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应台目送 读书笔记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目送龙应台读书心得”。
《目送》读书笔记
台湾作家龙应台一直以锐利的眼光观察社会,针砭时弊,言语尖锐而辛辣。但这本散文集《目送》却是她在理性之外饱含个人丰富情感的柔软一面的展现,作为母亲,作为女儿,柔肠百结,细腻如丝。《目送》的七十三篇散文,写父亲的逝、母亲的老、儿子的离、朋友的牵挂、兄弟的携手共行,写失败和脆弱、失落和放手,写缠绵不舍和绝然的虚无,各种感情的融合让人很久之后想起仍然唏嘘不已。在此选取最触动我的几篇。
(一)同名主打篇《目送》触动了很多人。文章里仍然是母亲到女儿的角色转换,看着自己的孩子赴美国时离开的背影,回忆起小时的自己。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起初我并不太懂这种感情的,甚至在初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我觉得很平常。
直到来北京念大学。这大概是第一次离开父母在这么远的地方生活。送父母离开宿舍的时候,母亲眼泪稀里哗啦地流。我只能转过头去不看。当我离开的时候,我能感受到背后灼热的目光,却不敢回头。我知道他们一定在背后看着我的背影。
这种目光究竟包含了多少种感情?不舍、牵挂、担心、期许?
我时常会想起那天和父母分别时如芒在背的纠结,会想念温热的晚饭,想念一家人围着桌子说说家常的日子。这种长久的一家人的日子至此大概是真的没有了,已经成年的自己,未来需要自己照顾好自己,完善自己,之后,去追寻自己的家庭和生活。
(二)另一篇文章是《幸福》
所谓幸福是什么?这是老生常谈的话题。龙应台觉得,幸福就是不恐惧。她还说幸福就是,早上挥手说“再见”的人,晚上又平平常常地回来了,书包丢在同一个角落,臭球鞋塞在同一张椅下。
很久以来我都喜欢三毛说的,真正的快乐,不是狂喜,亦不是苦痛,在我很主观的来说,它是细水长流,碧海无波,在芸芸众生里做一个普通的人,享受生命一刹间的喜悦,那么我们即使不死,也在天堂里了。
我喜欢平平淡淡的生活,日出日落,每天都可以安静地做自己想做地事情,或者平静地接受需要我去完成的任务,然后把事情都完成好,对于我来说每天其实都很幸福。这是我自己选择的道路,我愿意安安心心地去走。
孙梨曾表明“冬日透窗,光明在案。裁纸装书,甚适。”这种平淡感受生活的幸福就是我想要追寻的。
(三)写兄弟姐妹的《共老》。文章说南美洲有一种树——雨树,树冠巨大圆满如罩钟,从树冠一端到另一端可以有三十米之遥。兄弟,不是永不交叉的铁轨,倒像同一株雨树上的枝叶,虽然隔开三十米,但是同树同根,日开夜阖,看同一场雨直直落地,与雨树共老,挺好的。
尽管如今因为计划生育,大多数孩子并没有亲兄弟姐妹。但仍然引起了我的共鸣。我有从小一起长大的好朋友。很幸运,十多年来我们一直一起成长。像文章中说的那样我们从彼此的容颜里看得见当初。我们清楚地记得彼此的儿时——老榕树上的刻字,有一段初始的生命,全世界只有这几个人知道,譬如你的小名,或者,你在哪棵树上折断了手。
我和我的好朋友们有个约定,三年就去同一个地方拍一次合影。到目前我们已经有了三张合影,记录着岁月的痕迹和我们的蜕变。《目送》中说,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是的,脱离童年之后,我们都在走自己的道路,一个人走自己的路,但是在心里我们清楚的知道,有那么一个或几个人,一直在你的身后,也许不能够陪你一路一起走,但是只要你回头一定能看到他们就在你身后,随时等你依靠等你倾诉。若干年后,在温暖的午后,聚在一起,捧热茶畅谈,是多么自然的事情。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5篇龙应台《目送》读书笔记,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龙应台目送读书笔记......
龙应台《目送》读书笔记《目送》是一个关于时光的故事,生命的反思,是作家龙应台继《孩子你慢慢来》《亲爱的安德烈》后,龙应台再推出思考“生死大问”的作品,是一本感悟性的人......
龙应台目送读书笔记最近,我阅读了台湾著名女作家龙应台的散文随笔集《目送》,这是一本书某些地方写得与我此时的心境居然有着许多相同之处,当然,如果你感兴趣可以看看我的书评,如......
龙应台《目送》读书笔记5篇读《目送》,会让我又一次地感受到与父母分别时那种撕心裂肺的哀痛,小编特意为大家提供了龙应台目送读书笔记,欢迎参阅。龙应台目送读书笔记篇1“对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