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州区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农业特色产业建设的思考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巴州区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农业特色产业建设的思考
摘 要:分析巴州区新农村示范片现状和特色产业发展前景,提出示范片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以蔬菜为主,水果、药材为辅、花卉为补充的产业定位、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基本原则、建设模式、支撑体系和保障措施。
关键词:新农村 示范片 特色产业 思考
巴州区位于四川省东北部大巴山南麓,是巴中市政治、文化、经济、商贸中心,位于东经106°21’――107°07’、北纬31°31’-32°04’之间,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7℃,日照时数1462小时,降雨量1119毫米,相对温度78%,无霜期275天,最高海拔1460米,最低海拔301米,森林覆盖率48%,生物资源丰富,适宜粮、油等多经作物等动物生长。幅员面积2562.2平方公里,辖48个乡镇,4个办事处,802个村,4999个农业合作社,总人口132万,其中农业人口108.4万,农业劳动力55万;耕地78万亩,其中田48万亩,旱地30万亩,是一个以种、养业为主的典型农业生产大区。2009年作农作物播种面积201.3万亩,其中粮食159.9万亩,总产64.23万吨,蔬菜22.3万亩(复种)、水果13.31万亩(投产果园11.48万亩)总产5.6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3461元,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全
国20个县)和省政府粮食丰收杯奖。
根据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以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为支撑推进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工作的意见》(川委发[2009]17号)精神,切实加强巴中市巴州区恩阳-下八庙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片新农村示范片农业特色建设步伐,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使广大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产业优势,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建立增收致富的长效机制,就巴中市巴州区恩阳-下八庙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片以蔬菜为主,水果、药材为辅、花卉为补充的农业产业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提出如下思考。发展现状
1.1 示范片基本情况
巴中市巴州区下八庙-恩阳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片涉及下八庙、柳林、恩阳三个乡镇的22个行政村,154个村民小组,10385户,农业人口40874人,劳动力20374人,幅员面积71.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6083亩,其中田16091.1亩,地9991.9亩。
1.2 示范片产业发展现状
巴州区下八庙-恩阳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片产业以粮食和和生猪为主,蔬菜和畜禽产业呈现快速发展势头,劳务成为现金收入的重要来源。2009年农作物播种面积70428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52663亩,产量20485吨,水果面积2024.4亩,主要以柑桔种植为主,面积1734.4亩,蔬菜4448亩,其中商品蔬菜1860亩,劳务输出12473人收入4600万元。有农产品加工企业4家年产值
3100万元,各类专业合作组织17家带动农户4355户,示范片农民人均纯收入4036元。
1.3 产业发展市场分析
1.3.1 蔬菜水果产业市场分析 巴州区内仅巴城城镇人口就有20万人,流动人口10万人以上,农村110万人口,年水果需求量在7000万公斤以上,蔬菜在40万吨左右。同时,巴州区柑桔特别是特早熟温州蜜柑系列品种在“三北市场有较稳定的销售渠道,年均外销300万公斤左右,与北方的苹果等水果形成对流互补。同时,位于我区的巴中泰寿果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泰寿”牌柑桔果品获得国家绿色食品A级认证。以“安适”牌蔬菜为主要特色的蔬菜产品已在重庆、南充、达川、陕西和甘肃有稳定的市场,每年外销达40万公斤以上。特别是巴中到陕西、巴中到达县等六条高速公路和铁路即将建成,巴州区将成为重庆、成都、西安“三大”城市的菜篮子的生产基地,为农产品市场提供了更加广阔空间。
1.3.2 药材市场前景分析 川明参在巴州区习惯称沙参,又名土人参,伞形科草本植物,疗效与保健功能与野生人参相似,是秦岭--大巴山南麓特有的气候条件下多年生的绿色植物,既是大宗中药材,又是高级营养保健品,曾是古代宫廷御用贡品,具有安胃养胃、润肠解毒,清利肺热,益肝明目,强筋补血气之功效,其药用价值古代药典《本草纲目》都有记载。据《巴中县志》记载,由野生变栽培已有300多年的历史。目前,巴州区川明参市场价格在15元以上,且供不应求。
1.3.3 市场竞争优势分析 一是价格竞争优势。蔬菜、柑桔
