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_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7 13:12:29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综述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

综述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摘要:本文介绍体育活动引起心理效益的多种可能机制,并提出了体育活动,特别是长期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及对身心疾病的控制作用。

关键词:体育锻炼心理健康情绪

目前,体育活动的心理方面效益至少与身体效益一样重要。若缺乏大众从事体育锻炼行为前因的知识,大众体育健康领域将准以取得更大成就。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一方面是生活节奏变得更快,竞争更为激烈,人们的身心负荷普遍的加重;另一方面则是生活水平的提高,闲暇时间的增加。因此,通过体育活动来调节身心状态,改善与提高健康水准。追求身心健康,已成为我们社会中一个极为重要的要求。

1.心理健康的内涵和体育活动引起心理效益的多种可能机制

心理健康是指在一定社会环境中的个体,在高级神经功能正常的情况下,智力正常,情绪稳定,行为适度,具有协调关系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及性格。然而,当人们在工作或在生活中遭受挫折而情绪长期低沉,或患有明显的心理疾病时,很少会想到通过身体活动来改善情绪,消除心理问题。近年来,通过研究和事实显示,身体活动对于人的心理健康具有明显的积极作用。关于体育活动为何能引起心理方面的改变,大致有下列一些:

1.1改善情绪状态

情绪状态是衡量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影响的最主要标志,也是人的自然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一种体验。情绪几乎参与人的所有活动,对人的行为活动起着很大的调节作用。通过体育活动和体育比赛,可以合理宣泄不良情绪,消除心理紧张,放松身心,调节向心理状态,维持心理平衡。

1.2提高智力

体育知识和动作机能的牢固掌握,必须有智力水平作为保证,体育学习和认知活动一样,依赖于人们的知觉、记忆、思维、注意等综合认识能力,经常进行体育活动可以让大脑获得充分的氧气,使脑力得以快速恢复。良好的体育教育和运动训练还能提高人的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反映和想象能力,从而为认识,学习活动提供有效的保证。

1.3确定良好的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是个体主观上对自己的身体,思想和情感等的整体评价,它是由许许多多的自我认识所组成的,自我概念是相对稳定的,在适应社会和人格的形成方面起很大作用。参加体育活动能使体格强健,精力充沛。因而体育活动对于改善人的身体表象,身体自尊至关重要。

1.4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

意志品质是指一个人的目的性、自觉性、自信心、坚韧性、自制力以及勇敢顽强和主动独立等精神。意志品质既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又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培养起来的。在体育活动中要不断克服困难和主观困难,锻炼者越能努力克服主、客观的困难,也是越能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作者简介:林霖(1975-),男,广东省潮州人,韩山师范学院公共体育教研部助教

1.5降低应激反映、消除疲劳

体育活动具有减轻应激反映以及降低紧张情绪的作用。因为体育活动可以锻炼人的意志,增强人的心理坚韧性。经常从事身体活动的人极少产生生理上的应激反映,如果有应激反映,也能尽快地从中恢复过来。这说明体育锻炼在降低应激反映方面的功效。从而减少疲劳的出现。

1.6协调人际关系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发现那些人际关系好的人总是心情愉快,精神饱满,对什么事情都充满兴趣。人际关系不好的人常常无精打采,抑郁寡欢,缺乏生活的乐趣。而体育活动可以改变这一现象。因为体育活动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进行,它总是与人群发生着交往和联系。人们在运动中能够极好地克服孤僻,忘却烦恼和痛苦,协调人际关系,扩大社会交往,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1.7合作与竟争意识

合作与竟争两者互相包含,都意味着在同一团体,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由于体育活动本身具有竟争性特点,在体育活动中,或是同时唤起合作与竞争的行为,或是交替地引起合作与竞争。如:体育活动中有个体的自我竞争,又有与他人或其他团体的比赛活动。体育活动的竞争与合作特点,对于培养人们勇于进取,激发个人动机,提高工作效率,树立远大的志向,形成健全的个性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1.8治疗心理疾病

