

下节课呢,我们围绕“归”再做进一步探讨。

《归园田居》课堂实录

《归园田居》课堂实录一、导入:同学们还记得《桃花源记》的作者是谁吗?陶渊明。这篇文章寄寓了作者的什么愿望?生答:作者向往一个没有战争,没有压迫的社会,人民能过上幸福安定的......

《归园田居》课堂实录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3篇《归园田居》课堂实录,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归园田居》教学课堂实录

《归园田居》教学课堂实录20XX年X月XX日,我代表我校语文学科参加了兰州市红古区新课改教学观摩课。面对四十几位同学陌生的面孔,起始还真有点紧张,但这很快就过去了,不一会我就和......

《归园田居》其三课堂实录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3篇《归园田居》其三课堂实录,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归园田居》其三课堂实录

《归园田居》其三课堂实录一、导入新课:师:让我们来做这样一个假设:假如你是一个千万富翁,叱咤商界多年,有一天,你累了,你关掉手机和电脑,离开办公室,带着至亲去“隐居”,请问此时你......

下载归园田居 课堂实录word格式文档
下载归园田居 课堂实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