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体质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综述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心理健康研究综述”。
大学生体质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综述
作者:1114108李晨晨
摘要:文章通过文献综述的方法阐述了体质、健康及心理健康的定义、标准,探讨了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通过对国内外关于体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问题的研究综述,表明现在研究已表明体质与心理健康存在相互关系,心理与体质的相互影响关系有待进行一步研究。
关键词:大学生 体质 心理健康 关系
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
正文: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心理问题日益突现。大学生心理健康已成为高校教育关注的一个焦点。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健康发展的同时,了解和掌握大学生体质与心理健康的对应关系及不同体质状况大学生心理特征,对于今后高校在体质健康教育过程中整合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对于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改善身心健康程度,促进身心健康的和谐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体质的基本概念及范畴
体质(Constitution)是人体的健康水平和对外界的适应能力。体质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改变的,如经过有计划的改变生活条件和进行身体锻炼,可以增强体质,从而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体育锻炼能促进身体生长发育,提高生理机能和运动能力,增强身体对外界刺激的适应和抵抗能力,故能增强体质。体质和健康的关系非常密切。体质的强弱和健康的好坏,都涉及人体生长发育、生理机能、心理状况,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以及对外界的适应和抵抗能力。但体质与健康,绝非同一概念,体质是人体的质量,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无论从内容和作用上看,都比健康更为广泛。
2健康、心理健康的概念与标准
健康(Health)是指身体、精神和社会三方面均处于完美的状态,不限于无病和虚弱。健康是一种人体各器官系统发育良好、功能正常、体质健壮、精力充沛并具有良好的劳动效能的状态。1978年9月,国际初级卫生保健大会所发表的《阿拉木图宣言》中,对健康的描述是:“健康不仅是疾病与体弱的匿迹,而是身心健康,社会幸福的完美状态”,并提出“达到尽可能的健康水平,是世界范围内的一项最重要的社会性目标”。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健康概念的逐渐完善,精神卫生(心理卫生)问题的重要性日益受到重视。
心理健康(MentalHealth),指在一定的社会生活条件下,一个人智力正常,情绪稳定,行为适度,并具有协调的人际关系和适应环境的能力。这种心理状态称之为心理健康。它是保证一个人高效率工作、学习和愉快生活的必要条件。心理健康的标志有如下几方面:(1)积极学习和工作,并在学习和工作中感到满意和快乐;(2)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3)能客观地评价他人,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和特长,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和缺点;(4)能够快速解决各种挫折和失败;(5)保持积极愉快的心境。
最后,正确的人生观、乐观、开朗的性格以及健康的体魄是心理健康重要条件。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包括生物遗传因素和心理社会因素两个方面,生物遗传因素包括有遗传、疾病、外伤等原因。而在社会因素方面影响心理健康,造成心理障碍的社会因素主要有早期教育与家庭环境、生活事件与环境变迁、特殊人格等。3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
体育活动可以导致众多的身体、心理和社会的好处。不同领域的学者从不同角
度对体育对心理产生的作用进行阐述。
3.1社会学认为体育对心理的作用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认为体育运动对心理的作用主要在以下5个方面:(1)体育有助于智力的发展。首先,体育可促进人大脑的开发和利用,增强神经系统的功能。体育运动能减缓应激反应,提高脑力劳动的工作效率。再次,体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脑力劳动引起的疲劳;(2)体育对于调节情绪有积极作用,情绪状态是衡量体育运动对心理健康影响的重要指标;(3)体育有助于坚强意志品质的形成,意志品质既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又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培养出来的,而体育运动的特点在于需要不断克服客观和主观困难;(4)体育有助于人际关系的改善,体育运动无论是个人项目还是集体项目都属于群体活动。在体育运动中,自觉或不自觉地与同伴、教练和老师、对手进行交流,只有这样才能完成体育活动,同时在活动中体现出了公平竞争、团结协作友好交往等良好的交往原则;(5)体育可使人确立良好的自我概念,是个体主观上对自己身体思想和情感等的整体评价,它是由许许多多的自我认识所组成的。
3.2心理学认为体育对心理的作用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关于体育锻炼对心理状态改善的可能能机制有以下3种学说:(1)认知行为假说:人们完成一项他们认为是较为困难的任务时,其自定准能水平就会提高。就会有自我成就感,自定效能提高感,这种成就感就会打破与抑郁、焦虑以及其它消极心境状态关联。(2)社会交互作用假说:体育锻炼扩大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进而加强了社交。(3)分散注意假说:这种假说认为,运动后可产生注意分散,其结果是降低心理紧张状态。长期的体育锻炼要减少消极情结方面比放松练习或其它练习分散注意同时令人感到愉快的活动更有效。
3.3生理学认为体育对心理的作用
从生理学的角度目前关于体育锻炼对心理状态改善的可能机制有以下3种学说:
(1)心血管功能学说:体育锻炼促进心血管系统功能的发展,增强血管的收缩性和渗透性。健康的血液循环可使体温恒定,有助于保持神经纤维的正常传导性从而利于心理健康。另外,体育活动引进的体温升高可使人产生短期安静的效果。该理论基于脑干温度的变化,可使肌梭活动和大脑皮层电活动减少,从而引起放松状态。(2)单胺假说:有证据显示,神经递质在神经之间以及神经与肌肉之间起传递信号的作用。脑部的神经递质,如去甲肾上腺素与5-羟色胺的水平与压抑和精神分裂有关,脑中单胺的改变可能在运动导致的情绪变化中起了媒介作用。研究表明:抑郁的人经常出现胺分泌量减少的情况,如去甲肾上腺素,血清基,多巴胺等的减少,而进行体育锻炼则会出现脑去甲肾上腺素提高的现象。从理论上分析,体育锻炼刺激神经递质的分泌,抑制抑郁、焦虑等心理情绪的产生,进而对心理健康起到促进作用。(3)内啡呔释放假说:各种内啡呔产生于脑、脑垂体和其它组织,这些内啡呔具有吗啡的作用,内啡呔能减轻痛感和产生快感,而运动能够促进人体的B-内啡呔的释放,从而减轻痛觉和改变精神状态。4大学生体育锻炼及体质与心理健康相关性的研究