体育活动能预防和治疗心理疾病。体育活动对于培养勇敢、果断、顽强等意志品质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培养奋发进取、自强不息的精神等都有重大意义,这些也都是心理健康所必须的。

2.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以及对心身疾病的控制作用

关于体育锻炼对心理状态和个性特征的作用,大多数研究集中在对长期体育锻炼和一次性运动活动效果的比较上。长期体育锻炼是指每天都进行的或者定期进行的锻炼活动,且这种锻炼活动持续很长时期。用于研究的长期体育锻炼安排一般都持续10—12个月。一次性运动活动是指持续时间为30分钟左右的运动活动。对于一次性的运动活动,有研究报道,30分钟的跑步使紧张、困惑、疲劳、抑郁和气愤等不良情绪状态显著改善,同时使活力感保持在高水平。但是,这种一次性运动活动没有对消极情绪的长期控制作用。必须定期坚持体育锻炼,才能维持对消极情绪的定期控制。

2.1长期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

研究表明,有氧练习和力量、灵活性练习均可改善中年健康男子的心理健康水平。尽管有氧练习组提高了最大吸氧量15%,而力量、灵活性练习组没有提高,但都改善了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还有,长期进行体育锻炼和长期进行渐进性放松练习均可降低工作压力较大的妇女的焦虑水平并提高她们的自定效能。另外,长期进行游泳、健美、击剑等练习,也可以发展积极情绪。

对于一个健康人来说,进行长期体育锻炼有上述的促进心理健康的效益,那么,对于一个患有心理疾病的人来说,这种效益就会更加明显。因为心理健康的人在体育锻炼之前其抑郁、焦虑程度就较低,这样,体育锻炼进一步降低其抑郁、焦虑程度的可能性自然就较小。而有心理疾患的人如果抑郁、焦虑水平很高,通过长期体育锻炼显著改善心理状态的可能性应当较大。有研究表明,进行8周的体育锻炼后,精神病患者的抑郁状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这表示体育锻炼对有心理疾患的人具有更明显的效益。

2.2体育锻炼对焦虑和抑郁治疗作用

焦虑和抑郁是普通人和精神病患者遇到的两种最常见的情绪困扰。通过诺瑟等人进行80项有关体育锻炼对抑郁、焦虑之间的关系且实验控制十分严格的研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体育锻炼可减低焦虑、抑郁;体育锻炼对长期性的轻微到中度的焦虑和抑郁程度也有治疗作用;锻炼者参加锻炼前的焦虑、抑郁程度越高,收益于体育锻炼的程度也越大;体育锻炼后,即便心血管功能没有提高,焦虑、抑郁程度也可能下降。

总的来说,系统的体育锻炼不但对生理功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心理健康也具有至少是同样重要的作用。随着对体育锻炼功能的认识,人们已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不仅能增加机体的生理健康、增强体质和抵御疾病的能力,同时对人们的心理健康亦能起到良好的调节和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姒刚彦.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4(3)

2.许国喜.试论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1,35(4)

3.林宋荣.体育运动对大学生运动员心理健康影响作用的调查.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98,18(4)

4.李凌.试论高校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0,17(2)

5.赵淑英.锻炼与心理社会健康研究的现状及思考.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9,23(2)

6.季梅娣.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中国学校体育,2001,(2)

7.韩旭.心理健康的内涵与标准.中国学校体育,1998(6)

心理健康与心理素质的关系

心理健康与心理素质的关系心理健康是一个人心理的认知、情感、意志等各种机能能够适应生存的需要,并在适应中不断发展的协调状态。心理卫生就是利用人类已经发现的身体和心理......

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的关系

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的关系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的定义为:“健康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是没有疾病及虚弱现象。”从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中可以......

论音乐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论音乐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摘要: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强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知识......

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的关系的说课稿

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的关系的说课稿尊敬的评委老师:您们好!我是XX考生,今天我说课的主题是《健康快乐我做主》,教材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体育课程标准》初中一年级水平四体育与健......

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的关系的说课稿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4篇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的关系的说课稿,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下载综述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word格式文档
下载综述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