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缩小收入差距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论和谐社会及其构建”。
论缩小收入差距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从古至今,贫富差距是客观存在的,是每一个国家在经济发展中不可避免的问题。但是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人们的收入差距日益扩大,人民之间的贫富差距也越来越大。然而在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社会体系的不断完善,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决定,缩小社会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根本要求。因此缩小收入差距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它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公平基础之上的,是一个长期的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状态。具体表现为一个不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一个消灭了剥削、消除了两极分化,人们共同富裕、平等相处、民主协商、;一个社会管理体制不断创新和健全的、稳定有序;一个充满创造活力的,人民群众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走向共同富裕的社会。我国当前社会收入差距日益扩大,是影响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问题。
就我国而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取得了瞩目的成绩。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存在着贫富差距是不可避免的。但是,这种差距超过一定的限度,就会引起负面影响,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中国居民的收入差距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目前差距最明显的地方。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发展的很快,然而农村发展的缓慢,甚至停滞不前。现在我们到处可见城市灯红酒绿,高楼大厦,商场人满等等繁华现象,在农村我们可以看见破旧的房屋,农民头顶太阳在田里为收成忙碌,有的年过六旬的老人还得背着锄头下地干活。在更落后的农村地带我们还可以看见孩子因为没钱到学校上学只能在破旧的房屋里接受教育,还有的只能下地干活。在这样的情况下有的父母只能进城打工维持生活,孩子从下就远离父母的照顾。
第二,.沿海与内地居民收入之间的差距。新中国成立至1978年的30年间,由于受当时特殊国际环境的影响,中国政府致力于建设大后方,重工业内迁,以及“三线”建设等,使西部地区重工业有了一定的发展,这为西部地区的其他产业经济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契机,为当地居民增加收入提供了良好机遇和广阔的平台,使这些地方的经济发展及居民收入有了明显的改观。据资料显示在80年代以前中国收入分配的基尼系数是0.280,是当时世界上贫富差距较小的国家。后来由于国际形势趋于缓和,世界朝着和平与发展的方向前进,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实行改革开放,首先表现出的是中国政府在经济发展战略上来了大转变,以平衡发展转向不平衡发展。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优先发展沿海地区,各种优惠政策明显向沿海地区倾斜,以点—线—面—全方面的开放格局。允许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以合法经营先富起来,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样一条思路前进。使沿海地区得以迅
猛发展,同时也拉大了沿海与内地的经济发展距离,因此有很多内地居民都到沿海地区打工。第三,东、中、西部居民收入之间的差距。我国著名人口地理学家胡焕永教授20世纪30年代就用简单的线条把中国分为东西两部分:以东北黑龙江瑷珲县到西南云南省腾冲县之间。相应地西部贫穷东部富裕,中国地势从西向东呈三级逐级递减的梯形地貌,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使得地势最低的东部经济发展最好,中部次之,西部最低。
第四,城镇内部居民收入差距日益加大。目前,我国城镇居民中多大好几千万的贫困人口,全国城镇地区最低收入户占城镇居民的一部分,他们有的月收入有的只有600元。从整体看,城镇地区贫富差距过大,从趋势上看,城镇居民收入差距还在以较高的速度拉大,贫者越贫,富者越富,财富上的这种“马太效应”正在中国日益加剧地显示出来。
以上四个方面是从地区差异来表现居民收入差距的不同。如果从行业的性质来看,一些从事垄断行业性质的工作者,房地产,金融业的工资收入比非垄断行业的高出好多。而且近几年来,这种行业收入差距还在继续扩大。,总而言之我国目前过大的居民收入差距具体表
现在:城乡居民、地区居民、行业职工、高低收入群体、少数国企经营管理人员与普通职工之间的收入差距偏大
那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对构建和谐社会有什么影响呢?下面我们就一一说明。
第一,收入差距过大必然影响社会稳定。民主法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因为社会主义社会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为人民服务,只有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保证全体人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才能最广泛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和稳定。随着收入差距的扩大,不同的人对社会有不同的要求,而经济比较困难的社会群体容易产生与社会的抗拒心理,抱怨机会的不平等,对贪官污吏腐败、官商勾结等现象的不满,导致“仇富”现象的泛滥,严重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