DiehlNancyS等人在1998年对160名女大学生进行身体质量指数BMI、社会体形焦虑、厌食症状、暴食症状、抑郁自评、自尊、身体练习问卷的调查结果显示社会体形焦虑与饮食紊乱有显著性相关。BrunetJennifer等人的研究结果证明,自尊显著影响社会体形焦虑,同时也显著影响体质,通过提高自尊和有目标的社会体形焦虑的干预可以帮助提高身体活动的动机和体育行为。HaaseAnneM研究认为运动员的体形认知与运动员社会体形焦虑密切相关,女运动员对于体形的认知直接影响体形焦虑和饮食。MarklandDavid等人的研究认为,男、女在体育锻炼的动机不同主要是由于男女对于形体的认知上的不同造成的。
毕秀淑,彭延春2003年通过体育运动对心理的干预研究证明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状态的改变联系密切,对有抑郁、焦虑和人际敏感症状的大学生,其调节作用是显著的。王虹在2006年395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研究证明得出SCL-90测试得分在不同的体质学生中存在显著性差异,学生体质成绩与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较良好的对应关系。王晓霞在2005年同样利用SCL-90量表,发现“心理正常组”与“心理障碍组”的学生在心理健康状况、体育态度和身体素质综合评价水平上有明显的差异。这些研究揭示了心理健康因素与身体素质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相互影响和制约的关系。周冰2006年研究证明不同的形态指标机能指标、素质指标对大学生在心理健康存在差异性,大学生的体重与心理健康水平呈负相关,与自我尊重感的相关系数最大。大学生的台阶试验得分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正相关,其中与人际关系亲和感相关系数最大。大学生的体质得分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正相关,其中与人际关系亲和感相关系数最大。王向晨在2007年的研究证明男生中,不同心理建康水平的大学生在体质测试总成绩和立定跳远项目上存在显著性差异。身体素质水平好的学生在乐群性、兴奋性、有恒性和敢为性四个因子得分显著高于身体素质水平不良的学生;在聪慧性、怀疑性、试验性、独立性、紧张性五个因子得分显著低于身体素质不良的学生。
综上所述,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对体育锻炼对心理产生的健康促进作用都是毋庸置疑,体育锻炼可产生社会、心理和生理等方面的作用,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建康良好的发展。然而在大学生的体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目前仅局限在体质与心理的相关性方面的定性研究,而针对不同的体质状况所表现的心理特征以及不
同的心理特征所具的体质特征的定量研究目前未见报道。进行体质与心理之间的定量研究对于今后高校在体质健康教育过程中整合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对于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改善身心健康程度,促进身心健康的和谐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杨志寅.诊断学大辞典[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25.
[2]石作砺,于葆.运动解剖学、运动医学大辞典[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3]王翔朴,王营通,李珏声.卫生学大辞典[M].青岛:青岛出版社,2000:378-379.
[4]张焕庭.教育辞典[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89:173-174.
[5]张焕庭.教育辞典[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89:173-174.
[6]钱建龙编.体育运动与身心健康[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109.
[7]Warburton,D.E.R.Nicol,C.W,&BredinS.S.D.(2006).Healthbenefitsofphysicalactivity:theevidence[J].CanadianMedi-calAociationJournal,174,801-809.
[8]徐志刚,刘盎.论体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体育文化导刊,2003(4).
[9]钱建龙编.体育运动与身心健康[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133
高等学校体质健康测试与课余体育关系的研究中图分类号:G806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5-000-01 摘 要 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进行了这么多年,然而其实际效能发挥甚微......
亚健康与体质及证候的关系研究论文关于体质的记载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素问·刺法论》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素问·评热病论》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是《黄帝内经......
试述大学生自我效能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摘 要 大学生心理健康受多种因素影响, 个体自我效能感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通过思维、选择、动机和心身反应等中介变量影响......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8篇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调查报告,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研究【摘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已经成为我国心理学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只有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现状有所了解,才能够更好地进行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