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香菱学诗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香菱学诗
教学目标
1.细品黛玉指点香菱学诗门径、香菱谈读诗体会和香菱苦心写诗的经过,从中得到阅读和写作的启发;
2.体会文章有关香菱学诗的神态和细节描写的传神之处; 3.分析香菱这一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的悲剧气韵;
4.走近《红楼梦》,推介小说经典片段,借助网络,浏览红楼梦相关网站。
教学重难点
1.品味诗学传薪,把握写作津梁。(难点)2.把握神态、细节描写。(重点)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导入
有人说:“平生不读《红楼梦》,满腹诗书亦枉然。”可见《红楼梦》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为什么这部书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呢?我们且以其中的一个片断来分析,这就是《香菱学诗》。
二、探究问题
1.香菱有着怎样的身世和处境?
明确:香菱是一个从官宦小姐沦为奴婢的悲剧人物。她有着不幸的命运:从小遭受灾难,被拐卖,又被呆霸王薛蟠生拖死拽弄到家里,终于沦为侍妾,受尽凌辱和折磨。薛蟠遭打外出后,香菱住进了大观园,有机会接触大观园内许多富于才情的少女们,特别是像林黛玉这样的才女,萌发了强烈的精神追求,本文就是从香菱刻苦学诗写起的。
2.结合作品内容讨论:香菱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找出文中有关香菱学诗的神态和细节描写,加以分析。
明确:精华灵秀,悟性极强。学诗时“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已到了“呆”“疯”“魔”的程度。原来香菱是一个极富文学气质的人,她早就想学诗了,但苦于没有机会,只好自己弄本旧诗,偷空看两首。进入大观园后,深藏在内心的精神饥渴一下子勃发起来,进园的当晚就来找黛玉,希望向黛玉学诗。黛玉热情指导,列举名作让香菱阅读。香菱 1
拿了诗回来“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的读起来。宝钗连催他数次睡觉,他也不睡。宝钗见他这般苦心,只得随他去了”。在黛玉的诱导下,香菱的视野不断扩大,当她进入创作冲动状态时,形象光彩夺目:“连房也不入,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来往的人都诧异”;写第三稿时“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甚至梦中喊出:“可是有了,难道这一首还不好?”对这个一心扑在诗歌创作中的人物,作者准确地描绘出她的一言一行和神情变化。精神食粮的大量摄入,使香菱的内心充实丰富起来,她悟出了一些道理。香菱的艺术感受力很高,她一读诗,眼前就能出现诗歌中那动人的形象。3.通过塑造香菱这一形象,作者寄予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在本文中,作者以饱蘸深情的笔墨,讴歌了香菱这个为精华灵秀所钟爱的薄命女子。香菱这样的人竟然和薛蟠生活在一起!而且受他的凌辱作践。那薛蟠只会胡扯“女儿愁,洞房里撺出了大马猴”之类,是极端粗陋鄙俗之人。香菱的境遇是值得同情和惋惜的。封建社会男女是如此的不平等!