第二,收入差距扩大会制约经济的发展。公平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因为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到经济社会的稳步发展,是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然而,城乡差距过大的原因是“二元经济”结构长期存在,政策分配不公的结果;东西差距过大是地域优势和国家的梯度发展战略,是起点不平等和政策性分配不公平的结果;高低收入阶层差距过大是因为要素占用状况不同,起点不平等、机会不均等的结果。这些都违背了公平正义原则的要求。由于收入的不平等,高收入阶层的需求很容易满足,因此用于消费方面的支出会相对减少,低收入者想消费却没钱消费。现在我国居民储蓄存款在高速增长,这很可能严重制约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制约经济的发展。第三,收入差距的过大会影响人民的价值观。诚信友爱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因为诚信友爱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人相互交流、加强合作、增进友谊的行为准则,努力营造一个诚实守信、团结融洽、友爱共享的社会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然而,收入的拉大造成人们价值的扭曲,唯利是图、拜金主义思想的增多,形成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当前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影响了工农关系,地区收入差距过大影响了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居民的关系,高低收入阶层收入差距过大影响了不同收入水平人员之间的关系,如一些地区的“仇富”现象等。使得社会阶层的关系全因为收入的差距变得不平衡,从而导致人价值观的扭曲和人生观的庸俗化。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于收入差距扩大造成的负面影响,我们应对收入分配方式做出一定的调整。因为合理的分配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更坚实的基础。因此,调整国民收入合理分配,缩小收入差距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
第一,实事求是,量力而行,消除绝对贫困”,要解决收入分配不均问题,并不等于要搞平均主义。对于现在的中国来说,实现共产主义的目标是一条很长的路,目前没办法实现。现阶段的目标,不是缩小收入差距,也不是立即终止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的趋势,而是首先致力于消除绝对贫困,为社会设立一个最低保障线,使那些最不幸的社会成员不至于落入无底深渊。目前,我们根本没有能力造就一个“福利国家”,我们只能量力而行,为全体人民提供一个最低水平的社会保障。
第二,建立全国性的范围大劳动力市场,促进城乡之间和地区之间的人口流动,控制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的进一步扩大。几十年来,我们有力的地制了人口流动,差距的自在机但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仍持续扩大。实际上在短期内要想通过中央的财政支出,增加对农村和贫困地区的投资,来缩小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是不现实的。实际上,打破人口流动壁垒,是控制城乡之间、地区之间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的最有效的途径。可是由于目前各大城市着手就业门槛高,使得外来劳动力特别是来自农村的劳动力无法就业。当然这种做法可以缓解各地的燃眉之急,但却无法解决全国的长期问题。在城市发展问题上,我们应当尊重工业经济的发展,顺其自然。什么规模的城市能够发展就放手让什么城市发展,既不要削足适履,也不要拔苗助长。中国目前的问题是特大型的大型城市太少了,而不是太多了。应尽快取消那些限制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发展的不合理政策,全力支持中心城市发展,通过这些带动区域经
济成长。当然,只有开放的城市化才能缓解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因此建立全国统一劳动力市场是很重要的。
第三,提供和扩大就业机会。在我国,虽然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但有限的财政收入分配到贫困居民手上是不可能的。因此全力支持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扩大就业面,让更多的人靠自己的能力获得收入,使工资收入所占份额上升,会改善收入分配状态。第四,建立公平的社会保障制度,为全体公民提供最低水平的服务。在中国,落后地区不仅人均收入低,而且各项公共服务也最差。中央政府有义务保证向公民提供最低水平的统一标准的基本公共服务。基础教育和卫生保障是最重要的公共服务,既可以提高这些地区人民的生活品质,又可以提高劳动力的素质。研究证明人力资本的投资是现代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只有当落后地区的劳动力身体健康且普遍受过基础教育时,这些地区才有希望进入经济增长的主流。从这个角度看,用国家资金为所有人提供受教育和医疗保健服务的均等机会,不仅有利于贫困地区且也有利于整个国家,从而改善收入差距扩大的问题。
第五,通过财政和各项优惠政策支持中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落后地区之所以落后就是因为这些地区缺乏交通运输设施、供电供水设备等等增长的条件。要帮助落后地区发展经济,还必须吸引更多的资金到这些地区去,促进生产要素向落后地区流动。因此,除了加大对落后地区基础设施的投资以外,政府还必须通过各种优惠政策支持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收入差距的存在时一把双刃剑,即有利也有弊。居民收入差距适度扩大有利于克服平均主义,提高生产率,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有利于吸引人才,让一切社会财富的得到充分的利用,加快建设和谐社会。但过大的差距则会影响稳定。因此适度的收入差距不及无碍社会稳定,而且因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我们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要实现国民收入的合理分配,即要把蛋糕要做大做好,缩小贫富差距,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把社会居民收入控制在适度的范围内,使人民都能享受更好的生活,更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缩小收入差距,逐步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的“橄榄形”分配格局 中国收入差距已经超过基尼系数标志的警戒“红线”,分配格局失衡导致部分社会财富向少数人集中世界银行的最新研......
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机械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机器自动化专业2007级3班王玉麟自中共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根据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以及国际形势新局面的......
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构建社会主......
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十六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要的新概念。“和谐”成了我国战略机遇期......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在三中全会提出树立发展观的基础上,又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角度,明确提出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党执政的重要目标,并把和谐社会建设放到同经济建设......