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章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调查与研究_宜章县传承与发展研究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7 13:01:54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宜章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调查与研究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宜章县传承与发展研究”。

宜章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调查与研究

作者:范样平文章来源:宜章统计局更新时间:2012-5-24

宜章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近年来,宜章县始终把发展农业产业化摆在首位,坚持科学农业化的思路不动摇,加强基础,完善政策,调节结构、优化布局,在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上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为实现宜章县农业产业化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必须进一步加快推进宜章县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

一、宜章县概况

宜章县位于湖南省郴州市南端,地处南岭山脉中段,骑田岭南麓。宜章地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受季风交替影响,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分明。春早多变,夏热期长,秋短温凉,冬无严寒。年平均气温18.3摄氏度,1月平均气温7.1摄氏度,7月平均气温28.1摄氏度。年平均日照数为1603.1小时。年平均降水量1600毫米。无霜期292天。

二、宜章县农业产业化发展优势与制约因素分析

(一)宜章县农业产业化发展优势

1.自然生态条件

(1)土壤条件。宜章县有耕地面积41.77万亩,其中水田26.43万亩、旱地15.34万亩,人均耕地面积0.68亩,主要耕地分布在海拔150—1000米之间,占总耕地面积的86%以上。山区、半山区面积大,坝区、低热河谷区面积小,绝大多数耕地坡度在5度至20度之间,坡地、轮歇地面积大,平地、固定耕地、水浇地面积小。全县耕地绝大部分适宜种植林果业和农作物。

(2)气候条件。宜章县最高海拔1902米,年均降水量为1023毫米,年均蒸发量1126毫米,年均相对湿度为85%,年均干燥度为1.6℃,属湿润地区。降水多集中于4—6月,积雨量618.8毫米左右,占全年的56.2%。宜章雨季年均日照时数835.6小时,占全年可照的42%;干季年均日照时数1236小时,占全年可照的59%;光能充足,太阳辐射能的可利用时间长,光质好,光照条件有利于农作物和林果业生长和提高农产品品质。

2.社会经济条件

(1)社会经济状况。改革开放以来,宜章县历届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励精图治,真抓实干,使全县农业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地方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发展,呈现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的大好局面。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基本农田建设、交通、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极大改善。社会各项事业的进步和基础设施的改善,为全县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发展条件。

(2)农业结构。2011年末宜章县耕地累计种植粮食作物69.80万亩,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58.27%,产量23.71万吨;种植烤烟2.37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5.64%,产量6066吨;种植薯类7.86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18.71%;种植蔬菜18.77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44.69%。从全县农业产业分布情况看,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区主要以种植粮食作物、热区作物和水果蔬菜为主,农业产业发展空间极大。

(3)农村劳动力资源。全县辖22个乡(镇),347个村(居)委会,3566个村民小组。2011年末,全县总人口 61.7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6.92万人,占人口总数的75.98%,农村劳动力总数33.39万人,占农业人口的71.16%。全县总耕地面积42万亩,人均耕地面积0.68亩,劳均耕地1.26亩,与每个劳力负担4亩耕地的标准比较,劳动力主要从事种植业,有充裕的劳动力资源,可保证足够的劳动力投入。

3.生产技术条件

通过近十多年的农业产业化发展历史,宜章县广大农民经历了农业生产不断发展壮大的历程,同时也学习掌握了较全面系统的农业种植技术;宜章县农业局通过十几年的努力,培养了一批掌握农业系统生产技术的技术骨干,为宜章县农业产业化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

(二)影响宜章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是综合生产能力较弱,难以适应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的需要。宜章县农业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全县耕地有效灌溉率较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遇干旱等自然灾害容易造成减产;农业区水利配套设施建设投入不足,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既不适应当前生产,更不适应未来发展的要求。

二是农业生产的技术力量不足,劳动者素质偏低。农村劳动者受教育的程度普遍较低,部分农民思想观念保守落后,市场经济意识和科技意识不强;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技术力量不能满足当前生产规模的需求。宜章县的农业种植地基本上是山地、半山区地,进行机械化耕作的条件较差,加之农民的经济力量薄弱,农业生产所需的农机数量较少。

三是龙头企业规模较小,辐射带动能力较弱。现有的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加上经济实力有限,导致组织化程度不高,占有市场份额少,对农业产业化发展存在着很大的影响。

三、宜章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确保农民增收。

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推进农业产业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基础上,要坚持“围绕增收调结构、突出特色闯市场、依靠科技增效益”的方针,统筹兼顾,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正确处理好粮食生产与其他经济作物的关系,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其次,要着力抓好特色农业开发,利用本地资源优势,积极引导农民发展优质高效、适销对路、市场前景好的特色农产品,建立“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基础。

(二)打造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业产业发展壮大。坚持因地制宜原则,从有利于加工,有利于进入市场,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积极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根据市场发展需要,在农产品大宗品种的加工上,应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按照“大、高、外、好”的原则,迅速扩建和新建一批大规模、高科技、外向型、效益好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拉长产业链,带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对重要的特色产品加工企业给予重点扶持,使其尽快发展到资源允许的规模。

(三)加大科技培训力度,不断提供农业科技水平。

加大科技扶持力度,积极推广良种良法,引导发展优良品种,推广新技术、新机具应用。同时积极开展新型农业科技和农民适用技术等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种养水平和产出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四)积极为外出务工返乡人员搭好创业平台。

积极为外出务工返乡人员搭好创业平台,鼓励具有一定资金、技术和经营能力的务工者“出去赚、走回来”,在本地投资搞产业发展开发,带动宜章县乡镇经济的发展。

六盘水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研究

六盘水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研究张锦林〔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如何实施农业产业化提出了对策建议。〔关键词〕农业产业化对策研究〔作......

农业产业化调查与思考

零陵区凼底乡农业产业化的调查与思考凼底乡人民政府乡长全永红(2009年11月5日)农业产业化是促进农业发展,增强农业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也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和谐社会的需......

农业产业化发展

农业产业化,是目前社会各界比较关注的词藻。结合“新丝绸之路功能转型”的提出,中国——中亚地区经济带凹陷的现状,如何高效、科学、现代化的发展农业,是所有人值得深思的问题。......

农业产业化与我国农业发展

农业产业化与我国农业的发展【摘 要】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我国农业的发展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的前景。当前,我国农业正面临劳动生产率低下、......

《农业产业化典型案例调查与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农业产业化典型案例调查与研究》课题研究方案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根据《于开展“印象长白山·筑梦十三五”2016年大学生暑期实践专项活动的通知》文件精......

下载宜章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调查与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宜章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调查与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