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数学课外作业的布置的有效性_提高作业布置的有效性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7 13:55:25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提高小学数学课外作业的布置的有效性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提高作业布置的有效性”。

提高小学数学课外作业布置的有效性

西吉县硝河乡中心小学马海荣

数学教学是一门艺术。一堂好的数学课需要教师有较高的数学教学艺术,这是众所周知的。为此,人们对数学教学的方法、技巧等投入了相当大的精力进行研究。然而,对于数学教学活动有机组成部分的课外作业,人们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有的数学教师对课外作业的布置随意性大、针对性不强,没有很好地起到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巩固消化所学知识及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作用。因此,合理、科学地布置数学课外作业是十分必要的。

数学课外作业的布置没有固定的模式可循。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目的、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选取合适的课外习题。具体说来,布置数学课外作业应讲究如下原则:

一、布置新颖有趣的作业。

布置课外作业时,首先要考虑作业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1)游戏作业。爱玩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为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创设最佳环境,把数学知识“蕴藏”在生活常见的游戏中,无疑是让学生乐学、爱学的最佳途径。如:在学了两步计算后可布置学生课后一起玩“算24点”的扑克游戏。

(2)实践性作业。教师在备课时要尽可能地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寻找知识的生活原型,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而来自于生活实践中的数学作业,则是一个很好的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无处不在的方法,特别能激起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在我国,“鸡兔同笼”问题作为一类有趣又重要的数学问题的代表,大量出现在各种数学书中。但进入小学数学教材,近20年里,还是头一次。在学了这类数学问题后,可布置一些

趣味数学题作为课外题选。例如“猴子分桃”“百鸡问题”等,这势必会激发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探寻结果

二、课外作业的布置要贴近生活,捕捉生活素材,探索生活问题。“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渗透在生活的每个角落。平时要经常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体会数学。

数学不仅要从儿童的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使学生产生兴趣,更好地理解数学,还必须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用数学知识和数学的思维方法去分析与解决,从而使学生体现到数学的价值,进一步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在学习小学数学教材“圆柱、圆锥和球”时,可指导学生制作一些诸如圆柱、圆锥等几何模型,使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更好地完成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有助于形成空间概念和发展空间想象能力

三、.差异设计,各取所需。

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个别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对于后进生,要减少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提出更高的要求。这样做,对优秀生是一个促进,又能帮助差生克服“完不成作业”的自卑和消极心理。

(1).数量分层。

每一课时中如作业本、书本上的基本习题应该是课堂规范作业中的必选作业,预习、复习等是数学基本知识落实的重要阵地,我们不可以随意删减。但对于计算题、基本知识点的运用等,我们可以因人而异,从数量上对不同的学生提出分层要求。那些根据课时知识点设计的一些拓展题目,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做与不做。经常看到作业本中一些打着“※”的题目,有许多老师要求全班学生都做,这对于那些中下生来说可谓是难上加难,还不如让他们把这点时间花在基本习题的练习上。

(2).难度分层。

小学生学习能力有差异,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所以,我们应该重视找准每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难易有别的作

业,让全体学生都有练习的机会,都能得到提高。后进生作业难度适当降低,使之指向于基础目标,确保完成基础目标;中等生保持难度,使他们在确保达成基础目标的基础上,努力完成发展目标;优等生增加难度,促使他们在较高的知识平台上发展,努力实现创造目标。例:请你选择其中的一组来编一道能简便计算的题目,并把它做出来。(做一道得一颗星)

①369.9②2.51.2532③1917

④0.647.80.326.40.64

为了得到更多的星星(星星很有用处,到时在作业评比中,可用来拍卖的。学生根据自己的星星数来购买自己喜欢的东西。)这样学生就会尽可能地编题计算,把这些易错、易混的典型题都编出来了。如:如第一题,可以是乘法,也可以是减法,还可以是加法,这样,就把习题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这样老师就最高兴了。再如第三题可编写+)×19×

17、(-)×19×

17、×19+×

17、×19-×17。再通过让学生解决,既巩固了知识,又灵活地运用了知识,结果在评讲时,不出老师所料,很多同学却是这样做的:(实在可惜)