生产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巴州区劳动力价格相对低廉,加之生猪喂养多,农家肥源丰富。因此,生产成本较低。二是产品安全优势。巴州区山清水秀,森林覆盖率47.5%,远离大中城市,工矿企业少,生态十分良好。经省绿色食品中心委托省农科院环境监测中心检测,大气、水、土壤等全部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条件,农产品安全卫生,能满足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需要。三是高产高效优势。巴州区台状耕地居多,昼夜温差较大,雨水适中,白天有利于光合作用的发生,生产较多的有机物质,晚上气温低,呼吸作用较弱,有利于柑桔营养物质积累,形成高产。建设思路 2.1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针,坚持以现代经济发展理念引领示范片产业发展,以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为目标,以建设产业园区为重点,以发展设施农业为支撑,以发展绿色、生态农产品为抓手,培育新型农民,创新发展机制,狠抓蔬菜、水果、药材三大产业,突出园区建设,走生态循环农业之路,打造特色农业品牌,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2.2 基本原则
2.2.1 坚持市场导向、优化品种、调整结构的原则。必着眼市场需求,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认真分析市场变化和市场潜力,促进种植结构调整,品质优化,达到上档次、创特色、树品牌,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和效益。
2.2.2 坚持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坚持
“畜(禽)-沼-菜(果)”循环经济模式,达到产业发展与节能减排相结合,生态养殖与绿色种植相结合,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
2.2.3 坚持政府引导、业主带动、农民主体的原则。政府深入宣传发动,积极正确引导,支持、鼓励业主参与,促进规模发展。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尊重和保障农民生产自主权和市场的主体地位。
2.2.4 坚持机制创新、培育龙头、产业化经营的原则。建立“平等参与,合作互助,风险共担,多方共赢”的发展机制,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外连市场,内带基地”的作用,培育外向型、基地型、带动型龙头企业,建立生产基地,不断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2.2.5 坚持总体规划、分步实施、长短结合的原则。要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制订总体规划,结合实际分步实施,做到建管并重,既有立竿见影的项目,又有长远发展的产业。要转变发展方式,使标准化、集约化生产成为示范区的主要生产方式,提高生产效益。
2.3 发展目标
通过3年的努力,到2012年,发展蔬菜(含食用菌)、水果、药材3万亩,建立2个核心园区,人平增收1000元,建成川东北“绿色品牌”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建成全省高技术应用、生态农业发展和农业产业化的样板,建成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全省新农村的示范片。
2.3.1 总体目标
到2012年,在核心区合治寨村和七棵石村建成蔬菜(食用菌)
温室大棚300亩,示范片发展商品蔬菜2万亩,其中食用菌300亩;改造低产水果园1100亩;发展药材1万亩。
2.3.2 阶段目标
2010年发展蔬菜10050亩,其中建成大棚200亩,发展药材5315亩,改造水果670亩;2011年发展蔬菜4110亩,其中建成大棚100亩,发展药材1785亩,改造水果230亩;2012年发展蔬菜5840亩,发展药材2900亩,改造水果670亩。
2.4 产业发展模式
2.4.1 生态循环农业:果疏为主,中药村为补充,按照“畜—沼—果(菜)”的循环模式。种植业—养殖业这两个农业产业间的层次相互交换废弃物,使废弃物通过沼气发酵得以资源化利用,基本实现生产过程的清洁化和农产品绿色、有机化。
2.4.2 园区辐射带动:建立以恩阳合治寨村、柳林七颗石村、下八庙镇东峰寨村为核心示范园区,通过小区、园区辐射带动示范区产业发展。
2.4.3 业主或协会带动:以“公司+协会+农户的农业产业化方式运作,公司与专业协会(或专业合作社)签订购销合同负责收购和销售,各专业协会(或合作社)与农户签订发展和购销合同。协会协助公司收购。公司按纯利润的一定比例返给协会,作为协会收入。
2.5 产业定位
蔬菜作为恩阳-下庙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建设的主导产业,水果、药材和观光农业作为配套产业。
2.5.1 蔬菜产业 在下八庙镇东峰寨村东、柳林七颗石村各
建立钢架大棚温室150亩。在柳林镇罐子沟村等7个发展田藕1400亩,在下八庙镇石鼓梁村等9个村发展蜜本南瓜7200亩,在马鞍村等14个村发展辣椒11100亩。
2.5.2 水果产业 在恩阳镇马鞍村、旱谷村、何家坝村、高店子村、合治寨村和下八庙镇钱库村、马鞍山村及柳林镇七星寨村、钟家坝村、玉金村等10个改造发展杂柑1100亩。
2.5.3 药材产业 在恩阳镇马鞍村、高店子村和柳林镇罐子沟村、玉金村、凤鸣垭村、七颗石村及下八庙镇天堡寨村、黄角树社区、石桥村等17个发展川明参等10000亩。
2.5.4 花卉产业 在恩阳镇何家坝村、柳林镇凤鸣垭村、玉金村、下八庙石桥村发展农家乐10家,发展生态农业花卉观光园1000亩。
2.6 产业发展支撑体系
2.6.1 良种(苗)繁育体系 建立种苗圃,实行业主独立建设、经营和管理及种苗营销,所需劳动力、农家肥等与当地村民协商解决,劳动力实行雇请,支付劳务费用。
2.6.2 疫病防治体系 实施疫病综合防治关键技术体系,完善疫病综合防治设施设备,建好防疫队伍,落实综合防治措施,确保对大的疫情能够作出快速反应和正确处理。
2.6.3 投入品的监管体系 核心示范小区达到“五有”即:有合法的专合组织,有龙头企业带动、有农产品投入品配送、产地检疫服务站,有无害化处理设施、有技术规程(制度)和溯源设施及档案。
2.6.4 可追溯管理体系 强化个体标识管理、建立和完善信息传递系统、加强个体流动登记。如确有错误,由各生产单位向上一级申请,由专人更正,并有专门修改文档的记录。
