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我见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摘要:踏入新世纪以后,我国的现代化进程处于一个极为关键的历史性时期,在这一阶段,随着改革和发展事业的深化,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对经济发展的制约日益突出;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日益不平衡,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以及社会资源与财富的合理分配;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进入的攻坚阶段,已经触及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
关键词:和谐社会、以人为本、民主、和平、文化
一: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中国特色的和谐社会,是由中国共产领导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以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出发点的,经济和社会、城市和乡村、东中西部不同区域、人和自然、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等关系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又和谐相处的社会。
(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
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谐”的内容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和谐社会”历来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中国古代思想家很早就提出“和”的概念,用以描述内部治理良好,上下协调一致的状态。先哲们的经典论,对中国的政治思想产生了重大影响,使和谐观念成了治国安民的重要理想。
(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坚实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基础
马克思和恩格斯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理论武器,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他们关于未来和谐社会的主要观点是:第一,实现和谐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第二,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史实现和谐社会的坚实物质基础;第三,和谐社会的本质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相互适应,其矛盾可以通过自身的调整来解决;第四,和谐社会的表现形式“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进行了有意的探索。1956年,毛泽东同志发表了《论十大关系》这篇重要著作,提出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方针。1957年,毛泽东同志发表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这篇重要著作,创立了关于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学说。虽然毛泽东同志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正确思想由于种种原因并没有得到全面的贯彻,但是这些正确的思想对于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强调,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强调,社会主义社会是以经济建设为重点的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要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做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在2004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有和谐相处的社会”这一目标又被具体化为“维护群众利益,促进社会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如今,我们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历史的必然。
二:为什么要构建和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符合新世纪新阶段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实践需要,符合我国改革发展关键时期客观形势的要求,适应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适应我们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面临的新挑战和新任务,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深化和拓展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概括起来为五个符合:
(一)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中指出:“每一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马克思主义是解放全人类的学说,人的充分的自由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条件和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必由之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指出:“他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唯心主义历史观不同,它不是在每个时代中寻求某种范畴,而是始终站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马克思的《资本论》中的唯物辩证法,从物质的存在——商品开始,进而到货币、资本、生产、流通,最后发现剩余价值,形成贫富两极分化,产生阶级和阶级斗争,直至得出资本主义社会必然灭亡,共产主义理想社会必然到来的结论。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也是从社会现实出发,改革社会不合理现象,发展生产力,建立合理的劳动分配制度,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文化教育水平,营造良好的社会人文环境,建成富裕、和谐、幸福的社会。
(二)符合党和政府的根本宗旨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改革开放、提高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建设现代化强国的根本目的,不只是振兴中华民族,洗雪一百多年的殖民史给予中华民族的痛苦和屈辱的记忆,更不是以牙还牙,对中华民族曾经带来沉重灾难的西方国家实施报复。我国近代史确实是血和泪、悲愤、痛苦的历史,但历史承载的是民族的过去,时代在前进,国际社会百年来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历史是个大舞台,即使中华民族再经过五十年的奋斗,实现了现代化,成为首屈一指的世界大国,她也应该以社会和谐发展充满亲和力为宗旨。首先惠及的是十五亿中国人民,其次惠及的是全世界人民。如果没有这样的理念,社会发展并不等于人民幸福。
(三)符合中华民族和平崛起的理念
(四)符合民族文化传统
(五)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
和谐社会当然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这是全世界必须面对的课题。人口的迅速增长,对生活资源的无序开发,人类为了生存大量开垦荒地,滥伐树木,森林逐渐消失,森林、草原、湿地“自然之肺”功能减弱,致使空气污染、水污染、天气变暖,水土大量流失。人类为了改善生活,肆意向大自然索取,大自然能承受得起吗?没有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必将遭受自然的报复,有时这种报复的后果是极其可怕的。南亚的海啸和我国西南洪灾就是现实例证。
三:怎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我们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从完善管理体制、提高领导能力等方面着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奋斗。一要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体系,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二要学会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畅通群众的诉求渠道,完善社会利益协调和社会纠纷调处机制;三要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和应急救援、社会动员机制,提高处置突发性事件的能力。只要持之以恒地坚持这样抓下去,就一定能够积极地促进社会越来越和谐。
需要指出的是,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时候,有许多问题是要深入探讨并加以注意的。
第一,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都是在坚持和发展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过程中,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为贯彻落实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
务,针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问题,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第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要靠发展。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就是发展;不在发展的基础上求和谐不可能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建立在发展提供的物质基础上。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许多矛盾和问题,关键还是要靠发展。当然,这种发展必须是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因此,还是要牢记十六大报告中一句十分有影响力的话:“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第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科学地理解和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使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力量,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力量。我们党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制定政策、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为本,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必将极大地调动起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和谐社会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力地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第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我们坚持科学发展观,是针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提出来的,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也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也就是说,我们在关注和解决社会问题的时候,决不能超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客观实际。可以这样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长期的历史任务,只能分阶段、有层次地循序推进。只要我们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求真务实,团结奋斗,开拓前进,就能一步一个脚印地达到预定的目标。
第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还必须和社会具体实际联系起来,了解和谐社会的内涵。确实解决好现实社会中的医疗、上学、买房、就业等问题。
总之,我们要根据经济发展能够提供的条件来解决好社会问题。这里的关键,是要努力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正确处理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问题,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
参考文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学习出版社2005年3月 第1版 中共中央宣传部舆
情信息局 编
《和谐社会研究·从政治学到政治科学》人民出版社 2006年3月 第1版 张
国清/著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人民出版社 2005年3月 第1版 主编 李君如 副
主编 严书翰 卢先福
《多学科视野中的和谐社会》 学林出版社2005年3月 第1版主编 王荣
华 董世骏
《华从际和谐与冲突》重庆大学出版2007年4月 第1版 黄囇莉 著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我见【摘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种美好社会,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种社会理想。中外历史上都产生过不少有关社会和谐的思想。进......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我见》“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在这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代,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在实践的基础上,在党中央的引领下,社会上掀起了一阵阵理论......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我见商学院财务会计教育2班2010244205欧丽园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但是,我们还没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我见》“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在这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代,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在实践的基础上,在党中央的引领下,社会上掀起了一阵阵理论......
论文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我见 "的追求无疑是各家可贵的共通之处,从此人,物,自然,宇宙一构建和谐社会理念的历史演进 的交融于一的和谐观成为中华文化最根本的特征和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