(+)×19×17

=×19+×17

=1+1=2

当机立断作了点评与分析,恰如其分地纠正了错,使之学生综合运用了乘法分配律。再如第四题学生有编成:①0.64×7.8+0.32×6.4-0.64和②(6.4÷0.64)×(0.64÷0.32)×7.8等,编成第一种就综合地运用了转化的思想进行简便运算,是一种高层次的题目。

表面上只有四组题,但实际却做10多道,这不仅对简便运算的知识落到实处,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体验到学习成功的乐趣,分别摘到自己所需的“果子”。

(3).类型分层。

教育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彼此有不同的学习优势,也有不尽相同的兴趣。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设计多样化的作业类型(作业可分为必做题浅显,选做题灵活,附加题偏难),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结合作业设计,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深刻性、创造性与批判性,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而设计“开放性作业”,让学生在“多种解法”或“多种答案”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留给学生创新、发现的余地,并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广泛获取数学信息,则可拓宽学生思维活动的空间,培养学生多样化的解题策略,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

四、.实践设计,张扬个性。

新课标告诉我们:人人要学习有价值的数学,数学作为解决其他问题的基础和工具,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实践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上,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1).操作实践性作业

小学生的思维往往处于具体形象阶段,还不具备完全依靠推理等纯抽象的方法获取知识的能力,对于学习一些抽象的规律性的数学知识,还需要借助必要的操作活动。而操作实践是一个手脑并用的过程,是培养技能技巧,促进思维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如学习重量计量单位后,可建议学生回家称称一千克苹果大约有几个,再掂一掂食盐,还可以让学生上市场去先估一估某些物体的重量,然后亲自动手称一称或看卖主称一称,验证一下,这样的作业需要父母的协助下才能完成。

(2).调查式作业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不能停留在只要掌握课外知识的确层面上,要让学生会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我们可以通过作业把学生引向课外,拓宽知识来源,给课堂注入新的活力。让学生体会到学有所用,体现数学的生命活力。如:学习“24时计时法”后,教师布置学生以下作业:晚上自己从睡下看一下时间到起床时看一下总共睡了多长时间;上学前,看一看钟表是几点,中午回到家再看看是几点,然后说一说自己离开家多长时间;寒暑间教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了各具特色的作息时间表

(3).阅读类作业

让学生在课外读物中寻找数学,不仅可增强学生阅读的兴趣,获得课堂内所没有的知识,而且将数学知识与社会实际相结合,可以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来源与用处,激发其做作业兴趣。

参考文献:

① 郑俊选 《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实践与研究》

② ②王坦《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

③《小学数学教育》2006年第7-8期、第11期,2007年第1-2期

提高小学数学课外作业

布置的有效性

单位:西吉县硝河乡中心小学 姓名:马海荣 时间:2012年7月10 日

小学数学实践性课外作业布置与检查

小学数学实践性课外作业布置与检查华龙区实验小学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要在社会生活的大环境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实践性作业能成为连接课堂与社会生活的桥梁。我们在数......

农村小学数学课外作业该怎么布置

农村小学数学课外作业该怎么布置目前农村小学教学中往往还是临近放学,语数老师才慌慌忙忙地走进教室,布置大量的课外作业。学生在极不情愿的情形下勉强接受任务,结果作业质量就......

提高作业布置的有效性

提高作业布置的有效性——————读《作业的革命》的体会东海县青湖中学付兆云《作业的革命》是刘老师和同事们在被称为"作业革命"的教学改革中交出的一份令人耳目一新的......

如何有效布置课外作业

如何有效布置课外作业金丝峡镇江西沟小学王雪梅在当前“轻负担,高质量”的背景下,如何科学有效地布置课外作业显得尤为重要。课外作业又叫家庭作业,课外作业是学生根据教师的布......

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高

课堂有效性的提高陈古学校 牟彪首先,我要感谢胥校长和在座的同仁能给我提供这个交流的机会。其次,我要说明的是本人从教仅有八年时间还处于摸索、学习阶段,要说教学经验还比较......

下载提高小学数学课外作业的布置的有效性word格式文档
下载提高小学数学课外作业的布置的有效性.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