2.6.5 技术服务体系 依托相关科研单位和省市职能部门的专家,整合区级相关技术队伍,加强示范区农技服务站建设,建专家大院,派出科技特派员,帮助他们解决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
2.6.6 标准化建设体系 制定种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建立速测室,加强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监测。通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或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实行分等分级、商标注册和包装上市,实现产地环境无害化、基地建设规模化、生产过程规范化、质量控制制度化、生产经营产业化、产品流通品牌化。
2.6.7 市场体系建设
在市场体系建设的营销策略上由龙头企业牵头,重点扶持四川省巴中兴旺养殖场等蔬菜产销企业,抓好西城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扩容和功能完善,采取“占领本地市场、巩固国内市场、开拓国际市场”的营销策略,拓宽产品销售渠道。保障措施
3.1 加强组织领导,创新工作模式
成立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由区委、区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区农业局、区农办主要负责人为副组长,区发改委、区财政局、区统计局、区科技局、区信用联社等部门的负责人和恩阳镇、柳林镇、下八庙镇党委书记为成员,负责组织规划、协调和管理工作。
下设产业发展办公室于区农业局,区农业局分管局长任产业办公室主任。产业规划纳入全区经济总体规划,纳入人大审议范畴,做到由责任领导、责任单位、责任人员长期抓、坐阵抓,抓出成效。
3.2 强化政策扶持,优化发展环境
对基地建设与发展营造适宜的政策环境,吸引资金和人才的进入。一是政府主动协调小额信贷,保证资金足额到位,对重大疫病实行免费免疫。二是将基地建设纳入地方科技发展计划,优先支持基地参与农业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等工程;在投、融资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和优惠等。三是对基地人才引进与培养、技术培训、信息网络建设提供优惠的政策。
3.3 强化联合协作 培育投资主体
按照“招商引资、业主负责、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原则,政府对远期项目适当补偿,以市场经济为导向,以产权为扭带,采取股份合作等模式,促进农业高新技术应用、示范、推广。同时,项目基本建成后,由政府组织引导,业主(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园区企业集团,按现代企业制度规范运行,充分配置园区农业高新技术及各类资源,实现资源共享,降低园区运行成本,提高园区效益。
3.4 推进土地流转,整合土地资源
建立健全土地流转贮备制度、备案登记制度、流转收益分配监管制度、土地撂荒惩戒制度、撂荒责任追究制度和闲置土地耕种制度,大力推行“业主租赁”或“股份经营”、“转包”、“转让”和“委托代耕”、“买断经营”、土地互换等形式,切实解决户营土
地规模不大、效益不高和农村土地撂荒问题,达到土地经营规模化,促进农户生产专业化,实现生产、加工、销售的有机结合。
3.5 创新体制机制,加强监督管理
一是加强目标管理。项目建设主体与各实施单位和个人签订目标责任书,项目建设主体与各实施单位和个人签订目标责任书,确保各项工作按时完成。二是加强资金管理。实行统一建帐、统一核算、统一报账、统一采购、统一资金调度的“五统一”制度,设立专账,建立专户,专款专用,封闭运行。加强检查、监督、审计力度,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三是加强质量管理。建立设计—审查—施工—验收—建档的工程管理制度,加强项目质量跟踪管理,确保效益的长期性和稳定性。四是加强档案管理。配备专兼职人员对项目的各类档案资料进行科学管理,特别是财务、工程质量、重要文件档案要设立专柜,及时收集,规范整理,长期保存。
二O一O年十月二十五日
新农村示范片建设自查报告新农村示范片建设自查报告为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居住条件,在县委、县政府以及县级各部门的关心关怀下,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政府......
2011年度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工作总结2011年以来,我县各级各部门和广大示范片干部群众,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和更加切实可行的举措,大力推进县域......
新农村示范片建设自查报告为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居住条件,在县委、县政府以及县级各部门的关心关怀下,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政府争取资金,群众筹资投劳,杨**......
文章来源莲山课件 w ww.5 Y K j.Co M 6 2012年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实施方案今年xx镇被确定为xx市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根据xx市、xx市2012年新农村建设工作实施意见,和市委“城乡同......
**乡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年度工作总结2010年,**乡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新农村建设规划方案的指导下,超额完成我乡新农村建设示范片的各项工作任务。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一是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