4.有人说“《红楼梦》既是女性的悲歌,又是女性的赞歌”,试作分析。
明确:《红楼梦》在描写人物时,女性无疑是最重要的,所以才有人评价说“《红楼梦》既是女性的悲歌,又是女性的赞歌”。曹雪芹以其精细的雕塑力,创造出许多个性鲜明、优美动人的女性形象。他不仅对袅娜风流的林黛玉,对有着炭火一般热情而被生生扑灭了的晴雯,而且对那个不惜用生命来证明自己清白的尤三姐都充满了强烈的同情和赞美。和封建社会蔑视女子、虐待女子的腐朽思想相反,曹雪芹提出了尊重女性、提高女性地位的新思想,并且歌颂了女子的多才多艺,赞扬了女子反迫害反虐待的斗争精神。他曾这样写道:“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子,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把女子提高到比男子更高的地位。推崇女子,鄙弃男子,这就把几千年来“男尊女卑”的地位颠倒过来,这样的思想认识对封建统治阶级宣扬的“男尊女卑”“夫为妻纲”的伦理纲常是一个猛烈的冲击,充分体现出曹雪芹反对封建礼教的超人勇气和远见卓识。
第二课时
一、要求学生默读课文一至两遍,整体感知课文。
香菱学诗 黛玉教诗 香菱求教 理论讲解 香菱谈诗 欣赏指导 香菱作诗 创作扶持
二、要求学生耐心再读课文一至两遍,归纳作品的主要内容。
1.在文中画出黛玉精要概括律诗要点的句子——讲究基本格律、词句新奇为上、立意要紧,意趣要真、新、深。
2.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完成填空:
是形式,是表象,只有
才是精髓。(律诗 词句 立意)
3.归纳概括黛玉指导香菱从事学诗实践活动的要点。多读,“读诗百遍,其义自见”;读名家,精读诗禅、诗仙、诗圣的作品,打好“底子”;要大胆创作,要敢于想象。从以上归纳中,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自己的理解和独特体验。
三、从文章中,我们不仅可以得到诗歌欣赏和创作的相关知识,还可以拓展到语文学习的其他领域,阅读下面的片段,说说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红楼梦》里有一段香菱学诗的故事,细读起来,颇受教益。
香菱本来不懂诗,她随薛宝钗住进大观园后,见贾宝玉与众姐妹结社咏诗,才“苦志学 诗”,她“天一亮就忙忙碌碌梳了头,去找黛玉改诗”。学习有了一点心得,就立即谈出来,向别人求教,听取指点帮助。众姐妹们称她为 “诗魔”,拿她取笑,她行之若素。经多次请教,几易其稿,“精血诚聚”,终于写成一首 “新巧而又有意趣的吟月好诗”。这个故事启示我们:
明确:开放性题目,言之成理即可。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观照”是佛家用语,是五大般若(智慧)之一,指“静观世界以智慧而照见事理。”是“用心光向心中看,向心中照”之意。而文学批评中常用变换角度审视的方法,帮助读者对作品进行深入领悟,并将其引入语文课堂,改变小说阅读中一成不变的“背景交代—情节梳理—形象分析—语言揣摩”套路。它的成功之处在于:
1.结构清楚,主线分明。围绕如何看待“香菱学诗”的圆心,展开丰富的多维观照,深入的文本对话。一个“主问题”串起方方面面,绝不旁逸斜出。
2.资料翔实,运用到位。深入理解文学名著对十几岁的中学生是很困难的,教师必须在事先研读的基础上,掌握最管用的资料,或者将资料转换成中学生能接受的方式,以供其在阅读阻塞处当钥匙用,方可帮助学生释疑解惑。
3.尊重个性,鼓励体验。文学作品阅读最是见仁见智的,读者往往在变换角度中有自己
独特的发现,这也需要教师给予极大的尊重与包容。只要合情合理,都应该被肯定。
《香菱学诗》优秀教案2010年12月05日星期日设为主页加入收藏帮助| 留言交流|登录首页| 主题阅读| tags | 精彩目录| 精品文苑| 会员浏览 我的图书馆 休闲·怡情| 艺术音......
《香菱学诗》教学设计案例分析《语文建设》编辑部给我寄来一篇发表在2011年第12期《语文学习》上的文章:李强《让香菱走回“大观园”——兼谈长篇小说“节选”的教学》(以下......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1.积累生字生词,丰富语言积累。2.了解《红楼梦》的艺术成就,不断提高古典文学修养。能力目标:1.讨论分析香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法。2.体会作者的......
《香菱学诗》《香菱学诗》1谈起文学我就非常有兴致,学起文学,我就忘乎所以。这回我又找到了一个知已——香菱。她对诗的兴趣可比我大多了,为了学习写诗,她更是废寝忘食。刚和她......
香菱学诗主备人:金鑫审阅人:沈建忠教学目标: 1.速读课文,概述香菱学诗状态,感知香菱人物形象。 2.讨论分析香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她刻苦学习的精神。 3.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从而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